《老马识途》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
资源ID:47257854
资源大小:15.3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老马识途》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3篇(含答案与翻译).docx
老马识途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区,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 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日:“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注解:管仲、隰朋,齐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圣贤之人.孤竹,诸侯国。蚁壤, 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封土.仞,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八尺。19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1分)2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参考答案】19;同“返”,返回。 (山的)南面。(2分)20 .老马识途(1分)21 .答案开放。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2分)【参考译文】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于是便放开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走在山里,大家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 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一仞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2013湖南湘潭)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用也J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日:“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 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 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管仲、隰(xl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 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惜,不耻。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 B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以下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 )A老马之智可用也。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参考译文】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于是便放开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走在山里,大家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 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一仞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凭借管仲的智 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他们的愚 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也是错了吗?(2003年山东荷泽中考试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日:“老马之智可 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日:“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 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D.老马之智可用也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9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甲)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分)【参考答案】10 .答案:D评分:共3分。答对得3分。11 答案: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现在的人却不成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评分:共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12 答案: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 握自然规律。评分:共6分。每问3分。填空1分,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于是便放开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在后面,终于找到 了道路。走在山里,大家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 面,蚂蚁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一仞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凭借 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聪明,碰到他们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 他们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也是错了吗?(2014山东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