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浅谈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 .docx

    • 资源ID:47280658       资源大小:49.9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 .docx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的主要战地,延伸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网络舆论。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已成为被国际公认的继传播媒体之后的全新媒体,网络舆论在“第四媒体”的传播下,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形式并对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舆论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网络暴力”等。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挥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积极影响,以发挥网络舆论的建设性作用是目前学者对网络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为了发挥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积极作用,本文就网络舆论社会引导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讲述本研究的背景意义,目前网络舆论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思路;第二章主要讲述网络舆论及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概念,以对下文做铺垫;第三章利用案例“郭美美事件”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第四章对提出现存的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网络舆论 社会引导 对策 网络传媒AbstractSince the 1990s,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public opinion, extending a brand-new mode of communication-Internet public opinion.With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brand-new media after the media. With the spread of the "fourth media", th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has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and has exerted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Internet public opinion has brought positive effects as well as some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Internet violence". Under this background, how to exert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social guid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o play the constructive rol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scholars' research 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social guid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cial guid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rom this angl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ideas.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tell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following; The third chapter uses the case "Guo Meimei incident"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fourth chapter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guid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Key word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ocial guidance Countermeasures Network media 目 录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现状21.3研究方法及思路21.3.1研究方法21.3.2论文思路3第二章、网络舆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32.1舆论与网络舆论32.1.1舆论32.1.2网络舆论42.2网络舆论的主体与客体42.2.1网络舆论的主体42.2.2网络舆论的客体52.3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5第三章 网络舆论的形成6第四章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困境及策略74.1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困境74.1.1网络舆论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74.1.2网络舆论把关的弱化94.1.3网络舆论引导理念的滞后104.2摆脱网络舆论社会引导困境的策略114.2.1健全网络舆论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舆论立法体系114.2.2强化把关作用124.2.3转变网络舆论引导理念13第五章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浅谈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谢志翰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舆论,它是由互联网驱动的。网络作为国际公认的“第四媒体”,有着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优势,网络舆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社会产生引导。本节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说明,并将结合目前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的实际情况,指出进行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研究的意义。1.1.1研究背景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呈现,截至2019年6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网络使用活跃人口已经达到8.54亿,互联网的年均普及率已经初步达到61.2%。由此也我们可以充分明显看出当前中国网民活跃运用网络的人口规模的复杂,网络使用的广泛,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已成为一种舆论类型和社会力量,其在社会中的导向作用已是不可避免的。1随着网络技术和舆论的发展和兴起,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沟通的方式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巨大变化,拓宽了社会公众的民意表达渠道。近年来,通过网络舆论迫使社会事件得到解决并不在少数。每年发生的网络舆论不计其数,社会各领域的事件都有可能引发网络舆论的深度讨论,从而酿成网络舆论的焦点事件。而今,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安定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形象所造成的影响已不可忽视,网络舆论渗透到人们的各个领域当中。在上述背景下,探讨研究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作用对社会发展政府公信力建设显得尤其重要。1.1.2研究意义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社会舆论的主要方式转变为网络舆论,尤其是近几年,网络舆论在社会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显著,网络舆论对社会事件形成的引导越发突出,尤其是在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中彰显出的强大引导能力,对社会事件的发展趋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在对网络舆论相关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对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进行分析,利用事件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为发挥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提供理论依据。对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进行研究,有重要作用。(一)推进网络舆论环境建设 对于舆论环境来说,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促使网络舆论环境的良好发展,一方面,在网络舆论环境出现偏差的时候,网络舆论引导可以及时纠正,避免事态过于严重;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作出框架,促进网络舆论环境的构建。(二)有利于完备网络舆论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网络舆论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持续完备。从1994年开始, 虽然对网络舆论规范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但在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背景下,网络舆论规范显得较为滞后。由于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型的社会舆论方式,因此在规范网络舆论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备,而对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进行探究可以为完善网络舆论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依据。1.2研究现状 目前为止,关于网络舆论相关研究的论文,在知网上数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以网络舆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知网数据显示有网络舆论关键词的论文有五千多篇,其中网络舆论的有四千多篇,网络舆论引导的有三百多篇,网络舆论监督的有一百多篇等等。这些论文的研究角度主要分为网络舆论的概念特征研究形成研究引导研究控制研究以及舆论环境研究等等。虽然网络舆论的相关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但对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进行研究的论文还不是很多。1.3研究方法及思路1.3.1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本文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针对传统的科学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即文献研究法。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本文通过杂志期刊知网查询对网络舆论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相关的研究成果,利用互联网收集和整理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资料。第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而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进行更加清晰地解释,从而使本文的论点更加具有说服力。1.3.2论文思路本文采用引言和正文的论文结构。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本文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选题进行必要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分析当前的网络舆论对于社会引导的主要研究状以及简要介绍论述了所需要采用的网络舆论研究手段和方法。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和明确界定了当前网络舆论的相关基本概念。第三部分主要运用案例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第四部分分析了当前网络舆论社会引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第二章、网络舆论及相关概念的界定2.1舆论与网络舆论2.1.1舆论在对网络舆论进行探究时,最先要剖析关于舆论的定义。舆论作为一种经常出现在生活中的社会意识现象,小到个体大到国际社会都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动。学术界对舆论的定义不是太多,如今对舆论的说法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舆论进行定义。桑丽在网络舆论研究中提出舆论是社会公众或社会组织机构对客观社会所表达的意见。2李志雄在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中引用陈力丹对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3并对文中所提到的舆论定义进行共同点分析。杨梅在网络舆论的发展与社会控制中首先对文中提到的五种舆论定义进行共同点分析,进而提出对舆论进行自己的定义,舆论就是公众对某一特定事件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特定意见。4邓新民在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中对共同意见进行了否定并从新闻舆论和网络舆论的角度对舆论进行新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5上述舆论定义,尽管是从不同角度对舆论进行分析,但可以从中看出舆论的共同要素,第一要素是社会公众,第二要素是某种事件或事务,第三是对事态具有影响的意见。由于舆论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要对舆论进行规范确定的定义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结合上述定义,本文对舆论的定义为舆论就是社会公众对某一事件或公共事务所表达的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件发展的具有特殊影响的意见。2.1.2网络舆论对于网络舆论的定义,学术界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谭伟: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6邓新民:网络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7刘辰: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的意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对某一热门问题的观点及意见,代表着多数网民对该问题的主要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8李志雄:网络舆论就是在网络媒体上形成和传播的公众关于各种社会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9马冰星:网络舆论是借助于网络传播而产生的新的舆论形态,是通过网络传播公众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借助于网络媒介传播有倾向性的观点而形成的社会舆论。10 在上述定义中,尽管不同学者对网络舆论研究的角度不同,但对于网络舆论是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带有一定目的达成基本共识。综上所述,本文对网络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定义,网络舆论就是社会公众或组织通过网络媒介对社会现象问题及公共事务表达的对事态发展有肯定影响且具有倾向性的观点。2.2网络舆论的主体与客体2.2.1网络舆论的主体网络舆论的主体主要是指在网络上发表看法以及进行网络互动的网民。按照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年8月发表的第44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生活在乡村的网民群体人数累计为2.25亿,占中国农村网民群体总数的26.3%。在农村网民群体年龄中,10-39岁的农村网民群体数量占中国农村网民总数的65.1%,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大多数。40-49岁的农村网民群体数量从2018年的15.6%进一步增加到了17.3%。与往年相比,网民群体中初中/高中以上学历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网民主体中的主体部分,大学专科学历的网民有所上升,大学本科学历的网民占比下降。在职业方面,学生最多,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这些数据表明了我国网民群体有逐渐向高龄化高学历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网民主体还是处于低龄低学历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部分网民群体中,由于年龄低,学历不高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部分群体极容易被带动情绪,从而威胁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2.2.2网络舆论的客体在网络舆论的客体方面,陈力丹教授将舆论的客体定义为 “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11那么由此可以将网络舆论的客体定义为网民利用网络媒介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事件现象问题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观点看法在网上进行探讨。在网络兴起之前,往往是由媒体对舆论客体进行设置,在网络兴起之后,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可以充当“记者”,12网络舆论的对象由网民来选择。当网民选择的舆论对象在互联网上达到一定规模时,传统媒体会将其纳入网络舆论对象的选择范围,进一步报道并扩大影响范围。2.3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 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就是政府对社会事件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进行的对具有合理健康的正向的网络舆论进行扩散和传播,对反向的网络舆论进行抑制消除,以免反向网络舆论对社会造成混乱,以此来让公众对社会事件形成正确的舆论观点,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局面。即政府在网络舆论形成后,抑制反向网络舆论流入社会,对正向网络舆论进行宣传和扩大影响力,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团结和谐局面,以此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在网络舆论形成后,如对其置之不理,一方面会让公众降低对政府的公信力,认为政府无法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社会引导,由此延伸出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这会使政府公信力建设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舆论引导的主体,对出现的网络舆论不进行引导,使其正常发展,当网络舆论出现对社会不良影响时,要挽回这种不良影响的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因此,对网络舆论进行社会引导是必要的。 第三章 网络舆论的形成3.1从“郭美美事件”看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网络舆论的形成并不是一个因素就可以形成,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陈力丹教授认为,考察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变动、较大事件的发生刺激意见的出现,意见在社会群体的互动中趋同,权利组织及其领导人、大众传播媒介促成所希望的舆论等等。13本章将分析“郭美美事件”并结合陈力丹教授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认识,对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阐述。(一)网络议题的发生。在网络还未兴起的年代,舆论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报道,在网络兴起之后,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的议题不单单由传统新闻机构提供,社会事件往往由个人或某个组织通过微博SNSBBS等网络场所发布信息,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从而形成网络舆论的议题。在“郭美美事件”中,郭美美利用微博发布个人炫耀性财富信息。此外,她的认证身份与中国红十字会有关,这引起了大量网民对她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关注使得郭美美迅速成为网络舆情的热点,从而形成网络舆情问题的源头。事实上,网上有很多炫耀财富的信息,但郭美美的真实身份却被认证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名称有关,红十字会是一个专门从事各类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工作的非营利性社会救济公益组织。然而,由于全年不透明的开销,大众对红十字会的信任度不高,网民中迅速发酵了郭美美事件,使得公众对此事的讨论非常激烈,从而引发网络问题。(二)网络舆论场的形成网络舆论问题出现后,在网络公众的普遍关注下,就形成了舆论场。当网络的舆论事件引起网民的广泛争论和眷注时,网民将通过微博、博客等网络传播方式,在网络媒体上发布和转发自己对事件的个人看法和一致意见,并参与讨论。当参与讨论的网民越来越多时,众多的个人意见和更新信息经过复杂的交流、协调、取舍和整合,最终震荡性地发散开来,便会形成“舆论场”。14在舆论场的作用下,热点事件或话题的传播速度突飞猛进,大大加速了现代网络舆论的形成。15在郭美美事件中,从事件的发生一直到产生网络舆论风波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关注度。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1年6月23日,仅两天就有超过11万条微博针对“郭美美”。(三)网络舆论领袖的产生当网络舆论场形成,诸多的个人意见在“场”中交融,在融合的过程中,一些个人意见会逐渐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赞同和支持,从而产生“网络舆论领袖”。“个人意见的多样性 、必然导致个人意见的交融 ,造成赞同某种意见人数骤增趋势, 这是舆论由个人意见向社会意见转化的起点,是无数个人意志融合的过程。”16在网络舆论场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那些具有判断能力能够获取事实资讯的“网络舆论领袖”。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在郭美美的案例中,由“意见领袖”领导的网民们一致认为,中国红十字会的管理层接受了从该会收集的捐款,并将其用于个人利益。红十字会利用公众捐款来败坏社会道德等等。(四)传统媒体的介入 在网络舆论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关注度后,会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传统媒体对事件的介入,会使网络舆论的影响再次扩大,最终迫使问题的有效解决。由于传统媒体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积累的品牌效应和公信度,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交互作用下,在网友的持续关注与评论中,一种被提升观点化的民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舆论也就随之而形成。17事件的最终解决通常是引来传统媒体的报道后,社会事件的关注会得到几何式的增长,最终形成网络舆论压力,迫使事件本身得到解决。以郭美美事件为典型案例,郭美美事件发生后形成的对网络舆论的强烈反应,引起了社会和传统媒体的高度关注和网络媒体报道。2011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这次事项进行报道播出了谁是郭美美。除了红十字会的说明外,“还需要更多证据”的红十字会评论也被第一次播出,对红十字会关于该郭美美事件的评论和声明内容提出了强烈的质疑。6月29日,央视还第一次播出了郭美美事件,盘点了郭美美事件。第二天,为了回应“郭美美”事件的新进展,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了郭美美事件真相调查,以回应网民的新提问。在郭美美事件得到传统媒体的介入后,由此郭美美形成的网络舆论才开始慢慢消退。第四章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困境及策略 4.1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困境4.1.1网络舆论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首先,网络的快速发展让管理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使得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管理法规,以至于网络舆论无法向正确的引导方向发展。网络舆论作为一个自由开放表达观点及意见的社会舆论平台,给公民带来自由发言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第一,网络舆论环境的极端化。网络舆论的自由,虚拟等特征,使网民在其中发表言论不受管制,由此出现网络暴力,如人肉搜索等,由于缺少相关的制约,公民往往会在网络上发表现实生活中不敢去做的事情,这使得社会中的某些人利用网络舆论将某些社会事件扭曲事实并将其影响扩大散发到网络空间上,对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的会让他人失去性命。例如,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一名女医生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自杀。在她自尽之前,安医生和她的丈夫在游泳池里和其他人发生了争执。当地警察部门介入后,双方都被允许私下协商解决双方的冲突。第二天,另一方当事人到安大夫及其丈夫的工作管理单位大吵大闹,要求该管理单位立即开除这两人,并将他们编辑过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这些视频被一些媒体大量转载。那些有意寻找安医生及其丈夫并在网上发布信息的人,将安医生及其家人的信息公布在网络上,不知道真相的网民开始批评安医生及其丈夫。最后,2018年8月,无法忍受网络暴力的安医生在家服药自尽。相关网络舆论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公民的隐私权安全生命都受到网络暴力的威胁。类似的由管理网络舆论法律法规缺失引起的悲剧还有很多,如2018年,江苏一名男子及其家庭遭遇了“人肉搜索”和死亡威胁,因为他的儿子被泰迪咬了,并与狗主人发生了争执。他的妻子不堪忍受被迫割腕自杀,幸运的是,抢救是及时的等等。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舆论的发展的同时也让网络舆论立法的滞后性更加凸显出来。网络舆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同样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网络舆论管理的相关法律缺失,对受到网络暴力伤害的人,其可能会将自己所受到的伤害转嫁给他人,如此循环只会让网络暴力越来越暴力,和谐社会会遭受破坏性打击。第二,网络舆论相关法律的缺失,让许多组织个体利用现有的网络舆论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牟利,如近年来兴起的“水军”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如没有法律法规的规范,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损失。其次,由于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缺少相应的法律基础,使得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难以确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建立对政府采取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政策有重要影响,缺乏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会在一定水准上导致网络舆论引导的失效。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是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社会引导进程的具体表现,网络舆论社会引导是否有效,可通过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来体现。而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建立需要相应的法律基础,虽然目前关于网络舆论的法规数量不少,但多为地方或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的立法方面处于低层次,以至于对建立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效果不佳。因此,网络舆论法规的不健全是当前网络舆论社会引导困境的关键因素,也让相关网络舆论管理部门无法可依,无法可施,法律法规的缺失对网络舆论社会引导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4.1.2网络舆论把关的弱化把关人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把关人的概念已经是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网络舆论的把关也是由此而来。在网络舆论还未兴起之时,传统媒体充当着政府对信息传播的把关,对信息进行筛选中止或纠正的作用。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遍及,网络舆论迅速崛起,传统意义上的把关已经不仅仅是政府,而是每一个网民或网络组织都可以成为网络意义上的网络舆论把关人,这种改变冲击了传统媒体的把关地位,进而削弱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把关能力。在网络舆论中,由于网络的虚拟开放的特征,公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但同时由于把关作用的削弱,使得网络舆论内容杂乱无序,网络空间充满着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失真信息诈骗信息等。一方面,由于网络舆论把关的作用的削弱,使得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利用网络舆论“把关人”弱化的契机肆意散发虚假失真信息以及网络谣言,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和不良影响。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某些怀有目的的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络舆论把关人弱化的缺陷,散布网络谣言,造成社会的恐慌情绪。如双黄连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食用醋能够消灭新型冠状病毒等等。另一方面,网络舆论把关的弱化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与便捷让许多失真信息对网络舆论产生舆论误导,使社会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局面造成冲击,影响社会繁荣和谐的发展趋势。网络舆论监督的弱化使得网络暴力更容易传播。网络暴力主要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对事件进行评论,在表达意见的过程中掺杂情感,对社会事件表达非理性的观点,或者用语言暴力对事件进行评论,从而对事件双方产生舆论压力,对事件者造成名誉损害。在网络舆论中,网民对舆论事件的讨论往往呈现情绪化。这种情绪化的网络舆论容易被一些有目的的组织和个人所利用,造成网络环境的破坏,形成网络暴力,影响他人的生活,从而影响网络舆情的理性发展。如果网络舆论能够在网络暴力形成之前得到及时引导,那么这些网络舆论就可以用来解决网络舆论事件。然而,由于网络舆论检查的弱化,及时控制网民的情绪化舆论已经成为一个概念,使得网络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引发许多悲剧。 4.1.3网络舆论引导理念的滞后 自网络舆论出现以来,网络舆论引导的理念就是在网络舆论发生后,对重大的网络舆论事件进行引导,政府对于网络舆论引导的理念往往采取“管住”,而不是在网络舆论形成之前进行有效“预防”。近年来,引发民众的的心理恐慌以及群体事件的往往是由于官方不能及时对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网络新闻引发的网络舆论进行引导。从这个方面就可以看出,网络舆论事件影响的扩大往往都是政府部门或组织对网络舆论的冷处理,引导不当造成的结果。首先,在网络舆论面前,政府部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形象,想方设法控制网络舆论,对公众隐瞒舆论事件的真实情况。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论时,担心网络舆论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形象,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常常能拖就拖,过分专注于负面网络舆论的被动响应中,或者形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以随着时间的流逝,直到人们减少了注意,再低调处理。事实上,这样做是忽视了网络本身的特点:互联网用户可以在网络空间快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在短时间内在现实中形成凝聚力。如果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反应迟钝,未能及时的回复,并给予积极的舆论引导,很容易就会致使一些虚假或失实的信息和言论迅速的传播,让一些不了解或者知道事实真相的网民跟随虚假的信息,使得公众对于政府的信息有一种误解和认识上的隔阂,问题将继续进一步扩大,矛盾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公众的广泛质疑,政府回应的缓慢或者更多的是以“正在调查中”的信息作为主要借口,引发公众更多的是怀疑以及媒体对此的批评和炒作,从而直接引发的是公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危机,使得政府处于一个被动的情况下。在这种网络舆论的引导理念下,网络舆论谣言就会迅速传播,使网络舆论成为降低政府公信力的“利刃”。其次,对网络舆论的特点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网络舆论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一贯采取的策略是管住,重视已出现网络舆论问题的解决上,而对预防网络舆论事件缺乏预防机制和应对方法,这就导致了政府部门在网络舆论应对方面,存在只有不出现问题就好的处理方式,但有些网络舆论爆发后,政府部门很难及时消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4.2摆脱网络舆论社会引导困境的策略 4.2.1健全网络舆论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舆论立法体系 目前,我国有关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规则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维护网络安全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对网络舆论管理以及社会安全的监督管理中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受网络发展速度的影响,这些法律法规还没有适应当前网络舆情管理的需要。随着移动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完善网络舆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基本且十分必要的。而引导和控制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网络舆论发展走向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那就是加强网络舆论立法。因此,有必要积极加强对网络舆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建设,使之实现网络舆论管理的法制化。政府部门应主动地运用推进现代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一般网络舆论原则立法来规范和治理网络,最大化地促进网络舆论的积极引导的功能,净化以及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在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和立法的建设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确立规范网络舆论的基本法律原则,依法治理和规范网络舆论,形成系统的完善的法律体系。现有的网络舆论法律法规,在法律层次上,还处于较低的地位,对规范网络舆论的作用有限。因此,要认真研究并确立规范网络舆论管理的基本法律原则,不断完善网络舆论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全面的网络舆论法律体系。要梳理和完善现有的网络舆论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法律,确保法律法规的实际操作和有效性。除了有需要研究和制定具体的规范网络舆论的法律外,还有在实际的运行中由政府给予指导和监督,使政府制定的网络舆论法律和政策能够及时得到实施以及有效保障对网络社会舆论政策引导的有效。第二,在网络舆论立法过程中加入民主程序,广泛听取网民的意见,让所有网民都能够参与网络舆论的立法,制定出具有民意的网络舆论管理法律法规。而网络立法的关键是明确信息控制和责任主体。因此在管理责任主体承担管理主体的确定以及问题解决方面,应该要继续深入推进有关网络信息实名制的管理立法,实现谁有权让他人自己发帖、谁让每个人自己负责、谁有权让注册用户自己发帖、谁负责的网络实名制管理原则。同时,应增加资本投入。鼓励其他具有网络安全技术实力的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相关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提高整体网络的基础技术和设施,增强网络安全的风险防控能力。健全适用于网络舆论的相关法律法规,关键在于尽快地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民主立法,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舆论立法监督管理体系,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舆论环境建设作出贡献。近年来,国家对于加快发展互联网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逐步深入展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制定和出台一系列关于网络信息技术和服务领域的管理政策和规范,为网络内容和生态治理划清红线;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及相关实施细则的推进,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立法顶层设计的逐步完成和网络安全架构的不断完善。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强调,要继续着力支持建设一批符合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全局亟需、特色鲜明、制度体系健全勇于创新、引领网络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安全政策高端战略学术研究智库,重点任务是紧紧围绕当代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网络安全政策战略研究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开展一批具有高度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重大政策战略理论成果研究。由此,多个部委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联合研究制定并组织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在这些基本要求和各种前提条件下,健全网络舆论的法律,建立行之有效的立法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4.2.2强化把关作用 在网络时代,政府仍然是舆论把关的关键“看门人”,其主要职责是对网络舆论进行宏观调整及控制,对网络舆论有着重要的把关意义。因此,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强化网络舆论的把关。 首先,培养属于政府的网络舆论领袖。网络舆论领袖可以在网络舆论中取得舆论的控制权,对舆论的走向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公众能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由于网络的平等、互动等特征,而在这当中存在一些误导公众的舆论观点,如不及时纠正,会让公众走入谬误,这时候网络舆论领袖可以将公众带出谬误,使网络舆论迈向正确的发展轨道。让网络舆论领袖在网络多提建设性意见,减少破坏性意见,利用“舆论领袖”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强化主流意见,孤立非主流意见。互联网舆论领袖可能是社会的精英成员,如政治家、权威人士和著名记者等等。培养这些社会精英成为网络舆论领袖,深入网络社区,承担起网络舆论把关守门人的责任。其次,加大对媒体建设的投入,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联合起来,提高媒体监察网络舆论的能力。由传统媒体发起的舆论比起网络媒体有着高公信力专业领域强大的特点,而网络媒体所发起的舆论比起传统媒体的舆论更能表达出民意来。总而言之,媒体所建立的网站是网络信息的重要发布窗口,也是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方式,因此政府对媒体的建设,就是将自己对网络舆论的把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推进网络媒体市场机制的建立,提升媒体的活力,从而充分发挥媒体对网络舆论的把关作用。最后,要加强对网民的道德素质培养,增强网民的网络自律能力。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互联网用户有强烈的自主权,所以它已成为提高网民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教育网民,文明上网,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同时加强自律教育。互联网用户应用实际行动积极抵制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努力把网络建设成传播先进的正气,塑造美好的心灵的地方。培育网民的网络素质,对网络舆论环境有着关键性意义。对网民进行网络素质培养,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是让网民成为网络舆论信息的看门人,让网民对网络信息进行把关,这也是在网络发展下对网络舆论引导的新要求。因此,从政府方面强化网络舆论的把关作用,就要从以上三个大方向进行建设,从而提高网络舆论的把关作用。从网民方面来看,网民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在网络环境中,网民自身道德素质不过硬,就会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体利用,使负面网络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网民能够充当网络舆论的把关首要前提是自身的网络道德素质不弱,不会受到诱导。从媒体层次看,创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党的十九大四中全会提议“建立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是完善舆论引导的主要举措。要建立全媒体传播系统,必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是因为整个媒体传播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体的进步。在整个媒体传播体系中,每个媒体都要适应网络消费的新变化,以高质量的内容不断回应网民的关注,及时满足网民的需求,从而提高媒体层次的网络舆论把关能力。4.2.3转变网络舆论引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因而,要注重网络舆论的指引,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社会引导,就必须要先确立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理念,转变传统的舆论引导理念。首先,要建立网络舆论监测机制,形成事先预防,主动出击的网络舆论引导理念,增强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从传统的处处堵网络舆论转变到对网络舆论主动引导。其次,推进政务公开的信息透明,建立政府的官方网站和网民的在线互动平台,定期邀请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民众实时互动,及时为群众释疑,在重大网络舆论事件中更应及时回答失实的谣言以及及时公布调查过程,防止虚假信息误导网络群体。第五章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前网络舆论的正向性和社会引导的能力,必须从当前网络舆论特有的社会引导特点进行分析,正视当前的网络舆论对社会引导的正向性和缺陷,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当前现存的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制度和方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网络舆论的社会引导 .docx)为本站会员(李**)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