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我的学院 我的家》为例.docx
浅析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我的学院 我的家为例摘要:叙事结构是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而创作主体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叙事结构。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主要构成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作为传统的叙事结构方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纪录片的出现,为纪录片最大程度展现客观现实世界提供了一种另类、新颖的途径。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与路径,而要最大程度地实现纪录片的表现效果,还需要注意实现叙事结构的美学追求。关键词:纪录片;叙事结构;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一 纪录片结构的重要性纪录片并没有能够明确的定义,在学术理论中也争议纷纷。而目前,纪录片的存在和发展在我国慢慢收到了欢迎和接受。电影、电视剧和讲故事等电视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因为它们精彩的影视叙事,和欢乐引人入胜的情节。如此一来,也可以让纪录片叙事,而且要有叙事的艺术,融入艺术的神秘与魅力,规范科学知识、和来自人间的真挚情感,同时,纪录片有一个的优势,让观众在获得不了解的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片中真实情感,又认识到片中所言的人文精神,一举三得。纪录片是直接从真实生活中收集出素材,直接拍摄真实环境里、真实时间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以采访摄录来代替虚构刻画,在真是的故事发展之中,纪录片给人以信息交流和审美享受,体现出了这个世界对人的关注度,以及对人的深刻研究,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前提下,少了其他电视节目的功利性,多了一些人文性。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在1926 年评论纪录片莫阿拿的时指出这部影片中对一个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事件所做的视觉描述,具有文献的价值。从此纪录片真正的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里。” 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它叙事的普遍性和时空感觉,叙事的视点确定和结构安排,还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还是有一些相同之处,也可以说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叙事手段是相通的。” 而纪录片最大的本质是要求真实的一种文化,作为人类的文化产品和传播产品,客观真实地去记录,所以纪录片的叙事是在记叙事件,记录真实发生的事件,一般是正在进行和发生的真实事件,当然对于一些过去的真实事件,我们现在也在想办法进行记录,给观众还原真实的历史,它不仅给观众带来乐趣,更是直接简介的介绍给观众想象和接受的空间。二 叙事结构的分类 结构是把无序的零散素材片段变成有序完整的叙事作品,叙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的布置,一个引人入胜的结构,对于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片子找到一种合适的结构,也就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叙述方式,并且最终能确立鲜明的风格和节奏,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随着完整的结构清晰的分析出节目的播出顺序,不会造成看不懂或者思维混乱,是一个好纪录片成功的基本保证。 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讲究一个故事围绕一个主人公为中心,在单一的时间与空间中展开故事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故事时间的照应应该严谨秩序,强调出每个事件之间发生的关系和它发生的偶然性和冲突。注重叙事结构整体的完整性:开始-发展-高潮-结局。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多采用闭合式结局,在影片结尾将故事的所有谜题全部解开,使观众在情绪上得到安抚的同时又将积蓄许久的情感得到宣泄。而结尾开放式结局又使观众对影片主题内容产生持续的理性思考。 纪录片的出现让电视节目中的非线性叙事成为了一种可能,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影片往往采用在影片中设置多个的主人公来弱化单一主人公的核心地位,多个主人公内存冲突替代了线性结构中单一主人公的外在冲突,顺承心理与逻辑性的互换,带来的是人物心理线索的非本能以及人物自身关注度的显性转换,只有将人物的性格冲突表现到极致,才能使故事的戏剧化被冲淡,让故事有其发生的偶然性因素,让观众觉得纪录片并非做作,而是充满真情实感的人文情怀。在非线性叙事结构中,传统的线性叙事讲究的时空连续性已经不能满足多个主人公的叙事诉求,采用时间片段并置和时序错乱倒置的方法,使得时空统一性不再存在。 冷治夫在纪录片的叙事与结构中是这样说:“叙事结构是创作者赋予素材以意义和解释的手段和形式。一部纪录片艺术质量的高低和思想意义的深浅,不仅取决于纪录片拍摄到的内容,也取决于对于这些内容的剪辑与组合。剪辑组合得体,原本好的内容可以变得更加精彩,某些一般的内容也能发挥的较为出色。相反,剪辑组合不当,就有可能糟蹋原本非常好素材,是原本十分精彩的内容失去应有的效果。” 因此,还要必须通过合理的叙事顺序组配相应的视频内容,形成有机整体,从而为纪录片的主题服务,激发起观众的情感,引起共鸣。视觉要素在时间维度上的排列, 听觉要素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使用, 以及视听蒙太奇手法的使用等, 都给人以组合的无限可能性。选择合适的叙事结构更有逻辑表达纪录片主题。叙事结构可分为: (一)线性结构 线性叙事结构指的是,纪录片的叙事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对故事进行架构,使观众清晰的感受到随着时间的变迁,故事也呈现了“开始高潮结局”完整的观赏过程。传统线性叙事结构主要包括逐层递进式、中心串联式两种类型。 1逐层递进式:依照事物的发生发展逻辑顺序安排作品的播放顺序,这种叙事结构具有的特点有:叙事顺序以时间为顺序,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来讲述故事,还可以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深浅程度来叙事,对事物的认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比如黑龙江电视台拍摄的拉着老母走天涯一片,该片拍摄历时一年,以时间为轴线,以人物活动进程为顺序,跟踪记录了王一民和母亲在浙江、福建、广西三地的生活状态,既完整地交待了这个新奇、感人的故事,也体现了该片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学意义。 2串联式:指以一条或若干条贯穿全片的中心线,将几部分不同的材料串联起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展示同一个主题。在这一类型的纪录片中,线索本身可能并不是纪录的核心,而是作为便于反映主题而选择和设置的一个由头、话题和标识。话说长江中,贯穿全片的叙事元素是长江,长江作为中心线,使创作者能够以很清晰的思路来拍摄和整理沿线素材,详尽而生动地描绘生活在长江沿线的中国人的风貌。(二)非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指一个故事的叙事顺序不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无从判定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需要观影者自己通过理性思维对影片所呈现的看似碎片化的情节段落进行线性的重组,进而得到影片完整的情节脉络及明确的主题。非线性叙事结构主要包括:板块式、伞状式、套层式三种基本类型。 1 板块式:指在先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组织来说明和印证这个主题。以拍摄者独特的感受为依据,作者的主观感受就会影响着纪录片的整个发展。也许在观众的眼中板块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关系和接触,但是其实只是事物内在的联系我们没有仔细观察是无法发现的,这也考验了一个纪录片的拍摄者的逻辑思考能力,所以可以说各板块之间可以不受严格的逻辑要求的限制。在表现复杂多样的内容的同时,依靠拍摄者独特的想法和安排,把不同的人物、事件整合在一个内容之中。北京电视台拍摄的流年纪录片中,通过四位剪纸老大娘的故事,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每一位剪纸老大娘的生活都是一个可以独立成章的故事,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还能无嫌隙的再组合在一起,是拍摄者丰富的经验获得得天独厚的想法起了很大影响。 2伞状式:指找到一个叙事中心,其余事情由它衍生和拓展,创作者围绕它来展开所要讲述的人物和故事。不仅有利于将要拍摄的人物、事件、或是较为分散的场景,聚集成完整的故事。在鸟的迁徙中,迁徙成了故事的重点,描写了各种鸟类在艰难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还有鸟类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举措,让观众在消磨时间的同时,感受到动物世界中的伟大力量,在视觉观看上用朴实的拍摄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亲身感受到鸟类的奔走跋涉的坚持不懈,让群众看到鸟类虽小却一点也不平凡,甚至比人类多了一份坚韧和勇敢,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感动和震撼鼓励。 3套层式: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一个故事套入另一个故事、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一个人物带出另一个人物的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比如我国纪录片命运,它是以不同人物的出场来为纪录片划分板块,创作者在构思人物和选择对象时做了刻意的挑选,在我们以为这个故事或者这个人物即将面临结束的时候,故事中或者访谈人物又会在不经意之间提起下一个故事或者故事人物,不会让观众觉得生硬和呆板,反而会让观众更有兴趣继续观看,来寻找这一期节目中埋下的伏笔推荐,这种编排形式就形成了一种最简单的套层结构,又不会辜负观众的期待。三 叙事结构的注意事项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要注意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体现文气的,它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外部因素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它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内在因素 想让纪录片好看,创作者的剪辑方式会引导观众的观看意向。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曾指出 :“无论蒙太奇计划是在开始拍摄之前还是之后制定的 ,摄影工作都必须要与蒙太奇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说 ,我们在纪录片创作之初 ,就应该建立一个清晰的剪辑意识。 对杂乱素材的解构和重组 ,最终的目的是将素材进行有机结合 ,表达创作者所想表达出的个人情感和想要述说的个人想法。在作品我的学院 我的家由于有大量的拍摄素材,人物选择以及背景资料,无法确定典型代表人物,故事断接,无法表达整个事件的完整性,为了突出学院的民族团结与各民族一家亲的理念,以第一人称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传承民族团结的美德。在剪辑时强调故事来对画面进行解构、重组 ,通过种种变化让故事焕发新的活力。 而细节能够表达出作者的细腻情感表达,细节的铺垫对整个故事的情节有着重要作用。在纪录片创作中,要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验,捕捉典型而又真实贴近现实生活的细节。为了显示出学院的民族团结,多次寻找领导与老师,了解情况以及事件的经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实例来创作剪辑,将人物身上民族团结的事件强化,而将人物本身的工作,生活经历内容弱化。作品中,比如李辉老师,作为带班民族班级班主任,送学生外地演出,亲力亲为,与民班学生感情深厚,之外,积极参与爱心活动,多次资助贫困学生,展现了用自身行动诠释民族团结。 纪录片不仅需要给观众提供历史叙述,还需要调动试听语言为观众还原历史情境,将叙述置于相应的视频情境中。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还原人物的真实特点,作品首先从积累的素材入手,以第一人称叙事,呈现出来的是亲历者的主观感受,心灵世界,情感体验。为了最大程度地展现真实,在采访之前并没有把问题提前拿给采访者准备,即兴回答还原了受访者的第一反应。在支教中,同学发挥自身特长,运用舞蹈,童谣等方式融入学校,实施双语教育,与当地学生拉近距离,而支教学生葛金博,刚到新疆时,主动与同寝舍友学习维语,结为成兄弟,认了维吾尔族干爸爸,使得他在支教中没有过多语言障碍,临走之际,学生围着,哭着,拉着葛老师不让他离开。(二) 外在因素 故事的叙述完全通过画面进行剪辑并不是唯一的剪辑技巧,很多纪录片的剪辑都是通过解说词进行转换的。声音的存在让观众不会觉得纪录片空旷和无聊,声音是解说作用,让观众在观看时,即使是看到了不明白的场景,解说之后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声音的存在,大大提升了整部纪录片的品质。纪录片中的解说词一般都是为了解决观众的需求而存在,如果看了一部纪录片而并没有了解所言内容,则就是无用功,解说词完善了纪录片形式上的不足,使拍摄的内容更具有说明性,照应故事的开始和发展。但是,在纪录片播放的同时,会有一些声音和环境氛围的配合,因此解说词要适时的与这些元素进行配合,达到比较好的视听效果。 人物的选择是创作人物纪录片的基本前提,表现对象的类型决定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的初步建立。作品我的学院 我的家讲述的是自上世纪中期新疆艺术学院成立以来,在第一任院长康巴尔汗·艾买提院长引导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集体,充分体现与传承了学院各民族亲如一家的传统美德。作品选取舞蹈系副主任地拉娜老师为领导代表纪录,一方面是源于康巴尔汗老师是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创始人,近年在舞蹈系各师生的努力下获得“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的称号,另一方面地拉娜老师的母亲是康巴尔汗老师的学生,从小在母亲和康巴尔汗老师的影响下,对于民族团结受益良多。其次,良好的风气下带动了我们学院的老师,舞蹈系古力米热·祖农老师,艺术实践部主任李辉老师,他们通过教学授课,使各民族学生融合在一起,拉近距离,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加爱心一元捐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最后,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学院学生,13级音乐教育班的学生在喀什开展了4个月的支教,其中杜谦,林娜,葛金博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语言问题,与当地学生建立深厚情谊。 结语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改变的。纪录片我的学院 我的家中的领导、老师和学生角色的确定,运用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对故事进行建构。通过非线性叙事结构方式对新疆艺术学院,民族团结先进人物和事件进行全面展现,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传承下去,当然,在创作过程中我也面临众多问题,对于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对于其内涵没有彻底掌握等问题,从而造成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故事结构不紧凑,后期剪辑出现事件重合等技术问题。但我想这将更加激励我今后对纪录片的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1】林少雄 .纪实影片相关概念辨析及影响“纪实”的几个要素J.江苏社会科学,2010(6)【2】李丽芳.影像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与超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3】倪祥保 邵雯艳 纪录片专题片概论M 【4】徐林.故事本事的非线性叙事结构D.山西师范大学.2014【5】钟大年:纪录片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P249 【6】周浩峰.从营造艺术氛围到树立剪辑意识0.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7】余弋.论剪辑技巧在影视中的运用0.大众文艺,2011(3).【8】林丽.浅谈电影录音剪辑的二度创作0.活力,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