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 (2).docx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内容摘要】中国经济00年依然保持着较为有力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率为.3%,因疫情原因,大部分国家00年GDP都成负增长,中国是少数成正增长的国家,其主要得益于国家的管控和投资消费的拉动。中国过去以总需求为着力点的逆周期调控思路受到长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长的挑战,兼顾短期波动与长期发展,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长期性问题为目标的跨周期调控成为新时期的施政框架,但在新时期,中国首次将"跨周期"纳入中央级别会议通稿,体现我国调控思路的重要变化与升级,宏观调控的重心转向跨周期调节下的均衡回归。货币政策的重点是适度增加货币的供给量,降低人民币利率。【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态势财政政策一、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态势的分析(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要符合现状因为受到疫情的冲击,导致我国总需求显著降低,制约了以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在积极扩张的大基础下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格局,着力民生支出。在00年年初,为了应对疫情,我国财政政策采取的是积极的扩张政策,发行抗疫国债1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5万亿元、上调专项债额度至3.75万亿元等一系列举措,大幅提升财政支持力度,而且还注重资金的运用,使得资金直达基层,还有支持城市换新,对旧地区进行改造,提高社保的支出和教育方面的支出,保障民生。在01年,由于疫情逐渐平稳,基于经济发展考虑,预期财政政策会回归常态,在00年所采取的非常规的手段会取消,在中国疫情管控力度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国内疫情基本断绝,1万亿元的抗疫国债估计会取消,财政赤字率较大可能降至3%左右,广义赤字率或从00年的10%以上降至01年的8%以内,在结构上,预期01年财政政策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消费等方面进行更多结构性安排;在消费方面,提高消费保障力度,保障就业民生,切实为消费者维护权益。(二)做好后续态势的调控,预防旧风险的复发和新风险的出现在当今疫情还未全面结束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做好疫情的防护,因为疫情还在其他国家继续变异与蔓延,经济仍未彻底恢复。00年以来,我们的监管政策力求在经济稳定增长和降低风险之间维持平衡。防止风险,使我们的政策和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加深了金融行业的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稳步打开外面的市场,并且我们还要出行相应的政策给予扶持,给中小企业得以相对便利的条件和支持。而且因疫情的影响,我国居民在家足不出户,学校放假,工厂休息,使得线上教育行业得以高速发展,近几年大火的线上教育平台都得利于此次疫情所造成的局面,我们要严控信贷资金违规进入线上教育市场。如今国内疫情基本平息,经济逐渐得到复苏,有很多中小微企业借此得到发展和建立,我们要严格把控资金市场的流入,防止有不良公司趁此洗钱或卷钱影响货币市场。(三)要着重处理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大的问题01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呈现逐季下降态势。1-4季度GDP增长率依次为6.4%、6.%、6%和6%。从年度内经济走势看,GDP增长率持续下降,这表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之前,我国的经济呈高速增长状态,结束这一状态后,经济有所下降是正常的且合理的表现。所以经济增速过高不好,过低同样不好。当经济增速较大地偏离均衡增长水平后,会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内生性下行压力,经济增长会进入加速下降的螺旋。019年GDP增长率为6.1%左右,较上年降低了0.5个百分点;与之联系,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8%,增速较上年降低4.7个百分点;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8%,增速较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019年1-11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7个百分点。与各方面收入增速下降相联系,019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上年降低6.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年持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下降,随之政府、企业、个人也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下降,这导致收入降低,需求也随之降低,导致投资也相应降低。当然,在这其中有一个例外,就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平,这也间接反映了政府所独具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能力。但019年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投入力量很大,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仅与上年持平。这也反映了受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约束,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能力显著减弱。我国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这是事实,从015-018年,GDP增长率从6.9%下降到6.6%。四年一共下降0.3个百分点,年均不到0.1个百分点。但019年GDP增长率较018年降低了0.5个百分点,相当于一年就下降了相当于四年的数值,如果任由经济下行态势发展,则国民经济就可能陷入全面萧条的困境,这是必须要高度重视和切实防止的危险倾向。而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则属于需求紧缩不断加强的影响。就像之前说的,我国019年GDP增长率下降了0.5个点,但在更早的010-018年,我国GDP增速从10.6%下降到6.6%,也下降了4个点。010年,我国出口较上年增长31.3%,016年下降到-7.74%;受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明朗的影响,017018年出口增速明显回升;但在中美贸易争端冲击下,019年出口增速又降低到0.5%。011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3.8%,018年降低到5.9%;019年进一步降低到5.4%。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14.84%,018年降低到8.98%,019年进一步降低到8%。可见,无论内需还是外需,其增速均有持续大幅度的下降,总需求增速持续大幅度下降。这必然会约束生产和供给水平持续下降,导致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四)提高GDP的增量,但要把控好度1997-0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绝对增量排名序号国家1997年GDP(亿美元)00年GDP(亿美元)GDP绝对增量(亿美元)GDP增量占世界增量比重全世界30396187416457003100%1中国9616148608138994.3%巴西8863130043370.76%3印度43160019693.8%4美国8608508073119881.4%5英国14387638311996.1%6法国146075515109081.9%7俄罗斯40491464110591.8%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GDP已经领先许多国家,尤其是GDP增量比重,更是世界第一,提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资本,可见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符合中国的经济发展。GDP增量多,有利于国家利用更多资源推进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促进民主和谐,保障百姓权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国家经常账户盈余的增加,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现在我国有很多重大工程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的,如奥运会的举办、火神山医院的建立,都有赖GDP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投资的旺盛,而投资大多来自于银行贷款,投资的乘数效应与货币创造的乘数效应是同一个过程,因而投资的不断扩大意味着更多的货币被创造并进入流通领域。货币供给的增大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投资的扩大只是引起了货币的创造过程从而增大了货币的供给,使物价指数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其次就是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由于长期的资源透支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我国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已经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若再按照较高增长目标的要求进行开发,势必大大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使更多的国土成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空间,削弱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之前追求GDP曾经是地方政府的动力,因此要想调控好GDP的增速,就要给政府实施新的政绩考核标准,不能一味盲目的追求GDP的增量。(五)扩大内需,逐步解决经济下行的问题0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是国家经济与民生变得更好的一年。针对00年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严峻形势和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要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019年1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但都对应着稳增长的问题。要扩大内需,我们就要先稳住收入增速下降,由高收入带动高需求。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现如今人口接近14亿,就业难成为一大态势。我国目前每年光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超过1300万人,而我国1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大约对应0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增加,这也说明稳就业推动者经济稳增速。其他五个稳也对核心经济稳增速有重要影响。扩大内需,另一要素是增加有效投资。因为消费是居民自主行为,主要决定于就业和收入增长。只有通过增加投资、增加企业订单、提高开工率,才能够使企业促进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作用发挥出来。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要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要用好发行专项债等政策手段,注意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形成合力,积极提高基础设施投资。必须坚持不懈的进行供应方面的结构性改革,经济必须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发展。应奉行巩固、加强、促进和自由流动的政策,创新、改革和开放应成为优先事项,加快经济体系的现代化。转向高质量发展,根本的是要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要坚定不移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市场体系的标准,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要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要继续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走。要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加快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全面与国际接轨。二、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的分析(一)积极的货币政策概念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货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却显得不足的状况,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一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三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第三,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为治理通货紧缩,有必要下调利率,调整利率结构,但同时更应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由于连续7次下调利率,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落在低位线上,其他国家相比利率水平并不十分高,因而如果再继续下调,很可能落入"流动性陷阱",尤其是它会进一步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因此,我们应该在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而放开贷款的利率管制,让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来确定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作用,也应逐步通过贴现窗口和中央银行的贷款及公开市场操作来发挥。第四,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货币投放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其中主要包括:一是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和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利用股票发行赚取超额利润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而不宜一律禁止证券机构进入货币市场融资,要重新制定证券机构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规定,使其能够在有效的监管下,进入货币市场融资,发挥其在证券市场的造市作用;二是要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当然其根本措施在于提高其本身素质,但同时也要看到信誉与建立和完善能稳定广大存款人信心的存款保险制度相关,因而要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保险制度,以促进货币的投放;三是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机制,使利润约束与风险约束一样具有严肃性,从而促使加快货币投放的规模和速度。稳健货币政策:是目前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核心内容包括: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执行金融稳定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持金融稳定的作用;四是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政策工具改革,实现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二)对人民币汇率及时做出调控我们都知道,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有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到发达国家建立销售网络,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还利于国内的投资者在海外投资,能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低位,能树立中国在国际中的形象;但坏处也有,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影响收入,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会增加外资的投资成本,从而使得外资企业减少投资等弊端。相应的,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对于外商来说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中国进口商品,购买量上升,带动消费和就业,同时人民币贬值会使外债国的人民币债务升高;那人民币贬值投资者要支付更多的资金购买投资,个人投资者会投机外汇卖本币,买外币,造成资本外流。现如今我国GDP增速缓慢,急需外来资本的投资,以带动就业来提高居民收入,实现经济的增长,所以这时人民币贬值则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这取决于国家对本币汇率的调控。(三)货币政策将回归常态疫情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第二,加大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货币信贷支持力度;第三,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此外,还包括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等。总体来看,00年一季度,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主动性和有效性。3月末,广义货币(M )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M 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一季度社会融资成本明显下降,3月份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为5.48%,比LPR改革前的019年7月份下降了0.6个百分点。货币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面扩"。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市场预期平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06,较上年末升值.9%。中国经济成为唯一正增长的大国经济,成功实现了V型反弹。未来这些政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保持全年达到3%以上的正增长,率先复苏经济。00年我国经济受疫情影响以及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最先控制住疫情,使经济供给能力最先恢复并满足国内和国际需求,避免了供给缺口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需求也在快速恢复。并且在当时我国为应对疫情,货币政策极度宽松,某种程度上替代财政政策发力。在两会财政政策获得授权后,货币政策逐步回归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正常力度。00年底不论是从货币市场利率还是从国债市场利率看,基本恢复甚至超过了疫前水平。考虑到经济恢复的脆弱性和短期性,对于短期的经济过热,政策上可能不必过度响应,加上疫情期间还有许多的项目还需要持续投资,宜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保持在00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力度上。0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这体现了我国汇率弹性加大,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提高。虽然疫情期间我国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有所提高,但企业的竞争力仍受到了一定的侵蚀。目前,我国仍保留了外汇大量流出时期抑制外汇流出的临时性非常规管理措施,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和外汇流入较多的时期,可考虑酌情解除。当然,我国还需要密切关注近些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遗漏项规模持续加大,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严格外汇管理,打击非法外汇活动等。参考文献:陈道富:01年货币政策将从超常规向常态化转型夏杰长: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与财政货币政策取向,财贸经济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