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微博营销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1.doc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人类加快步入信息社会的进程中,互联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一种跨越时空,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及大众参与性的平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应用工具,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软件(IM)、博客等。近年来,互联网的社会化趋势愈加明显,现实的社会关系为各种社会化网络工具反映、拓展和丰富。社交网络(SNS)、社交游戏、社会化推荐、社会化购物等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融合,全媒体时代即将来临。在此背景下,一种兼具社交性与媒体性的新型网络应用)“微博客”应运而生。国外的微博客网站除了Twitter外,还有谷歌旗下的Jaiku、雅虎Meme及加拿大的Plurk等。由于I Witter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用户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导致国外对微博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I Witter。 宏观方面,韩国学者在2010年国际万维网大会发表的学术论文What isTwitter,a Social Network or a News Media对Twitter的整体属性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分析了约4170万Twitter用户,14亿7000万的社会关系,4262个话题趋势和1亿600万条tweets(推讯),分析Twitter用户与微博客网络中信息分布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Twitter:信息中,超过85%的内容与新闻存在某种联系,Twitter不是一个社交网络(SNS),而是一种类似于传统媒体的应用。Twitter偏向新闻媒体而不是社交平台,这对于企业进行广告投放和营销活动十分重要。因为与社交网络相比,新闻媒体的用户更易于接受广告和营销。作为一个独立提供微博客服务的网站Twitter是国外微博客发展的主流,因而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研究对象。与国外情况不同,国内微博客市场的主体是基于门户网站的微博客。其中,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用户数已突破一亿,这使得国内微博客营销的研究大多基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在传播学领域,刘丽芳以公共政策言说等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新浪微博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微博客的传播特征和传播模式,评估微博客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效果,得出微博客的发展有益于构建健全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的结论。梁赛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微博客受众媒介使用进行研究,认为它满足了当代碎片化时代背景下的受众需求,未来微博客可能发展成为个性化的新闻平台,并能提供实时搜索服务。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微博客及微博客营销,总结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当前企业微博客营销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结合实证研究,构建企业微博客营销策略体系,以期为企业实施微博客营销提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梳理微博客发展概况,并结合具体的微博客平台对不同类型的微博客进行介绍,分析其基本功能和传播特性。 2、概括企业微博客营销的定义,分析其特点,阐述企业微博客营销的相关理论、常用方法及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企业开展微博客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针对企业微博客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并构建一个合理的营销策略体系。 4、通过案例研究对企业微博客营销策略体系进行验证和优化,获取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提出建议。三、 研究方法及措施 作为应用型研究,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将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获得有价值的结论" 定性研究方面,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观察研究法,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微博客营销的科学认识"通过对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观察和体验,发散思维,在加深认识的基础获取创新性发现" 定量分析方面,在案例研究中,将采用内容分析和描述统计两种方法"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微博客信息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图表或数学方法,对企业微博客营销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和随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估计和描述,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1选题起止时间:2012年07月11日-2012年08月05日2. 开题起止时间:2012年08月06日-2012年08月28日3. 中期起止时间: 2012年09月26日-2012年09月31日4. 提交论文起止时间: 2012年11月16日-2012年11月08日 五、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篇)1 杨同庆;我国广告业加入WTO的应对策略A;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之我见征文活动获奖论文选编C;2002年 2 陈静琴;徐明娜;提升核心竞争力 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佳璧;体育赛事推广中的电视营销传播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王家飞;信息类产品设计流程实践性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C;2004年 5 汪崟;葛庆;消费者认知导向的整合设计观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云江;关于加强通信企业经营工作的几点认识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玮;对三星利用TOP计划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徐卫卫;护理服务品牌塑造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丁茹;浅谈邮政企业业务创新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昝廷全;学术态度、学术规范与中国传媒产业转型代序A;中国传媒经济(第二辑)C;2005年 11 叶凤琴;构建新经济时代的品牌世界D;厦门大学;2001年 12 王玉波;整合营销传播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3 张晔;南方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4 戴一鸣;案例:广州丁家宜化妆品有限公司D;暨南大学;2002年 15 代辉;品牌战略与品牌经营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6 辰辉;提升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17 胡华轶;论整合营销传播在电信业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8 宋旭琴;志高空调品牌塑造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年 19 欧阳剑;家用液体洗涤剂营销渠道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0 彭海青;佳禾月饼整合营销传播策划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六、导师评语: 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