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一)、具体质量目标企业自检,业主、监理的中检、抽检、终检,努力实现本标段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90%。 (二)、质量控制机构和创优规划1、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由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副经理、质检部长、实验室主任、工程管理部长组成,制定整个合同段工程质量创优规划、方针、措施。2、各施工队分别设质量管理现场领导组,由施工部长、质检部长、工程部长、主任工程师组成。质检部和试验室专职抓现场质量管理。3、施工队一级的质量管理机构在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制订本工段施工区段的创优措施,质量实施计划,并重在现场落实。4、施工队所属各施工班组根据自己的创优任务,拟定项目工程具体的分项实施计划,责任到人,严格要求,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5、质量管理机构管理领导小组质量检查机构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 副 组 长:成 员:质检工程师: 专职质检员: (三)、本工程质量管理办法1、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1.1、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有项目经理、副经理、项目工程师、安全员、材料员、监理工程师等的签字。1.2、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实施前15天报监理工程师和工程部,由工程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审核后报总工程师审批。1.3、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各级审批并最后由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并且按审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方可进行施工。2、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2.1、技术复核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技术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2.2、技术复核结果应填写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复核记录,作为施工技术资料归档。2.3、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道施工所覆盖,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验收的结果必须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技术、质量交底制度 技术、质量的交底工作是施工过程基础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交底必须采用书面签证确认形式,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3.1、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全体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学习,并同设计代表联系进行设计交底。3.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毕并送业主和总监审批确认后,由项目经理牵头,项目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列出关键分部工程和施工要点。3.3、本着谁负责施工谁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原则,各分管分项工程负责人在安排施工任务同时,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必须做到交底不明确不上岗,不签证不上岗。4、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4.1、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4.2、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各分管负责人必须及时组织班组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交施工队长确认,最终评定由项目经理部的质检部专职质量员检定。4.3、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施工队之间的质量互检,并进行质量讲评。评定记录将做为施工结算的依据。4.4、质检部对每个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项目施工队负责在指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质检部。5、现场材料质量管理5.1、严格控制外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各种地地方材料、外购材料到现场后必须由质检部和材料部有关人员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直到退货。5.2、搞好原材料二次复试取样、送样工作。水泥必须取样进行物理试验;钢筋原材料必须取样进行物理试验,有效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必须重新取样进行物理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计量器具管理6.1、工程管理部和中心试验室负责所有计量器材的鉴定、督促及管理工作。6.2、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的损坏。6.3、损坏的计量器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6.4、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未经核对过的量具。7、工程质量奖罚制度7.1、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施工队,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7.2、凡各施工队、班组、包工队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屡教不改或发生了质量问题,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整改停工,罚款直至赶出本工地。7.3、凡各施工队、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质量优良且达到优质,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金。7.4、项目部在实施奖罚时,以平常检查、抽查、业主大检查、监理工程师评价等形式作为依据。 (四)、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1、路基土方施工质量控制1.1、路基填筑严格按照试验段试验结果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数据和填筑工艺组织施工。路基施工中除保证达到规范要求压实度外,还要达到层层找平,即每层均有一定的平整度,每层都要有路拱,随时阻止雨水聚积,影响填方质量。对路基填料随时检测含水量,偏低时洒水,偏高时晾晒,保证碾压时达到最佳含水量。路堤基底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得开始填筑,下一层填土未经工程师检验合格,上一层填土不得进行。1.2、斜坡上填筑路基时,原地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 ,用小型压路机加以压实。1.3、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应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30c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缘有足够的压实度。1.4、路堑开挖,无论是人工或机械作业,必须严格控制路基设计宽度,若有超挖,应用与挖方相同的土壤填补,并压实至规定要求的密实压,如不能达到规定要求,应用合适的筑路材料补填压实。1.5、桥台背后、管涵两侧与顶部、锥坡与挡土墙等构造物背后的填土均应分层压实,每层压实的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拱涵两侧的填土与压实和桥台背后与锥坡的填土与压实,均应对称地或同步进行。由于工作面限制和构造物受压影响,应尽量采用小型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拱涵顶部50cm内须采用轻型静力压路机压实,以符合规定的压实度为准。2、路基排水工程质量控制2.1、边沟、截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及使用材料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要求。2.2、边沟线型美观,直线线形顺直,曲线圆滑。2.3、砌体砂浆配比正确,砌筑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剥落,缝宽一致。2.4、沟槽开挖后即时平整夯拍密实,如土质干燥须洒水湿润,遇有空洞陷穴,应堵塞夯实。水泥砂浆随拌随用,砌筑完后注意养生,砌筑过程中随时注意沟底沟壁的平整坚实,砂浆要饱满,无空隙松动。3、护面墙和挡土墙质量控制措施3.1、严格挂线施工,保证护面墙坡面平整、密实、线型顺适。3.2、浆砌砌体紧密、错缝,严禁通缝、叠砌、贴砌和浮塞。3.3、为排水所设置的泄水孔位置应有利于泄水流向路侧边沟或排水沟并保持其畅通。3.4、砌石工程材料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和招标文件要求。4、桥梁基础质量控制基坑开挖应避免超挖,已经超挖或松动部分,应将松动部分予以清除。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其承载能力。挖至接近标高时,保留20cm一层(俗称最后一锹工)在基础施工前以人工突击挖除,并迅速检验,随即进行基础施工。5、墩台施工质量控5.1、墩台的钢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可承受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结构物各部尺寸、形状准确。桥台模板基本使用大尺寸钢模,板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5.2、浇注墩台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技术标准,切实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和坍落度等指标要求。6、空心板、T梁质量控制6.1、浇筑预制大梁的场地,必须平整、坚实、避免低洼、积水。6.2、浇筑预制大梁的模板尺寸、垫块、钢筋位置和预埋件的固定,均经检查符合设计、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并在浇筑过程中随时复查,防止跑模。6.3、每片梁的混凝土均一次浇筑完成,不得中途间断。6.4、采用附着式振动器和插入式振捣棒组合振捣密实。6.5、及时进行养护。7、隧道质量控制7.1、施工测量工作7.1.1、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技术力量对桩位进行复测,复测精度须符合有关规定,如误差超过允许值范围,及时与业主联系落实。施工过程中,经理部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放样、定位,控制桩点护桩测量的工序间检查复核测量。工程竣工后,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贯通测量,确保中线、标高达到设计要求。7.1.2、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必须真实完整,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测量仪器按计量部门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7.2、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7.2.1、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7.2.2、每道工序完工后,由分管该工序的技术人员、质检、工班组织按规范和验标要求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质量验收标准的,返工重作,直至再次验收合格。7.2.3、工序中间交接时,应填写工序交接清单和工序质量自检评定表,互相签字认可。各班组对各工序要严格执行“三控制”。7.2.4、经监理人检查不合格的隐蔽工程项目,返工自检复验合格后,重新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向驻地监理人发出复检报告,经检查认可后,及时办理签认手续。7.3、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7.3.1、工程现场技术文件和资料,由经理部技术部门负责填写、整理、分类、保管,并建立管理工作制度,以明确管理责任。7.3.2、施工过程中,随时收集、记录和整理各项施工资料,工程完工时,竣工文件也应编写完成。7.4、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7.4.1、组织管理由一名技术人员专管混凝土浇筑,二名施工员和两名试验员负责监督管理。成立专业混凝土浇注作业班,职责分工明确。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实行终身质量制,参与施工人员均在混凝土浇注记录上签字。7.4.2、计划管理A、每月提供月生产计划,以书面形式向搅拌站提供混凝土需用量计划及混凝土浇注形象进度计划。B、计划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使用单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技术要求、使用时间及需要量。混凝土使用前24小时,向搅拌站提出计划。C、设备及人员安排根据混凝土浇筑单位、浇筑工艺、浇筑数量安排设备人员。D、混凝土运输组织保证混凝土运输道路畅通、安全。7.4.3、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拌合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凝胶,将砂、石胶结而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体复合材料。混凝土的结构是非均匀的,也十分复杂,由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及骨料级配等的不同,混凝土的宏观结构也有所不同,在有些混凝土中,水泥砂浆的含量超过骨料之间的空隙,粗骨料之间互不接触,而有些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较多,骨料之间的水泥相对较少,甚至在骨料之间出现孔洞。从微观上看,由于混凝土中各种材料分布不均匀,混凝土的密实度是不均匀的,有些区域是致密的,而有些区域则是多孔的。所以,混凝土在受力前就存在微裂纹,当混凝土受力后,在微裂纹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这些微裂纹不断扩展、逐渐汇合连通,形成较大裂缝而使混凝土破坏。 因此,施工中应对组成普通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及拌合水逐一按质量检验标准检验,使之符合使用标准。对于细骨料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及含泥量;对粗骨料,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最大粒径及含杂质量。对外加剂应重点检测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 A、水泥质量控制 a、选择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编号。 b、水泥生产厂家的选择。对使用的水泥应采用旋窑生产的合格产品;对进场水泥在检验生产厂家和保证资料时重点查看氧化镁、二氧化硫含量及初凝时间;在安定性项中任一项不符合水泥质量规定的均为废品禁止使用。施工所用的水泥必须经过该地区有资质的试验室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c、水泥进场时的检验在出厂合格证齐全和化验单符合相应标准的基础上,还需核验进场水泥是否与质保资料相符合。在认真检查合格后,按批抽样送检,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方可拌制混凝土。对于甲方提供的水泥,也不能放松其核检。 B、骨料质量控制 a、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骨料所占的体积在75%以上,它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组成材料之一,决定着构筑物的力学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骨料的粒径大小影响着混凝土的抗渗性,骨料粒径较大时更容易在黏结界面上产生较大裂缝,另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骨料不收缩,包裹的水泥浆体产生不同收缩,颗粒越大收缩值越大,形成的裂缝也多,必然导致抗渗性的下降,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石材的强度应满足要求,控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减少针、片状颗粒含量。 b、细骨料的选择。对细骨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河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人工砂中含有较多的片状颗粒及细粉。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天然砂作为施工用砂。 c、工程施工中,应采用杂质少、级配好、粒径适中的粗骨料,并采用坚固性好的粗、细骨料。 C、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往往先严后松,质量不稳定情况时有发生,对配合比的控制还应根据设计规定有关要求及工程结构混凝土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材料选择。 对现场拌制的混凝土,施工单位还需要对现场原材料抽样,送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试样试验及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配,同时还应审查出具的试配后的混凝土性能,当确实符合工程所需混凝土的性能后,则可予以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也应抽查实际配制情况,防止操作人员素质低出现任意性。 D、外加剂的控制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外加剂本身的质量效果,或由于外加剂品种选择不当,以及水泥对外加剂的适用性等问题,出现因此造成质量事故的现象。所以,在应用普及外加剂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加剂产品质量的管理。 我项目部很重视对外加剂的质量控制。首先检查外加剂的生产厂家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在核验质保资料时,检查是否有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有效期内掺用指标报告,生产厂家一般只是提供产品说明书或匀质试验数据,这是不够的;其次,在外加剂的使用前,要安排作出有关实际效果的试验,以确定外加剂与使用水泥是否达到设计性能要求,这是防止误用或错用的保证。 E、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对于面广量大的施工现场配制混凝土,我标段在每次拌制前根据进场砂石料的检验情况,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再进行计算出每拌合盘各原材料的用量,抄写在牌上;要求搅拌人员严格计量,拌和机上的进水表提前校验,不允许凭感觉加水的错误操作,对水泥应散装称量,外加剂更应称量准确;不定期地抽查拌合物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按规定督促混凝土强度试块的取样。采用机械搅拌可使拌合物的各种材料分布更加均匀,特别是对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拌合物,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机械搅拌的混凝土与采用人工搅拌的混凝土相比,强度可提高约10%。采用机械振捣成型时,机械振捣作用可破坏水泥的凝聚结构,降低水泥浆体的黏度,从而提高混拌合物的流动性,有利于获得致密结构,这对水灰比小的混凝土或流动性小的混凝土尤为重要。对于输变电工程来说,由于绝大部分铁塔位于高山上,施工条件相当恶劣,在采用施工机具时应选择简单、轻便、可拆装的机械设备,便于搬运,尽量做到机械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混凝土浇筑前,对其浇筑方法程序、浇筑的强度要有严格的控制,明确水电供应的保证措施;各环节岗位人员的配备安排;振动工具、数量是否满足本次浇灌的需求;尤其是模板的支撑和刚度、外形尺寸的准确将直接影响结构的外观合格程度;对已绑扎到位的钢筋品种、数量及保护层是否合格,密集部位可否振捣不出现问题,施工员必须详细做出记录。在浇筑过程中,还应经常抽查拌合物的性能,及时调整配合比;振动棒的走向及布料厚度要明确控制,不允许把振动棒作为布料工具使用,振捣必须到位,防止漏振、过振;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工艺流程,按顺序浇筑,保持分块,分层搭接,不形成冷缝,在初凝前浇接;对试块制作及抽样数量按比例进行,并做好试块的养护。 对已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应及时覆盖及养护;炎热季节的防护、大体积混凝土的降温措施、测点的布置等后期保护应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长期以来,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未加重视,由于使用的水泥强度较混凝土设计强度高,混凝土强度较易达到设计要求,因此,施工单位经常会忽视养护工作,只在日照强烈、气候干燥时才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常常达不到规范要求。致使混凝土表面产生微裂缝,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蚀。 养护温度高,水泥的水化速度快,早期强度高,但28d 及28d以后的强度与水泥的品种有关。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和硅酸盐混凝土在高温养护后,再转入常温养护至28d,其强度较一直在常温或标准养护温度下养护至28d的强度低10%15%;而掺活性混合材料的混凝土经高温养护后,28d强度可提高10%40%。当温度低于0时,水泥水化停止后,混凝土强度停止发展,同时还会受到冻胀破坏作用,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受冻越早,冻胀破坏作用越大,强度损失越大。当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应按冬期施工的规定进行。 环境湿度越高,混凝土的水化程度越高,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反之,造成混凝土干缩开裂,结构疏松,混凝土强度损失较大,耐久性降低。 由此可见,混凝土浇筑完后并不意味着混凝土施工的结束,按规范要求加强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对已拆除模板构件的外观及时进行检查,对出现的蜂窝、孔洞、麻面、夹渣及裂缝和露筋等质量缺陷在用目观、实测进行验评的基础上,结合试块强度的评定,原材料、配合比、搅拌、养护的情况,综合评定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这种全过程的控制更重要。 7.5、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措施7.5.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对基岩、地基面作必要的清理准备工作。对模板、钢筋及临时设备作最终检查。作好电力、动力、照明、养生等的准备工作。7.5.2、混凝土浇筑不能引起混凝土离析,混凝土自卸高度控制在2M以内。不做冷接缝:一次浇筑厚度控制,对电动、风动振捣器为振捣棒长度的0.8倍以内,对软轴振捣器为振捣棒长度的1.25倍,防止浇筑厚度过大,水泥浆流动远而造成冷接缝。在合理时间内浇贡完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使模板侧向压力增大,振捣不充分,表面泛浆及沉降过大。7.5.3、混凝土捣固在一处振捣时间控制在1020S为宜,以振捣器附近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和浮浆为宜。砼浇筑层的允许最大厚度为插入式振捣(软轴)工作长度的1.25倍。不能将振捣器横置、不能用振捣器使混凝土横向流动、不能用振捣器弄散堆积的混凝土、不能直接振动钢筋代替混凝土捣固。7.5.4、养护当混凝土终凝后,应加强浇水养护,要保证混凝土表面有充足的水分。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前,避免承受荷载和冲击。砼在低温季节浇注,要保证砼入仓温度不低于5。7.6、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6.1、模板必须支撑牢固、稳定,不得有松动、跑模、超标准下沉等现象。7.6.2、模板拼缝应平整严密,局部采用玻璃胶填缝,不得漏浆,模内表面应清理干净,拼缝处内贴止水胶带,防止漏浆。7.6.3、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才能立模安装。7.7、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7.1、钢筋进场必须“三证”齐全,末经抽样化验合格者不得使用。7.7.2、钢筋加工优先考虑采用闪光对焊(经监理人同意),但含碳量较高的钢筋不得采用焊接方法。7.7.3、钢筋加工下料必须准确,形状规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7.7.4、钢筋绑扎应错开焊接,搭接接头不应设置在钢筋弯曲处和弯矩最大处。7.7.5、钢筋与模板间设同强度砼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绑扎上层钢筋时,设钢筋撑脚,保证上层钢筋网的位置正确。8、检测、试验手段及保证措施8.1、检测试验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见下图:中心试验室主要负责对现场试验室进行技术指导。现场试验室主要负责现场材料进货检验、标识、抽样取样、样品保管及试验、出具试验资料、现场质量控制。8.2、试验和检测设备检验和检测设备详见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8.3、进货检验和试验检验程序本工程检验程序见下图所示。进货验证随货文件验证规格数量验证标识状态退货转入使用检查外观抽样试验待试验标识8.4、试验程序本工程试验程序见下图取样安排试验标准试验出具试验资料信息反馈现场实施下发施工现场8.5、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质量保证措施8.5.1、过程检验A. 检验标准: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有关标准进行检验。B. 检验程序:项目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检验,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检验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先进行检验,合格后,提前8小时通知质检工程师,经确认检验合格后,再报监理,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可提前4小时检验。8.5.2、最终检验和试验A. 砂、石材料:当其材料来源发生变化,或质量出现较大差异时,应作材料鉴B. 混凝土配合比:不同强度等级、不同技术要求,均应作配合比设计,在应用配合比过程中,当其材料来源发生变化,或质量出现较大差异时,应重新选定配合比。8.5.3、其它需要检验的项目按规范规定进行取样检验。8.6、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8.6.1、原材料的采购A. 、做好市场调查,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稳定的厂家,作为待定的供销商,建立质量档案。B. 从待定的供销商产品中按规定取样,送业主认可的质监站进行试验。C. 试验结果得出后,进行质量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作为合格供应商,建立供货关系。D. 建立供销商档案,随时对材料进行抽样,保证供销商所提供的产品均为合格,否则应重新认定合格的供销商。8.6.2、原材料的运输、搬运的贮存。A. 原材料进场必须“三证”齐全,包括产品合格证、抽样化验合格证和供应商资质合格证。B. 对于易损材料,如变形缝、橡胶止水带,运输和搬运时应有防护,防止变形和破损。C. 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指定地点整齐码放,并挂标牌标识,标明型号、进场日期、检验日期、经手人等,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有效追溯。D. 原材料进场后需由专人保管,对钢材、卷料等材料应加盖或在室内保管,不得任由风吹日晒。E. 在运输、搬运过程损坏或贮存时间过长、贮存方式不当引起的质量下降的原材料,不得使用在永久工程结构中,并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并标识,以免混用。8.7、桥梁涵洞质量保证措施8.7.1、编制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按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8.7.2、熟悉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对设计图纸、地质资料等与实际地形不相符及时上报监理。8.7.3、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施工和野蛮施工。8.7.4、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调整工序要和监理部及时联系、报批。8.7.5、混凝土、钢筋等措施参见相关条款。9、挖孔桩质量保证9.1、开挖前,从桩中心位置向桩四周引出4个桩心控制点,施工过程用桩心点来校正模板位置,有专人严格校核中心位置及护壁厚度。桩孔开挖后,当天一次灌注完毕护壁砼,护壁砼拌和料中掺入早强剂;护壁拆模后,若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要及时加以堵塞或导流,防止孔外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9.2、注意防止土壁坍落及流砂事故。在开挖过程中,如遇到特别松软的土层,流动性淤泥或流砂时,为防止土壁坍落及流砂,可减少每节护壁的高度或采用钢护筒,待穿过松软土层和流砂层后,再按一般的方法边挖边灌注砼护壁,继续开挖桩孔。开挖流砂现象严重的桩孔可采用井点降水法。10、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0.1、成立防汛安全领导组,全面负责标段施工的防汛工作,在雨季施工时要组织防讯抢险队,设专人观察险情为防汛领导组织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对排洪处进行疏导,保证水流畅通。10.2、雨季到来之前,做好施工现场及各种临时设施的防洪排水工作,进场的物资及怕水的材料堆放在较高的地方,并用蓬布盖好;对刚完工的砼工程,及时得用薄膜覆盖,防止其受到雨水的冲刷。 (五)、工程质量奖罚措施1、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施工队,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2、凡各施工队、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发生质量问题,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整改、停工、罚款、直至清理出场。3、凡各施工队、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质量优良且达到优质,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励。4、项目部在实施奖罚时,以质量检查、抽查、业主大检查、监理检查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