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某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地理试题.docx
-
资源ID:4745794
资源大小:515.9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省东台市某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地理试题.docx
江苏省东台市某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经度是A.170EB.170WC.20SD.20N (2)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对各地描述不可信的是A.甲位于中纬度B.乙位于西半球C.丙位于热带D.丁四季分明 (4)若有四艘船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甲、乙、丙、丁四地沿纬线向180经线靠近,最先到达的是从( )地开出的船只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对地球描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是标准的球形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公转周期约为一年D.地球绕日公转2. 下左图为小红翻开的日历,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日历所示日期,地球在公转示意图中的位置是()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2)地球由丁甲的公转运动过程中,我国有可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放鞭炮,守岁迎春B.包粽子,过端午节C.踏青赏花,欢度五一D.吃月饼,共庆中秋佳节 (3)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有()A.周期相同B.绕转中心相同C.方向相同D.速度相同3. 下图为某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时物体影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A.春分日或夏至日B.秋分日或冬至日C.春分日或秋分日D.冬至日或夏至日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A.70NB.40NC.北回归线D.赤道 (3)这一天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因纬度面异不同 (4)从图中可以看出,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各地相同 (5)我们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D.日月星辰绕地球4. 小明等同学在黑暗的室内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如图所示),并拨动地球仪及产生的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实验能直观演示()A.季节的形成B.昼夜交替现象C.五带的形成D.东边时间迟,西边时间早 (2)上海位于五带中的()A.北温带B.南温带C.北寒带D.热带 (3)这天,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无法确定 (4)按照图中的情况,上海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5)如图所示,太阳光直射在()A.北回归线B.赤道C.南回归线D.南极圈 (6)下面的四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从自我介绍中判断来自热带的是A.“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B.“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和大片的橡胶树林”C.“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打雪仗、滑雪”D.“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5. 下面四幅表示北京位置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B.C.D.二、解答题 读地球仪经纬网图,回答。 (1)写出图中A和C两点的地理坐标;A(_)、C(_) (2)图中C点位于A点的_方向。 (3)图中A、B、C三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有_,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的点是_。 甲、乙两图分别是“二至日”南京某教室中午时分的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 (1)甲、乙两图中,属于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_。 (2)乙图所示当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北极圈内出现_现象。 (3)当地球运行在A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南、北)半球,向_(南、北)移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江苏省东台市某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答案】BDADA【考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体证据【解析】(1)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读图分析可知,甲地的经度是170W;故选:B。(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地的纬度为20N,乙地的纬度为0,丙地的纬度为0,丁地的纬度为40N。由此可判定,甲、乙、丙、丁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丁丙地;故选:D.(3)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分析可知,A甲点的经纬度是170W,20N,位于低纬度,故A错误;B乙点的经纬度是170W,0,位于西半球,故B正确;C丙点的经纬度是170E,0,位于热带,故C正确;D丁点的经纬度是170E,40N,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故D正确;故选:A(4)在地球仪上,赤道(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为一点,所以若有四艘船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甲、乙、丙、丁四地沿纬线向180经线靠近,最先到达的是从丁地开出的船只;依据题意,故选:D.(5)A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A错误;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B正确;C地球公转周期约为一年,故C正确;D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做公转,故D正确;故选:A【解答】此题暂无解答2.【答案】CAC【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解析】(1)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丙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当地球公转到图中丁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秋分日处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应为图中丙点。故选C.(2)当太阳公转到图中丁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当太阳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春节在此期间,A符合题意。端午节一般在6月份,不在此期间,B不符合题意。五一不在此期间内,C不符合题意。中秋节在秋季,不在此期间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公转周期是一年,A错误。地球自转绕转中心是地轴,公转绕转中心是太阳,B错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C正确。自转的角速度是15/小时,线速度:赤道是1670km/小时;南北纬30是1447km/小时;南北纬60度是837km/小时,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公转的角速度是1度/24小时(一太阳日),平均线速度约30km/秒,D错误。故选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答案】CDCAB【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解析】(1)读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所以应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故选C.(2)读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所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故选D.(3)太阳直射赤道,无论是北半球的春分日还是秋分日,全球都是昼夜等长。故选C。(4)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人们所穿服饰最少,所以低纬度地区是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故选A.(5)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属于昼夜交替现象,其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造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答案】BABDCB【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解析】(1)此实验能直观演示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B正确。故选B。(2)上海位于北回归线(23.5N)以北,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A正确。故选A.(3)读图可知,这天,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时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B正确。故选B。(4)读图可知,这天,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为冬季,故上海的季节为冬季,D正确。故选D。(5)读图可知,这天,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C正确。故选C.(6)“我来自四季分明的大草原”说明地处温带;“我喜欢家乡的大海和大片的橡胶树林”说明气候湿热为主热带;“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打雪仗、滑雪”、“我的家乡冬温夏凉,四季如春,到处繁花似锦”说明处于温带。结合题意。故选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5.【答案】A【考点】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及应用【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相同图幅大小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则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图中内容就越详细。四个选项中,A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小,图中内容最为详细,所以比例尺最大。故选A。二、解答题【答案】(1)60N、60W,40E、40S(2)东南A,B【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定向;东西半球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解答】(1)图中A点纬度为60,且向北增大,故为60N;A点经度为60,且向西增大,故为60W,所以A点地理坐标为(60N,60W)。图中C点经度为40,且向东增大,故为40E;C点纬度为40,且向南增大,故为405;所以C点地理坐标为(40E,405)。(2)C点经度为40E,A点60W,所以C点位于A点的偏东方向;C点纬度为40S,A点60N,所以C点位于A点的偏南方向。综上,图中C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3)西半球的范围是20W向西到160E,A点经度为60W,位于西半球;B点经度为0,位于东半球;C点经度为40E,位于东半球。地处北回归线(23.5N)与南回归线(23.55)之间的热带具有太阳直射现象,图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故只有B点具有太阳直射现象。【答案】(1)甲(2)北回归线,极昼(3)北,北【考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影响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以及正午影长的变化等内容。【解答】(1)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位于北半球的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小值,所以这一天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长。所以,甲、乙两图中,属于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甲。(2)乙图中正午影长比甲图短,即正午太阳高度比甲图中大。所以,这一天应为“二至日”中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3)读图可知,当地球运行在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当地球运行在B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所以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北半球,并且逐渐向北移动。第9页 共12页 第10页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