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课件.ppt

    • 资源ID:47502207       资源大小:2.76MB        全文页数:14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课件.ppt

    关于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第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一、几个有关的概念二、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三、各型酸碱失衡的判断第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在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 经常保持在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即pH 稳定在7.36 7.44(平均7.40)之间,此种稳定性即为酸碱平衡。如果体内酸与碱过多或不足,引起血液pH 的改变,此状态即为酸碱失衡。第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一)(一)pH 与与H+(二)(二)pH、PaCO2和和HCO3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第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全面的理解酸碱生理、病理生理是正确地识别各型酸碱失衡的前提。下面就几个有关的主要概念加以论述。(一)(一)pH 与与H+体液酸碱度可用pH 或或H+形式来表示。形式来表示。正常正常pH 为为7.36 7.44(平均7.40);H+为为3644nmol/L(平均(平均40nmol/L)。)。第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pH是是H+的负对数的负对数,即pH=log1/H+,两者间呈负相关。在pH 7.17.5范围内,两者接近直线关系,即pH 每变化0.01,等于H+往反方向变化1nmol/L。pHH+pH 7.17.5第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实际上,pH 与H+之间呈曲线关系,为了使两者之间换算更精确及适用于较大范围,有人提出在pH 7.40和pH 7.40时,pH 每变化0.1所得的H+分别为换算因子0.8和1.25乘以原有H+,即所谓“0.8/1.25”法。实际H+(即通过公式计算而得)和上述两种估计方法所得H+的比较见表1。第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表1 从pH 估计H+的方法第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具体实例介绍:例1pH7.46比7.40增加0.06,故H+应比40nmol/L下降6nmol/L,即H+为34nmol/L。例2pH7.31比7.40降低0.09,故H+应比40nmol/L增加9nmol/L,即H+为49nmol/L。第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二)pH、PaCO2和HCO3之间的关系人体体液中存在着一系列重要的缓冲系统,根据等氢离子原则(isohydric priciple),H+=K1 H2CO3/HCO3=K2 H2PO4/HPO42-因此,只要通过测定任何一对缓冲系统有关数值,即可分析体液的酸碱变化。第1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人体中唯一能自己更新的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是人体中唯一能自己更新的缓冲对,且体内贮量丰富。缓冲对,且体内贮量丰富。HCO3反映酸碱变化的代谢成分反映酸碱变化的代谢成分,H2CO3反映反映酸碱变化的呼吸成分酸碱变化的呼吸成分,两者均较易测定,故临,两者均较易测定,故临床上常以测定床上常以测定H2CO3/HCO3比值比值 作为衡量体作为衡量体液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液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第1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pH、HCO3 和和H2CO3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Henderson_Hasselbalch公式(简称公式(简称H_H公式)公式)来表示:来表示:第1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pKa是H2CO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在37环境中为6.1。即当PCO2为0.133kPa(1mmHg)时,血浆中溶解的CO2和H2CO3的浓度为0.03mmol/L。PCO2的正常值40mmHg。HCO3-主要由肾脏调节,动脉血浆中的浓度平均为24mmol/L。正常的血浆pH=6.1+log(24/1.2)=6.1+log20=6.1+1.3=7.4H+的负对数,第1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pH=pK+log HCO3/H2CO3(1)因为H2CO3浓度是和被溶解在体液内的CO2浓度成正比,因此公式(1)可写成:pH=pK+log HCO3/PCO2 (2)其中pK(H2CO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6.1=0.03第1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从公式从公式2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2点:点:(1)pH 值是随值是随HCO3和和PCO2两个变量变化两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而变化的变量;(2)pH 变化取决于变化取决于HCO3/PCO2的比值,的比值,并非单纯取决于并非单纯取决于HCO3或或PCO2任何一个变量任何一个变量的绝对值。的绝对值。pH=pK+log HCO3/PCO2 常数常数第1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在人体内由于存在着肺、肾、缓冲系统等多种在人体内由于存在着肺、肾、缓冲系统等多种保护机制(保护机制(defense mechanism),因此),因此HCO3和和PCO2任何一变量的原发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任何一变量的原发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继发(代偿)变化,使个变量的继发(代偿)变化,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从而使比值趋于正常,从而使pH 亦趋于正常,亦趋于正常,但决不能使但决不能使pH 恢复到原有的正常水平。恢复到原有的正常水平。第1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其代偿其代偿规律规律为:为:(1)HCO3和和PCO2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的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的HCO3升高必有代偿的升高必有代偿的PCO2升高;而原发的升高;而原发的HCO3下降,必有代偿的下降,必有代偿的PCO2下降,反之也相下降,反之也相同;同;(2)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原发失衡变化必大于代偿变化。第1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根据上述代偿规律,可得出以下三个根据上述代偿规律,可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结论:(1)原发失衡决定了原发失衡决定了pH 是偏酸或偏碱;是偏酸或偏碱;(2)HCO3和和PCO2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碱失衡存在;(3)PCO2和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有明显异常同时伴有pH 正常,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的可能。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的可能。牢记上述代偿规律和结论,对于正确判断酸碱失牢记上述代偿规律和结论,对于正确判断酸碱失衡是最为重要的。衡是最为重要的。常见的酸碱失衡的各酸碱指标变化见表常见的酸碱失衡的各酸碱指标变化见表2第1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表2 常见酸碱失衡的各指标变化注:高于正常均值 低于正常均值 N正常均值第2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评价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较多,其中:评价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较多,其中:PCO2作为判断作为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的指标,pH 作为作为血液酸碱度血液酸碱度的指标,看法是一致的,的指标,看法是一致的,然而对于判定然而对于判定代谢性酸碱失衡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尚无一致的指标尚无一致意见。意见。第2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美国波士顿的 Schwartz派主张用HCO3的可信带(significance band)作为判断标准,而丹麦哥本哈根的Astrup派主张用BE(碱过碱过剩剩,base excess)作为判断标准。但不管使用哪几项指标,其判断的结果基本上一致。第2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碱过剩碱过剩(base excess,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PCO2为5.33kPa,Hb为15g%,100%氧饱和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人体1升全血滴定至正常pH7.4时所用的酸或碱的mmol数。它代表全血缓冲碱总量的变化。如需用酸滴定,显然指示血中碱量多于正常,即称为碱过剩。以用去酸量的mEq数表示,意即多出多少mEq缓冲碱,此种情况用正值即B.E.表示,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反之,如需用碱滴定,则表示碱缺失碱缺失(base deficit),指示血中缓冲碱减少,此种情况用负值表示即B.E.,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正常人的B.E.值在0附近,正常范围为03mEq/L。第2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下面主要介绍使用pH、PCO2、HCO3指标的判断方法。(一)首先要核实结果是否有误差(一)首先要核实结果是否有误差(二)分析原发和继发(代偿)变化(二)分析原发和继发(代偿)变化(三)分清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失衡(三)分清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失衡(四)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四)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第2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首先要核实结果是否有误差分析原发和继发(代偿)变化分清单纯性和混合性酸碱失衡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判断第2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一)首先要核实结果是否有误差(一)首先要核实结果是否有误差pH、PCO2和和HCO3三个变量一定要符合三个变量一定要符合H-H公公式,若报告所示的式,若报告所示的pH、PCO2和和HCO3值代入值代入H-H公式等式不成立,必表明报告有误差,公式等式不成立,必表明报告有误差,可不必分析。可不必分析。pH=pK+log HCO3/PCO2 pH=6.1+log HCO3/0.03 PCO2 第2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也可使用Kassier和Bleich提出的H enderson 公式来判断,即H+=24 PaCO2/HCO3(3)通过上述介绍的pH 和H+的换算关系,现将pH 换算成H+,然后将H+、PCO2、HCO3 三个变量代入 Henderson公式来判断,方法简便,便于临床使用。第2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5pH 7.4、HCO3 24mmol/L、PCO2 40mmHg。判断:H+40nmol/L,将数值代入 Henderson公式:40=2440/24=40nmol/L,等式成立,表明此结果是正确的。7.4=6.1+log24/(0.0340)pH 7.4 H+40nmol/L 第2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6pH7.35、HCO3 36mmol/L、PCO2 60mmHg。判断:pH 7.35比7.40下降0.05,故H+应比40nmol/L高5nmol/L,即H+=45nmol/L,将数值代入 Henderson公式,452460/36=40,表明此结果有误差。7.356.1+log36/(0.0360)=7.4第2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二)分析原发和继发(代偿)变化(二)分析原发和继发(代偿)变化根据上述的代偿规律和结论,单纯性酸碱平衡根据上述的代偿规律和结论,单纯性酸碱平衡失衡的失衡的pH是由原发失衡所决定的。是由原发失衡所决定的。如如pH7.47.4,提示原发失衡可能是酸中毒,提示原发失衡可能是酸中毒,pH7.407.40,原发失衡可能为碱中毒。,原发失衡可能为碱中毒。第3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7pH7.34、HCO3 15mmol/L、PaCO2 28mmHg。分析:PaCO2 2840mmHg,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HCO3 1524mmol/L,可能为代谢性酸中毒,但因pH7.347.4偏酸,结论:代谢性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H+=24 PaCO2/HCO3(3)46=2428/15=44.87.34=6.1+log15/(0.0328)=7.35第3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8pH7.47、HCO3 14mmol/L、PaCO2 20mmHg。分析:PaCO2 2040mmHg,可能为呼吸性碱中毒;HCO3 1424mmol/L,可能为代谢性酸中毒,但因pH7.477.40偏碱,结论:呼吸呼吸性碱中毒性碱中毒。33=2420/14=34.29H+=24 PaCO2/HCO3(3)7.47=6.1+log14/(0.0320)=7.467976785第3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9pH7.35、HCO3 32mmol/L、PaCO2 60mmHg。分析:PaCO2 6040mmHg,可能为呼吸性酸中毒;HCO3 3224mmol/L,可能为代谢性碱中毒,但因pH7.357.40偏酸,结论:呼吸呼吸性酸中毒性酸中毒。H+=24 PaCO2/HCO3(3)45=2460/32=457.35=6.1+log32/(0.0360)=7.349877第3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10pH7.45、HCO3 32mmol/L、PaCO2 48mmHg。分析:PaCO2 4840mmHg可能为呼吸性酸中毒;HCO3 3224mmol/L,可能为代谢性碱中毒,但因pH7.457.40偏碱,结论:代谢代谢性碱中毒性碱中毒。H+=24PaCO2/HCO3(3)35=2448/32=367.45=6.1+log32/(0.0348)=7446787486第3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三)分清单纯性或混合性酸碱失衡1.PaCO2升高同时伴升高同时伴HCO3下降下降 肯定为呼肯定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例11pH7.22、PaCO2 50mmHg、HCO3 20mmol/L。H+=24 PaCO2/HCO3(3)63=2450/20=607.22=6.1+20/(0.0350)=7.224938737第3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第3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2.PaCO2下降同时伴下降同时伴HCO3升高升高 肯定为肯定为呼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例12pH 7.57、PaCO2 32mmHg、HCO3 28mmol/L。H+=24 PaCO2/HCO3(3)25=2432/28=27.437.57=6.1+log28/(0.0332)=7.548898693第3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二、酸碱失衡的判断方法3.PaCO2和和HCO3明显异常同时伴有明显异常同时伴有pH正常正常 应考虑为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进一步确应考虑为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可能,进一步确诊可用诊可用酸碱图表酸碱图表和和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式。第3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H+第3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第4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4.部分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判断部分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判断 需借助于酸碱图需借助于酸碱图表和单纯性失衡预计代偿公式。表和单纯性失衡预计代偿公式。(1)各种类型的酸碱图表及酸碱失衡的代偿带图的判断:目前应用的酸碱图表类型甚多(见前2图),它对于各型酸碱失衡的判断较为精确,但图表需要精确绘制,并且随身携带不方便,故在临床上使用有一定困难。第4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2)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的判断:)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的判断:目前,临床上开始直接应用各型单纯性酸碱目前,临床上开始直接应用各型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来判断。失衡预计代偿公式来判断。事实上,酸碱失衡的代偿带图就是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的数据绘制而成的。所以两种方法所得的判断结果完全一致。公式法只要记住公式,任何时候均可使用,比较方便。第4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常用的各型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见表3。具体用法见各型酸碱失衡。第4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摘自实用内科学12版第4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网上资料第4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摘自:毛宝玲临床血气分析表3 单纯性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第4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注:1.有“”为变化值,无“”表示为绝对值。2.代偿极限:指单纯型酸碱失衡代偿所能达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第4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3.代偿时限:指体内达到最大代偿反应所需的时间:代谢性酸中毒:1224h代谢性碱中毒:1224h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几分钟慢性呼吸性酸中毒:35天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几分钟慢性呼吸性碱中毒:35天第4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第4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四)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动脉血气分析虽对判断酸碱失衡的类型甚为重要,但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是难免发生错误的。为使诊断(血气分析)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尚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其他检查以及多次血气分析等的动态观察。第5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13pH7.45、HCO3 35mmol/L、PaCO2 52mmHg。仅依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应判断为代谢性碱中毒;若按代谢性碱中毒预计公式计算:PaCO2=正常PaCO2+PCO2=40+0.9(35-24)5=44.954.9mmHg符合代谢性碱中毒。PCO2=HCO3-0.95H+=24 PaCO2/HCO3(3)35=24 52/35=357.45=6.1+log35/(0.0352)=7.450943446第5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但结合病史,此病人为肺心病人,原有血气分析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经使用呼吸机和积极抗感染,改善通气治疗后,病情有明显改善,故应判断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5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一)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一)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二)急、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二)急、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三)代谢性酸中毒(三)代谢性酸中毒(四)代谢性碱中毒(四)代谢性碱中毒(五)混合性酸碱失衡(五)混合性酸碱失衡第5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一)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一)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原发的原发的PaCO2升高称为呼吸性酸中毒。升高称为呼吸性酸中毒。当PaCO2升高时,机体可通过血液缓冲系统,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脏调节作用,使HCO3 代偿增加,从而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pH=6.1+logHCO3/0.03PaCO2当PaCO2升高时机体可通过血液缓冲系统,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脏调节作用,使HCO3 代偿增加从而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第5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但大量实验证实,尽管机体发挥了最大代偿能力,也不能使pH恢复到原有水平,其代偿程度随着酸中毒时间推移,急、慢性酸中毒有明显差异。第5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机体主要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血红蛋白系统(约占1/3)和组织缓冲系统(约占2/3)的缓冲作用,使HCO3代偿增加,肾脏几乎不参与代偿。据Brackett等报道,即使PaCO2升高至8090mmHg,此种代偿也仅能使HCO3 增加34mmol/L。第5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因此,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病人一旦出现HCO3 3030mmol/L,即可诊断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HCO3 2222mmol/L,即可诊断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第5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由于肾脏参与代偿,血浆HCO3进一步增加,其预计代偿公式为:HCO3-=PCO20.355.58(4)一般地说,肾脏达最大代偿所需的时间约为35天,代偿极限为HCO3 4245mmol/L。第5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凡实测HCO3 落在正常 HCO3(24)+HCO3 代偿范围内者,可诊断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当实测HCO3 正常HCO3-+PCO20.35+5.58,可诊断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5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当实测HCO3 正常HCO3-+PCO20.35-5.58者,可诊断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未代偿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第6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例14pH7.24、PaCO2 60mmHg、HCO3 27mmol/L。代入pH=pK+log HCO3/PCO2(2)pH7.24=6.1+log27/0.03607.2761HCO3-27mmol/L在正常范围内(2227mmol/L)内,更在急性酸中毒代偿范围内(34mmol/L),),结合病史可诊断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第6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例15pH 7.34、PaCO2 60mmHg、HCO3 31mmol/L。代入pH=pK+log HCO3/PCO2(2)pH 7.34=6.1+log31/0.03607.3361按公式(4)计算:HCO3-=(60-40)0.355.58=200.355.58=75.58mmol/L7+5.58=12.58第6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24+12.58=36.587-5.58=1.2424+1.24=25.24实测HCO3 31mmol/L落在25.4236.58mmol/L范围内。结合病史,可诊断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第6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二)急、慢性呼吸性碱中毒(二)急、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原发性原发性PaCO2减少,称为呼吸性碱中毒。减少,称为呼吸性碱中毒。当PaCO2减少时,血液缓冲系统、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脏调节机制参与代偿,可使HCO3 降低。pH=6.1+logHCO3/0.03PaCO2从而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当PaCO2减少时机体可通过血液缓冲系统,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脏调节作用,使HCO3 减低第6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急性呼吸性碱中毒预计公式为:HCO3-=PCO20.22.5(5)当实测 HCO3落在正常HCO3(24)+HCO3范围内,可诊断为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第6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实测HCO3正常HCO3+0.2 PaCO2+2.5,可诊断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或未代偿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实测HCO3正常HCO3+0.2 PaCO2-2.5,可诊断急性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其代偿极限为HCO318 mmol/L。第6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例16pH7.48、PaCO2 29 mmHg、HCO3 23 mmol/L。代入pH=pK+log HCO3/PCO2(2)7.48=6.1+log23/0.03297.5222按公式(5)计算:HCO3=0.2(29-40)2.5=-2.2 2.5 mmol/L第6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预计:HCO3=正常HCO3+HCO3=24+-2.22.5(-4.7、0.3)=19.324.3 mmol/L实测HCO323 mmol/L落在此范围内。结论:结合病史可诊断急性呼吸性碱中毒。第6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慢性呼吸性碱中毒预计代偿公式为:预计代偿公式为:HCO3=0.5 PaCO2 2.5(6)pH=6.1+logHCO3/0.03PaCO2从而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当PaCO2减少时机体可通过血液缓冲系统,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肾脏调节作用,使HCO3 减低第6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当实测HCO3落在正常HCO3(24)HCO3范围内,可诊断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当实测HCO3正常HCO3+0.5PaCO2+2.5,可诊断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或未代偿慢性呼吸性碱中毒;第7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当实测HCO3正常HCO3+0.5 PaCO2-2.5,可诊断慢性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其代偿极限为1215 mmol/L,例例17pH7.42、PaCO2 29 mmHg、HCO3 19mmol/L。代入pH=pK+log HCO3/PCO2(2)第7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7.42=6.1+log19/290.037.4392按公式(6)计算:HCO3=0.5PaCO2=0.5(29-40)2.5 mmol/L预计:HCO3=正常HCO3+HCO3=24+-5.52.5=18.52.5=1621 mmol/L第7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实测HCO319 mmol/L落在1621 mmol/L范围内。结论:结合病史可诊断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慢性呼吸性碱中毒。第7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三)代谢性酸中毒(三)代谢性酸中毒原发的血浆原发的血浆HCO3减少称为代谢性酸中毒。减少称为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常按阴离子隙(anion gap,AG)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高AG型和正常AG型。AG是指血浆中可测定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用公式表示为:AG=Na+-(Cl+HCO3)(7)第7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其正常值为816 mmol/L.根据电中和原理:AG升高数=HCO3下降数。高高AG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以“产生过多的酸”为特征,常见于乳酸酸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有人称此型为正常血氯型代谢性酸中毒正常血氯型代谢性酸中毒(normochloremic acidosis)。第7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图 61 血浆负离子间隙示意图(数字为mEqL)二者之量的差值,即AGUAUC,亦即我们通常测定的N a+-(Cl-+HCO3-)。其关系如图61。未测定的阳离子K+、Ca2+、Mg2+未测定阴离子Pr-、HPO42-、SO4 2-乳酸酸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第7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正常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有人称之为高氯型代谢性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hyperchloremic acidosis),可以由HCO3减少(如腹泻)、酸排泄衰竭(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或过多使用含Cl的酸(如盐酸精氨酸、盐酸等)引起。H+的上升可刺激中枢和外周的感受器,引起代偿性通气增加,其结果PaCO2下降。此种代偿完成约需1224小时。第7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代谢性酸中毒预计代偿公式为:代谢性酸中毒预计代偿公式为:PaCO2=1.5HCO3+82(8)pH=6.1+logHCO3/0.03PaCO2从而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H+的上升可刺激中枢和外周的感受器,引起代偿性通气增加,其结果PaCO2下降当HCO3减低时第7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凡实测PaCO2落在1.5 HCO3+82范围内,可诊断代谢性酸中毒;凡实测PaCO21.5HCO3+82,可诊断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凡实测PaCO21.5 HCO3+82,可诊断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其代偿极限为PaCO2 10 mmHg。第7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例例18pH7.32、PaCO2 30 mmHg、HCO3 15mmol/L。代入pH=pK+log HCO3/PCO2(2)pH7.32=6.1+log15/0.03307.32185分析:HCO3 1524 mmol/L,且pH7.32 7.40偏酸,可以诊断为代谢性酸中毒。按公式(8)计算:第8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预计:PaCO2=1.515+82=22.5+82=30.5 2 mmHg实测PaCO2 30 mmHg落在此范围内,结论:代谢性酸中毒。第8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四)代谢性碱中毒(四)代谢性碱中毒原发的血浆原发的血浆HCO3升高称为代谢性碱中毒。升高称为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时,由于pH升高,抑制了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通气减弱,PaCO2升高。以往,认为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代偿无明显规律,特别是在低钾碱中毒中常见不到呼吸代偿。第8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pH=6.1+logHCO3/0.03PaCO2从而使HCO3/PCO2比值趋于正常由于pH升高,抑制了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通气减弱,PaCO2升高当HCO3 升高时第8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但目前公认代谢性碱中毒有呼吸代偿,其预计代偿公式为:PaCO2=0.9HCO35(9)凡实测PaCO2落在正常PaCO2(40)+PaCO2范围内,可诊断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实测PaCO2 正常PaCO2+0.9HCO3+5,可诊断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实测PaCO2 0.9 HCO35可诊断代谢性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第8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其代偿时间需1224小时。代偿极限为PaCO2:55 mmHg。例19pH 7.49、PaCO2 48 mmHg、HCO3 36 mmol/L。代入pH=pK+log HCO3/PCO2(2)pH 7.49=6.1+log36/0.03487.49794第8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分析:HCO33624 mmol/L,pH7.497.40偏碱,可诊断代谢性碱中毒。第8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按公式(9)计算:PaCO2=0.9(36-24)5预计:PaCO2=正常PaCO2+PaCO2=40+10.85=50.85 mmHg 实测PaCO2 48mmHg落在此范围内。结论:代谢性碱中毒。第8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五)混合性酸碱失衡(五)混合性酸碱失衡两种或三种单纯性酸碱失衡同时存在,可称为混合性酸碱失衡。包括: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第8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1.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2.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5.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其中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及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为酸碱一致型,其余为酸碱混合型。第8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最近有人又提出了三重酸碱失衡(triple acid-base disorders),即一种呼吸性失衡(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第9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1.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复合不适当升高的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复合不适当升高的HCO3或代谢性碱中毒复合不适当升高的或代谢性碱中毒复合不适当升高的PaCO2,均可诊断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均可诊断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具体实例见表4.第9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表4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7.4=6.1+log40/0.03677.39886代入pH=pK+log HCO3/PCO2(2)第9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其酸碱指标特点为:PaCO2升高;HCO3升高;pH升高、正常或下降均可。以表4中的第四列为例,PaCO2 6740 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存在;按公式(4)计算:第9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HCO3=PCO20.355.58=0.35(67-40)5.58=9.455.58 mmol/L预计HCO3=正常HCO3+HCO3=24+9.455.58=27.8739.03 mmol/L实测HCO34039.03 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存在,结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9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2.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复合不适当的急、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复合不适当的HCO3下降,或者代谢性酸中毒复合不适当的下降,或者代谢性酸中毒复合不适当的PaCO2增加,均可诊断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增加,均可诊断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此型失衡有双重酸化过程,因此,即使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复合,也可导致严重的酸血症。第9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此型失衡所合并的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为乳酸酸中毒,因此AG测定对此型失衡的诊断颇有帮助。其酸碱指标特点为:PaCO2升高、正常或轻度下降;HCO3下降、正常或轻度升高;pH下降。具体实例见表5第9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表5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第9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代入pH=pK+log HCO3/PCO2(2)轻度7.26=6.1+log16/0.03377.25879重度7.15=6.1+log17/0.03507.15436第9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以表5中第三列数据为例:HCO31724 mmol/L,pH7.157.40,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存在。按公式(8)计算:PaCO2=1.5HCO3+82(8)PaCO2=1.517+82=33.52 mmHg实测PaCO2 50(33.52)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存在。结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第9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以表5中第四列数据为例:HCO31624 mmol/L,pH7.267.40,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存在;按公式(8)计算:PaCO2=1.5HCO3+82(8)PaCO2=1.516+82=322 mmHg 实测PaCO2 37(322)mmHg,提示相对呼吸性酸中毒存在。第10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虽然此病人PaCO2 3740 mmHg,但仍可判断为在原发代谢性酸中毒的基础上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当原发代谢性酸中毒极严重时,也可表现为PaCO2低于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同样道理,当原发呼吸性酸中毒的PaCO2明显升高时,代偿HCO3升高也较明显,此时即使再合并一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表现为HCO324 mmol/L,即为原发呼吸性酸中毒的基础上合并相对代谢性酸中毒。第10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3.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血浆HCO3 增加同时复合增加同时复合PaCO2减少,可减少,可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并存的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对pH起叠加作用,故可引起严重的碱血症,预后极差。据 Wilson报道,pH7.607.64时,死亡率为65%;pH7.64时,死亡率为90%。第10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因此,及时正确地识别和处理此型失衡,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是极为重要的。其酸碱指标特点为:PCO2可下降、正常或轻度升高;HCO3可升高、正常或轻度下降;pH明显升高。具体实例见表6第103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表6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104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代入pH=pK+log HCO3/PCO2(2)轻型7.53=6.1+log32/0.03397.53964重型7.65=6.1+log32/0.03307.6509第105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以表6中第四列数据为例,判断方法(1)HCO3 3224 mmol/L,PaCO2 3040 mmHg,因为HCO3升高同时伴有PaCO2降低,所以肯定可诊断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106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判断方法(2)PaCO2 3040 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存在;按公式(6)计算:HCO3=0.5 PaCO2 2.5(6)HCO3=0.5 PaCO2 2.5=0.5(30-40)2.5=-52.5 mmol/L第107页,此课件共145页哦预计:HCO3=正常HCO3+HCO3=24+(-52.5=192.5=16.521.5 mmol/L实测HCO3 3221.5 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存在。结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第108页,此课件共145页哦以表6第五列数据为例,HCO3 3224 mmol/L,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存在;按公式(9)计算:PaCO2=0.9 HCO35(9)PaCO2=0.9(32-24)5=7.25 mmHg预计PaCO2=正常PaCO2+PaCO2=40+7.25=52.242.2 mmHg第109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实测PaCO2 3942.2 mmHg,提示相对呼吸性碱中毒。虽然PaCO2仍在正常范围内,仍可诊断为原发代谢性碱中毒的基础上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当原发代谢性碱中毒极严重时,也可表现为PaCO2高于正常的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第110页,此课件共145页哦同理,当原发呼吸性碱中毒PaCO2明显下降时,代偿HCO3 下降也较明显,此时,即使再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也表现为HCO3 24 mmol/L,即为原发呼吸性碱中毒的基础上合并相对代谢性碱中毒。第111页,此课件共145页哦4.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不适当下降的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不适当下降的PaCO2,或,或呼吸性碱中毒伴有不适当下降的呼吸性碱中毒伴有不适当下降的HCO3,均可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均可诊断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此型失衡常有AG升高,因此,在呼吸性碱中毒为主的重度失衡中可表现为:AG升高、PaCO2下降、HCO3下降、pH上升;第112页,此课件共145页哦而在呼吸性碱中毒为主的轻度失衡或代谢性而在呼吸性碱中毒为主的轻度失衡或代谢性酸中毒为主的失衡中可表现为:酸中毒为主的失衡中可表现为:AG升高升高、PaCO2下降下降、pH可在正常或酸性范围内可在正常或酸性范围内。具体实例见表(7)第113页,此

    注意事项

    本文(血气分析及酸碱失衡的判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