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高职).docx
-
资源ID:47535587
资源大小:55.7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高职).docx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语文教育专业代码:670104K二、入学要求初级中学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五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对应行业 (代码)所属专业类 (代码)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 能等级证书举例教育与体育教育类普通小学教育小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等级证676701P83212-09-04-00教育教学管理教师资格证五、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科学文化知识广 博、人文素养深厚、教师职业基本功过硬,语文教育专业素质较高,读、写、听 说、思能力较强,能熟练地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等高素质的劳 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到达以下要求:1.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指引下,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老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 行道德准那么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志愿做“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有用之才。(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平安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 维。(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 合作精神,勇于奋斗、乐观向上。(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 习惯。(6)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与两大门类、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与艺术母题、儿童文学的审美创造、儿童文学 的教学应用等)和儿童文学的文学体裁。课程教学主要有三个层次上的要求:一 为儿童文学基本文学常识的熟识与掌握,包括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儿童文学开展 史、儿童文学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儿童文学体裁分类、儿童文学教学实践及创 作鉴赏等;二为对儿童文学开展状况、儿童文学体裁的文学特征、儿童文学基本 理论内涵等能进行简单的评析或说明;三为分析评论,能评析儿童文学理论、能 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儿童文学作品展开独立、全面、深入的分析评论,能对儿 童文学不同文体的特点、开展情况做出独立评价,能创作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性 的儿童文学作品等。15 .中国古诗文鉴赏(36学时/2学分)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学习中国传统诗词经典,撷取诗经,楚 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篇佳作进行赏析,领略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意境之美,提升文学艺术修养和品位;开拓视野,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 诗歌文化,领略其中的隽永神韵。赏析古诗文,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更有助于培养浓厚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的身上真正显现出母语语文的气质, 更为今后更好的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6 .文学评论与鉴赏(36学时/2学分)本课程语文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比拟系统、全面 的文学鉴赏与评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理论素养,培养他们运用相关理论进行 文学鉴赏与评论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学作品的认识、教育及审美作用,收 到更好的文学接受效果。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文学鉴赏的性质和意义、文学 鉴赏的过程、文学批评的含义与性质、文学批评的职能与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 和原那么、文学批评方法、经典作品选讲、文学评论写作等等。本课程教学应注意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古今中外文学经 典的艺术魅力,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加强对文学的理性认识,全面 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17中国古代文论(36学时/2学分)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文论是以中国两千多年来关于 文学理论批评的文字材料为对象,系统地总结古人对文学的认识史,阐释古人提 出的文学理论范畴、术语,分析古代文论系形成开展的社会文化原因,追问它对 中国文学历史开展的作用及它们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的学科。本课程具体到达目 标是:了解中国文学理论历史开展的线索;理解中国重要的文论范畴、术语和命 题;体悟中国古代文论直觉体验的思维方式;在积累一定的古代文论知识基础上, 对古代文论的现代性做出思考。(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观察/调查、教育实习、专业实践、劳动实践、军训、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如表1所示。表1实践环节安排工程周数学期校内外内容备注入学教育11校内学生手册、校史校情、专业计划、学习要求等军事教育21校内国防知识、队列、射击等劳动实践11-8校内劳动纪律、劳动观念等教育观察 教育调查27-8校内外实习前的现场学习等教育实习369-10校外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实践学习与应用等专业实践 社会实践81-8校外学生从事专业工作的实践锻炼寒暑假毕业教育210校内职业道德规划、就业指导等七、教育教学总时间及课程(含学分)结构比例安排表表2教育教学总时间安排表(单位:周)学年四五合计学期12345678910教学周数20202020202020202020200课堂教学1618181818181818142考试111111118教育观察/教育调查(1)(1)(1)(1)2(4) 2教育实习181836军事教育22入学教育11毕业教育22寒暑假373737373730机动周数01111111007表3课程(含学分)结构比例表课程类别一课程门数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必修课 (共学分)公共基础课2111245%教师教育课92811%学科专业课96018%选修课(共学分)学科专业课362%教师教育课573%公共基础课6265%其他入学教育21%军事训练42%劳动实践21%教育实习21%合计37251100%课程类别二课程门数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公共基础课(其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24118教师教育课1435学科专业课1586八、教学进度安排及学时分配表课 程 属 性课 程 性 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 程 类 别学分学时学时安排开课学期及周课时数考核理论学时实 践 学 时实 践 占 比 (%).'-四五六七八九十考 试考作公 共必思想政治814412816112222V语文1628828804444V数学1628828804444V英语814414402222V历史47272022V地理236288222V物理47260121722V化学47260121722V生物236288222V体育142162419289222222V音乐47216567822V美术8144321127822V基 础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3543618333课思想和体系概论4727204形势与政策1*计算机应用基础47212608322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1181801*军事理论236*创新创业教育118612671*职业开展与就 业指导2361224672大学英语4727222美术鉴赏236288222音乐欣赏236828782党史国史类课程 模块23636选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类课程模块23636修科学素养类 课程模块23636学生选修10学分。开课前,教务处确定公共选修课体系供全体学生选修。课艺术素养类 课程模块23636拓展课程或 专题讲座模块23636小计118207026262118880200教师口语(含普 通话语音)2368287811汉字书写2364328911基础心理学A354459173必教育心理学A354459173修教育学A47260121722教课语文课程教学法610872363322师 教 育现代教育技术236432892教师职业技能训 练4724689422课教师职业道德与 教育法规A236306172班队管理B2361818502选小学健康教育B11899501q修 课小学综合实践活 动设计B11899501小学教育研苑方 法B118126331q中外教育史A236306172小计35630350280442200786800学 科 专 业 课必 修 课逻辑学B4726481222现代汉语B4726481222古代汉语B814412816122222文学概论B4726481222写作B814412816122222外国文学B4726481222中国文化概论B236624122中国古代文学B1425222626104433中国现当代文学B1221618828123333选修课比拟文学B236324122秘书学B236324122民间文学B236324122美学基础B354586123儿童文学B4726481222中国古诗文鉴赏B4726481222文学评论与鉴赏B354586123中国古代文论B354586123应用文写作354586223小计8615481374174120071013132518合计九、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1 .队伍结构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约为20:1。现有专、兼任教师61人,其中 教授7人,副教授22人,研究生学历29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6人,普通话 测试员6人。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专任教师高、中、初职称结构 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梯队结构合理,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开展的需要。2 .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全部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具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学、学科教学论、文艺学、外国 文学、书法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 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3 .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扎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 和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某些领域具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把握语文教育行 业、专业开展,能深入实习基地,广泛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本专业人才的 实际需求有比拟深入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积极主动承当各种教学任务,教学效 果好、教学质量高、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在教师队伍的建设、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有较突出贡献。4 .兼职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选聘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 匠精神,具有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社会文学人才、教研员、小学优秀教师 (客座教授),形成一个由业务水平高、在业界有影响力和感召力并深受学生喜 爱的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育教学改革,课 题研究,学术报告,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和职业开展规划指导等方 面的工作。(二)教学设施.专业教室语文教育专业有专业教室32间。教室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 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并实施网络平安防护措施;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 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1 .校内实训室语文教育专业实训室有书法实训教室3间,普通话训练、测试室6间,古诗 文过级背诵测试室6间。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建设一批融见习、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与 本地及外省优质小学教育机构合作,建成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如附属小学等90家 以上,充分满足语文教育专业教学观摩、现场教学、独立实训、顶岗实习、就业 需要。学校与合作实习教育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制定各项实训管理及见习 实习规章制度,保障实习实训效果和质量。3 .信息化教学语文教育专业重视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服务专业信息化教学。创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开放课程。任课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 台,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条件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三)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选用优质教材。建立了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 室主任、和分管教学工作的系主任共同参与教务处把关的教材选用机制,教材选 用规范、合法、程序到位保证了教材的优质适用。1 .图书文献配备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 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语文教育行业政策法规资料、中小学教 师专业标准,有关语文教育的课程标准、教学与技能训练方法、教学与技能训练 操作规范,以及教学与技能训练实例类图书等。2 .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建设、配备了与语文教育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 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应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 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四)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假设干意见文件精神, 以提高语文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改革 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 展。1 .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表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较好的 表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的结合, 构成良好的育人气氛,有利于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开展。2 .注意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以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增强素质、强化能力、 开展个性为原那么;以多重渗透、一专多能为特点。3 .强化学生是主体的思想通过对已有必修课、选修课的改革和增加限选课、任选课、辅修课,使教学 形式多样化,加上学分制的运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学能 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 .运用多样化信息手段除了常规的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还在课堂教学中推 广使用学习通、微信、 慕课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教学扩展到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课前、课后线上 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立足语文教育岗位核心技能,采 用情景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教师根据语文教育岗位核心技能设定教学 目标,模拟教育场景,引导学生以团队合作或独立探究方式创造性解决学习任务, 进行具体的实践体验。(五)学习评价落实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 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的办学要求,明确语文教育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要素,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评价体 系的核心。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个性化差异化开展为原那么,形 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按照语文教育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各项专业技能基本水平综合考 核测试。重点进行普通话考核、“三笔字”过关考核、古诗词背诵过关考核,学期 期末课程考核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来设计考核内 容和方式,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认知、技能等方面,卷面和非卷面考试方式相结 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方式相结合。(六)质量保障1 .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 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 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 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2 .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 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了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 立与小学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能 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3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应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 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4 .语文实践教研室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加大教研力 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毕业要求1 .思想政治合格,身体健康。所修课程(包括顶岗实习)成绩合格,修满240 学分以上。(其中公共基础课必修课115学分;教师教育课32学分,学科专业 课54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9学分)。2 .取得第二课堂(含素质拓展等)6学分。3 .取得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以上证书。4 .古诗词背诵过关四级以上。5 .知识(1)掌握思想和的基本观点,具有必备的法律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2)具有较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扎实的语文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小 学教育教学基本规律。(3)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有关知识。(4)具有职业开展规划和创新创业的知识。(5)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6 .能力(1)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有从事小学语文课程和相关课程教学及课程开 发能力以及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2)具有获取和掌握语文教学领域最新成果和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驾驭 课堂、安排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评价、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3)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人文和一定的科学素养,掌 握语文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4)具有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班级或团队的能力。(5)能熟练掌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灵活处理教材,能用不同的教育教 学方法施教不同课型的能力。(6)普通话流利、准确,到达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三笔”字规范、 工整;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强,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八、咪不王双直(一)公共基础课L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 3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 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着 重开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 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 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 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 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 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 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2 .思想和体系概论(72学时/4学分)思想和体系概论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化的为主题,以中国 化最新成果为重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将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 程,准确阐述了思想和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系统 阐释了的丰富内涵。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化的历程和理论成果,有 助于大学生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提高掌握基本理论、 联系中国实际和自己思想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有助于大学生透彻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 .形势与政策(90学时/5学分)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 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以、思想和,特别是为指导,密切结合形势,紧密 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拟系统的党情、世情、国情教育;及时、 准确、深入地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通过形势与 政策课教学,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和深刻理解及领会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认识当 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培养大学生对形势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党和国家政 策理解、掌握能力,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使大学生在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中全面拓 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计算机应用基础(72学时/4学分)通过该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办 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和相应 的文化素养。该课程主要围绕认识计算机系统、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2010、 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模块来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解析,情景模拟 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校期间要求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 试一级证书,课程的学习和考证的催促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技能 训练和关键能力培养转化为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和从事其他 工作打下扎实基础。5 .大学体育(108学时/ 6学分)本课程分3个学期开设,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形成 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院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 厚气氛。按照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的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 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 能,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个人锻炼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 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6 .职业开展与就业指导(36学时/ 2学分)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各专 业学生了解我国、当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职业目 标、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等情况,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选择适当的职业,合 理规划职业生涯;对学生进行职业适应、就业权益、劳动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 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促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7 .创新创业教育(18学时/I学分)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识创新、创业 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 源、创业计划和创业工程;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 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念,主动适应国 家经济社会开展和人的全面开展的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开展的关系, 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8 .军事理论(36学时/ 2学分)军事理论课以强军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总体国家平安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 根本要求,着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 养为重点,为实施军民融合开展战略和建设国防后备力量服务。通过教学,让学 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平安意识和忧患 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8学时/I学分)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 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乐观积极的生 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 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基础。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自我意识,自我认知,悦 纳自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学习心理;挫折应对与意志力培养;职业规划 开展;健全人格的养成;常见心理问题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等。10 .大学英语(72学时/ 2学分)通过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惯,开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表达 开展性原那么。按照普职互通、中高职衔接的理念,进一步夯实英语基础,同时突 出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为用而学,学而能用,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 动,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英语、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在教学中,将语言基 础能力与实际涉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译技能 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化现代教学手段,立体、互动地引 导学生开发各种学习潜能。注重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树立大国工匠精神以 及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二)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口语(36学时/ 2学分)本课程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师范生从事教师职 业所必需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主要通过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的教学 和口语训练,培养师范生准确规范的普通话发音,运用普通话从事日常交流交际 和教师职业的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语音发音能力,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判 断能力和言语应变能力),能合理运用教学口语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使学生成 为学习使用规范、文明、优美的教师职业语言的典范。1 .汉字书写(36学时/ 2学分).基础心理学(54学时/ 3学分)2 .教育学(90学时/ 5学分)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 教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和学生观,坚定教育的理想信念。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 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原那么和方法等内容,到达具备从事小学 教育工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和开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学 中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材与实际的结合、练习与指导的结合,重视学生 健康心理素养以及自我开展能力的培养。以培养锻炼实际能力为重点,采用问题 探究、案例分析、观摩体验等多种方式,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提高教育科学素养, 形成教育基本技能。3 .教育心理学(54学时/ 3学分)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教育、 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心理基础知识,初步应用心理学的观点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 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依据心理学观点、知识和方法来设计、实施教育 活动,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学的 性质、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开展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心理的培养与教育;人际关系及心理开展的基本理论等内容。本课程要求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使 学 生学会用心理学知识理解和分析心理现象,树立科学合理的心理观念,形成 自 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开展观、学习观与教学 观, 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4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72学时/4学分)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使学生了解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历 史,了解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掌握有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校本课程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 教学、语文课程评价等小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通过教育实训和实习,使学生 具有驾驭教材,进行课堂实践的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理论进行教学评价,初步具 备教学科研的能力。5 .现代教育技术(36学时/ 4学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36学时/4学分)6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36学时/ 2学分).班队管理(36学时/ 2学分)7 .小学健康教育(18学时/I学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18学时/I学分)8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18学时/I学分).中外教育史(36学时/ 2学分)(三)学科专业课程逻辑学(36学时/2学分)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讲授逻辑学产生与开展的基本历程 和现代逻辑的基本常识、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规那么以及有 关概念、命题、推理的基本逻辑特征,正确使用概念、命题、推理进行推理的规 那么和逻辑方法。从而具备自觉的逻辑意识,并到达自由的逻辑精神,形成尊重科 学、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的文化精神。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准确表达的能力,为 语言学习提供支撑。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