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docx

    • 资源ID:47653996       资源大小:38.3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docx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òng砺lì参cn省xng跂qì臾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幽默讽刺手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卑鄙无耻的走狗形象奥楚蔑洛夫,这篇小说是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_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利)之一。 鲁迅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说:契诃夫是无以伦比的艺术家。 今天我们就再学他的一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教学新课 1.学习目标 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学习什么呢? 展示目标,见上。 2.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创作背景 人物都是社会中的人,我们这篇小说中的人物又是什么社会背景下的人物呢? 小说发表于1898年。十九世纪末期,在_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_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固守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_上,也出现在知识界。 人物形象 “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是这样的人呢? 因为他不但外表打扮、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外在的套子,而且思想认识也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里面,成为他精神的枷锁;他不但自愿入套,而且也给别人以套子,试图套住别人。 那么他都有哪些套子呢?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和思想?我们一起看一下。 典型意义 就这样一个小人物,为什么能辖制全城呢? 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是与沙皇_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_要求的气味,随时告密。不合其思想的做法,都要被限制、_。 (184页)同时,革命还未到来,多数人还感到前途迷茫,对旧制度也就得过且过,处处迁就,也是别里科夫时时处处能够得逞的土壤。 婚姻应是人生中的起点,但却要了别里科夫的命。“婚姻事件”中,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死去?结合华连卡姐弟的形象思考这一问题。 华连卡姐弟敢说、敢想、敢做,喜爱新生活,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预示着新的生活力量。他们是正在成长的时代新人,是与旧势力格格不入的。 “漫画事件”对别里科夫迂腐落后的思想进行了极大的嘲讽,画他和华连卡挽着胳膊。他给柯瓦连科说,“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不好说是什么关系),“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他认为“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这使他不能成其为正人君子了,给他以很大打击,“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而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是“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的事,他的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又一重锤。对柯瓦连科“忠告”,结果柯瓦连科“叫他滚”,他“脸色苍白”,精神已开始垮。“我最不喜欢那些背地里进谗言的人”正中他的本质,意思是“你就是走狗”,这时他已深感在新生力面前的失败,“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再次搬出他的主子(校长、_),但柯瓦连科不怕他的这种伎俩,“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他就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但并没摔多厉害,套子保护了他。而他那滑稽相正好让华连卡和另两小姐看到,“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虚伪自欺,而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对他的这种狼狈相(在新势力面前的败相)的嘲笑,使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他的死,说明腐朽势力实际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已是奄奄一息、摇摇欲坠。 别里科夫死了,一个礼拜还没过,生活又恢复了原样,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很多,这是为什么? 别里科夫是旧思想、旧势力的代表,沙皇_制度存在,就会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生活就还是老样子。 这启示人们,要想铲除别里科夫们,就必须从根本上_沙皇_统治。 3.幽默讽刺手法 语言体会 契诃夫的小说善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对别里科夫的外表打扮、生活习惯、思想认识、神态表情、语言等方面都用了这种笔触。 例如小说开头对别里科夫的肖像和生活习惯的描写,使人感到滑稽、可笑、令人厌恶。他白天压得全城不得安宁,晚上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难以入睡,对其外强中干之形刻画得淋漓尽致。对“婚姻事件”的描述充满戏谑和讽刺,如描写他对漫画的态度,对华连卡姐弟骑自行车的惊恐,与柯瓦连科谈话的神情,摔下楼梯时的心理活动,都充满了辛辣的讽刺。 手法训练 a.(难度低)写一段外貌、肖像或神态描写,要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b.(难度高)用幽默讽刺手法描写人物(外貌、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B.体会词语的含义。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三.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1)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2)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1)“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2)“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3)“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4)“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5)“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6)“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课后小记: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蓼溆、肏攮、敁敠、_”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 2.初步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相关文学常识。 3.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如何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掌握环境描写的特点。 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不追求虚荣的高尚品质。 2.培养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场“笑剧”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87版红楼梦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片段,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取)相信大家对红楼梦都不陌生,通过这段视频我们对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和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一起跟着刘姥姥的步伐,看看富贵奢华的贾府,也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注释明确难读、难懂的字词,疏通大意。 明确:蓼溆(lioxù)捏丝戗金(qiàng)篾片(miè)银箸(zhù) 2.概括全文,划分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划分全文结构,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明确: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贾府众人一起吃饭,席间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 (2)划分全文结构,每一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明确:可以划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凤姐、鸳鸯等人设局拿刘姥姥取笑。 第二部分(第4-9段):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1段):凤姐、鸳鸯道歉、以实情相告,刘姥姥表达“笑”剧后的感慨。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分析这场“笑剧” (1)刘姥姥在贾府的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明确:刘姥姥在贾府的这场“笑剧”是凤姐、鸳鸯等人主导的。因为她们觉得刘姥姥的一言一行都很滑稽有趣,与平时见到的人都不一样,与这座大观园格格不入,就想拿刘姥姥逗乐、取笑,同时也为博贾母一乐。 (2)这场“笑剧”的背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深意? 明确:这场表面充满欢乐的“笑剧”背后,是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对刘姥姥充满着悲悯与尊重,通过对“刘姥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下层劳动妇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下层劳苦人民艰难追求温饱生活的同情;同时,作者通过刘姥姥参观富贵奢华的贾府的视角,对贾府这种“朱门酒肉臭”的奢靡、_生活进行了深切的谴责。“笑”的背后是沉重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的深刻思考。 2.人物形象分析 (1)这篇课文描写了筵席上众人各具情态的“笑”,自己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分别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明确: 凤姐、鸳鸯的笑: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的笑:笑到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的笑: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的笑: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刘姥姥是一个乡下妇人,没见过什么大市面,参观、游览宛如仙境的大观园,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充满好奇,闹了很多笑话。而刘姥姥的言谈举止与贾府众人平日里所见到的截然不同,因此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刘姥姥的种.种话语与行为,虽引人发笑,但都出自她的本性,淳朴率真、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表现得恰如其分。所以她虽然俗,却俗得可爱。 刘姥姥是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她知道自己扮丑,是为了博贾母一乐,为了自己生活,她不得不充当大家的“笑料”,配合演好这出“笑剧”,放下自己的尊严,以期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些恩惠,好维持自己的生计。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确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面对贾府的金碧辉煌,刘姥姥惊叹、夸赞,却没有流露出羡慕、奢望的情态,反而屡次感叹贾府的奢侈,同时仍保持着善良与淳朴,只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在席间,刘姥姥觉得金银的筷子反而没有自己平时用的合手等细节,刻画出刘姥姥朴素实在、不贪慕虚荣的农村妇女形象。 3.分析文中对贾府的环境描写 明确: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描写了大观园的金碧辉煌。“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典型环境,它见证了贾府的兴衰,是全书主要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众多情节在此展开。小说中环境的描写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与塑造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故事也不例外。正是在参观大观园、与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许多人物的接触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刘姥姥”形象。 (四)拓展延伸 播放电视剧“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片段,结合课文及课外的积累,谈谈在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与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见识到了贾府的富贵奢华的生活,也认识了刘姥姥这一善良纯朴、言谈风趣、有见识,又大智若愚、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形象。 课后认真读一读红楼梦中这一章的全部内容,写下自己的认识。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 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 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_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 6.小组交流。 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_,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 (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 (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 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 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 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 刘备的诚心: (1)轻叩柴门真心; (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 (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 (4)斥责张飞齐心; (5)下拜谒见尊心。 诸葛亮的妙计: (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 (2)故意回避试探; (3)聊天面试。 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 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做了老总,去招聘人才,对你会有何帮助? 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 四、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 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 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 五、作业 26 / 26

    注意事项

    本文(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