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4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docx

    • 资源ID:47684401       资源大小:23.7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4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docx

    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2 摘要。“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剩余的现状,本文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以豫东平原上一个行政村左庄为案例,分析了左庄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顺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才是左庄新农建设的重中之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abstract:the10thfive-yearplanproposedthegoalofthenewsocialismruralconstructionofcountryside.facingtheserioussituationofchineserurallaborforcesurplus,fromtheperspectiveofefficiencyoftheallocationofresources,takeanadministrativevillage(villagezuo)fromtheeastofhenanprovinceasacase,thearticlehasanalyzedtheresourcesallocationsituationandtheexistingquestionofvillagezuo,andpointedoutthattheenhancementoftheefficiencyoftheallocationoflaborresourcesandthesmoothtransferofruralsurpluslaborforceisthetoppriorityofthenewruralreconstructionofvillagezuo.fromthefoundation,itdiscussedthesuggestsofhowtoimprovetheefficiencyoftheallocationofrurallaborforce. 关键词:资源配置;效率;新农村建设 keywords:resourcesdispositionefficiencynewruralreconstruction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即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而要想顺利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从现有的资源效率入手,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严重剩余的现状,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本文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选取豫东平原上一个行政村左庄为案例,分析了左庄现有的资源配置状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左庄的新农村建设该如何进行。 一、个案选择 1.左庄发展现状。左庄位于XX省XX县区城西约5公里处,地处平原,但交通却不便利,只有村外一条失修的柏油路可通往县城,最近的铁路线距村子也约50公里。全村共277户,耕地770亩,全村共1064人,其中男554人,女510人,户均人口4.1人,人均耕地面积约0.72亩,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也有棉花、绿豆、大豆、芝麻、高粱、花生等,主要的间种套种方式是麦套棉花。在非农产业方面左庄基本没有发展,目前村内还没有任何企业,仅代销点三户,营业额一般不超过30元/天,另外就是本村一户人家承包外村的两个窑门(制砖厂,一个砖窑有6个窑门,该农户承包了两个)平时会雇用一些村民去那干活,由于每天工资最多只有7到8元,所以一般只能招到留守妇女或身体健康的老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村里开始有人陆续外出打工,如今打工已经成了左庄经济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2003年XX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67元,以此数据和XX县区整体发展推算,左庄人均纯收入也大概是这个数目。而2003年全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622元,XX省为2236元。这些数字说明左庄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偏下水平。 2.个案选择意义 首先是笔者的经历和研究兴趣。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亲戚朋友中有很多人现在在外打工,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一直非常关注;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生,我认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也是我的责任所在。能否选择一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他的著作江村经济一书中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该书肯定了把一个村庄作为研究对象的可行性,书中援引费思博士的观点,认为在这种研究的最初阶段,把一个村子作为单位最为合适。江村经济一书就是以“开弦弓村”这样一个村庄为对象来研究农村状况与问题的。在此,笔者也想借鉴费老的研究方法,尝试着把一个村庄作为对象来进行研究。当然,试图通过对一个村庄的研究来反映劳动力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无论如何,以左庄村为个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其次是所选择的村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研究的问题。XX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按全国的区域划分来说属于中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等,落后于东南沿海一带,但又比西部偏远地区发达。左庄村作为XX省XX市所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XX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特点。 同时,作为一个本地人在当地进行研究,不仅没有语言的障碍,而且对本地的风土人情 相当熟悉,容易和老乡打成一片,便于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支持,这能有力地保证调杳资 料的搜集和访谈的顺利进行。 二、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视角俯瞰左庄新农村建设 1.资源配置效率与新农村建设 a.p.勒纳。“经济问题就其根本性质来说是个选择问题。除非有稀缺性,否则选择是不必要的。一切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除非一种要素有几种可能的替代用法,否则选择是不可能的。这种要素智能搞一种生产。”1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经济过程都表现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产资源的一种有机组合。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资源的配置好坏,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我们如何对一种资源的多种用途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最好的资源配置。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将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地分配在各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资源配置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配置而形成的社会供给的比例与社会需求的比例相适应,避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也就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二是要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说明资源配置是优化的2。我们知道,任何物质生产过程都离不开人和物。在这个意义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就构成生产要素。“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能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他们结合起来。”3针对我国农业区域广大,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技术应用、劳动力数量和人力资本构成等差别很大的现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考虑农业资源不足与国民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要考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和区域性、结构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可能,必须对农村经济资源做出正确而又有效的选择和配合。 2.左庄的资源配置现状 左庄的资源现状主要表现是物质资源不足,人力资源过剩,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人力资源过多,人力资本稀少。人力资源作为资源之一,它与人力资本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只是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若这种能力未发挥出来,它就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劳动生产力,若开发出来,它就变成了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只有当人力资源在它不断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大的新价值来,人力资源才具有资本的属性4。按照何景熙的界定,农村劳动力指户籍所在地为乡镇农村人口中15-64周岁的男性和女性个人5,左庄农村劳动力人口按此方法计算有722人。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状况调查分析的有关数据表明,2000年农村平均每人全年参加农业生产1070小时(农忙705小时,农闲365小时),按每个劳动者每日有能力参加劳动8小时,按全年参见劳动300天计算,全年有能力参加劳动2400小时6。由此看出,每个劳动者的劳动饱满程度只有44.6%,即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劳动率大约为55.4%,如果用这一剩余率来表示左庄的劳动剩余率,目前左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722×55.4%=400人。 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左庄的劳动力基本上处在人力资源的状态,人力资本化程度较低。正因为此,他们中绝大多数从事的都是简单的体力工作,获取的也都是最低的劳动报酬。由于缺少人力资本,村域经济发展缺少带头人,所以整个村庄呈现的是平行式的发展,而没有形成一个网络结构式的发展,因此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比如在农田灌溉以及农用工具方面,左庄目前80%以上的农户家庭都有自己单独的灌溉和农用工具,使农田水利逐渐走向了家庭化的趋势,这种“小农经济”的思想使现有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每家每户只关注自己的发展,而忽略了协同发展。 第二,自然资源尤其特色资源缺乏。全村耕地共计770亩,人均耕地为0.72亩,这是官方统计资料,据笔者调查,由于人口增长而造成的宅基地资源的不足,几乎全部是由耕地进行填补,再加上一些因农户个人为了建房而利用耕地制造建房所拥砖块而破坏的那部分土地,左庄的耕地面积根本不足700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家庭规模的逐渐细化,使原本就比较零散的土体越发分散化,在笔者调查的一家农户中,他们家三亩地竟然被划分了十几块,平均每块地不到0.3亩,所以每次收种只能是全手工操作,机械化根本无法操作。土地先天性的缺乏和后天被细分的格局导致农产品也只能维持基本的家庭口粮需要,90%以上的农户都认为种地最根本的是为了保障口粮需要,所种植作物基本上以小麦、玉米为主,呈现不出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商品率极低。在矿产资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可供开发的特色资源。 第三,资产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匮乏方面,在资金方面据笔者考察,左庄80%以上的农户处于收支平衡点上,没有资金积累;由于耕地面积狭小,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大环境,以及在地里位置和交通上的不便,使左庄在经济作物上的发展一直没有起色,农业经济也仅仅停留在家庭保障的层面。左庄目前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打工和现有的个体运输业务(最近两年才逐渐发展起来),据笔者对打工人员和从事运输业务的家庭调查而知,他们多数情况下的报酬也仅仅能够维持家庭的基本开销,即使稍微有些剩余也主要考虑到子女上学、家庭住房或者子女婚嫁等方面的花费上,根本无法抽出多余资金去投资。由于没有特色资源,在引进外来资金方面基本是零发展,由于没有资金和人力资本,所以左庄的乡村工业几乎是零发展状态。 由此可见,左庄资源配置现状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自然资源、资产资源不足,而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3.左庄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 在党和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第三项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途径。面对前文中已经论述过的左庄资源配置状况,可以看出目前提高左庄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左庄劳动力资源效率,如果不能把左庄剩余劳动力有效地利用出来,那么搞好当地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及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利用左庄剩余劳动力呢,这个问题可以运用合理排除法进行解决,立足左庄现有资源状况可以看出,要想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一是转移剩余劳动力,二是引进资金。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引进资金对于目前的做庄来说可能性很小,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转移剩余劳动力。“三农”问题专家林毅夫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他提出,从长远来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移农村劳动力7,也即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要想顺利实现这些新农村建设目标就必须从现有的资源配置效率入手,大力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关键。 三、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途径 1.从农地产权制度着手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效率 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两大基本要素。由于农村土地能够吸收的劳动力有限,左庄农村劳动力严重剩余,由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要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其关键还是要回到农民的立身之本土地8。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三农”问题的实质问题,而土地作为中国农民曾经数个世纪为之奋斗的生产资料,对农民来说是其重要的财富,但就目前左庄发展情况来说,土地却又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左庄土地由于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还没有进行过调整,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土地规模也日益细化,由于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村内农民的潜意识里一直把土地作为生存的最基本保障,所以就算外出打工也一般要留守一部分家人照看田地,从2005年开始,国家开始逐步减免农业税,这个政策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另一方却更加粘化了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它使外出的农民在潜意识里更加依附于土地,从而阻碍着农民的城市化进程。2003年3月生效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规定,为了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允许农用土地改作非农之用。第三十三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可见,按照该法规定,农民承包土地的义务和责任只能是务农种地,否则就是非法,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由此可窥一斑,在现实的左庄村,土地问题不单单是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还面临着克服由小农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所必须的彻底改变土地的形态和用途的新的问题。这便需要一场更具实质意义的、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和生产关系变革,首先就要从直接的入口土地产权制度着手,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使土地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土地经营的规模化、现代化。 2.从农村劳动力资源本身着手提高其效率 “追本要溯其源”,中国农村劳动力从80年代开始就出现快速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中国的农民在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中也被分化了,农民工成为一个特殊的新阶层。所谓“农民工”,说白了就是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即其农民身份还没有或未能得以转换又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乃至居住生活。然而“农民工”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是和劳动力转移的本质要求相背离的。许多“农民工”虽然在城镇打工好多年,却始终是城镇的边缘群体。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很多一部分都只是在做一种“候鸟式”或“游击式”的流动,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之中,而最终的归宿还是回到农村,这其中固然有制度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要从其本源出发,从劳动者自身出发,为什么农民工中有一部分最终做到了真正的市民化,为什么农村中有一些孩子通过学习教育真正走向了城市,为什么如今面对这众多的民工潮,一些地区反而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根源不在于农村劳动力不多了,而是其供给结构已经不符合目前的需求结构,任何一项制度性的变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既然面对目前的制度缺陷一时间内不能改变,那么就应该改变自己,农村劳动力目前最应该做的是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提高自身人力资本,一方面是适应现有的劳动力市场对文化技能水平的偏好,另一方面是培养出村庄自己的领导力量,领导村庄向网络式的发展道路转移。 3.开展乡村工业,就地转移左庄剩余劳动力 费孝通先生通过在家乡开弦弓村进行的农业加手工业的典型社区调查后,历经了中国农村的几次历史性巨变之后形成了他的“草根工业论”。他认为,中国农村的真正问题是人民的饥饿问题与贫困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增加农民的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恢复农村企业”9。左庄虽然没有矿产资源,但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左庄自古以来就是以农业为重心,因此便可以农业为重心构建本地区的经济体系,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产品的农产品及其关联产品将越来越成为短缺商品,这意味着农产品的价格含量越来越高,农业的市场潜力很大,农业有可能成为获利最高、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通过对河南著名的漯河南街村、新乡刘庄以及目前发展迅速的新乡小冀镇的了解,可以得出,走工业化道路,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资源才可能真正脱贫致富。 结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这样一个基本特征,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解决“三农”用了近百年时间,日本在这个问题上也花了近两代人的时间。我国虽然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着相对较好的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英美日等国相差甚远,所以我国仅解决“三农”问题估计就要五、六十年左右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稳步进行,左庄应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寻找自身的特点,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人力资本建设,大力发展村中公共事业及乡土工业建设,做好村的思想工作,加强组织引导,提升党员的带头作用,做到同心同力,共同致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做到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a.p.勒纳:“经济问题就其根本性质来说是个选择问题。除非有稀缺性,否则选择是不必要的。一切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除非一种要素有几种可能的替代用法,否则选择是不可能的。这种要素智能搞一种生产。”统制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77页 2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4页 4企业如何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html/rlzy/20060407163122263.html 5何景熙.不充分就业及其社会影响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34-50页 6原劳动部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223. 7林毅夫: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民2006年8月29日09:04长沙晚报 8候杨方.土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n.经济观察报,2006-3-13 9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00-202页 10蒋少龙.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乡镇负债破解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52-56页 第14页 共14页

    注意事项

    本文(4农村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2).docx)为本站会员(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