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世界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 资源ID:47747444       资源大小:74.04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世界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世界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603)一、学科简介.学科概况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学科系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历史学专业重点学科。本 学科由改革开放后国内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硕士点开展而来,并于1979年招 收硕士研究生。三十几年来,培养硕士研究生逾300人。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 副教授10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1人,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省 政府津贴1人,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工程十余项,获黑龙江省优秀科研奖二等奖以上十余 项,精品课程1门,校级教学名师1人。本学科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缺乏45岁。1 .学科内涵本学科注重人类历史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强调对世界历史的系统把握,探寻不同历史时段、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流变特征。世界史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世界史专业的研习,必须从纵向和横 向两个维度展开考察;本学科主张探寻人类历史开展的一般规律,也强调从时间与空间一一纵向与 横向考察历史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世界史对人类历史的考察、研究是建立在对外国史料的占有、梳 理、辨伪基础上的,为达此目的,世界史学科专业强调外国语、西方古典语言等语言的掌握,并以 外国语作为从事世界史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2 .学科范围本学科现有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与国别史等四 个研究方向。(1)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关注外国史学流派、史学思想的开展变化,注重近代以降外国史 学理论的开展趋势,以及探究形成这些趋势的各种动因;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史学史、外国史 学流派及其代表性作品、外国历史文献等也属于本研究方向的关注对象。本学科史学理论与外国史 学史方向的关注重点为外国史学史,以及西方史学理论流派。(2)世界上古中古史侧重人类文明的生成、早期文明,以及中古社会对人类社会开展进程的 影响,研讨上古、中古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流域的变迁及其原因。本学科世界上古中 古史研究方向主要为古典文化、中古西欧、中古英国社会等。(3)世界近现代史侧重关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开展与流变,旨在解说不同国家、民族在世 界历史进程中不同特征,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本学科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世界 近代史、现当代国际关系及其理论等领域。(4)世界地区与国别史主要关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并通过研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演 进的差异性,解说人类社会开展的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本学科世界地区与国别史主要 研究方向为史、东亚文明史、东北亚国际关系等。社2012年版。9.杰弗斯:古希腊-罗马文明:历史和背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10.Barbara Levick, The government of the roman empire a sourcebook London and New York 2000.11. Jo-Ann Shelton, As the Roman did: a sourcebook in Roman social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12. T D. Brendan Nagle, The ancient world :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New Jersey, 1989.专业学术期刊中文期刊:世界历史、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史学 理论研究英文期刊:Journal of Roman Archaeology, Journal of Roman study世 界 中 古 史必读书目1.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2.马克塞: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马克毒: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拟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赵文洪:私人财产权利体系的开展西方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起源 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6.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7.刘景华:西欧中世纪城市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8. John A. F. Thoms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England1370-1529. 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 1995.9. Chambers, J.D. PopulationEconomy, and Society in Pre-industrial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2.10. Hilton, The Decline of Serfdom in Medieval England, Macmillan Press LTD, 198311. Susan Reynold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English Medieval Towns, Oxford, 1982.12. Raftis. J.A., Peas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in the English Manorial System. Sutton Publishing, 1997.选读书目L比亨利皮朗著,乐文译: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1年版。2,比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楔译: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3美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卬书 馆1996年版。4,美汤普逊著,耿淡如译: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下册),商务印书 馆1997年版。5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6 .王晋新:1517世纪中英两国农村经济比拟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6年版。7.程汉大主编:英国法制史,齐鲁书社2001年版。8. H.E.S.Fisher and A.R.J.Jurica, Documents in English Economic History, England from 1000 to 1760, London, G.Bell & Sons Ltd, 1977.9. Hany Rothwell,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1189-1327, London, Eyre & SPOTTISWOODE, 1975.10. A.R.MYERS, 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 1327-1485, London, Eyre &SPOTTISWOODE, 1969.11. Edward Miller and John Hatcher. Medieval England: Towns, Commerce and Crafts 1086-1348, 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 1995.专业学术期刊中文期刊:世界历史、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史学 理论研究英文期刊:Past & Present, Journal of British study世 田 齐近 现 代 史世 田 介近 代 史必 读 书 目L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6年。2,英沃纳姆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新编剑桥世界近 代史(1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3,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罗荣渠、庞卓恒等译:现代世界体系,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4.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六卷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李道揆: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俄克柳切夫斯基著,张蓉初等译:俄国史,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7,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8. David M. Kennedy. The American Pageant: A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6.9 .George S. Merriam, The Negro and the Nation: A History of American Slavery and Enfranchisement. New York: Haskell House, 1970.10. Richard J. Ellis, American Political Cultur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选读书目1.德斯宾格勒著,吴琼译:西方的没落,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年版。2美帕尔默著,孙福生等译: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年版。3.俄冰罗诺夫著,张广翔等译:俄国社会史:个性、民主家庭及法制国 家的形成,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6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5,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6,美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7英大卫休谟著,刘仲敬译:英国史,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版。8. Horne Gerald, The White Pacific-U.S, Imperialism and Black Slavery in the South Seas after the Civil War.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9. Philip F. Rubio, A history of affirmative action 1619-2000, Jackson, MS: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1.10. Heather Cox Richards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America after the Civil War.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专业学术期刊中文期刊:世界历史、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史学 理论研究、安徽史学外文期刊:the Historian,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the Western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国 际 关 系 史必读书目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0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2美基辛格著,顾涉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8年版。3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译:大国的兴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年版。4.崔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崔丕: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史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6.于群主编:新冷战史研究一一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上海三联 出版社2009年版。7.沈志华:、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9. Gaddis, John Lewis , Strategies of Containment: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Post Wa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Oxford Univ. Pr. N.Y., 1982.10. Gaddis, John Lewis,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1781-1976), N.Y., 1978.选读书目1,刘德彬: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6年版。3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年,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4.于群:美国对日政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王玮: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 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7.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上下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8.Bowie, Robert R. and Immerman, Richard H. Waging Peace: How Eisenhower Shaped an Enduring Cold War Strate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9.Divine, Robert A., Eisenhower and the Cold Wa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lO.Gaddis, John Lewis,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2.专业学术期刊中文期刊:现代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际问题研究、世界经济 与政治、参考消息、美国研究;美国期刊:外交季刊、外交政策、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纽 约时报。国 别 史日 本 史必读书目1.日远山茂树、今井清一、藤原彰等著,刍陌恒等译:近现代史(全二 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2.马里乌斯B.詹森主编,王翔译:剑桥史(第五卷),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4年。3,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商 务印书馆1990年版。4日内藤湖南著,刘克申译:历史与文化,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5日新渡户稻造著,张俊彦译: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6.印福泽谕吉著,北京编译社译:文明论概略,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7日永原庆二著,王新生等译:20世纪历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年版。8.概史,佐木津之助,佐藤信褊,吉川弘文It 2000年版。9.近垣代史研究事典,舄海靖、松尾正人编,柬京堂出版1999年。10.近世(D糜史,青山忠正著,吉川弘文篦2012年版。选 读 书 目11日坂本太郎著,汪向荣等译: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王新生:简史(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日青木保著,杨伟译:文化论的变迁,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4.李卓:近现代社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5.赵德宇:近现代文化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6刘岳兵:近现代思想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7.王振锁、徐万胜:近现代政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8.大久保利|兼腰史著作集1明治雉新(7)政治谩程,吉川弘文It 1986 年。9.政治(D混迷占意法一一政榷交代在高见月券利,岩波善店2012 年。10.帝国研究,山本有造,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3年。专业学术期刊中文期刊:世界历史、历史研究、学刊、研究日文:糜史学研究、腰史雉|志史 学 理 论西 方 史必读书目1.德德罗伊森著,胡昌智译:历史知识理论,耶尔恩吕森、胡昌智编 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法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6年版。3美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一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 后现代性的挑战,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4,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 书馆2009年。及外学 理 、人5.英F.H.布莱德雷著,何兆武、张丽艳译: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历史的观念(增补版),国论扬冯德,杜森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史与7 .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学史版。史学 史8.White, Hayden, Tropics of Discourse: Essays in Cultural Criticism. Baltimore &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8.9.Munslow, Alun, Narrative and Histor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10.Jenkins, Keith, Re-thinking Histor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Classics, 2003.选读书目1.德约恩吕森著,禁甲福、来炯译:历史思考的新途径,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5年版。2,芬凯瑞帕罗内著,李宏图、胡传译:昆廷斯金纳思想研究一一历 史政治修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荷兰F.R.安克斯密特著,周建漳译:历史表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41美伊格尔斯著,彭刚、顾杭译:德国的历史观,译林出版社2006 年版。54挪G希尔贝克、N.伊耶著,董世骏、郁振华、刘进译:西方哲学史一 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6,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田时纲译: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7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8.Ankersmit, F. R., History and Tropology: The Rise and Fall of Metapho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9.Danto, Arthur C., Narration and Knowled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lO.Roberts, Geoffrey ed., The History and Narrative Reader,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1.专业学术期刊中文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学术月刊;社 会科学外文期刊:History and Theor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Past andPresent卜一、课程简介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02MX001课程名称:世界历史前沿问题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世界古代史、中世纪史,以及世界近现代史领域的前沿问题,譬如, 古希腊城邦制度的产生及其特征、雅典民主政治述评、罗马帝制的建立、军事制度的演变、罗马行 省制与中国秦汉郡县制之比拟以及封建社会的起源、开展及演变趋势、封建制度的一些本质性特征, 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历史变革进行重点讲解,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近代历 史开展进程,以及维也纳体系和多极均势的形成过程,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的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等。通过本课程讲授,使世界史各 方向研究生对世界通史领域内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变革具有宏观认识和整体认知,以拓 宽学习视野,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从而促进与推动其专业学习的深入。参考文献:1美伊迪丝汉密尔顿著,徐齐平译:希腊方式一一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2 .法马克布洛克著,张绪山译:封建社会(上下),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3 .陈小川:文艺复兴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4 .杨云、刘书林:近代世界重大问题理论探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5 .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拟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课程编号:002Mx002课程名称:史学理论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主要内容:这门课程以介绍西方学术传统中有关历史认识论、历史书写理论的观点为主。20世 纪西方史学理论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从思辨的历史哲学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再到后现代主 义历史哲学两次范式转型。后两种历史哲学形态是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表达,但并非最 终的表达。多样性、系统性是其特点。但任何一种单一史学理论观点都未能主导历史学的开展。现 代历史学的开展是建立在诸多史学理论观点的“视域融合”之上的。这门课程结合西方史学史,系 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著作和体系。蓼考又献:1 .英F.H布莱德雷著,何兆武、张丽艳译: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傅任敢译: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3英柯林武德著,何兆武、张文杰、陈新译:历史的观念(增补版)(扬冯德杜森编),北 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美伊格尔斯著,彭刚、顾杭译:德国的历史观,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5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历史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课程编号:002Mx003课程名称:学术论文写作指导54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为学术训练和学术、科研指导课,为本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程。课程紧密结合 历史学专业特点,主要讲授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及其考前须知,如选题(意义、价值)、资料整 理、论文结构设计、行文规范等。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研究生接受关于论文写作的方法论方面的专门训练,从而为日后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2 .田谕编著:史学论文写作教程,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3 .申友良主编:史学论文写作指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4 .张连生编著:史学论文写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编号:002Mx201课程名称:古典文化54学时/3学分/第二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为古典文化专业主要学位课程。侧重讲述古典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 要素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古典文化的内涵、意义等。课程涉及历史学、文化学、哲学、宗教学等 学科内容。通过本课程讲授,使研究生对古典文化及其相关概念、基础理论等问题有比拟清楚的把 握,为拓展专业基础,论文写作创造条件。参考文献:1苏科瓦略夫著,王以铸译:古代罗马史,三联书店1958年版。2德基弗著,姜瑞璋译:古罗马风化史,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3 .英珀金斯著,吴葱等译:罗马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4 .朱龙华:希腊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5美伊迪丝汉密尔顿,徐齐平译:希腊方式一一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课程编号:002Mx202课程名称:希腊罗马史专题54学时/3学分/第二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古代希腊历史变迁,侧重希腊政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目的至于 通过希腊史学习,使研究生能够对古代希腊社会有比拟清晰的了解。同时,讲授从罗马建城至西罗 马帝国灭亡,罗马社会变迁的历史,侧重讲述政治、经济演进。通过课程讲授强化对古典史的认知, 充实原有古典史内容,为论文选题、写作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 晏绍祥:古典历史研究开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 .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苏B.C.塞尔格叶夫著,缪灵珠译:古希腊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4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5古希腊普鲁塔克著,黄宏煦,陆永庭等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上册),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课程编号:002Mx203课程名称:希腊罗马史料阅读与翻译54学时/3学分/第三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选择英美英语原版专著,以及国外相关学术网站下载学术著述为教材, 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进一步强化古典学专业基础和英语应用基础,扩大专业词汇量, 尤其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古典文化专业研究生需要非常强的英语能力,而提升这种能力仅仅依 靠英语公共课教学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专业英语学习,强化英语基础。同时,通过专业英语学习, 了解外国学者怎样写作历史。参考文献:1. Jo-Ann Shelton, As the Romans Did: A Sourcehook in Roman Social History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2. Chester G. Start: Roman Empire 27 BC- 476 A.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2.3. R. Ducan-Jones: The Economy of Roman Empi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4. G. Alfody: Social History of Rome, Croom Helm Press, London, 1985.5. M.LFinley, ed., Slavery in Classical Antiquity y Cambridge, 1960.课程编号:002Mx204课程名称:中西封建社会比拟54学时/3学分/第二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中西方封建制度之比拟,旨在使研究生对东西方封建社会的异同有 所把握,加深对封建制度本质特点的了解。讲述欧亚中世纪的土地制度、农民(农奴)、地主、城市、 商业、教会、政治制度等内容进行比照分析,对封建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参考文献:L马克在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拟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2.朱寰主编: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拟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3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年版。4,王晋新:15至17世纪中英两国农村经济比拟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课程编号:002Mx205课程名称:中世纪史专题54学时/3学分/第二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以中世纪庄园、中世纪城市、中世纪拜占庭、中世纪德国、中世纪俄国 等专题形式讲授,使研究生在掌握中世纪史常识基础之上深入了解中世纪社会的主要方面,并对中 世纪西欧不同国家有一个比拟清晰的认识,辨析出各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以及对近代各 国的影响。参考文献:1.比亨利皮朗著,乐文译: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主译:剑桥欧洲经济史(8卷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比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楔译:中世纪的城市,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4,王加丰、张卫良:西欧原工业化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5 .金志霖:英国行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课程编号:002Mx206课程名称:英国中世纪史54学时/3学分/第三学期主要内容:主要讲述英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特征,并与欧洲大陆进行比拟,学习了解经 济、政治、文化、法律方面与欧洲大陆的主要区别。为到达此目的,木课程将选取英国中世纪史料 进行翻译,既锻炼学生掌握一手资料的能力,也进一步深化对英国封建社会的认识。参考文献:L蒋孟引主编: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6 .孟广林: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7 .马克在:英国封建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9 .谷延方:英国王室史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课程编号:002Mx207课程名称:世界近现代史专题54学时/3学分/第二学期主要内容:重点讲授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理论问题,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农 业革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从整体上把握世界近现 代历史开展进程,在通史基础上进一步解析近现代历史开展规律,了解史学界的相关基本理论和研 究动态。参考文献:1英G.R.波特等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0 杨云、刘书林:近代世界重大问题理论探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1 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拟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2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5美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19452006),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课程编号:002Mx208课程名称:世界近现代史料与翻译54学时/3学分/第二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通过选取英美学者在近现代史方面的代表性论著,让研究生接触研读外文资 料,既能锻炼学生的识读史料能力,也可拓宽其学术视野,夯实专业基础;通过大量翻译阅读西方 学者的著作及文献,研究生能够获取一手或较新学术前沿信息,了解近现代史研究动态,为进一步 深入研究世界近现代史打下坚实基础。参考文献:1. David M. Kennedy. The American Pageant: A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6.2. .George S. Merriam, The Negro and the Nation: A History of American Slavery and Enfranchisement. New York: Haskell House, 19703. Philip F. Rubio, A history of affirmative action 1619-2000. Jackson, MS: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1.4. Gaddis, John Lewis, Russia,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1781-1976), N.Y. 1978.5. Miscamble, Wilson, George Kennan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47-1950. Princeton, 1992.课程编号:002Mx209课程名称:国际关系理论54学时/3学分/第二学期主要内容: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尤其是三次论战及六 大学派,以及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开展。既讲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也阐释国内国际关系理论 研究的成果,并对学术界争论的重点理论进行探讨。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关系内在联系和开展规律, 还要求研究生将理论与史实结合,掌握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深化国际关系学习与研究。参考文献:1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美斯坦利霍夫曼,林伟成、刘小红等译: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版。3美威廉奥尔森,王沿等译: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4美小约瑟夫奈,张小明译:理解国际冲突理论和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课程编号:002Mx210课程名称:近现代国际关系史54学时/3学分/第三学期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17世纪至20世纪末这一时期,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冲突与 合作的演变历程,有关政治家和外交家的活动,内容涉及到维也纳体系和多极均势的形成过程,三 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及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 包括欧洲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历史。使研究生掌握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开展脉络、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均势外交等重要的概念和理论等等。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全面了解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开展 进程与特点,认识和掌握国际关系变化的规律。参考文献:2 .潘琪昌:欧洲国际关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 .国际条约集(16481871),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3,美亨利基辛格,顾涉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4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6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掌握世界史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研究世界历史相关问题的能力,具 备独立从事世界史领域内及其相关专业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为适应社会需求,本学科在注重专业 人才培养的同时丁也践行通识、通才教育,强调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 思辨能力。1 .史学理论与外国史学史研究方向通过系统性专门训练,使硕士研究生比拟扎实地掌握西方史 学思想、史学史核心内容,旨在培养研究该研究方向的专门人才,使之能够胜任科研单位的科学研 究工作,胜任大专院校历史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亦可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本研究方向 侧重理论研究、逻辑思辨等方面的培养,并且在此过程中强化专业基础、通识基础教育,以使硕士 研究生更适应社会需求。2 .世界上古中古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古典文化、中世纪史,以培养能够胜任从事世界上古中古 史科学研究、大专院校历史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的。在培养实践中,既侧重专业精 深的培养,使研究生具备对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有系统性把握,也通过强化基础训练,拓宽视野, 使之能够适应文化、新闻传播、行政等工作岗位要求,亦可继续深造,攻读更高级学位。3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方

    注意事项

    本文(世界史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