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pdf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预备知识: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2.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3.立方和(差)公式: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 3. 常用数集:N(自然数集) 、Z(整数集) 、Q(有理数集) 、R(实数集) 、N+(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 “=” “/”的关系。 注: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做题时多考虑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 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 2n个,真子集有 2n-1 个,非空真子集有 2n-2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 |ABx xAxB=挝 且: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 |ABx xAxB=挝 或: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 (3)ACU:U中元素去掉A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注:=()UUUCABC AC B ()UUUCABC AC B= 6. 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 7. 充分必要条件:p是q的条件 p是条件,q是结论 如果 pq,那么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如果 pq,那么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第二章 不等式不等式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略) 注:注: (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 (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 ! (3)同向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加(不能相减) ,同正的同向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 重要重要的不等式: (1)abba222+,当且仅当ba =时,等号成立。 (2)),(2+Rbaabba,当且仅当ba =时,等号成立。 (3) 注:2ba +(算术平均数)ab(几何平均数)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 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 (2) 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 ,目的是求根: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2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3) 定解: (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5.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若0a,则axaxaxaxaax或|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注:分母不能为 0. 第三章第三章 函数函数 1. 函数 (1)定义:设 A、B 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 A 内任一个元素 x,在 B 中总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值 y 与它对应,则称f是集合 A 到 B 的函数函数, ,可记为:f:AB,或f:xy.其中 A 叫做函数f的定义域.函数f在ax =的函数值,记作)(af,函数值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C(CB),叫做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图像法、解析法。 注:注: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出图像,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 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1) 定义域的求法: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主要依据:分母不能为 0,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 特殊函数定义域:0,0=xxy Rxaaayx=),10( ,且 0),10( ,log=xaaxya且 (2) 值域的求法:y的取值范围 正比例函数:kxy = 和 一次函数:bkxy+=的值域为R 二次函数:cbxaxy+=2的值域求法:配方法。如果x的取值范围不是R则还需画图像 反比例函数:xy1=的值域为0|yy 另求值域的方法:换元法换元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3) 解析式求法: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换元法、构造法、待定系数法等。 3. 函数图像的变换 (1) 平移 )()(axfyaxfy+=个单位向左平移 )()(axfyaxfy=个单位向右平移 axfyaxfy+=)()(个单位向上平移 axfyaxfy=)()(个单位向下平移 (2) 翻折 )()(xfyxxfy=上、下对折轴沿 | )(|)(xfyxxfy=下方翻折到上方轴上方图像保留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3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4. 函数的奇偶性 (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若)()(xfxf=奇 若)()(xfxf=偶 注:若奇函数在0=x处有意义,则0)0(=f 常值函数axf=)((0a)为偶函数 0)(=xf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5.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21baxx 、且21xx ,若上为减函数在称上为增函数在称,)(),()(,)(),()(2121baxfxfxfbaxfxfxf 增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越大;x值越小,函数值越小。 减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x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 6.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一般式:cbxaxxf+=2)((0a) 顶点式:hkxaxf+=2)()( (0a) ,其中),(hk为顶点 两根式:)()(21xxxxaxf= (0a) ,其中21xx、是0)(=xf的两根 (2)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有如下特征与性质: 开口 0a开口向上 0a开口向下 对称轴:abx2= 顶点坐标:)44,2(2abacab 与x轴的交点:=无交点交点有有两交点0100 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acxxabxx2121 cbxaxxf+=2)(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为0=b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恒大(小)于 0) 0)(xf轴上方图像位于xa00 轴下方图像位于xaxf000)( 若二次函数对任意x都有)()(xtfxtf+=,则其对称轴是tx =。 第四章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 指数幂的性质与运算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4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1)根式的性质: n为任意正整数,nna)(a= 当n为奇数时,aann=;当当n为偶数时,为偶数时,| aann= 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2) 零次幂:10=a )0( a (3) 负数指数幂:nnaa1= ), 0(*Nna (4) 分数指数幂:nmnmaa= ) 1, 0(+nNnma且 (5)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0(Rnma nmnmaaa+= mnnmaa=)( nnnbaba= )( 2. 幂运算时,注意将小数指数、根式都统一化为分数指数;一般将每个数都化为最小的一个数的n次方。 3. 幂函数+=+=)上单调递减,在(时,当)上单调递增,在(时,当0000aaaxyaxyaxy 4. 指数与对数的互化:bNNaab=log ) 10(aa且 、 )0(N 5. 对数基本性质: 1log=aa 01log=a NaNa=log NaNa=log 互为倒数与abbaloglogababbabalog1log1loglog= bmnbanamloglog= 6. 对数的基本运算: NMNMaaaloglog)(log+= NMNMaaalogloglog= 7. 换底公式:aNNbbalogloglog= ) 10(bb且 8.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定 义 )1, 0(的常数=aaayx )1, 0(log的常数=aaxya 图 像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5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性 质 (1) 0,yRx (2) 图像经过) 1 , 0(点 (3)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在RayaRayaxx=, 10, 1 (1) Ryx , 0 (2) 图像经过)0 , 1 (点 (3)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在), 0(log, 10), 0(log, 1+=+=xyaxyaaa 9. 利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将其变为同底、同幂(次)或用换底公式或是利用中间值 0,1 来过渡。 10.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指数式和对数式互化 同底法 换元法 取对数法 注:解完方程要记得验证根是否是增根,是否失根。 第五章第五章 数列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 义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 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为同一个常数 =12aadaaaann=123 qaaaaaann=12312)0( q 注:当公差0=d时,数列为常数列 注:等比数列各项及公比均不能为 0; 当公比为 1 时,数列为常数列 通项公式 dnaan) 1(1+= 11=nnqaa 推 论 (1)mnaadmn= (2)dmnaamn)( += (3)若qpnm+=+,则qpnmaaaa+=+ (1)mnmnaaq= (2)mnmnqaa= (3)若qpnm+=+,则qpnmaaaa= 中项公式 三个数cba、成等差数列,则有 22cabcab+=+= 三个数cba、成等比数列,则有 acb =2 前n项和公式 dnnnaaanSnn2) 1(2)(11+=+= qqaaqqaSnnn=11)1 (11(1q) 1. 已知前n项和nS的解析式,求通项na =11nnnSSSa )2() 1(=nn 2. 弄懂等差、等比数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证明方法。 (见教材) 第六章第六章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1. 弧度和角度的互换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6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o180弧度 1801=o弧度01745. 0弧度 1弧度1857)180(oo= 2. 扇形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 r|=扇L 2|2121rLrS=扇 (记忆法:与ahSABC21=类似) 3. 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 斜边对边=sin=ry 斜边邻边=cos =rx 邻边对边=tan=xy 4. 特殊三角函数值 000 = 0306= 0454= 0603= 0902= sin 20 21 22 23 24 cos 24 23 22 21 20 tan 0 33 1 3 不存在 5. 三角函数的符号判定 (1) 口诀: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三角函数中为正的,其余的为负) (2) 图像记忆法 6.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cossintan= (可用于化简、证明等) 1cossin22=+ (可用于已知sin求cos;或者反过来运用) 7.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解释:指)(2Zkk+,若k为奇数,则函数名要改变,若k为偶数函数名不变。 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1) 确定角所在的象限; (2) 求出函数值的绝对值对应的锐角; (3) 写出满足条件的20的角; (4) 加上周期(同终边的角的集合) 8. 和角、倍角公式 和角公式:sincoscossin)sin(= 注意正负号相同 sinsincoscos)cos(= 注意正负号相反 tantan1tantan)tan(=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7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二倍角公式: cossin22sin= 2222sin211cos2sincos2cos= 2tan1tan22tan= 半角公式: 2cos12sin= 2cos12cos+= 9.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 图像 性 质 定义域 值域 同期 奇偶性 单调性 xysin= Rx 1 , 1 2=T 奇 +22 ,22kk +232 ,22kk xycos= Rx 1 , 1 2=T 偶 2 ,2kk + 2 ,2kk 9. 正弦型函数)sin(+=xAy )0, 0(A (1)定义域R,值域,AA (2)周期:2=T (3)注意平移的问题:一要注意函数名称是否相同,二要注意将x的系数提出来,再看是怎样平移的。 (4)xbxaycossin+=)sin(22+=xba 10. 正弦定理 RCcBbAa2sinsinsin= (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 其他形式: (1)ARasin2= BRbsin2= CRcsin2=(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2)CBAcbasin:sin:sin:= 11. 余弦定理 Abccbacos2222+= bcacbA2cos222+=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12. 三角形面积公式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8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BacAbcCabSABCsin21sin21sin21= (注意理解记忆,可只记一个) 13. 海伦公式:)()(cPbPaPPSABC=(其中P为ABC的半周长,2cbaP+=) 第七章第七章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 1. 向量的概念 (1) 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 向量的表示:书写时一定要加箭头!书写时一定要加箭头!另起点为 A,终点为 B 的向量表示为AB。 (3) 向量的模(长度) :|aAB 或 (4) 零向量:长度为 0,方向任意。 单位向量:长度为 1 的向量。 向量相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 反(负)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 2. 向量的运算 (1) 图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 平形四边形法则 (2)计算法则 加法:ACBCAB=+ 减法:CAACAB= (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注:乘法(内积)不具有结合律 3. 数乘向量:a (1)模为:|a (2)方向:为正与a相同;为负与a相反。 4. AB的坐标:终点 B 的坐标减去起点 A 的坐标。 ),(ABAByyxxAB= 5. 向量共线(平行) :唯一实数,使得ba=。 (可证平行、三点共线问题等) 6. 平面向量分解定理:如果21,ee是同一平面上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上的任一向量a,都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21,xx,使得2211exexa+=。 7. 注意ABC中,重心(三条中线交点)、外心(外接圆圆心:三边垂直平分线交点) 、内心(内切圆圆心:三角平分线交点) 、垂心(三高线的交点) 8. 向量的内积(数量积) (1) 向量之间的夹角:图像上起点在同一位置;范围, 0。 (2) 内积公式:=bababa,cos|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9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9. 向量内积的性质: (1)|,cosbababa= (夹角公式) (2)ab0=ba (3)aaaaaa=|2或 (长度公式) 10. 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 (1)),(ABAByyxxAB= (2)设),(),(2211yxbyxa=,则 ),(2121yyxxba= ),(11yxa= 2121yyxxba+= 11.中点坐标公式:若 A11( ,)x y,B22(,)xy,点 M(x,y)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1212,22xxyyxy+= 12.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设),(),(2211yxbyxa=,则 ab2121yyxx= (相对应坐标比值相等) ab=0ba02121=+yyxx (两个向量垂直则它们的内积为 0) 11. 长度公式 (1) 向量长度公式:设),(yxa =,则22|yxa+= (2) 两点间距离公式:设点),(),(2211yxByxA,则 212212)()(|yyxxAB+= 12. 向量平移 (1) 平移公式:点),(yxP平移向量) , ( ),(21yxPaaa到=,则+=+=21ayyaxx 记忆法: “新=旧+向量” (2)图像平移:)(xfy =的图像平移向量),(21aaa =后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12axfay= 第八章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平面解析几何 1. 曲线C上的点与方程0),(=yxF之间的关系: (1) 曲线C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0),(=yxF的解; (2) 以方程0),(=yxF的解),(yx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则曲线C叫做方程0),(=yxF的曲线,方程0),(=yxF叫做曲线C的方程。 2.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步骤: (1) 设动点的坐标为(x,y) ;(2) 写出动点在曲线上的充要条件;(3) 用yx,的关系式表示这个条件列出的方程; (4) 化简方程(不需要的全部约掉) ;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是所求曲线的方程。如果方程化简过程是同解变形的话第五步可省略。 3. 两曲线的交点: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4. 直线: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0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1) 倾斜角:一条直线l向上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范围是范围是), 0 (2) 斜率:倾斜角为090的直线没有斜率;tan=k(倾斜角的正切) 经过两点),(),(222111yxPyxP的直线的斜率1212xxyyK= )(21xx (3) 直线的方程 两点式:121121xxxxyyyy= 斜截式:bkxy+= 点斜式:)(00 xxkyy= 一般式:0=+CByAx 注:1.若直线l 方程为 3x+4y+5=0,则与l平行平行的直线可设为 3x+4y+C=0;与l垂直垂直的直线可设为 4X-3Y+C=0 2.求直线的方程最后要化成一般式。 (4)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11:bxkyl+= 222:bxkyl+= 0:1111=+CxBxAl 0:2222=+CxBxAl 1l与2l平行 2121bbkk=且 222121CCBBAA= 1l与2l重合 2121bbkk=且 222121CCBBAA= 1l与2l相交 21kk 2121BBAA 1l2l 121=kk 02121=+BBAA 注:系数为 0 的情况可画图像来判定。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00yxP到直线0=+CByAx的距离:2200|BACByAxd+= 5. 圆的方程 (1) 标准方程:222)()(rbyax=+(0r)其中圆心),(ba,半径r。 (2) 一般方程:022=+FEyDxyx(0422+FED) 圆心(2,2ED) 半径:2422FEDr+= (4)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主要用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比较。 相交 rd; 相切= rd; 相离 rd 6. 椭圆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1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几何定义 动点与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a2 aPFPF2|21=+ 标准方程 12222=+byax(焦点在x轴上) 12222=+aybx(焦点在y轴上) 图像 cba,的关系 222cba+= 注意:通常题目会隐藏这个条件 对称轴与对称中心 x轴:长轴长a2;y轴:短轴长b2;)0 , 0(O 顶点坐标 )0 ,( a ), 0(b 焦点坐标 )0 ,( c 焦距c2 注:要特别注意焦点在哪个轴上 离心率 1122=abace 7. 双曲线 几何定义 动点与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a2 aPFPF2|21= 标准方程 12222=byax(焦点在x轴上) 12222=bxay(焦点在y轴上) 图像 cba,的关系 222bac+= 注意:通常题目会隐藏这个条件 对称轴与对称中心 x轴:实轴长a2;y轴:虚轴长b2;)0 , 0(O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2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顶点坐标 )0 ,( a 焦点坐标 )0 ,( c 焦距c2 注:要特别注意焦点在哪个轴上 离心率 1122+=abace 渐近线 xaby=(焦点在x轴上) xbay=(焦点在y轴上) 注:等轴双曲线: (1)实轴长和虚轴长相等ba =(2)离心率2=e(3)渐近线xy= 8. 抛物线 几何定义 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dMF = |(d为抛物线上一点M到准线的距离) 焦点位置 x轴正半轴 x轴负半轴 y轴正半轴 y轴负半轴 图像 标准方程 pxy22=)0(p pxy22=)0(p pyx22=)0(p pyx22=)0(p 焦点坐标 )0 ,2(pF )0 ,2(pF )2, 0(pF )2, 0(pF 准线方程 2px= 2px = 2py= 2py = 顶点 )0 , 0(O 对称轴 x轴 y轴 离心率 1=e 注: (1)p的几何意义表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 掌握焦点在哪个轴上的判断方法 (3)圆锥曲线中凡涉及到弦长,都可用联立直线和曲线的方程求解再用弦长公式弦长公式:2122124)(1|xxxxkAB+= (4)圆锥曲线中最重要的是它本身的定义定义! !做题时应注意圆锥曲线上的点是满足圆锥曲线的定义的! 第九章第九章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3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1. 空间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注:用集合符号表示空间中点(元素) 、线(集合) 、面(集合)的关系 2. 平面的基本性质 (1) 三个公理: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的所有公共点组成的集合是过该点的一条直线。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三个推论: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 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记作“Aba=” (2) 平行:. 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 .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 异面: 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异面直线的夹角:对于两条异面直线,平移一条与另一条相交所成的不大于2的角。注意在找异面直线之间的夹角时可作其中一条的平行线,让它们相交。 4.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直线在平面内:l (2) 直线与平面相交:Al= (3) 直线与平面平行 定义:没有公共点,记作:l 判定: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平面平行。 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平面平行,且过直线的另一平面与该平面相交,则该直线与交线平行。 5.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 相交:l= (2) 平行: 定义:没有公共点,记作: “” 判定: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性质: . a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都相交,则交线互相平行 . 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 c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d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6.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 定义:直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2) 范围:2, 0 7. 直线与平面垂直 (1)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该直线与平面垂直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4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2) 性质: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它垂直于该平面内任何直线;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8. 两个平面垂直 (1)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9. 二面角 (1) 定义:过二面角l的棱上一点O,分别在两半平面内引棱l的垂线OBOA、,则AOB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 范围:, 0 (3) 二面角的平面角构造: 按定义,在棱上取一点O,分别在两半平面内引棱的垂线OBOA、,则AOB即是 作一平面与二面角的棱垂直,与两半平面分别交于OBOA、,AOB即是 第十章第十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分类用加法:nmmmN+=21 分步用乘法:nmmmN=21 2.有序为排列:)!(!) 1()2)(1(mnnmnnnnPmn=+= 无序为组合:)!( !) 1()2)(1(mnmnmmnnnnPPCmmmnmn=+= 阶乘:123)2)(1(!=nnnnPnn 规定:1! 0 = 10=nC 注: (1)做排列组合题的原则:先特殊,后一般! (2)在一起,用捆绑法;不在一起,用插空法;另外的思考方法:一般法、排除法、分类讨论法、机会均等法等等。 3.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mnnmnCC= (2)11+=mnmnmnCCC 4.二项式定理: nnnnnnrrnrnnnnnnbaCbaCbaCbaCbaCba011111100)(+=+ 通项:rrnrnrbaCT+=1,其中rnC叫做第1+r项的二项式系数。 注: (1)二项展开式中第1+r项的系数系数与第1+r项的二项式系数二项式系数rnC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杨辉三角 1.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 除每行两端的 1 以外,每个数字都等于它肩上两数之和,即11+=rnrnrnCCC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5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2)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rnnrnCC= (3) n为偶数,展开式有奇数项,中间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第12+n项) n为奇数,展开式有偶数项,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 (第21+n项和后一项) 7. nnnnnCCC2Cmn10=+ 15314202=+=+nnnnnnnCCCCCC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 一、概率一、概率. 1. 概率:随机事件 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2.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年 n 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1,如果某个事件 A 包含的结果有 m 个,那么事件 A 的概率nmP(A) =. 3. 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 A、B 互斥,那么事件 A+B 发生(即 A、B 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 A、B 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 P(A+B)=P(A)+P(B)。 对立事件: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对立事件. 注意:i.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 1:1)AP(A)AP(P(A)=+=+. ii.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一定互斥,但互斥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事件 A(或 B)是否发生对事件 B(或 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如果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 P(A B)=P(A) P(B). 由此,当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B)等于这两个事件发生概率之积,这时我们也可称这两个事件为独立事件. 独立重复试验:若 n 次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结果的概率都不依赖于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 n 次试验是独立的.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P,那么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knkknnP)(1PC(k)P=. 二、随机变量二、随机变量. 1. 随机试验的结果应该是不确定的.试验如果满足下述条件: 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情形下重复进行;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结果中的一个,但在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肯定这次试验会出现哪一个结果. 它就被称为一个随机试验.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如果对于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可以按一定次序一一列出,这样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 可能取的值为:,21ixxx 取每一个值), 2 , 1(1=ix的概率iipxP=)(,则表称为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简称 的分布列. 1x 2x ix P 1p 2p ip 有性质, 2 , 1, 01=ip; 121=+ippp. 注意:若随机变量可以取某一区间内的一切值,这样的变量叫做连续型随机变量.例如:5 , 0即可以取 05 之间的一切数,包括整数、小数、无理数. 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分布: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发生的次数 是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是 knkknnqpCkP= )(, (k0,1,2,,n,pq=1) 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6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如下: 0 1 k n P nnqpC00 111nnqpC knkknqpC 0qpCnnn 由于knkknqpC恰好是二项展开式 011100)(qpCqpCqpCqpCpqnnnknkknnnnnn+=+ 中的各项的值,所以称这样的随机变量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B(n,p),其中 n,p 为参数,并记knkknqpCb(k;n,p) 二项分布的判断与应用. 二项分布,实际是对 n 次独立重复试验.关键是看某一事件是否是进行 n 次独立重复,且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如果不满足此两条件,随机变量就不服从二项分布. 当随机变量的总体很大且抽取的样本容量相对于总体来说又比较小,而每次抽取时又只有两种试验结果,此时可以把它看作独立重复试验,利用二项分布求其分布列. 三、数学期望与方差三、数学期望与方差. 1. 期望的含义: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为 1x 2x ix P 1p 2p ip 则称+=nnpxpxpxE2211为 的数学期望或平均数、均值.数学期望又简称期望.数学期望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2. 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npE = 其分布列为),(pnB.(P 为发生的概率) 3. 方 差 、 标 准 差 的 定 义 : 当 已 知 随 机 变 量的 分 布 列 为), 2 , 1()(=kpxPkk时 , 则 称+=nnpExpExpExD2222121)()()(为 的方差。 显然0D,故.D=为 的根方差或标准差。随机变量 的方差与标准差都反映了随机变量 取值的稳定与波动,集中与离散的程度.D越小,稳定性越高,波动越小. 4.二项分布的方差:npqD= 5. 期望与方差的关系:22)(EED= 四、正态分布四、正态分布.(基本不列入考试范围基本不列入考试范围) 1.密度曲线与密度函数: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 ,位于 x 轴上方, 落在任一区间),ba内的概率等于它与 x 轴.直线ax =与直线bx =所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如图阴影部分)的曲线叫 的密度曲线,以其作为 图像的函数)(xf叫做 的密度函数,由于“),(+x” 是必然事件,故密度曲线与 x 轴所夹部分面积等于 1. 2. 正态分布与正态曲线: 如果随机变量 的概率密度为:222)(21)(=xexf. (,Rx为常数, 且0) ,称 服从参数为,的正态分布,用),(2N表示.)(xf的表达式可简记为),(2N,它的密度曲线简称为正态曲线. 正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若),(2N,则 的期望与方差分别为:=E,2=D 正态曲线的性质. 曲线在 x 轴上方,与 x 轴不相交. 曲线关于直线=x对称. yxaby=f(x)职 教 单 招 数 学 总 复 习 第 17 页 共 17 页 慈溪锦堂职业高中 当=x时曲线处于最高点,当 x 向左、向右远离时,曲线不断地降低,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钟形曲线. 当x时,曲线上升;当x时,曲线下降,并且当曲线向左、向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 x 轴为渐近线,向 x 轴无限的靠近. 当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确定,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 3. 标准正态分布:如果随机变量 的概率函数为)(21)(22+= xexx,则称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即) 1 , 0(N有)()(xPx=,)(1)(xx=求出,而 P(ab)的计算则是)()()(abbaP=. 注意:当标准正态分布的)(x的 X 取 0 时,有5 . 0) 0(=,当)(x的 X 取大于 0 的数时,有5 . 0)(x,如图. 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间的关系:若),(2N则 的分布函数通 常用)(xF表示,且有)x(F(x)x)P(=. 4.“3”原则. 假设检验是就正态总体而言的,进行假设检验可归结为如下三步:提出统计假设,统计假设里的变量服从正态分布),(2N.确定一次试验中的取值a是否落入范围)3,3(+.做出判断:如果)3,3(+a,接受统计假设. 如果)3,3(+a,由于这是小概率事件,就拒绝统计假设. “3”原则的应用: 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2N则 落在)3,3(+内的概率为 99.7 亦即落在)3,3(+之外的概率为 0.3,此为小概率事件,如果此事件发生了,就说明此种产品不合格(即 不服从正态分布) 。 xya标准正态分布曲线S阴=0.5Sa=0.5+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