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改革》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pptx
,19世纪初,19世纪中(1857-1859),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玻利瓦尔 圣马丁,章西女王(封建王公),胜利,失败,赶走了西、葡殖民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课堂小结,第2课俄国的改革,(17世纪末期)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自主学习:一、彼得一世的改革1.背景、时间、人物、学习对象2.改革内容3.评价(作用+性质),一、彼得一世改革,目的,富国强兵,方式,(1689年),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奴隶,军事:建立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文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方式:学习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特点:西化,评价:,积极作用:,实现富国强兵;开启近代化;强化农奴制;加强中央集权。,消极作用:,只学习了技术和军事理念,没有学习政治制度;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自主学习:二、农奴制改革1.背景、时间、人物2.改革内容3.评价(作用+性质),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861),在农奴制衰落过程中,资本主义工业逐步发展起来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 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19世纪上半叶,农奴在俄国全国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近40%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迁徙和务工经商,农村贫困落后,农奴购买力低,生产率低下,这些影响了国内市场发展。,1、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原因,根本:直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地主在毒打农奴,生活条件恶劣的农奴,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3、目的,巩固沙皇统治,缓和阶级矛盾,4、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5、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随时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可以高价赎买一份土地;,6、性质,(二一九法令),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实质,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前提下,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农奴取得的份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总值6.5亿卢布,但到1905年他们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赎金,8、影响,积极,消极,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依然存在;,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废除了农奴制,开启了近代化,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地主阶级性质改革,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彼得一世,开辟了俄国的近代化,富国强兵,1861年农奴制改革,保留农奴制残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的转折点,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亚历山大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