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力量》课件66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的力量,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冰山一角初相识,柏拉图曾给人下过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结果他的一个学生给他找来了一只拔光羽毛的鸡,拿到柏拉图面前嘲讽他说:“这就是老师您说的人呀。”,一、何为“概念”,逻辑通过概念、判断来进行推理、论证,所以要学习逻辑,我们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内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根本属性(区别于其他事物),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具体范围,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 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真包含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真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某概念的全部外延和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种属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于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是b,并且有的b不是a。例如,“大学生”和“学生”、“人文科学”和“科学”。真包含于关系如下图所示:,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反对关系如下图所示:,全同关系,不相容关系,概念之间的关系,矛盾关系:“非此即彼”,交叉关系,包含关系,反对关系: 不是“非此即彼”,词语,相容关系,根据命题是否符合逻辑的基本规律判断命题的真假,红 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这四个基本规律 “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律”要求在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 “不矛盾律”要求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 “排中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 “充足理由律”要求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足的理由。,任务:辨析“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例如,有一个班级的同学分为四组,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一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鸡。第二组同学坚持,世界上先有蛋。第三组同学认为,既可以说世界上先有鸡,也可以说世界上先有蛋。第四组同学认为既不能说世界上先有鸡,也不能说世界上先有蛋。 显然,由于“世界上先有鸡”和“世界上先有蛋”,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都真,也不能都假。第三组同学都加以肯定,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第四组同学都加以否定,犯“模棱两可”的错误。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如果错,都不是逻辑错误,而只是知识错误。,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转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答非所问,违反了“同一律”。,任务:合作探讨,发现逻辑错误,并交流。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这个理由并不充足,违反“充足理由律”。,完成课本任务2:课本上任务2里边列举了“划分不当”“自相矛盾”“强加因果”“以偏概全”等逻辑错误,同学们去研究下各自违反了哪个逻辑规律才导致的这些逻辑错误。 违反“同一律”就会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主要表现为“划分不当”“发生歧义”“以偏概全”等; 违反“不矛盾律”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违反“排中律”就会犯“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 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同一律,矛盾关系,“一致”是共同本质,充足理由律,排中律 :“模棱两可”即“两不可”,不矛盾律:“自相矛盾”即“两可”,一般认定的话语或词语的内涵范围是什么,就一直是什么,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华生与福尔摩斯第一次见面福尔摩斯,说:“我看得出来,您到过阿富汗。”令华生吃惊不已。,之后他分析说:这一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是个军医。他是刚从热带回来,因为他脸色黝黑,但是,从他手腕的皮肤黑白分明看来,这并不是他原来的肤色。他面容憔悴,这就清楚地说明他是久病初愈而又历尽了艰苦。他左臂受过伤,现在动作品来还有些僵硬不便。试问,一个英国的军医在热带地方历尽艰苦,并且臂部负过伤,这能在什么地方呢?自然只有在阿富汗了。,(一)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的形式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 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例1: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主项,谓项,小项,大项,结论,小前提,大前提,大项,小项,例2: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 ,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是0,那么这个数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这个数能被5整除;如果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么它的四边相等;这个图形四边不相等,所以,它不是正方形。,(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这块地的菜长得好,所以,这块地肥料足。育种时,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种子才能发芽。这次育种没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所以种子没有发芽。两个例子中的大前提都是一个假言判断,所以这种推理尽管与三段论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不是三段论。,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例如: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这个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是推理不符合规则。,(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它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例如下面的两个例子:一个词,要么是褒义的、要么是贬义的,要么是中性的。“结果”是个中性词,所以,“结果”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是由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例如:孙悟空在第三次打白骨精时,实际上就面临了二难,因为根据前面两次的经验,如果孙悟空第三次把白骨精打死,他就可能被师傅赶走,但如果不打死白骨精,师父就会被白骨精吃掉。所以,打白骨精或者不打白骨精,所引起两种后果,或者孙悟空被师父赶走,或者师父被白骨精吃掉,都是孙悟空所不愿接受的。,皇帝的新装,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一类事物部分个体都具有某种属性,且未遇反例,从而概括出来该类事物全部个体都具有该种属性) 例如:在一个平面内,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锐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全部的三角形;所以,平面内的一切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类比推理亦称“类推”,推理的一种形式。根据两个事物一个方面相似而推断出它们在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过程。,【以练代讲】 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题型一(2007国考)阳光:紫外线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根据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选出答案为B。,题型二(2008陕西)考试:学生:成绩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因此类比可得“职工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题型三(2009年国考)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任务1: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只有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入;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任务2: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1段交代了:“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这是一个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石兽要么在上游,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所以,石兽在上游。,任务: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鲁迅藤野先生) 这是个简单枚举的归纳推理:结论是“物以稀为贵”,前提是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就美其名曰“龙舌兰”。,任务: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是一个不完全的类比推理:前提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任务:合作探讨,探析推理形式,及其正确与否。 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二难推理,它的推理形式如下:如果我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如果我不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我要么去,要么不去,总之,皆足以致疾。,演绎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归纳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两难推理,三段论,类比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只要,相容选言推理:或者,不相容选言推理:不是不是,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 柯南道尔的银色马中,主人公福尔摩斯有这样一段话: 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位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任务:尝试在论据2和论据1前面,加上隐含前提。论据2: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隐含前提2: 论据1:狗没有吠隐含前提1: 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狗叫了,就会惊醒草料棚的人,看到熟悉的人,狗不会叫,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主要运用“排除法”“反证法”和“归谬法”。,排除法 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只要找出证据否定其他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种方法就是大家熟悉的“排除法”。 排除法实际上就是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规则。 例:鲁迅在拿来主义中阐述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的时候,就采用了排除法,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进行一一排除,最后推出唯一的正确做法就是“拿来主义”,这样的论证让人无可辩驳。,反证法 反证法就是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排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观点。其根据的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 王戎7岁时,与小伙伴们外出游玩,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果子.小伙伴们纷纷去摘取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伙伴问他为什么不去摘?王戎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小伙伴摘取一个尝了一下,果然是苦李。 “触龙不直接指出赵太后溺爱幼子有什么不对,而是从正面先提出一个论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再用反证法,指出赵太后爱女儿燕后的态度才是“计久长”的正确态度。”(古文触龙说赵太后),归谬法 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目的是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常用于驳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烛之武从“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这个立场和观点出发,分别列举了“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晋国“东封郑”必西“阙秦”等证据,得出灭掉郑国实为“阙秦以利晋”的结论,证明了“亡郑而有益于君”观点的错误,最终让秦伯心悦诚服地打消助晋伐郑的想法并“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这位“虚拟论敌”可能会“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 常规模式:论点:兼听则明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分析: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引入“假想敌”: “兼听”就一定“明”吗?“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 “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 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分析:有了质疑,就要应对、驳斥、解释,也就需要对“兼听”的内涵做进一步的解释,对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改进后: 提出论点:兼听则明 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 举例分析: 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刺”“谏”“谤议”。 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尽量排除他因。 进行限定 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 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因果分析法 例:论题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练一练】1.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 2.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 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例:论题“坚实的基础造就辉煌”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应该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修改: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练一练】1.缩小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分论点)“甫者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颠沛一生,但他始终以仁圣襟怀观人视物,将挫败与坎坷当做人生的历练。即使在忧郁的深渊中仍不懈追求,终于以字字句句饱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巨实的一柱栋梁,享有“诗圣”的称誊。(举例),【练一练】1. 添加语段: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2021/11/10,假设分析的一般方法:如果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如果所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从正面进行假设分析。假设推理一般用关联词:“如果那么”,“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正反对比法 正反对比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性分析,重在分析,不是例子。,例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当时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比较分析法将所举两个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分析,能够透过表象,指出实质。,示例: 论点:看待问题要全面客观,更不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 论据:有一个故事:一位哲学家乘渔夫的船过河,他嘲笑渔夫不懂数学失去三分之一的生命,不懂哲学又失去一半的生命。风浪来,船即将沉没,渔夫说,你不会游泳,全部的生命将没有了。 (比较分析法)在这故事中,哲学家确实知识渊博,他懂数学又精通哲学,这是他的长处。而渔夫呢,这类知识贫乏,对数学、哲学一窍不通,这是他的短处。但是,哲学家虽有长处,也有短处,而且他的短处恰恰是渔夫的长处。哲学家没有全面地看问题,片面地用自已的长处来攻击他人的短处,其结果自然被渔夫反唇相讥。,隐含前提,排除法,间接论证,正反对比法,假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引入“假想敌”,正反法,归谬法,写作中的论证方法,推理要有逻辑性,首先要注意遵守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遵守各种推理的规则;其次要注意表达推理的句子之间的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推理是用具有因果关系的复句或句群来表达的。语言表达中不要用虚假的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要滥用关联词语,强加因果关系,把本无推理关系的语句硬连在一起,构成错误的推理。在辩论中,如果推理不正确,论证就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