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手册(第四次修改稿).doc
-
资源ID:47988513
资源大小:289.50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手册(第四次修改稿).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手册(第四次修改稿)“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手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企业推行手册江苏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目 录一、基本概念 3二、主要内容 5(一)实施步骤 6(二)主要特点 14(三)重要意义 15(四)主要作用 17三、实施目标、推行措施与考核办法 18(一)实施目标 18(二)推行措施 18(三)考核办法 20四、附件 22“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企业推行手册一、基本概念“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我省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以下简称“监控法”)的创新成果。“13”,“1”指“监控法”,“3”指推行“监控法”的三项保障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是指运用现代安全系统的理论、方法,全员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辩识、整改、评估分级、建档立卡和建立监督控制体系的群众性劳动保护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方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是指对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的监控应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变化而始终保持促进整改和有效监控,做到静态监控和动态监控的结合,对物的监控和对人的监控的结合,对危险源(涵事故隐患)的监控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监控的结合。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是指对“监控法”实施的情况采用职工自我评价、企业综合评价、上级部门绩效评价的方法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是指促进“监控法”实施的途径、方法、内涵、外延进一步丰富、完善、开拓、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源(点)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国家规定临界量的系统单元即构成重大危险源。职业危害是指从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和遇到各种不安全因素而受到的有损于健康的危害。二、主要内容企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流程如图1所示。B类A类C类登记建档、挂牌警示全员职责全员集中排查宣传发动、制定实施意见骨干培训、全员培训编制各监控点安全检查表、应急救援预案车间监控企业监控班组监控分类持续改进YESNO制定隐患整改计划隐患整改整改否?事故隐患全员日常举报隐患分析、评估辨识确认危险源点职业危害作业点NO各级领导职责相关部门职责排查计划情况变化?YES图1: 企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流程图(一)实施步骤1、排查组织发动从业人员从本岗位人、机器、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地对生产作业场所和岗位的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进行全面系统地排查。2、确认对排查出来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辩识、确认。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确认的依据主要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有爆炸、易燃、易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有触电伤害危险的场所;有中毒和窒息危险的场所;有人员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有机具、物件挂、绞、碾、碰、挤、压、切、撞、割刺危险的场所;有灼烫、透水、淹溺、坍塌危险的场所;有落物、崩块伤人危险的场所;粉尘超标和环境污染的场所;存在噪音、低温、高温、振动、辐射、生物毒性危害、危险的场所;其它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场所。3、评估由一线员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组成的评估小组对确认的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逐个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危险等级。确定危险等级的依据主要有四条。一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职工暴露于危险作业场所的时间;三是职业危害的轻重;四是职工伤亡和企业财产损失的程度。一般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把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为三个等级。班组级(级):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小,职工伤害程度较轻,企业财产损失较小,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车间级或分厂级(级):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易发生多人伤害,多为重伤,偶有死亡,财产损失较大,或易造成慢性中毒。企业级(级):发生事故的概率很高,易发生群死群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可能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对企业生产造成影响。4、登记、建档、立卡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分级登记列表,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信息表见表1)。对列为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均进行登记,建立相应的档案,并统一制作醒目的标志牌,称作“危险源(点)警示卡”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如图2、3所示)。“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的主要内容有:作业点名称、危险等级、易发事故种类、防护措施、监控要求、责任人、检查周期等。企业还可配套制作 “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布图”(如图4所示),把一个企业或一个车间内的危险源(点)的位置在图上标示出来,一目了然,便于进行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和严重职业危害作业点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5、管理一个作业点设置一本台帐。按照“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危险等级,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人。班组级(级)点:班组长为监管第一责任人,班组安全检查员具体负责,班组每班必查。车间级(级)点:车间主要领导为监管第一责任人,车间安全员具体负责,作业点所在班组每班必查,车间每周(旬)巡查。企业级(级)点:企业主要领导为监管第一责任人,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班组每班必查,车间每周(旬)巡查,安技部门每月检查。每次检查都要进行台帐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责任部门要及时进行治理。在原有的危险源(点)危险等级降低或提高,以及出现新的危险源(点)时,都要及时做出调整,使危险源(点)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 _公司_车间_班组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信息表(示样)序号隐患名称基本情况隐患类别整改建议排查单位(人)整改责任单位整改计划完成时间整改完成情况整改情况审核人因故未整改隐患承接单位及责任人表1: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信息表图2:公司危险源(点)警示卡(示样)编号 001岗位名称锅炉房设备型号SHL-10-13-A危险分级A易发事故爆炸、灼烫毒性分级基本运行将燃料(煤或燃油)送入锅炉,经过燃烧放出热量,使炉内水变成蒸汽送入厂内各用户。操作规范预防措施应急处理1、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责任制,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严禁闲杂人员进出。2、经常监督和调节水位、压力、温度,保持正常。3、掌握锅炉三大部件,严禁锅炉超压、满水和缺水运行。4、炉前必须2人操作。锅炉三大附件完好:1、安全阀灵敏可靠每两星期试拉一次。2、压力表压力正常每班冲洗一次。3、水位表水位正常定期冲洗。4、锅炉运行中,严重缺水时,严禁向炉内进水。1、发生爆炸事故,操作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受伤人员。2、切断火炉间总电源,防止事故扩大。3、保护事故现场,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4、立即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5、若两台锅炉同时运行,应立即停炉关闭总出气阀。安全责任区划分公司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工段责任人班组责任人:检查级别安委会安保处车间(分厂)工段长检查周期每季1次每月1次每周1次每日3次图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示样) 编号:002化学名称氯气Cl2最高允许浓度1/m3毒性分级危险度分级岗位名称监测周期1-2次年监护周期次/1-2年易发伤害事故种类中毒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101 燃烧性:本品不燃、可助燃溶 解 性:易溶于水、碱液。 沸点:():-345 自燃温度():相对密度:(水=1)147(空气=1)248 闪点(): 爆炸极限(V%):毒性属高毒类,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毒性火灾与爆炸危害现场急救预防措施1、严加密闭,加强通风;2、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班后淋浴。3、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化学手套。4、进入不明或高浓度区,须佩戴防毒面具,同时有人监护,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须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急性中毒吸 入:轻者出现呛咳,胸闷,气短,流涕等;较重者出现紫绀,咳嗽气短加重;重者发生中毒性肺水肿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昏迷、休克等。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给予2-5的碳酸氢纳雾化吸入。皮肤接触:液氯可引起急性皮炎或灼伤。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眼睛接触:眼红、流泪、眼刺痛。眼污染者,立即翻开眼睑,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20分钟。食 入: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泄漏处理速切断气源,火源,立即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后强力抽排。救护人员须加强自身保护。安全责任划分厂(矿)级:车间(分厂)级:主任(分厂厂长)班组级:班(组)长检 查 级 别厂(矿)级:车间(分厂)级班组级:检 查 周 期厂(矿)级:1次月车间(分厂)级:1次周班组级:2次班填卡单位:填卡时间:应急电话: 航务处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布图AA 下闸首 A 三 线 船 闸 A 上闸首 下游远调站 上游远调站B排档艇 排档艇B 下闸首 A 一 线 船 闸 A 上闸首CB A 图例A 级控制点B 级控制点C 级控制点 修理间 仓库 A 监控室 配、发电房 (注:此示意图为实例。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单位所有监控点,按照所在区域位置,标在图中,公布在醒目处。背景为淡蓝色,文字及表格为黑色,A、B、C三级监控点标志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图4: 航务处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分布图(示样) (二)主要特点“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以下简称“1+3”)主要具有五大特点,即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群众性。科学性:“1+3”采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原理、方法和PDCA循环的先进模式,做到了系统全面、层次分明、程序清晰和科学有效。系统性:“1+3”是各种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和方法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科学集成,形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机整体,发挥了综合效能。实用性:“1+3”是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是我省多年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成果的结晶,是经各级安监、工会部门发现、培育、推广,具有我省特色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工作品牌。它来源于基层、企业,又应用于基层、企业,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1+3”针对企业的实际,程序规范,简便宜行,便于实施和推广应用。群众性:“1+3”充分体现了职工群众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中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要求,使之成为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主体,充分调动企业全体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三)重要意义1、推行“1+3”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重要举措。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条件,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方法。2、推行“1+3”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具体体现。“1+3”使安全工作的重点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真正转到对事故的预防上来,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得到了切实的体现。3、推行“1+3”是实施安全生产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1+3”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对所有岗位的全面排查,持续改进的全过程监控,体现了现代安全管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要求。4、推行“1+3”是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核心都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其与“1+3”的隐患排查、确认、分类、挂牌、监控等环节从基本要求到具体做法都是一致的。(四)主要作用1、警示作用。在危险区域或岗位挂牌,提示存在的危险,并辅之相应的宣传教育,让员工在工作时提高注意力和警慎性。2、监控作用。通过对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的挂牌,标明主要危害以及危险程度、主要控制措施、监控责任人和检查周期等内容,并坚持做好日常管理,有效监督和控制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防止事故的发生。3、完善和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通过推行“监控法”,有效促进隐患的整改,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真正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通过推行“监控法”, 可以有效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职工逐步实现“三个清楚”:即清楚身边存在哪些事故隐患、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清楚如何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清楚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怎样进行紧急避险,使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三、推行目标、措施与考核办法。(一)实施目标江苏省政府下达的目标是: 2010年底规模以上企业“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覆盖率达80%以上,从2010年起,重点行业中小企业推广“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覆盖率每年递增30%,3年内实现全覆盖。(二)推行措施。围绕企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各地、各行业和企业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知道“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主要内容、推行目的、程序和方法,引导大家自觉地参与。2、建立组织机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既可以在各级安委会的领导下进行,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工会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指导一个地区的推广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具体人员,使推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3、制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要求、时间进度、组织机构和检查考核等内容。4、做好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培训工作。要培养一支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逐级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培训具体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既要突出课堂教学,又要有实地参观考察。要开展对一线职工的培训教育,使职工达到三会,即会看、会用、遇到突发事件会处理,使“1+3”安全监控工作体真正落实到班组、岗位和每一个职工。5、抓好试点。首先在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有关部门应深入试点单位,从实际出发指导和帮助企业制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具体方案,搞好咨询服务,督促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通过试点企业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来影响和推动全省“1+3”工作的全面展开。(三)考核办法对市、县(市、区)二级政府考核的要点是实现“三进”:即“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实施进文件政策,进目标责任,进检查考核。对企业的考核要点是做到“三有”:一是有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进度;二是有全员参与危险源(涵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排查的记录;三是有“表、卡”,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信息表、危险源(点)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有“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或“安全检查(表)提示卡”。企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申报表和要素排查表分别见表2、表3。表2:企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申报表企业名称所属行业地 址邮 编企业法人职工人数联 系 人联系电话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基本情况 (可另附纸)申报单位意见县(市、区)级意见市级意见年 月 日(章)年 月 日(章)年 月 日(章)表3:企业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要素排查表企业名称所属行业地 址邮 编企业法人职工人数联 系 人联系电话“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排查要素序号要素名称落实情况(在相应栏打)1有无推行实施意见有 无2有无危险源(涵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排查的记录有 无3使用何种监控管理方法:(1)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 (2)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3)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5)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SE) (6)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 (7)其他:_ 4有无建档立卡:(1)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信息表 有 无(2)危险源(点)警示卡 建卡数:_(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 建卡数:_(4)安全检查(表)提示卡 建卡数:_(5)其他: _ 建卡数:_备注推行实施意见、危险源(涵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作业点排查记录、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安全检查(表)提示卡册请另附文字材料。四、附件(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行江苏淮安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9224号)、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调研组调研报告大力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形成生产安全共建共享长效机制来自江苏淮安的调查(二)史和平副省长在全省“1+3”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三)省安委会关于推行淮安市“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通知(苏安20101号)(四)淮安市人民政府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情况汇报附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 华 全 国 总 工 会安监总政法2009224号关于推行江苏淮安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广泛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具体内容详见附件),构筑群防群控、共建共享生产安全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在全国大力推广淮安经验,在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推行江苏淮安“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纳入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安全发展的一件大事,切实摆上工作议程。要把“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推行情况纳入安全监管内容,与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要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狠抓任务、责任、措施和政策落实,力争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在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起“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责任落实,一手抓文化宣传。要着力打造健康的安全文化,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群众的自觉实践,实现安全生产的全员参与和生产安全的共建共享;要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持续灌输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培养安全生产技能,促进职工群众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要结合安全社区建设,开展安全文化进家庭活动,发挥家庭关怀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加强案例宣传,强化警示教育,使安全观念、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引导职工群众杜绝习惯性违章、根除不安全行为,切实做到“不伤己、不伤人、不被伤”,为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奠定基础,为促进安全发展提供支撑。三、把握淮安经验的实质,注重基础建设。淮安经验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突出“预防为主”,牢牢抓住“风险管理与控制”这个安全生产的切入点,从风险源点的确定、监控网络的建立,到监控、整改、评估机制的配套,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控制方法,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置于在控、可控的状态,实现了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转。二是突出全员参与,致力群防群控,形成生产安全共建共享机制,使广大职工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安全环境的建设者、安全文化的实践者,实现了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三是突出现场管理,注重规范提升,着力实现风险控制点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完整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各地要以学习推广淮安经验为契机,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要结合深入开展安全整治行动,督促企业对风险源(点)进行认真辨识、评估,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源(点)控制档案,实行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全面全程全方位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进一步强化职工培训,落实持证上岗,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管理素质;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推广“三图五卡”(具体内容详见附件),完善安全警示标识,办好安全文化专栏(专区、长廊),实现安全现场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四、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安全监管部门要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衡量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标准,搞好督促检查,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负有安全监管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的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指导,促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本行业(领域)的学习推广。各级工会要立足于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权益,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安全自律,积极投身“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成为“事故隐患群防群控、生产安全共建共享”的主力军。五、强化统筹,配套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与其他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督促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与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班组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明确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开展班组间的安全生产争先创优,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三是与推动科技进步相结合。在强化“群防群控、共建共享”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支撑作用,广泛采用现代化、自动化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技术,不断提高监控效能。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坚决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减少风险源,促进本质安全。四是与强化政府监管相结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方式,严格安全执法,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进一步把企业生产引向安全发展的轨道。附:大力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形成生产安全共建共享长效机制来自江苏淮安的调查(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调研组)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着力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主人翁作用,广泛深入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构筑群防群控、共建共享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一、在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中,形成和完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上世纪80年代后期,淮安市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逐渐凸现。为了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保证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淮安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要求,积极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早在1989年,淮安市便以开展“创建安全合格班组”工作为抓手,强化作业现场的安全教育,把事故危险点的控制作为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构建群防群控安全监控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4年召开了推行安全生产“控制法”现场会,1995年制定了事故隐患、危险点控制法实施办法,在全市工业企业全面推行。同时,针对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不断总结完善、及时加以指导。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行事故隐患危险点控制法的十点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和意见,使安全生产“控制法”的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所谓“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一个方法和三种机制的集成。一个方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对生产(工作)场所、作业岗位的危险源(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自下而上的排查、辨识、评价分级、建档立卡,建立监督控制体系,强化群众性劳动保护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三种机制,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推行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目的是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落实企业负责和职工全员参与,把各类事故和职业危害隐患置于在控、可控状态,预防隐患转化为事故;推行三种机制,则为“监控法”有效实施、可靠运转提供了体制和机制的保证。(一)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动态管理机制,着力实现对事故隐患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一是确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以企业为单位,组织职工群众和有关专家,对本企业所存在的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风险源(点)进行全面排查、评估,根据风险程度,划分为A级(厂级)、B级(车间级)、C(班组级)三个等级,实行分类、分级监控。如淮安船闸管理所,经过认真排查和筛选,将直接影响船闸安全畅通、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二、三号船闸上、下游闸首、发电机房等10个点确定为A级监控点,将航政厅等3个点确定为B级监控点,职工食堂等2个点确定为C级监控点,每个监控点均用牌匾、卡片、图文标明监控点的名称、级别、易发事故因素、监控内容和监控方法、考核标准和周期,明确监控责任人。二是建立监控网络。实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企业,普遍建立起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监控网络,对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源(点)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节点、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和动态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源(点)实行升级或降级、追加或清零等跟踪处理,确保各类风险源处于在控、可控状态。三是建立事故和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根据风险源(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措施,编制应急预案,组织职工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认真落实全员培训和持证上岗。为确保职工适应监控点管理需要,切实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和现场安全教育。企业录用新人员、老职工调换新工种,或企业贯彻新法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都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教育,确保每个职工具备安全生产和岗位监控的能力。五是建立监控激励制度。对在监控过程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职工给予奖励。市政府办下发了淮安市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明确对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举报的范围和相关程序,对于经查证属实的,奖励200到5000元。市总工会专门设置了“制止重大事故奖”。(二)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持续改进机制,着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全员排查制度。所有职工都负有监控、排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责任。发现隐患,要立即上报。能够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凡因工艺、技术等原因难以整改的,要实行评估确认,分级分色预警控制。二是持续改进制度。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点要经常检查,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检查、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闭环式”管理。三是创新提升制度。积极吸收安全生产新理念、新法规、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监控工作方法,提升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的实效。如沙钢集团在创新提升中强化企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装备,减少风险源(点),先后“清零”了11个监控点,提高了本质化安全水平。(三)建立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系统评价机制,着力实现对企业及其风险源(点)安全状态的定期诊断。重点实行三个评价:一是职工评价。企业组织广大职工对生产作业现场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现场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主要采取“职工每天评价,班组每周评价,分厂(车间)每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岗位监控点控制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单位评价。企业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评价,或请中介机构、安全专家进行评价。三是监管评价。各级安监局、卫生局、工会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包括“1+3”安全监控体系推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系统评价活动,促进企业进一步完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监控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