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
资源ID:47991143
资源大小:149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论 证 部 分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尤其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方面。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动手操作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的效果。学生有许多不能直接参与,知识的建构也就不可能系统、扎实。因此,如果运用学具把操作活动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就极易被激发和唤起的,教师再恰到好处辅以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实施创新的自觉性、主体性、积极性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意义:心理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实践操作,是符合儿童思维认识过程的,即从形象思维向推行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研究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或通过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研究的目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操作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研究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树立操作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实践活动的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科学的操作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3.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求知,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可以说,加强实践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很多国家小学数学教学引导学生去通过操作学具(如奎逊耐彩色棒、钉子板等)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操作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学生的课堂学具操作过程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流于形式。其实,学生的学具操作活动应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做一做”,获得大量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课堂操作活动无目的的现象。学具操作活动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最适当的时机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急待解决,又若于没有解决的方法,产生操作学具的需要时,再让学生操作,并提出操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讨,最终找到正确答案。最后,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学具操作形式单一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灵活设计操作方案,做到个人操作、集体操作相结合,课内操作与课外操作相结合。 研究趋势分析: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更注重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新课标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摆小棒、分图片来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用搭积木、剪贴等方式,理解立体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另外还有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加强课堂操作有效性实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动手操作实践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一种补充,已被一线教师越来越广泛地在课堂教学之中所采用,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动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大胆实践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操作实践活动”课,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通过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思维,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操作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能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同时,让学生实践操作也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符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的要求,体现了“做数学”的数学教学理念。 2.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导航者。课堂中,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保持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3.小学数学(2011版)新课程标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努力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探索、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并能应用于实践中。 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利用有效的动手操作解决数学学科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个体的创造潜力得以激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在相互的协同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精神,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设 计 报 告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1.操作:本课题中的操作指利用辅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工具把掌握特定的概念、命题等应有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通过学生的操作,把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学生对学具的外在操作,转化为学生内隐的数学思维活动,从而达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课堂操作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的目标:强化教师在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意识,引导教师把握好教材,应用好教材中动手操作的教学资源。把数学操作活动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以下目标: 1.在课题研究中通过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方法的了解和操作水平及能力培养。让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实践的实效性。 2.能通过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形成规范操作常规、利用适宜的操作材料、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掌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达到新课标对课堂的三维要求。 3.能通过研究,教师能累积一些有益的经验,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内容:以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实践操作设计研究。着重研究解决如何从挖掘教材自身的动手因素入手,以教师、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利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有效的操作内容。2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程序地操作。3怎样要把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效结合。4操作学具要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提高实践操作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时间,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基本知识、基本计能、基本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使每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动脑、动口、动手,最终实现学会学习。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采取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对新课堂的兴趣、态度及参与度。 2.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更新“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研究内容撰写论文、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等 3.文献法:通过文献检索,广泛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特别是适合本课题研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比较全面地了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的基础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六、研究的周期和实施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XX年7月20XX年7月,为期三年,分三个阶段实施。具体步骤如下:(一)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4月) 1.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2.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请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指导和论证,完成课题设计方案主要工作: 4.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 5.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阶段成果:形成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二)实施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 课题组教师以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操作设计的研究,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操作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选择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各年级关于实践操作的内容,明确了课例的文本后,教研组保证参与研究的教师手中均有实施课例研究的方案、教材等,使全体参与者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 提高和开发科研能力,加强集体备课和课后反思力度,提高教师有效备课能力和课堂预设能力;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分析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制定出学科的学科评价方案,并予以实施,在探索中总结经验。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收集具体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完成阶段研究报告。教师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总结出上阶段成果,分析不足,修正教学模式和程序,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操作活动的有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习收益。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2.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3.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4.学习名师的优秀课例,并进行研究分析。 5.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分析与反思阶段成果:课题阶段性总结;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的收集 (三)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7月 1.归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资料 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完成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七、人员分工王春霞:课题总负责,负责整个课题研究的策划实施,制定研究方案及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具体活动方案的制定,课题中的实践操作部分研究,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撰写结题报告。周 芳 李艳萍: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撰写收集活动后记或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余 荣: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负责研究过程的小结、反思的整理。乔 华:参与课题的课例录制、及现代技术运用的应用和制作,(课题组人员各尽其责,在实施过程中互相配合,主动参与,争取共赢)八、条件分析 1.本课题研究成员均是我校的骨干教师,具有课题研究的丰富经历,整体素质好。长期深入课堂,具有很好的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中青年教师相结合,年龄结构合理,有朝气、有冲力,事业心强,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对课题研究有很高的积极性,参与意识很强,各成员都具备较扎实的业务知识,素质全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新信息接受能力强,观念更新适应性快,这将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内因保障 2.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正在加工整理之中。 3.学校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强大后盾,领导在物质上、精神上、时间上将给予大力支持,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排忧解难,并能积极创造机会让我们课题组成员外出观摩、学习,接受新信息、新思想九、课题研究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及时总结分析,形成针对性的说课、评课以及课后反思、随笔,利用研究课、录像课进行展示,整理形成经验性论文,使得学生和教师都能有所收获,为教师和学生的后续发展搭建基础。 成果形式:1. 课题研究报告、计划、实施方案、阶段性小结、结题报告 2.教学论文、案例集、课例研讨光盘等 预期研究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2014.92014.121.申请课题立项2.课题开题报告3.撰写实施方案4.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操作活动现状的调查报告5.20XX年半年总结报告1.立项申报书2.课题开题报告3.课题实施方案4.调查报告王春霞22015.12015.71.理论学习培训2.课堂实践操作有效性研究资料汇编3.20XX年上半年研究总结报告1.学习培训文本2.资料汇编3.总结报告全体成员32015.82015.121.主题沙龙:课堂教学中我是如何组织实践操作2.20XX年下半年研究总结报告1.研讨文本资料2.案例集3.总结报告王春霞余荣乔华42016.12016.121.公开课观摩2.课堂实践操作有效性精选资料汇编3.20XX年上下半年研究总结报告1.实验教师课堂教学照片集锦;2.课例研讨光盘;3.总结报告周芳乔华李艳萍52017.12017.51.对课堂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教学反思2.20XX年上下半年研究总结报告1.教学反思文本2.总结报告王春霞实验教师62017.62017.10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教学论文、教案集3.课堂教学实录集1.研究结题报告2.教学论文集3.教案集王春霞余荣乔华十、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9 2.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版)R.2011,21. 3.零克宁.运用数学学具,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5,(7).4.丁浩清,宗占明. 在学具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2006,(04) . 5.刘北荣.在操作中培养思维能力J. 广西教育,2007,(Z4) 6.张晓娟.重视学具操作 优化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1,(1) 7.彭瑛;艾晓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动手操作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