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Xszfqp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提高税源管理水平.doc
-
资源ID:47993232
资源大小:162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Xszfqp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提高税源管理水平.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Xszfqp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提高税源管理水平Xszfqp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提高税源管理水平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税务研究2007.05 总第264期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谢旭人*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依照国家税法和管理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各税种税基进行控管的税收管理活动。通过税源管理,税务机关可以全面掌握税源的规模、分布以及各税种税基的构成与变化特点,审核评估企业的纳税申报,及时发现和解决申报不实等问题,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从而堵塞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使国家税款的实际征收数不断逼近应征数。可以说,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税源管理的水平决定了税收征管的水平。加强税源管理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深化税收经济分析、强化企业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重要方法。一、深化税收经济分析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增长需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是衡量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标准。税收经济分析,就是利用相关的税收经济指标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税收经济分析是税收征管工作的眼睛,是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正确指导组织收入工作,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控税源变化、加强税收征管、客观评价税收工作的重要手段。做好税收经济分析,对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税收与经济的数量关系,真实反映经济税收运行情况,把握组织税收收入的主动权。第二,通过税收经济分析延伸到对征管措施成效分析以及对征管力度的量化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状况,查找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第三,利用税收经济分析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分析某项税收政策、管理制度及其调整对经济运行和税收收入增减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提供依据。第四,通过剖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动对经济运行和税收收入的作用机理,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地针对不同时期宏观调控整体目标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适时调整相关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更好地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税收经济分析,最直接、最主要的是税收负担分析(简称税负分析)、税收弹性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一)税负分析税收负担是税收与税基的一种比例关系,是税收经济关系的静态指标,税负的高低取决于经济结构、税收政策影响和征管水平等综合因素。从国家的角度看,税负反映的是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也就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要征多少税;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负反映的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收时的负担水平,即一定的产出承担了多少税款。衡量税负水平的指标较多,主要有宏观税负、地区税负、行业税负、税种税负等指标。税负分析就是要通过对这些具体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税负的基本状况、税负变动特征及其成因。1宏观税负分析。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我国税收与GDP的关系看,税收主要来源于GDP中的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析一国与其他国家税制和征管水平的差异。在分析宏观税负时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地区税负,由地区税负再延伸到地区行业税负,由地区行业税负延伸到税种税负、企业税负。通过层层对比,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2地区税负分析。地区税负是指一个地区的宏观税负水平,反映一定时期某地区经济总量所承担的税收额度,用某个地区一定时期征收的税收总额作分子,用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地区GDP)作分母比较得到。地区税负分析要重点把握税收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变化、行业结构状况及其变动趋势、企业生产经营变化、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等因素对本地税负的影响,合理剔除一些特殊因素,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比较,从而科学判断本地区税负水平。3行业税负分析。行业税负是指某个地区某个行业一定时期缴纳的税收占其增加值的比重。行业按照由大到小的层次,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其下分别为行业门类,再下分别为大中小类行业。与行业分类相一致,行业税收负担具体包括产业税负、行业税负和产品税负。在同一行业税负内部还可按产品计算税负,产品税负是全国(地区)某产品所承担的税收与该产品增加值的比值。由于行业间的市场环境不同、适用税收政策不同,行业间的税负差异可能会很大,分析不同行业的税负状况,可以为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发挥税收调节作用提供参考依据。4税种税负分析。税种税负是把各税种收入与其对应的生产销售额或增加值以及对应税基进行对比的结果,反映该税种的征税强度,用来分析主要税种的税负水平和变动趋势以及税负形成的原因分析等。通过分析税种税负,可以准确找出税收制度和征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征收管理,确定税收收入新的增长点。(二)税收弹性分析税收弹性是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这一指标动态地反映经济变化对税收变化的影响,体现税收增长与对应的经济税源增长的同步性或相关性,也是判断税收征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税收政策不变的条件下,税收收入根据一定量的经济规模依率计征,并随着经济总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税收增长的速度大于对应的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如果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说明税收增长的速度小于对应的经济指标增长的速度,如果税收弹性系数等于1,表明税收增长的速度与对应的经济指标增长的速度相等。在一般情况下,税收弹性系数应等于1,即税收与对应的经济指标应保持同步增长。考虑到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环节变化的影响、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以及税收征管强度变化的影响,税收弹性系数更多情况下是在1附近上下波动。开展税收弹性分析,可以判断税收增长与对应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并据此对收入形势是否正常做出判断;可以通过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原因的剖析,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因素,从中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税收弹性分析,不仅要从税收总量上来进行分析,而且更要注意从分量、税种、税目、行业以至企业等进行税收弹性分析,从而科学判断税收与对应的经济指标增长的协调性。做好税收弹性分析要注意剔除税收收入中的特殊因素,以免其影响真实的弹性,掩盖税收征管中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增值税与工商业增加值、企业所得税与企业利润的弹性分析,分析消费税、营业税各税目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弹性,开展各地方税种与对应税基的弹性分析。通过深入细致的弹性分析,深挖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适应的原因,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三)税源分析开展税源分析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真实税源状况,判断现实征收率,并据以查漏补缺,应收尽收。长期以来,税收分析和加强征管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申报、征收入库这一过程上,忽视对真实税源状况的分析监控,对纳税申报的审核往往就表评表,很难发现问题。有些地方申报率、入库率几乎月月100%,但宏观税负和行业税负明显偏低,反映实际税源并未都转化为税收。可以说,不研究税源,不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税源变化,税收征管工作就深入不了,拓展不开,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也就成了空话。加强税源分析,不仅要分析纳税申报表上的应税额,更要分析反映真实税源的应征数。为此,在进行前述的宏观税负、行业税负分析的同时,要充分掌握各种社会信息数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新的税源或新的增长点,还要利用现有数据,查询第三方信息资料,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资产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其应纳税数量。在分析时,要注意引进工商、银行、统计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外部信息,实现各外部独立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的比对分析,解决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为准确地判断企业税源情况,提高税收征收率。(四)税收关联分析税收关联分析主要是从相关税种税基的内在关联性出发,对相关的各类税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企业财务核算、纳税申报中异常情况以及税款征收中的问题。如发票记录的销售额与申报表应税销售额、申报应征税款与入库税款和欠税、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与契税、土地使用税与企业占用土地、宏观经济和企业财务与税收税源等数据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关联性。通过不同数据的相关分析验证,可以发现纳税异常和税收管理上的问题。比如,通过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对企业进、销项税金进行对比分析,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就运输企业发票开具和抵扣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海关完税凭证、农副产品发票、废旧物资发票等进行比对分析,等等,都能有效提高增值税、营业税的征管水平。税负分析、税收弹性分析、税源分析和税收关联分析,是税收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在税收管理实际工作中,要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加强税收经济分析,有机结合,更加全面地反映税源状况和征收情况,通过分析,及时准确地提出加强税收管理的意见。既要关注税收收入总量增减的变化,更要重点分析税收收入相对于经济的变化,以及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经济、政策和征管等方面因素,科学判断税收收入增减的原因;既要分析税收收入计划完成进度,更要加强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分析,对不同地区、产业、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税负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各主要税种收入增长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弹性;既要作一般性分析,又要注意收入增长中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还应注意剔除特殊因素后的宏观税负和增长弹性情况,以免因特殊的因素而掩盖了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既要有税收宏观分析,还要有税源的具体分析,要善于将一个地区税收增减的总体状况,分解剖析到具体税种、具体行业和企业等微观方面,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开展税收经济分析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税收经济分析制度,明确各级税收经济分析的重点。国家税务总局负责建立税收分析工作规范,定期发布税收质量监控指标,为基层税务机关提供税收分析方法上的指导,推动税收分析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市税务局具体负责分析和监控地区、行业税源税收情况,提高数据质量和分析质量,指导基层做好分析工作;县税务局具体负责计统基本数据的采集,确保数据质量,并认真开展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分析。二、强化企业纳税评估企业纳税评估,就是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强税收征管。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准确性,集中体现为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等关键数据指标的真实准确性。纳税评估不仅是对申报表所报税额的评估,更重要的是对纳税人申报税源的真实准确性进行评估。评估纳税人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不能只就表评表,而要评估申报应纳税额与真实税源之间的相关合理性。所以纳税评估实质上是在审核纳税人申报时,运用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对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收入和经济效益的评估,也即对应纳税额的评估。企业纳税评估是税收经济分析的进一步延伸。通过税收经济分析,可以从总体上看到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和趋势,发现税负弹性偏低等问题,但要找准原因还必须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也就是说,不仅要对该地区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宏观层次原因进行分析,而且要结合该地区的经济结构、行业分布和重点税源等方面的特点,深入剖析影响该地区税收收入增减的具体原因。这样,就将一个地区税收增减的总体状况,分解剖析到具体税种、具体行业和重点税源等方面,以便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用以指导基层税源管理工作。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收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和基本功,对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开展企业纳税评估有利于加强税源监控能力,提升税收征管水平。纳税评估是税收与经济关系在微观层面上的具体应用,通过利用来自企业内部的纳税信息和来自企业外部的参考指标信息,把握企业经营成果与税收形成的内在关系,可以推断企业真实的纳税能力,提高税源监控的准确性。第二,开展企业纳税评估有利于加强征管各环节的协作,提高税收征管的整体效能。纳税评估通过综合运用企业各方面的涉税信息开展分析评估,可以进一步加强税款征收、税源监控与税务稽查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工作衔接,促进税收征管综合效能的提高。第三,开展企业纳税评估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减少税收流失风险。企业纳税评估的核心内容是估算企业应纳税额或税务部门应征税收,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相关征管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流失,降低税收风险,并通过举证约谈等方法,调整纳税申报,促使纳税人真实足额纳税。(一)企业纳税评估的主要内容企业纳税评估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根据税收经济分析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二是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确定纳税评估分析对象;三是利用相关数据信息的对比分析对所筛选出的纳税人申报纳税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断;四是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约谈辅导、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五是对评估分析资料、处理处罚结果等税源管理数据进行维护与更新,为税收经济分析提供基础信息等。开展企业纳税评估要把握两点。首先,评估对象申报纳税真实度是纳税评估的核心内容。在纳税评估过程中,税务部门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针对纳税人的申报情况,通过对企业生产能力和销售情况、投入产出关系、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等指标的评估,以判断纳税人申报纳税真实程度,促使纳税人提高纳税遵从度。比如,可以通过税负分析,找到低于税负预警线的企业,找到企业实际税负与法定税负的差距。其次,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的审核分析是纳税评估工作的关键。具体包括: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与上期和同期申报纳税情况有无较大差异以及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进行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二)建立企业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企业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由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组成。其中,通用指标是指各税种通用、与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相关的主要指标。比如: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特定指标是指涉及评估分析、分税种税负等特定用途的评估指标等。比如:企业所得税评估分析指标包括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等。增值税评估分析指标包括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等。纳税评估指标是动态开放的指标体系,评估分析时对各类指标要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在应用上述指标体系的同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细化和补充完善。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和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为各级税务机关界定各类纳税评估指标的功能、计算公式及其分析使用方法提供了参照,对增值税、内资企业所得税、涉外企业所得税特别是关联交易类纳税评估通用指标和功能指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配比分析的方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开展企业纳税评估分析,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指标预警值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经济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以及内外部相关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的算术、加权平均值及其合理变动范围,是评估指标分析的重要参照物,一般由各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和计划统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测算预警值,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所辖地区综合经济水平、经济税源规模、主要经济类型、主体税种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同行业、同规模、同类型纳税人各类相关指标的若干年度的平均水平,以使预警值更加真实、准确和具有可比性。企业纳税评估的主要依据及数据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一户式”储存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各类票证比对结果等。二是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三是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四是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三)企业纳税评估对象的选择企业纳税评估的对象为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税种。总的来讲,筛选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要将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同时,对所辖区域的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交叉稽核发现的发票异常、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也要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纳税评估对象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四)综合运用企业纳税评估方法企业纳税评估工作必须遵循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其他相关经济法规的规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户责任来进行,对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各个税种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避免多头重复评估。开展评估工作可以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确保评估的针对性。一是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二是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三是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四是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五是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六是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七是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五)把握税种关联性,统筹进行企业纳税评估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一般是在审核纳税申报时,分析该企业实际应税能力,评估其纳税申报的真实准确性,并经与纳税人约谈,依法查补税款或进一步稽查处理。所以,纳税评估主要是对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收入和实现利润的评估,并结合不同税种计征要求,评估企业依法应缴相关税收的数量。各税种都有自身计征的特点,相应的应有各自的纳税评估办法,但有些税种的关联性较强,其税基或者评估参照的经济指标是相近的,所以在评估时,对这些税种应统筹进行分析,以利于提高评估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比如,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评估应结合进行。增值税是以企业增加值为税基的。我国目前是在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按照销项税额减进项税额的方式逐月计征税款。由于企业进、销项在月度之间存在差异,为均衡计征,增值税的评估分析期限一般应在三个月以上。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实现利润课征的税收,即按税法规定在企业利润的基础上确定应税所得额,再乘上适用税率,计算应税额。在征收方式上,企业所得税是按月(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由于企业利润按会计制度在一年内确定,所以评估期限一般是年度,季度只能作初评估。企业增值税税基的实质是增加值,所得税税基是利润,企业利润又是增加值的组成部分。增值税和所得税具有较强关联性。对这两个主体税种的评估,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指标的逻辑关系建立评估分析指标体系。以客观经济规律为主导,利用财务指标的配比关系建立评估分析方法。以半年和一年为期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根据增值税和所得税计征特点,评估的关系性指标主要是企业销售收入、直接消耗材料、增加值和实现利润。为印证这些指标,要注意分析诸如用电量、用水量、运输量、统计信息等第三方资料。运用以上基本数据、评估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收入为起点,区分零申报与非零申报。对于零申报,通过表票比对与查账提出问题。对于非零申报,再区分企业收入增长和下降两种情形评估。在企业收入下降的情形下,要判断企业收入下降的真伪与合理性。在企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要判断企业增加值下降的真伪与合理性。在企业增加值增长的情况下,要判断企业利润下降的真伪与合理性。在此分析基础上,判断有无税收。如企业会计核算增加值大于零,就应有增值税税收;企业会计核算利润大于零,就一定有所得税税收。进一步作税源检验,基本方法一是进行逻辑关系检验,比如经营利润大于等于零,增加值一定大于零;二是应用同行业平均参数,比较企业纳税额与企业增加值、利润比例是否正常,对企业的增值率低于同行业增值率、税负低于同行业税负的,要进行预警;三是纵向分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均衡性,测算同一纳税人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波动情况,观察差异,发现问题;四是相关分析,对企业增加值、利润和收入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税源质量。(六)纳税评估结果的处理评估结果的处理是企业纳税评估的重要环节,要针对评估对象行为的客观事实、性质和后果,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果处理。对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纳税人。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因评估工作需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经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安排。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延期进行。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明。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的情况,要作认真记录。需要处理处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对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案件,税务稽查部门要将处理结果定期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发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对企业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出评估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并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企业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要加强统一管理。(七)加强对企业纳税评估工作的管理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所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对重点税源户,要保证每年评估分析一次。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广泛收集和积累纳税人各类涉税信息,不断提高评估工作水平。要经常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要做好评估资料整理工作,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建立纳税评估档案,妥善保管纳税人报送的各类资料,并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评估复查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纳税评估工作业务规程,建立健全纳税评估规章制度和反馈机制,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明确纳税评估工作职责分工并定期对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交流。各级税务机关的计划统计部门负责对税收完成情况、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析,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提供依据和指导。各级税务机关的专业管理部门,包括各税种、国际税收、出口退税管理部门以及县级税务机关的综合业务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税负监控、建立各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指标预警值、制定分税种的具体评估方法,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三、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强化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是做好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税源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真实地了解税源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将现存的税源通过征管措施转化成为现实的税收收入,并进而搜寻、挖掘出潜在的税源。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地方宏观税负和行业税负明显偏低,但并未引起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分析与征管工作脱节,征管查之间不协调,税收分析往往局限于收入的纵向比较,满足于任务是否完成,较少在分析中发现征管上的问题。税款征收、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有时也相互脱节,信息不共享,起不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有些地方在稽查中发现了问题,往往查补税款了事,在查找漏洞促进管理上做得不够,稽查过后有些纳税人又没有正确申报。这种状况影响了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因此,就需要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将这些不同的管理环节统筹考虑,优化管理流程,在税务机关内部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链条式的税收管理机制。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税收经济分析主要是从面上分析税收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分解剖析到具体税种、具体行业乃至某个企业,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纳税评估则是从点上具体分析某个企业相关税种纳税情况与其销售收入、实现增加值、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从而把握企业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都是强化税源监控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加强分析和评估,掌握税源状况,强化税源管理。在评估和分析中发现企业有偷骗税的嫌疑,则通过及时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就是在分析掌握它们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目的是在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构建信息共享、良性互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达到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管理资源,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效果。各级税务机关要充分认识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对于强化税源管理、加强税收征管的重要意义,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建立健全这一互动机制。从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入手,强化税收与宏观经济税源分析、分行业和分税种的分析,从宏观上把握税源的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纳税评估的方法和机制,加强对具体纳税户的评估,了解纳税人的实际纳税情况;充分运用分析和评估的结果,强化对税源的监控,进一步挖掘增收的潜力;完善工作流程,确保分析评估发现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稽查部门,稽查部门查处的结果和建议及时反馈税源管理部门。税务机关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省税务局要利用数据搞好税收经济分析,并建立数据定期发布制度,指导基层开展纳税评估和税源管理,基层要利用各方面数据包括“一户式”数据搞好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共同推进税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实现以分析引导评估,以评估协助检查,以检查促进管理。四、坚持“人机结合”,提高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纳税人数量迅速增长,并且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繁荣,与纳税人有关的海量涉税信息已经成为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税收征管工作量不断加大,基层税务机关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税源管理,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必须依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及时共享和有效沟通,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税收宏观经济分析系统,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对纳税人信息实行“一户式”储存管理等,对提高税收管理的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度重视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防止片面强调计算机而忽视人的管理作用。那种认为配备了计算机、应用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就自然加强了税源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事实上,信息技术只是管理的手段,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人。也就是说,在税源管理中,既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又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在进行税收经济分析时,一方面,税收管理人员要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自动批量筛选、批量处理的功能,结合宏观税负、行业税负等数据,合理设定分析评估指标预警值,运用计算机系统按照设定的程序初步筛选、发现税收和经济、企业纳税情况和纳税实力等之间的问题和疑点;另一方面,税收管理人员要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对问题和疑点的性质和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在进行企业纳税评估时,税收管理人员首先可以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确定具体纳税评估对象;然后利用现有的纳税人“一户式”存储管理的资料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纳税情况,看看税负是否正常;并进一步对企业进行实地检查,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库存变化、资金流动等情况,对其生产规模、可能的销售量和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和查证第三方的信息,加强独立数据之间的对比分析,核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堵塞征管漏洞。做到“人机结合”,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税收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关键在人。人是税收管理工作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税收管理人员是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税源管理的主要力量,必须加强税收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挖掘人力资源潜力。要选拔懂企业生产经营、懂财会知识、熟悉税收业务、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税收管理人员,不断充实税收管理人员队伍。综合考虑税源的数量、结构、地域分布和基层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等因素,对税收管理人员队伍进行配置和组合。同时,要加强税收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不断增强做好税源管理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大业务培训力度,认真落实税务系统教育培训规划,搞好以“六员”为重点的教育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进行培训,以税法知识、企业财务管理、稽查审计、税收经济分析、纳税评估、计算机技术等内容为重点,结合实际开展税收业务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做到“人机结合”,还要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扎实做好各种税源信息的采集、储存、更新和应用工作,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流程中人工操作较为便捷有效的环节不一定都用计算机管理,避免简单地用信息化手段模拟现行业务,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另外,税源管理的措施和要求明确以后,即使信息技术手段暂时跟不上,也必须及时运用人工的方式开展工作,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总之,税务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