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报告.doc
-
资源ID:48000310
资源大小:41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最新《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报告.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报告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报告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阶段性报告现把以往的实验工作进展情况归纳总结如下。经过查阅资料、实例分析、观察实验、经验总结等各方面实验方法研究后,我们归纳总结出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如下: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学习方面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交往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惟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自立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常常把孩子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最先想到是父母,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以来感。但随着重复这样的恶性循环,小学生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有的小学生到了高年级也要家长给他们穿衣、吃饭等。其次,表现为自我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报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考试怯场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案例二年级学生徐××是一个很马虎的孩子,经常是本来不该答错的题却答错了,本来不该看错的题却看错了,本来不该写错的字却写错了。为此没少挨老师、家长的批评。经过心理咨询,知道了他有时心里也在提醒自己,千万别再马虎了,但到时候不该错的还是错了。小朱是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赵××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无法安心学习,越是想学习的时候,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头脑总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怪念头占据着,无法摆脱掉。有时候,脑子里又一片空白,上课老走神,不知道教师都讲了些什么,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学生陈××,今年9岁。该生平时上课爱站起来东张西望,或者将脚放在凳子上跪着玩,有时爱玩一些小玩意儿,与人交谈时很羞涩,听课时爱插嘴,但教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却两眼茫然,教师将问题复述后,他依然如此。另外,在写生字时,他很容易将生字偏旁写颠倒,或者多笔划少笔划,听写时,不管怎么温习,几乎一个字不会写。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不怎么捣乱,但是每次回家都不知道家庭作业是什么,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最喜爱的活动是看电视。通过反复观察,该生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听觉记忆方面发展不协调,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低下。常见问题原因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大部分的老师的作业布置超过国家的有关规定,使学生的作业量增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对于这些做法,如果不考虑其良苦用心,说是“精神虐待”一点儿也不过分。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另外,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家长方面,我们的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再者学生对待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归因。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例如:马虎是有原因的。(1)注意力不集中,如有的同学平时学习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漫不经心,丢三落四,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形成马虎的毛病。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集中注意力,不断提醒自己,就不会出错。(2)注意力极易转移,即注意的稳定性差,常常还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就想着其他的事情,因而常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3)马虎的产生还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小时候,家长如果不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而是自己亲自动手为其准备好一切,那么孩子由于很少有机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什么也不用考虑,马虎的行为习惯就容易形成。国外心理研究者指出:在现代社会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谓之无情;缺乏活力,谓之无力;漠不关心,谓之无心。冷漠的青少年,在学校对所学知识不专心,没有学习热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印象。但是,他们的智力和品格并不差,只是个性上存在某些问题。冷漠常诱发孤僻,使青少年产生与世隔绝的心态,觉得一切百无聊赖、寂寞无究。严重时,使人感觉空虚、躁狂,诱因发抑郁症,产生轻生厌世的心理。 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中学是自卑感多发期,几乎大部分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自卑感受。过度自卑者,胆小怯生,非常害怕在他人或大庭广众面前亮相做事,常常是话到嘴边说不出。过度自信和缺乏勇氯,不敢交际,特别畏惧失败,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遮遮盖盖,生怕他人见笑。嫉妒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合心理,伴随有焦虑悲哀、猜疑敌意、仇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具有嫉妒心的人,不仅对分人先天的身体容貌、聪明伶俐、惹人喜爱产生妒忌,而且对其他诸如荣誉地位、家庭和善等也产生嫉妒。嫉妒心理往往是针对周围的熟人,如同学朋友、亲戚邻居、兄弟姐妹等,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吵架破坏,严重的可导致病态心理。嫉妒心理是扼杀青少年进取心,降低活动能力,破坏同学、师生关系的不良心理。抑郁是以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心理状态,表现淡极度痛苦,对外界不感兴趣,活动减少。焦虑是恐惧和不安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常伴随有忧虑、烦恼、不安的情绪体验。适度的焦虑对人并无害处,有时还有助于人更加深思熟虑地分析和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但是,过分焦虑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反应方式,则属于心理上的问题。焦虑一般发生在性格保守、不开朗、少交往、兴趣较少、遇事敏感的学生身上,焦虑发生之前,大多有些不愉快的遭遇,如考试失败,与同学朋友发生口角、睡眠不足、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等。焦虑多发生在男孩身上,常表现为自我期望过高,当客观环境与主观愿望发生冲突时,便产生烦恼不安、焦躁等情绪。我课题组对小学生常见心理归类总结后,分析成因,并应用了相关对策进行实验,效果较好。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为准则。一方面我们利用课堂,讲授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初步知识,21世纪青少年为什么要有个健康的心理,克服自卑加强自信心等方面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调查、认识和分析自身和外界的心理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咨询室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咨询,解决心理困惑。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已经妥善保管,做好了保密工作。 心理辅导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辅导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班主任也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辅导室有专任教师负责,有固定的开放时间。设立“心理咨询信箱”,为学生解疑答难,收到效果良好。在收到学生的来信中,有反映与家长意见分歧的,有对任课教师提出意见的,有对参加考试时怯场的,有对学习无兴趣的,有偏科厌学的等方面的问题,信箱负责人都一一给予解答。个案教育。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在个案教育方面已经做好了较长期的跟踪研究的准备,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采用了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作好了记录,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妥善保管了学生的个案资料,个案研究不公开。 积极开展了科研活动,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全校教师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培训,以各学科、多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