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自测题7.docx
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答案】 B2. 【问题】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答案】 B3. 【问题】 在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的方法是()。A.归纳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答案】 D4. 【问题】 内化指在思想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A.认知结构B.价值体系C.观念系统D.策略框架【答案】 B5. 【问题】 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 D6. 【问题】 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出版。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0年【答案】 C7. 【问题】 教师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A.配置性评价B.效标参照评价C.常模参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 B8. 【问题】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以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答案】 D9. 【问题】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答案】 D10. 【问题】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使种群基因库发生一些变化B.环境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马和驴能杂交并可产生后代说明两者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 C11. 【问题】 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这两种生物中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A.5 8B.8 8C.4 4D.8 4【答案】 D12. 【问题】 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A.静息电位升高B.静息电位降低C.动作电位升高D.不产生动作电位【答案】 D13. 【问题】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 B14. 【问题】 从结构式看,除了()外,所有仅一碳原子都为不对称碳原子。A.酪氨酸B.甘氨酸C.脯氨酸D.甲硫氨酸【答案】 B15. 【问题】 不能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是()。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D.重视能力的培养【答案】 A16. 【问题】 下列四种生物中,哪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答案】 B17. 【问题】 细胞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A.细胞膜保持完整B.线粒体供能C.核内有遗传物质D.细胞保持完整性【答案】 D18. 【问题】 果酒变酸、泡菜变酸、腐乳外部致密的一层“皮”,与其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A.醋酸菌、醋酸菌、毛霉B.乳酸菌、乳酸菌、酵母菌C.醋酸菌、乳酸菌、毛霉D.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答案】 C19. 【问题】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A.受精卵幼虫成虫B.幼虫蛹成虫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答案】 C20.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是( )。A.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B.教育应让儿童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C.幼儿教师是揭示儿童内心世界的观察者D.自由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A.直接转变B.间接转化C.间接改变D.直接发生E.自然形成【答案】 BD2. 【问题】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 )。A.效果强化B.直接强化C.间接强化D.替代性强化E.自我强化【答案】 BD3. 【问题】 学生的群体差异主要指的是( )。A.年龄B.学习方式C.性格D.社会文化【答案】 AD4. 【问题】 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结尾部分B.都一样C.开始部分D.中间部分E.不一定【答案】 AC5. 【问题】 布鲁巴奇等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 )。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关注问题E.行动研究【答案】 ABC6. 【问题】 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E.联结说【答案】 ABCD7. 【问题】 学习动机的作用( ) 。A.指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同化功能E.调节功能【答案】 ABC8. 【问题】 布鲁纳的教育心理学成果主要表现在(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答案】 ABCD9. 【问题】 班级管理的特点是( )A.规范的强制性B.目标的教育性C.过程的统一性D.内容的广泛性E.对象的不成熟性【答案】 BD10. 【问题】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中的教育实践能力应当包括()。A.教法创新能力B.语言表达能力C.教学实践能力D.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E.理论总结能力【答案】 BCD11. 【问题】 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表达方式是( )。A.制度文化B.活动文化C.学校环境文化D.设施文化E.形态和体系文化【答案】 CD12. 【问题】 学生失范行为的社会学解释有()A.“差异交往说”B.“控制缺乏说”C.“心理缺陷说”D.“挫折一侵犯说”E.“手段?目标说”【答案】 AB13. 【问题】 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表现在()A.发展功能B.生存功能C.激励功能D.享用功能E.导向功能【答案】 ABD14. 【问题】 结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 )。A.鼓励原则B.动机原则C.结构原则D.程序原则E.强化原则【答案】 BCD15. 【问题】 个人在工作中的状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A.蜜月期B.适应期C.先期厌倦期D.后期挫折期E.淡漠期【答案】 ABCD16. 【问题】 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E.概念实例【答案】 ABC17. 【问题】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学校称为()。A.校B.塾C.序D.斋E.庠【答案】 AC18. 【问题】 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A.教师自身的因素B.学生的人格特征C.原有认知水平D.归因风格E.自我意识【答案】 ABCD19. 【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 )。A.直接转变B.间接转化C.间接改变D.直接发生E.自然形成【答案】 BD20. 【问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等级制教育B.开放式教育教C.较严格的“年龄段教育”D.跨时空教育【答案】 B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答案】(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能力。教师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应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不断提升阅读品味。(2)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猛、缓、丈、逐、肢、肌、辽、血、液、宗、蹬、倒、浊、滋、润15个生字,会写暗、降、丈、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14个生字,正确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神话故事提升想象能力,激发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热爱之情。(3)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二、讲授课文(一)初读,感知全文1自读全文,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对照拼音读准。2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研读,体悟思想1研读第2自然段,“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2.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程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扩宽了。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做法。【答案】陈老师的行为是恰当的,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值得提倡的。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材料中,陈老师相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能力可以学好的,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让大家组内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陈老师给予讲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陈老师针对王春这个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给予了充分理解,并在课后鼓励说出答案,多次鼓励之下改掉了胆怯的心理,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陈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而是循循善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3. 课题:数据的计算(选自初中第四册Excel部分)。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公式和函数的运用。要求:(1)根据新课程理念和三维目标要求,设计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评价,行为动词使用恰当。(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3)简述本节课你选择的教学方法,并简单陈述理由。【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学会公式的组成及其输入方法。(2)学会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了解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作用。(3)学会使用常用函数。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的优势。教学重点:公式的组成、单元格地址的引用;教学难点: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使用教学方法:使用小组协作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方法中的若干种均可,不宜过多。(理由略)4. 材料:小王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某市郊区的一所小学任教。校长根据她来校后的工作表现,第二学期就让她担任了班主任。但她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利用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向学校申请一些不必要的经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也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和提高学生素质上,而是利用班主任的便利条件,常常借调换座位、配班干部、评“三好学生”等机会向家长讨要好处,在师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问题: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王的做法进行分析。【答案】【知识点】教师职业道德小王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廉洁从教。材料中,小王老师经常申请不必要的经费,还常以换座位、评“三好学生”等理由向家长讨要好处,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违背了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要求;没做到以身作则,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侵犯学生的权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材料中,小王老师身为班主任,以权谋私,为了一己私利为个别学生的利益服务;对学生进行乱收费,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助长了不良风气,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到廉洁从教,为人师表。5. 【案例说明】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案例l与案例2分别是两位教师的主要教学过程。【案例1】【案例2】问题:(1)请从课程基本理念的角度,写出案例1与案例2教学设计的异同点。(12分)(2)根据材料,分析两位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教学策略。(8分)【答案】(1)相同点:案例1和2都是对课程的基本理念加以运用。在案例1和2中均有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两个案例都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案例1中学生随机选取化验单,向医生请教如何看懂化验单,医生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先进的检验设备,讲解各种化验知识。案例2中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等,都体现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同点:案例1和2的侧重点不同,案例1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案例2更注重的是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探究。(2)第一位教师主要运用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到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并增强团队精神。第二位教师主要运用的是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并让学生将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