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 教师心理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必备一、简答题(在答题时应注意的是:问什么答什么,若没有问“为什么”,则不必答理由,答了也得不到分。)1、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和特点。 “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特点:1)表现是情绪枯竭,及对教师这一职业不再有热情、理想和想象力,甚至出现焦虑、紧张、胜利疲劳或失眠等心里问题。2)表现是非人性化,即对受助者冷漠。3)表现是成就感的降低。2、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接受?其中主观因素是什么? 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接受,是与教师的人格特点和目前心情有着密切关系的。若把学生全部的行为当作一个整体,其中可以分为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学生行为。与不同人格类型和心情及看问题角度不一样的教师有很大关系。因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天天都有,时时都有,学生的表现不太可能完全符合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即使是现在班级纪律良好,没有任何问题行为,但可能过不了多久,某位同学就会有意无意地打扰别人,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在这个意义上,平均下来,某一班级与另一班级出现问题行为的差别并不大,几乎所有班级都有不和谐和混乱的时候,关键在于教师主观经验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反应与接受,在于教师是否主观上夸大了学生问题行为的程度,在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应对这些问题。3、教师长期暴露于压力源之下会给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哪些?日积月累所带来不良影响有:第一,在心里方面表现出一种非常典型的症候群倦怠。如:情绪枯竭;去人性化;低成就感。第二,在生理方面,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生理反应,甚至是严重的疾病。如:偏头痛;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痔疮、溃疡、腹泻等;癌症、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等。4、如何掌握处理焦虑的方法与原则。 处理焦虑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当焦虑第一次发生时,重点在于得出最为理性的结论。通过仔细分析焦虑的内容,给该焦虑以定论这既可能是一套应对问题的方案,也可能是告诉自己“我有把问题夸大了,其实没那么严重”,甚至包括“我现在什么都做不了,所以焦虑没意义“。 第二,当焦虑反复发生时,重点在于处理心里事件的非理性停止反复的计算与设想,直接跳到最为理性的结论,以此回应大脑的警报。5、简述如何提升自己和学生的感恩水平的方法。(1)感恩需要不断练习。如:记感恩日记;逢年过节给老师或同学等寄贺年卡等等。(2)感恩需要强力行动。感恩不仅需要想法,还要付诸行动。如:细数感恩;感恩拜访;当众感恩表达等等。(3)感恩需要氛围。感恩的环境有助于人们感恩。氛围是靠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你总对我表达感恩之情,我也会慢慢地愿意对你表达感恩之情,这样感恩氛围也就建立起来了,毕竟感恩对我们个体也是有积极作用的。6、简述共情的概念。共情只是指助人者能够真切地理解对方的感情。这一概念包含两个要素:第一,助人者要设身处地、感同深受地感受到对方的感受;第二,助人者自身仍然能够保持一份清醒,不会迷失在对方的感受中。共情主要包括五个要领:(1)转换角色。这一点最重要,要求助人者放空自己,暂时摒弃自己的经验、成见、价值观等,完全以对方的视角考虑问题,用对方的感官感觉世界,用对方的脑去思考世界。(2)投入地倾听。倾听不仅仅指用耳朵听对方说的话,也包括注意对方的非语言信号,如表情、语气、体态等。(3)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把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到的东西进行清理并理解它们。(4)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作出反应,向当事人说出你的理解。(5)留意对方的反馈信息。7、宽容的积极作用有哪些?宽容作为一种积极品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1)宽容有利于情绪调节;(2)宽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3)宽容有利于身心健康8、理解真诚与坦白的概念,在沟通中的作用及其不同水平。真诚不等于诚实。区别在于:真诚更多地是指交流态度上的诚恳、不做作,而诚实更多地关注交流内容的真实性。坦白是一个与真诚的含义相近的概念,指的是助人者将自己较为个人化的、私人的信息暴露给受助者。和真诚相比,这个概念更主动一些,涉及一种主动向当事人揭露自己内心活动的过程。真诚的作用:是会带来对方的信任和喜爱;是榜样的作用;还有提高沟通效率的作用。坦白的作用:能够起到关系催化剂的作用,促进交流双方的关系发展;有助于将积极的沟通方式传达给可能较为被动的求助者,并有利于更高效的交流。9、简述共情的不同水平及其对于沟通的影响。共情的水平分为两种: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前者主要运用倾听技巧,重在对对方内心体验和想法的了解,以及了解之后向对方反馈这种了解;后者则除了倾听之外还运用一些影响性技巧,如自我揭示、解释等。初级共情就是简单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向其确认,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而高级共情则说出了学生“心中所想,意识中则无”的东西。10、简述倾听的含义和重要作用。倾听定义为三个过程: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倾听的作用:(1)能促进课堂教学;(2)能完善教育;(3)能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11、简述几种常见的无效回应模式。 常见的几种无效回应模式如下: 否认型;侦探型;专家型;指责性;自我分享型;人生导师型。12、阐述非言语行为的包含要素及其重要作用。 要素包括声音线索、面部表情、身体姿态、举止动作几个方面; 非言语行为的作用:(1)正确识别学生的各种非言语线索,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2)有效运用各种非言语信息来表达心意,向学生传达一些教师内心的感受和态度,如尊重、热情、关注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二、论述题(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知识的基本要点展开论述。阐明相关理论观点和内容。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观点。)1、试述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及原则。1)正确地期待消极情绪。懂得接受生活中的消极一面,对不可避免的另一原因自动化的产生,关键不是让消极情绪不发生,而是在它发生时迅速进入事后处理。2)焦虑前因,改变不良认知。不恰当的信念往往缺乏辩证性、准确性、灵活性和接纳新。一方面,这样的思维方式非常容易引起负性的情绪;另一方面,负性情绪的存在也会使人变得非理性,因而陷入这些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遇到负性情绪时,要对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及时调整自己不恰当的思维与信念,就能够“解决问题“,从而恰当地减缓消极情绪。3)聚焦后果,排解消极情绪。生活中人们处于消极状态时,有时会选择逃避和沉默。这是两种典型的不恰当应对方式,一般使用以下应对方式但要注意:a.采用倾诉。倾诉方式也可多样选择,如:吃饭时、闲聊时等等。b.采用娱乐。通过体育锻炼、听歌等方式进行排解。c.心里急救。用“大海冥想”、积极情绪,找回生命的价值和活下去的信心。2、尝试接纳自己的认知和情绪,使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受到消极事件的干扰。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认知和情绪的情境,如:你躺在床上过去了十分钟,睡意渐浓了起来。这时候,外面的响声引起了你的注意。一会没声一会有,一晚上如此反复了很多回,最终起身去看,寻找。在这个例子中,问题最终解决了,但是这个人损失了睡眠。如何他一开始不理会响声,他大可能够过关十分钟就入睡了。阻止他睡眠的不是响声,而是他的纠结。我们的认知和情绪正是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我们。我们生活中时而会对自己感觉不好、情绪差,这很正常;但是有些人会更多地去沉思自己的这些思维和情绪,这样正常的痛苦就演化成为了折磨,正是折磨阻止我们进行真正的生活。因此,情绪和认知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生活还要继续,我该做什么还是要去做什么。这样,认知和情绪就始终无法决定我们在生活中的选择,我们会学会与消极的想法和情绪共存,同时让其对自己行动的影响程度降到最小。3、试述挫折情景、挫折反应及挫折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挫折情景,指个体的需要不能获得满足的情景。这种阻碍需求满足的障碍或干扰有可能是来自内部的,也有可能是来自外部的。从种类上来分,教师受到的情景类型多种多样、几乎无法穷尽,一般可得以下冲突:(1)心理落差:现实与梦想完全不一样;(2)角色转换:面对学生的成功;(3)身份认同:“先生”还是“服务员”;(4)不确定性:成就需要与成功可能性冲突挫折反应,指伴随着挫折认知,对于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紧张、躲避或攻击等。挫折反应大概有以下类型:(1)攻击性;(2)抑郁;(3)情感疏离;(4)自尊降低;(5)积极行为。 挫折认知,指个体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这种认知有可能是积极的,有可能是消极的。上述行为反应中,只有积极行为才是最有效和最为适应的反应策略,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缓解挫折产生的压力。4、谈谈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1)个人层面:1)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和坚定的信念;2)紧张的人际关系导致教师失去和谐的工作环境;3)缺乏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失去了职业幸福感的助动器;4)过大的生活压力和过重的经济负担使教师无法体验到职业的快乐;5)身心不健康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6)忽视了家庭的和睦,疏于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2)学校层面:1)学校领导的理念中没有教师幸福感的概念;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领导管理方式不当;3)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公正,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4)没有关爱教师此乃官方的校园文化氛围;5)缺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6)不关心教师的家庭和生活。(3)社会层面:1)社会赋予教师太多的复杂角色;2)家长和学生都对老师寄予了过高的期望;3)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4)社会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失偏颇。5、试述如何提升自己和学生的宽容水平。宽容既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宽容水平,应注意掌握以下方法的四个阶段:(1)体验伤害阶段。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个体去重新体验那个被伤害的事件,重新体会那个时刻的一些消极情绪,重新认识那个事件,进而接纳那些情绪。(2)决定宽容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个体慢慢体会到宽容的积极作用。这会恶化师生关系,同时也会违反学校规定。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教师运用想象力,假设自己已经宽容了那个冒犯自己的学生后会发生什么,同时想象一下宽容后自己的感受以及宽容后和学生的积极互动。(3)实施宽容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共情学生。教师要主动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学生,使学生愿意与老师建立积极的关系。实施宽容会使师生彼此造成的心理阴影很快解除掉。(4)收获成果和深化阶段。通过这个阶段的努力,教师可以将宽容慢慢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之中,最终成为一种稳固的行为倾向,使宽容成为习惯,泛化到与其他学生的关系之中。6、如何掌握四种倾听技巧并能熟练运用。有四种倾听的技巧:(1)澄清。澄清反应的示例:有位未能按时交数学作业的女学生,当被老师询问时,则说:“我不想做这该死的作业。我不要学这些烦死人的数学,反正女孩子学这些也没有!”教师应该如何对该学生作出澄清的反应呢?1)她说了什么?她不想做数学作业,因为女孩子学了也没用。2)有没有含糊或遗漏的信息?有,她是真的觉得数学不重要,还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否认数学的作用。那么,教师作出的澄清反应可以是:“你是觉得数学没用,还是觉得数学太难了你学起来有点吃力?”学生对该问题进一步的阐述和解释,就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她不交作业的真正原因,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她克服这个问题。(2)释义。释义是对学生先前言语和思想用另外语言重新描述或解释。释义反应的示例: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发现班里一位平常活泼好动的小女生近来有点“小忧郁”,于是问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小女孩垂着头,语调缓缓柔和地说到:“妈妈要生弟弟了,我不喜欢小弟弟,他们说小弟弟会跟我抢零食、抢爸爸妈妈。”听到小女孩儿的话,老师就该在心里问自己:1)她对我说了什么?她的妈妈要生小弟弟了,她不喜欢小弟弟因为他会抢她的东西。2)信息的内容是什么?小女孩感受到弟弟的出生给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带来威胁。3)有用的释义语句?“你是说”“你感到”实际的释义反应可以是:老师明白,你是在担心爸爸妈妈会爱弟弟超过你,你希望自己永远是家里的小公主。“(3)情感反映。是对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理解和反馈。情感反映示例:一位验血的初中生粗哑而高声地对老师说:“学校这个破地方,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校规各种规的,恶心死了,我不想呆在学校!”如果老师要对其作情感反映,应该自问以下几个问题:1)该学生使用了什么情感词?不明显,但是像“破”“乱七八糟”“恶心”这样的词可以暗示出强烈的情绪。2)学生的非语言行为暗示出什么情绪?生气、受挫折。3)有没有可替换的情感词?愤怒、厌恶、受到限制的挫败感。4)适用的句型是?“你好像”“我能看出”5)围绕学生情绪情感的背景和情境是什么?学校规则。实际的情感反映可以是:“看起来你很厌恶那些限制你的学校规则;或者,对于学校的这些规定,你好像很愤怒。”(4)总结。是浓缩了学生表达的信息,在关键问题上找出关联,结合释义和情感反映准确地反馈给学生。7、如何掌握三种回应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回应的三种形式有: 1)具体明晰。它是介于过渡与行动阶段之间的一种回应方式,指的是将学生一些微妙的个人化情绪感受和经历体验具体化地表达出来。通过具体化,可以加深学生对自身需求和问题的明晰程度,从而促进沟通深入发展。如:“我真没用是什么意思呢?”“能具体说说吗?”有时学生可能只是说出了事实,但对自己的感受并不完全清楚,教师请学生举出例子,也可以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想法。2)即时化。是描述此时此刻发生事情的一种言语反应特点,真诚而直接,与当前的感情流露有关,能够促进师生关系。这种即时化的技术,有助于学生注意“此时此刻”的情况,正视现实,正视正在发生的事情,正视目前的问题,帮助他明了自己的感受,进而寻求自我调节的途径与方法。3)对质。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感觉,经验与行为深刻了解之后,其言行中的矛盾、歪曲、逃避、口误、前后不一致、掩饰行为、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协调、静默等,或将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促使其面对或正视这些矛盾。对质的回应方式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上,特别是教师能够充分共情学生的感受,能够体会和理解学生的处境,这种回应方式才可能是有效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质使用的前提非常重要,即教师的出发点,一直是为了学生的利益着想,而非其他,否则会被理解为严厉的指责。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师生关系。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和命题分析题答题要求: (1)首先认真阅读案例,看清案例问题及其所用知识点。 (2)阐明相关知识点和内容。 (3)说明自己对问题的观点。 (4)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详尽阐述。 案例一 有一个“体罚导致两女生离家出走被拐卖”的案例:刘某、吕某是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均是独生女。一日,老师在刘某的课桌里发现一本武侠小说风流侠女,于是对她罚站了1个多小时,接着又决定停止其上课让她找家长。对这样的处理,刘某和她的好朋友吕某十分气愤。两人商量后,决定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抗议。她们从家偷拿了2000多元钱南下广州。到广州后没有几天便发现带的钱所剩无几。她们想打工为生,毛遂自荐到几家公司均因无身份证而被拒之门外。正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遇上了一个自称是某公司经理的女人,表示愿帮助解决工作、食宿问题。处在困境中的刘、吕以为遇到救星,高高兴兴地跟这个自称经理的人来到某县所属的一个城镇。第二天就被这个自称经理的人贩子分别以4000元的价格卖给当地两个农民为妻。至此,刘、吕两人发现受骗上当,再找人贩子,早已无影无踪。她们死活不答应成婚要求,并以死来要挟。这件事很快被当地的妇联干部李某知道了,李某报告了镇政府,镇政府及时电话通知了刘、吕两同学的家长。家长接到电话后火速赶到,要求带回自己的女儿,但遭到两农民家庭的阻拦,两农民提出人可以带走,但必须赔偿他们买人时各自支出的4000元钱。在镇政府的干预下,刘、吕的家长分别支付了4000元后,才把女儿带回。 请针对案例,分析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一女生的课桌里发现一本武侠小说,这本是一件小事。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正面教育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但教师却一怒之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刘某罚站并让她停课找家长,这就激化了矛盾,使小事变成了大事,结果导致学生离家出走拐卖,尽管学生离家出走与教师体罚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毕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从案例看,不排除是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在行为中的体现.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真正爱学生,不能尊重学生,如果不顾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而经常使用讽刺语言中伤学生人格,用体罚变相体罚等处理方式让学生折服,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害怕老师,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导致教师本人违法犯罪. 雨果曾说,“创办学校的人关闭了监狱”,但心理不健康的老师本身就是孩子心灵乃至于自己心灵的监狱。附加:教师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首先,要善待自己,合理调节情绪,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1、悦纳自己,悦纳自己教师的身份,从自身实际出发,只要努了力尽了心就行了。少苛刻自己,少对自己说几个不应该。2、对工作、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永远相信:“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其次,在工作中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勇于改变自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教学上的,科研上的内功,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和挑战。1、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展现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只有真实的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而真诚的友谊。平庸的教师用嘴说话,优秀的教师用心说话;作为一名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信任,让他们看到你期待的眼神,听到你鼓励的话语。这种信任、期待和鼓励,像一盏导航灯,为孩子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2、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讲究宽容。态度上宽容,保护学生的自尊;时间上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处理上宽容,促成学生的自省。 对于犯了错的学生,告诉他错在哪里是第一层次的教育;启发他知道自己错在哪是第二层次的教育;唤醒他知错的良知和改错的行为才是更高层次的教育。我们要学会用眼睛"说出"无声的鼓励的话,用口"说出"有声的暖心的话,用行动"说出" 榜样的暗示的话。 最后,做到几个定律: 失败定律,失败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生命,却意味着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和生命。 地位定律,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确是同样大小的。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快乐定律,遇事要往好处想,比如不慎掉进了河沟里,你就可以想也许有一条鱼会游进你的口袋。案例二 总结的示例: 学生:“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学不好数学,我真的很努力在学了,可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都很差,是我太笨吗?真的,上课我都很认真地听课做笔记,课后也完成作业了其实课上老师讲的我都能听懂,课后的作业我也基本会做,可是一到考试就不行不是看错题目就是计算错误,还有些我明明平时会做的题在考场上就是做不出来比如上次那道几何题再比如这一次”学生表达的信息这么多,并且有继续喋喋不休说下去的趋势,这时老师应该如何对上述这些话做总结呢?1)学生说了什么?非常多的信息。2)学生反复提及的内容和模式是什么?努力学数学,考试成绩却差,题目考场下会做,考场上做不出。分析:老师总结的反应可以是:“一开始你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不好数学,似乎感到很灰心,甚至因此开始怀疑、否定自己,但是后来你说到其实你能学懂老师教的知识和完成作业,你只是数学考试考不好,并且这种情况已经多次出现了,让你非常挫败。”老师这样的总结反应不仅打断了学生喋喋不休的抱怨和举例,更帮助学生理清了他数学学习的关键问题不是学不会,而是不会考试,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了考试心态和技巧上去,同时还兼顾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真的在听自己说话并且理解自己,促进了进一步的沟通。案例三 善于觉察自己与学生的非言语行为 教师在注意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运用时,更要对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有着敏锐的觉察和意识。那么,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就成为教师了解学生的窗口。下面举一案例:(一位班主任的工作日记)记得有一个星期二的早上,张华同学有迟到了,他连续两天迟到,而且上课时精神不集中,经常处于走神的状态。当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课后找他谈心,问他:“为什么这几天老是垂头丧气,能不能告诉老师?”谁知他听了我的话后竟哭了,原来他的妈妈因头部受伤而住进医院。我边安慰他边说:“现在的科学这么发达,你妈妈的伤一定会好的,吉人自有天相,相信医生吧,如果你去医院探望你的妈妈时,请告诉我,我跟你一起去。”张华同学知道老师关心他,他连忙说:“谢谢你,老师!你真是太好了。”后来,他的妈妈一个月后伤好出院了,也打电话来感谢我。如果我把张华同学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或是将他冷落在一旁,让他默哀似地垂首站立。这样做,只能给师生交流设置无形障碍,极易激起学生的叛反心理,这样下去,怎么教育好学生呢? 分析: 这位班主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通过学生的表面活动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判断学生的情绪变化,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教师并没有试图深入理解学生迟到、走神的原因,而是非常武断地认为就是学生不认真听讲开小差,那可能就会对其批评指责,根本无法了解学生的情绪感受,也更难走人学生内心世界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师生关系也会产生隔膜无法弥合。 总之,对于非言语性行为的知识及觉察能力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可以说它是教师手中的一项工具,掌握了这一工具,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及其交流会大大滴向前迈进,它可使你感到与学生的沟通和促进师生关系更为的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