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制图(少学时)学习任务4投影法和三视图电子教案.doc
-
资源ID:48042739
资源大小:15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职)机械制图(少学时)学习任务4投影法和三视图电子教案.doc
教学目标了解投影的概念及分类。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投影规律看懂简单形体的三视图和判断点的位置和投影教学重点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教学难点运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读懂三视图。教学手段教学板书;电子课件。教学学时2学时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注 释学习任务四 投影法和三视图【学习目标】了解投影的概念及分类。理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特性。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能运用投影规律看懂简单形体的三视图和判断点的位置和投影。【任务布置】根据如图14-1所示的轴测图,补齐视图中所缺的图线、并补全第三视图。如图4-1所示,在三视图中填写视图的名称,判定立板在底座的 、 、 方位;立板上的圆孔直径为 mm,立板宽度为 mm;底槽高度为 mm。(尺寸从图中量取,取整数)( )视图 ( )视图( )视图 (a)三视图 (b)立体图图4-1 三视图和立体图任务分析一、投影法的概念用投影原理把空间立体表示在平面上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投影法。如图4-2所示,我们把光源S称为投射中心,光线称为投射线,平面H称为投影面,在H面上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投影法一般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类。1.中心投影法如图4-2所示,我们把投射中心从光源S发出并相互不平行,在投影面上得到物体投影的方法称为中心投影法。由于中心投影法得到的投影不能反应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因此,它并不适合绘制机械图样。中心投影法绘制的图形立体感较强,经常用于绘制建筑透视图及美术图等。图4-2 中心投影法2.平行投影法假设将投射中心S移到无限远处,这时投射线相互平行,在投影面上得到物体投影的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得到的投影能反应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如图4-3所示。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法又可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其中,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斜投影法,如图4-3(a);投射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正投影法,如图4-3(b)。 (a) (b) 图4-3 平行投影法由于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能够准确地表达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具有较好地度量性,作图简便,故而工程图样普遍采用此方法。二、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如图4-4所示,三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相同。为了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多取几个不同投射方向的投影相互补充,工程上常采用三视图。1.三投影体系选取三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三投影体系,如图4-5所示。其名称和代号分别是:正对观察者的投影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为正面,用V表示。右边侧立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为侧面,用W表示。水平位置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为水平面,用H表示。 图4-4 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得到相同的投影 图4-5 三投影体系三个投影面彼此垂直相交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是:OX轴,是V与H面的交线,代表长度方向。OY轴,是H与W面的交线,代表宽度方向。OZ轴,是V与W面的交线,代表高度方向。OX、OY、OZ三轴的交点称为原点,用“O”表示。2.三视图的形成如图4-6(a)所示,将物体放置在三投影体系中,物体处在人和投影面之间,按照正投影法将物体分别向三个投影面进行投射得到物体的投影,称为视图。从前向后投射,在正立投影面(V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主视图。从上向下投射,在水平投影面(H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俯视图。从左向右投射,在侧立投影面(W面)上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左视图。在实际画图中需把空间的三个视图画在一个平面上,因此将三投影面展开摊平。展开的方法是:V面保持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0,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0,这样就得到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三视图,如图4-6(b)所示。这个过程就是将“空间物体”“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投影面的边框是设想的,不必画出,如图4-6(c)所示。 图4-6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3.三视图的投影规律(1)位置关系 物体的三视图按规定方法展开平摊后,三视图之间具有确定的位置关系。以主视图为准,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2)三等关系 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在图4-7中可以看出: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度和宽度。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三等关系):主、俯视图“长对正”,反映了物体的长度(等长)。主、左视图“高平齐”,反映了物体的高度(等高)。俯、左视图“宽相等”,反映了物体的宽度(等宽)。“三等”关系是画图和识图的依据,不论是物体的局部还是整体,其三视图必须符合投影规律。图4-7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3)方位关系 除了长、宽、高外,三视图也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如图4-8所示。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方位。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方位。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 图4-8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任务实施】1.视图名称,如图4-9所示。(主)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图4-9 三视图名称2.根据三视图的方位关系,立板在底座的 上 方;立板在底座的 后 方位;立板在底座的 左 方。3.根据三视图的三等关系,从三视图中都能测量得到立板上的圆孔直径为 6 mm,立板宽度可从俯视图或左视图中测量,为 5 mm;底槽高度可从主视图或左视图中测量,底槽高度为 3 mm。1.投影法【任务总结】 投影法和三视图2.三视图的形成 3.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每课寄语】并不是成为世界冠军才是成功,有一技之长也照样能实现人生价值。不管是在赛场上拼搏,还是在机床上加工,都需要耐下性子,用心磨练。【拓展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四的拓展练习。确定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分析本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点。下划线部分是教材中需学生填写的内容,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了解投影法的概念和区别,明确应用场合。利用教具展示三投影体系,帮助学生理解。利用动画展示三视图展开的过程,建立空间与平面的转化思路。分析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包括位置关系、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突破本次课的重难点。需注意视图的位置关系,三等关系和方位关系之间的联系。三视图位置关系的运用。三视图的方位关系的运用。三视图的“三等”关系的运用。师生一起总结本次课的主要知识点。课程思政:树立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拓展练习。5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