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最新《中国诗歌艺术》-四川大学-王红教授.doc

    • 资源ID:48051868       资源大小:280.50KB        全文页数:14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中国诗歌艺术》-四川大学-王红教授.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诗歌艺术-四川大学-王红教授中国诗歌艺术 四川大学 王红教授中国诗歌艺术四川大学 王红 教授 第一讲:江山风雨之外 中国诗人的诗心按:今天听网易公开课四川大学王红教授的中国诗歌艺术第一讲,将录音整理成文字,以供学习。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这一讲是中国诗歌艺术的第一讲,我们的标题叫风雨江山之外,副标题是中国诗人的诗心。说到心这个东西呢,听起来就不是那么明确。我们说诗歌这是一个很明确的概念。那么诗心,我们到底怎么理解呢?咱们看一段前人的表述。清代有一个词人况周颐,况周颐有一部词话蕙风词话,蕙风词话中有这样一则是流传得很广,很多人很欣赏这样的一个表述,因为这旨一个非常情感化的很有艺术色彩的一种表述,那么它说的是词“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那么,蕙风词话因为在说词,我们把这个词心的概念稍稍地放大一点,因为词这它是属于中国传统诗歌的,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个样式。那么,我们把词心概念放大一点呢,风雨江山之外的万不得已的东西,它也就是诗心,就是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在面对风雨江山和风雨江山以外的许许多多东西的时候,他的内心的感受。所以,我们说的诗心。关于这个问题呢,我想请同学们先看一看一首很有名的词作,北宋的欧阳修是大家很熟悉的词人。欧阳修有一首玉楼春词。它是这样说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那么,这一首词,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词呢,有的同学可能读过,有的同学呢,第一回接触。但是呢,字面上不难理解,我想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词说的是什么?它说的是哪一类的情感?好,前面这位女同学,第一排这位女同学。女同学:我觉得这个说的是一个离别之情。就是诗人与一个,也许是友人,也许是亲人一类的一个离别,然后这个友人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所以说,是离别的一种愁绪吧,在里面。师:嗯,一种离别之情。很好,还有没有补充的,其他同学。这位同学呢,说得很好。她说这是一种离别之情。那么离别的时候,这种感伤情绪,因为,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离别的时候,这种柔肠百结,这种不忍分开的这们的一种感情。这个感受是对的,但是为什么,还会有更多的同学觉得,它好像不太确定,它甚至是可能写友情,可能写亲情,可能写此外的某一种我说不清楚的一种感情,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这种感情,它可能有一个感发,有一个诱发这个感情的原因,有一个诱因,可能源于某一种具体的情感。但是呢,它又超脱于某一具体的情感,超脱于某一种具体的情感,上升到一个普遍的高度,一个更高的层面。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读惯了中国古代文学,我们很清楚,这个风月,既可能是自然的风月,还可能指什么,人生之风月,可能指爱情。但是呢,如果我们准确地说,它就是爱情,或者就是自然之风月,这合不合适?不合适,对因为欧阳修说得很清楚,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之多情,人面对风雨江山的时候,那个不得不喷发出来、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的那个万不得已之情。它是超越在某一种具体的情感之上的。它是离情,是离情当中的可能是爱情,可能是亲情,可能是友情,可能是以上所有这一切的总和。但是它又不见得具体去确指到某一种具体的情感。缘起于一种具体的情感,有一个很实在的诱因,很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呢,它又超脱了,它又超越了上升到人生来就是多情的,尤其是诗人生来就是多情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万里江山,百年人生,万里江山,百年人生,一个多情的人,一个短暂的人生,用有涯的人生去面对无涯的宇宙,寻寻觅觅,欲说还休,欲罢不能,因为情痴,这就是我们说的,万不得已之情,就是一个诗人面对自然风月,人生的诸种情感,纠缠其中欲说还休,欲罢不能但又超越其上。抒发出来的这种万不得已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第一堂课要谈到的这种诗心。因此, 们说到这儿,可以作这样的一个理解,我们要谈的诗歌,它真是语言艺术的极致,王冠上的明珠,你看,一首写得很寻常的离情别绪的作品,我们可以作那样多的解读。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大的空间,让我们贴近诗人之心去理解他。而且这们的明珠,这样的艺术的极致,它可不是从地下出土的一个文物一个珍藏,它是活生生的,它是人类心灵,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而且是至高的,至高无上的一种表现。古今中外,凡是可以称作诗的,它都是一种心灵和心灵的碰撞,生命和生命之间的自然的交流。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说到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呢,可能不会所有的人都同意。因为诗是什么,过去经常有同学说,诗是什么,诗什么都不是。诗不是人民币,诗不是大米,不是我们生存必需的一切,它也不是我们某一具体的技能,也有同学,初学中国文学的同学,经常说我学习古典文学,尤其是学习那么难读的古典诗词,到底干什么啊。学了外语,我将来可以出国,我还可以从事一些文化交流,把我们中国的文化介绍出去吧,这是个很高的很远的理想。我考了驾照呢,它就能用,它是个实用的技能,我学了电脑,我懂了网络技术,它都非常地实用。那么诗是什么,诗确实不实用。诗绝不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不是说我们读了几首诗,就可以拿到些什么证书,就可以呢自己的生活状态改变得更好,让自己的物质生活上升一个层次,这是绝对做不到的。它并不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但是我们很清楚,人之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肉体的温饱,还需要精神有所寄托,心灵有所安顿,而诗歌正是人类的精神寄托,心灵安顿的方式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臆测一下,欧阳修写的那首玉楼春时的心境,写的时候,面对着多情人之间的离别,这当然是纠结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纠结,郁闷,确实不太舒服。但是呢,当它上升到“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当他想到,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抓住此刻,尽情享受,灿烂的洛阳的春光,这个把人生这个情痴,对着世间一切的美好的情痴,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事实上他的那个郁结的心,已经得到暂时的解脱。我们为什么说精神有寄托,心灵有安顿呢,当你想到呢,你的郁结,你的纠结,它可以超越于某一个具体的情感之上。虽然我们对着风与月,岁月的变化,对着春花秋月我们会感伤,但是你想到这是人类共同的感伤。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那么诗人呢就是感受这些,就是要表述这些,当他用诗的形式诉说出来的时候,也寻求到了一种心灵的安顿,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歌不是生存的必需。但它却是我们心灵安顿的重要方式之一。好比一个辛辛苦苦辛勤劳作的劳动者,我们不能强求他非要去听莫扎特,非要去懂贝多芬,就是教授也未必都听莫扎特,都听贝多芬。同样,我们也不能强求他一定要读诗,像孔老夫子那样说,不学诗无以言。这话肯定是对特定的人去说的,这里我们暂时不说。那么,但是呢,一个辛勤劳作的人,一个形体忙忙碌碌的人,一个心灵不得安顿的人,他在听了莫扎特之后,听了贝多芬之后,他在阅读了古今中外那种语言艺术的王冠,王冠上的明珠的是精美的诗歌以后,他的生活绝对是不一样了。这个不一样,改变的是心灵,改变的是内在,这个道理呢,我想同学们是明白的。因此,我们阅读中国诗歌,是体会诗人的诗心。我们学习和传承的是,中国传统高贵的人文精神。为什么特别要标明高贵二字,之所以高贵,咱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理解。第一,诗本来就是贵族之学。任何时代诗都不是大众消费,人们的文化消费呢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这个里面呢趣味上没有争辩,我们不能强分高下,但是诗这个样式呢,就我们中国来说,从古代到中国的今天到当下,它确确实实非大众消费,那么真心喜欢诗歌的人,他可能不是贵族,他可能生活得很艰难,但是他一定是精神贵族,他一定有一种贫穷卑微,没有办法湮灭的一种高贵精神,他的内心有一种近乎神性的追求的那样向上走的那种欲望。我为什么这样说,我做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师做了多年,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文学爱好者,但是最最打动我的是一个没有进过大学课堂的一个失学青年,一个四川眉山地区的普通青年,一个初中毕业以后,就辍学回家做了农民的青年,他读了很多的书,用各种渠道读了很多的书,自己努力写了很多他自己不敢叫做诗的文字,在我看来是非常动人的,他说呢,说不上为什么,他就是喜欢诗,这个同学我认识了以后,这个青年人,我们很多老师曾经建议他,愿意帮助他来到大学的课堂,完成他的学业,他都拒绝了,他做农民,到城市打工,现在参军了,在中国的最底层呢,做一个普通公民做的一切,他不接受任何的资助,也不愿意出版诗集,我问过他,你为什么要读诗,为什么要写诗,他说了一句非常震撼我的话,想了很久以后,他告诉我说,我写诗是洗涤灵魂。这个洗涤灵魂四个字给我以极大的震撼。他生活得很分贫寒,他甚至交不起高中的学费,是一个失学回家的一个农村青年,确实称得上贫穷卑微,但是他自己说呢,我自己内心高兴的时候和痛苦的时候,我就想用这种形式我很自然地找到这种形式来表达,我写了以后,我的内心就非常的美好,所以他把它称作洗涤灵魂。因此呢,我说喜欢诗歌的人,不管称不称得上是诗人,这个次要,因为有一些所谓的诗人,挂着桂冠的诗人他们称不上精神贵族,灵魂可能没那么纯净,真心地喜欢诗歌的人,他肯定会有一种任何状态任何的贫穷卑微肉体的折磨都没有办法湮灭的一种高贵精神。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精神贵族,那么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方面呢,中国诗歌当中最最能摇荡性灵最最震撼人心也最值得我们读,值得我们传承下去的正是这种高贵的精神,高贵的人文精神。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风雨江山之外这种诗心,由具体的情势诱发,但是超越于风雨江山之外的诗心。我们来看一个例证,杜甫是大家熟悉的诗人。杜甫的这一首登岳阳楼大概写在什么年代,大家知道就一块说一说,他的人生的早期、中年还是暮年?暮年,对,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写在唐王朝的大历三年,杜甫是在大历五年去世的,就是他去世的前两年,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已经历尽了一生的漂泊之后,在家国多难的时代,率领着家人一路漂泊,经过了我们四川,在成都草堂的短暂的安定的日子,然后东下到了夔州,今天的重庆的奉节,三峡之首,以后呢他以为天下安定了,因为安史之乱结束了,率领着家人准备回到洛阳老家去,回河南的老家去,那么此时呢,沿着长江东下,走到了湖南的岳阳,在岳阳作了一个短暂的停顿,这首登岳阳楼就写在这个时期。他说: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昔闻,今上 这两句,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昔闻今上这两句,我们传统诗学当中把它叫流水对,就是上下句形成一个像流水一样流畅的,承递关系。它不是平行地相对,是先后承递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非常平实的一个开头。但是这里面有无限沧桑之感。为什么这样说呢?青年时代的杜甫,是一个很喜欢壮游天下的人,这是盛唐的青年人,尤其爱好文学的青年人都喜欢做的事情。他也去过很多的地方,游过了许许多多的名山胜水。这个洞庭湖,岳阳楼的风光,那是早就听说了,青年时代,鼎盛状态,就听说洞庭的壮观,那么今天终于登上岳阳楼来欣赏洞庭湖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这个里面呢,感情有欣慰,又有无限的沧桑。因为昔闻到今上之间呢,杜甫这个人几乎已经走完了他的一生,他已经从一个满怀着壮志豪情的那么一个大唐的典型的一个青年走到了一个暮年的经历了许多战乱的许多人生艰难的一个人生的暮年,走到了这样的状态,所以一个暮年衰飒的一个老人登上岳阳楼,面对着从年轻的时候就听说过,就想象了许多回的八百里洞庭的壮观风光,他是什么感受。第二联写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非常壮观,这是咏洞庭湖的名句。那么登上岳阳楼以后呢,这个洞庭风光还是像当年自己呢从书本了解的那样,真是那样的壮观啊,吴地楚地,在东南方向,被这个洞庭湖强行分开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水经注的湘水这部分,说这个洞庭湖壮观到日月出没,就好像从洞庭湖中浮出来一样,所以乾坤日夜浮,是写实,也是用典。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第三联,大家看感情上刚才那样的豪迈,读到第三联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好像正在高亢的时候,一下坠落下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洞庭湖依然是那么的壮观,甚至于比想象的还美,还要豪迈,还要壮阔。但是自己呢,已经从昔闻那个时代啊,充满了浪漫的奇思幻想的那样的一个青年时代,走到了真正的人生暮年,自己现在落到什么地步,亲月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个里面是不需要解说的,这个里面的沧桑之感啊,从字面上就读得很清楚。但是杜甫之所以为杜甫,杜甫所以能够表达超越具体的某一事件之上的这种风雨江山之外的这种情怀,我们还从尾联当中得到更深的感受。他伤感固然伤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但是最痛苦的是什么,最伤心的是什么,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北是什么?对,指战争。戎马关山北,直北关山金鼓震。关山之北啊,北方的战乱还没停止,安史之乱表面上好像平息了,其实许许多多的祸乱,在中国大地,尤其在北方大地,祸乱丛生,北方就没有安宁了。这个是超越了家乡的,虽然杜甫的家乡在河南,在北方,但是整个北中国没有安宁,北方还在打仗,中国什么时候才平定,大唐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宁,戎马关山北,这才是杜甫最伤心的事情。因此呢,想到这个地方,由个人,由一已一家的这种痛苦,一个人的这种悲酸,想到了整个国家的这种破败,这种动乱,衰老的老年杜甫靠在岳阳楼的窗边。凭轩涕泗流,涕是什么,眼泪。陈子昂说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涕下。泗是什么,对是鼻涕。涕泗交流呀是哭得非常地伤心,哭得极为不顾形象,伤心到极点的状况,我们知道,杜甫是一个善于控制情感的人,安史之乱当中他写哀江头,长安城都被叛军占领了,第一句话叫什么,少陵野老吞声哭,那么此时到了晚年的杜甫呀,他的那个情感啊,站在岳阳楼上,这个国家破败,这么多年战乱都没有安定下来。他的痛苦实在不能压抑,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涕泗交流,哭得极为伤心。极其地不顾形象,极其伤感,这个结尾痛哭的杜甫,这个站在岳阳楼上痛哭的杜甫,就是我们所说的在风雨江山之外的真正的情痴。他的痛苦是个人的痛苦一家的痛苦,又绝不仅仅是个人的一家的痛苦,诗歌当中要写个人痛苦要写一己的痛苦,但是能够超越风雨江山之外,有那种万不得已的这样一种感情呢,上升上去升华上去的感情,它就是最打动人的,所以这就是我们说,我们阅读中国诗歌体会的是诗人的诗心。学习和传承的是这样一种高贵的人文精神。我们学习中国诗歌还在享受诗意的生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这里我举一点简单的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中国诗歌的开端是什么,诗经,诗三百篇,那么,诗经当中呢,这样的一种诗意的生活,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我们都找得到,你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是写友情也好,写爱情也好,它都那么优雅,都那么优美,那个穿着青色衣领的衣服的那个读书人呢,那个书生,他就悠悠地牵我心,他是我心牵系的人,悠悠我心,我心牵之人,即使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不捎个信来呢。你看把一种很寻常的怀念,写得这么悠然,这么美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中第一篇飘渺之作,国风中最飘渺的一篇作品,陕西民歌一般人认为是写爱情的,那么无论是男性的思念女性,还是女性追慕男性,在这首诗中表现得都是那么美好。这种最美的追求,永远都在水一方,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美就在距离,在诗经时代,我们民间诗人他们已经天然地懂得把握这种距离。这是我们说的诗意。那么当然,同样地写爱情,写人生这种具体的情感的,也有很悲怆的,诗经的邶风击鼓,一个战士要上战场了,对他的妻子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去打仗了,生死未卜,这一去不知何时能还家,但是生也好死也好,离也好合也好,契阔也好,是合和离,契是合,阔是离开分开,离也好,合也好,什么东西其实都不能分离我们这种感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我在这里和你立下誓言,即执子之手必与子偕老,离也好,合也好,生也好,死也好。我一定和你偕老。这种感情悲怆又动人,因此呢,以后南朝的大文学家刘勰在他那非常重要的文艺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宗经篇,谈论诗经的时候,他给了这样八字评语:温柔在诵,最附深衷。温柔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节制的方式,中和之美,诗呢是可以唱和可以颂的一种音乐文学,温柔在诵,最附深衷,最附呢,它最能够贴近,最能够体验,衷是衷心,我们最深的内心。诗呢,那样的朗朗上口地温柔地诵读出来的东西,它其实最体贴我们最深的情怀的,这就是温柔在诵,最附深衷,这种温柔在诵,最附深衷的这样一种传统啊,在我们中国诗歌当中一起延续下去。即使写一些非常具体的情感,它总有超越具体的那种打动人心的地方。举个小例子,花间集这是五代时期的一部词集,其中有一位词人牛希济,牛希济的一首小词呢,写一对有情的青年分别,告别的时候,这个女孩子含情脉脉,含着泪对她的情郎,对男子说,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是一个联想,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多温柔,多委婉,多深情啊。告别的时候千言万语都说尽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最后补一句,在这个男孩子要走了,要远去的时候,这个女孩子不忘叮嘱一句,请你记住我今天早晨穿的这条绿裙子,以后如果你想起我的时候,你对你脚下的那小草啊,绿色的草啊都要怜惜一点,别踩上去,你看能引起对女孩离别时穿的绿裙子联想的那个绿色的草都要怜惜,那么对这个人的珍爱,对这份情感的珍重,还用说吗。何等的温柔,何等的含蓄,何等的深情啊。什么叫温柔在诵,最附在深,这种传统延续下去了。当然同样地写情感呢,也有另一种表述方式,北宋的大词人,晏殊,晏殊是一个胸怀很开朗的词人。所以他在写爱情的时候,确实别开生面,跟别人不大一样。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我们有些同学会心地一笑,确实很精彩,人生有许多的局限,人生有许多的不如意,那么满目山河,山川萧萧,你怀念远人,这位远人带着一份远去的情感,它是爱情也好,它是友情也好,带着一份远去的东西,那么满目山河空念远,这种怀念是没有用的,空泛的,空念远,再加上季节的关系,落花风雨更伤春,还不如回到眼前珍重当下,不如怜取眼前人。这是另一种精彩。另一种最附深衷的温柔的诗。不如怜取眼前人。因此,说到这儿,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了。咱们谈诗心这一讲,诗是感悟人生,直指人心的,读是滋养情感的,温润心灵的。不少朋友经常讲,那些老师们也谈论这个问题,读诗是提高情商的,它不是提高我们智商,它提高我们情商。这个滋养情感,温润心灵。诗是高贵而寂寞的,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这是元好问说柳宗元,其实也是说许许多多的诗人,包括屈原,包括杜甫。它是高贵的,它是寂寞的,它不是一个热闹事,不是一种热闹的文化。如果我们能够在纷繁万变的当代生活中,在忙忙碌碌的各类营求中,忙着追求我们自己的各类的职场生涯的这样的时候,稍微地停顿片刻,在一个安静的夜,我们去读几首古今中外的诗歌,那么这样呢我们就和千古诗人在作心灵的交流。那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正在通过语言艺术的这样的一个渠道去领悟我们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最高贵的人文精神。同时,安顿我们自己躁动不安宁的内心。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诗心。好,今天这一讲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第二讲: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的语言张力按:这两天整理了四川大学王红教授的中国诗歌艺术第二讲,请大家学习。同学们:我们今天这一讲叫“含不尽之义于言外”,那么这一讲大家看到了副标题,我们要谈的是诗的语言张力的问题。诗的语言张力是我们阅读诗歌所必须要了解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那么,所谓诗歌呢,它对语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是要用一种比散文语言更凝练,更能够引发想象和联想的语言,来表现人类的心灵感受或感悟,这样的方式。诗歌的语言,它的语言艺术,我们无论是学写诗歌,还是欣赏诗歌,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必须首先要注意的核心问题。那么,什么叫语言的张力,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使用一个这样的话题,你就直截了当地说诗的含蓄啊,诗的想象呀,诗的什么什么空间啊,为什么非要使用一个看起来挺时髦的这样的张力这样的话题呢。我们等会儿再说。我们看这样的一段表述:欧阳修大家都熟悉,欧阳修不仅诗词都写得非常出色,诗词文都很出色,而且他还有论诗的著作六一诗话。在六一诗话当中,他引了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梅尧臣的一段话论诗。那么梅尧臣讨论怎么样才能达到诗的语言的极致。这两句话非常有名:诗家,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诗外。这两句话,以后人们论诗经常要引用它。非常出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尤其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一句特别地值得注意。因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就是说诗歌在写景这一方面,在它的语言表现上呢要极富于表现力,那么怎么样才能富有表现力呢,语言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才能达到诗歌的极致,达到诗歌语言的顶峰。其实这个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啊,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把不尽、说不完的话,或者说不一定要在语言之内说的话,在表现到言外去,这是什么意思?它是不是在说,好诗其实应该提供一个比较大的空间给读者,让读者去想,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对。那么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呢,实际上讨论的就是诗的语言张力的问题。那么,我们现在谈论的语言张力,如果从字面上说,什么叫张力?好办呀,张力,弹性么,大家拿一根皮筋,你能够扯得多长,那就是弹性比较好,那么语言扯得多长,这话怎么理解,是我们像老太太扯裹脚布似的越啰嗦越好吗?不是的,因为这个皮筋只有这么长,你把它扯长的那个部分,不是用文字来表达的,是要用我们的高度的技巧,用了技巧以后让读者去想,读者自己去扯长。你提供的就这么长,那么读者能扯多长,这就是你这首诗在语言上你作了多大的开掘。你的张力有多大,那么所以我们所说的语言的张力,不是简单的一个弹性的问题。其实呢,更多的指的是言外之意,诗的言外之意,语言的言外之意。语言的言外之意看起来比较玄虚,其实呢还是可以用较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它的,在诗歌语言里构成张力,要紧的是它的内蕴丰厚和外延的延伸,内涵在丰厚,外延要能够延伸到尽可能长的地方,尽可能地大。那么这个内涵和外延呢,在这个地方,我们用术语表达,是不太好理解的,咱们是学文学的,我们打个比喻,我想起来,好几年前,我们学院一位前辈教授,很有学问的一位老师,他的一个讲座,他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很多人在讨论边缘学科和基础学科的问题,我要做一个学问,做一个研究,我就要往边缘去延伸,这样才有创意,才能出成果。这个思路不错,但是你往边缘突破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基础,不要忘记最核心的。因为基础和边缘的关系是什么呢?这个老先生是这样解说的,基础和边缘的关系就像一滴墨汁,一滴墨水滴到一张宣纸上,滴在宣纸上,慢慢地有了一定条件,逐渐地濡染开去,那个墨汁滴的中心地带就是基础,慢慢地渲染出去的就是边缘,你边缘所能到达的那个远近,靠什么决定呢?靠你这滴墨水的浓度,你如果是一滴清水,你滴上去就什么也看不见。你这滴墨水比较浓,在一个比较湿润的环境中,它可以一点一点地濡染出去,边缘就达到得比较远。这位先生讨论的是,人们往边缘去创新的时候不要忘记基础,那么我们所说的语言的张力,它的内涵和外延完全可以借用这样的一个比喻。就是外延能够伸张到多远,决定于你在它的内涵上是怎么开拓的,决定于你在这个地方是如何用心思的,这一根皮筋它的弹性有多大,他能够伸多长,那么这个皮筋的质量要好。要能够让人拉开,能够让人延伸。如果它压根就没有什么弹性,或者被人一拉就拉断了,那就称不上张力。所以在诗歌语言里面,构成张力的,是它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延伸。张力如果用得好,能使语言发生动态的变异,它会突破语言的字面的意义,让语义向着多向度去呈现。我们中国语言和文字本来是多向度的,本来就有一种多义性。在诗歌当中,把这个多向度开掘到极致。因为诗歌的语言,不像科学用语那么稳定,那么单一,和要求得那样准确。它非常强调这种多义性,向多义方向去发展。我们讨论语言的张力问题,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这个张力是可以通过多吃手段呈现的。在诗歌当中,比如说,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造,艺术时空的构建,象征和隐喻的运用,还有用典,我们中国传统诗歌更是这样。用典艺术非常重要,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都是实现诗歌语言张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多种手段让诗歌获得了更多的言外之意,或者是更为丰厚的诗性的意义,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诗歌当中手段用得越多越好,我们只是想说明,诗的语言张力,它是一个综合工程,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问题,如果巧妙地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包括我们读诗的人,我们能够体会这样多的艺术手段,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张力。诗歌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皮筋,即使是一首好诗,有的人可以拉得很长,可以理解出很多东西;有的人不会去拉它,觉得就是这么长,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因此,从阅读,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在读诗之初,我们也需要对诗歌的张力有一定的了解。这因为是一个综合工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我们后面的各讲当中,还可能会提到它,在这,我们先举点例子,用几个例证,从具体的诗作当中,大家来理解一下何为张力。我们举这样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这样一首诗,这是我们所熟悉的一首唐代边塞诗。诗人王昌龄,擅长于七言绝句和边塞诗的,盛唐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那么这首诗,我们用它来解说不说比说好,这首诗很有意思,这跟王昌龄一部分从军诗是不大一样的。因为它表达的感情呢,在某处强行地终止了,打了个休止符,为什么这样说,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这显然是紧张的战斗间隙,一个休息的时间,晚上,战士们在休息,甚至听少数民族的年年轻人们在演奏,在演唱,在跳舞。琵琶在当时是从西域传进来的西乐,今天我们常见,也算是民乐的重要乐器,当时是西部地区特有的胡乐器。西部地区特有的音乐,在这种特有的乐器特有音乐的伴奏下,人们在欢歌酣舞,不断地跳舞,一支曲子接着一支曲子地换,那么显然诗人或者说诗中的主人公我,他是在跳舞的人群中还是在跳舞的人群外,大家想一想?在人群外,他是一个旁观的角度,大家热烈地在舞蹈在联欢,欢歌酣舞,琵琶起舞换新声,一支一支曲子地换,不停地换着舞曲在跳舞在唱歌,很热闹,但是在一个很忧愁的战士听起来,一支一支曲子换来换去,总是关山旧别情,不外乎就是折杨柳关山月燕歌行啊,换来换去都是这种代表着离人思妇的情感,代表着征战的,让人联想到离别的,联想到从军的这些曲子。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从军,理解边塞,写边愁,换来换去在一个愁人听起来就更愁,那么越听越愁,越听越愁,不断叠加这种情绪,撩乱边愁听不尽,这个旁观者啊,听来听去,怎么你们唱来唱去的都是这些曲子啊,越听越愁,越想到背井离乡和家人离别,戍守边塞,越想到戍边当中种种的愁,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这种苦恼,因此这个边愁被撩乱得很乱,而且好像永远没有终止,撩乱边愁听不尽,这个烦,这个边愁积累到了快要爆发的时候,语言的节奏就是这样,你真的积累到要爆发的时候,你要让它嘭地一下爆了,就像一个大爆竹一样的,放完了就没有了。什么效果都没有了,而且你积累到情绪很高很高的时候,这个结尾是非常难收的,你让它爆发,语言全无美感,全无节奏,你不让它爆发,你让它一下子掉下来,这个情绪一落千丈,好像感觉上也很糟糕,王昌龄不愧是被人们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的人,很出色的七言绝句的写手,大作家大诗人,王昌龄采用了一个以不结作结,以不了了之的一个结尾,叫,高高秋月照长城。有论诗者说,这叫以景结情,用风景来终结你情感。当然不错,好像小了点。有人说不了了之,不结为结,也可以。其实在这个地方,以不了了之是最好的,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撩乱边愁听不尽的时候,这一笔宕开,去写风光,去写高高的秋月,明月照在边关,照在长城,其实他这样写,从我们读者这个角度来说,他给我们提供了空间,他可以给我们以多重解读。请同学们想想,这个高高秋月照长城,一个情感形态不同的人,有的人悲壮高亢,有的人容易体会悲感的情绪,那么他是不是会作出不同的解说,大家去想一想,如果你在不同的心绪之下,你读到这首诗,读到高高秋月照长城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的情感会往哪个走向来走。哪个同学如果想好了,可以举手来谈谈你的看法。你读到高高秋月照长城时候,你觉得王昌龄在说什么,或者说诗中这个战士,这个主人公在说什么,它表达什么情感,好,第二排那位同学。同学:我觉得在最后一句里面,就好像诗人王昌龄就在想念家乡,就表现出一种思乡的情感,因为他写到了长城,写到了秋月,秋月这个意象,就给人一种思乡的感情,就好像最有名的李白的静夜思什么的,就会联想到师: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继续,请继续。同学:但是,再想一想。除了思乡的情感之外,因为他这里又提到了长城,就好像在说又有一种在对战争到底是什么时候结束的那样感觉。师:好,很好,还有没有补充的,还有没有更激昂一点的,更符合大唐王朝主旋律一点的,有没有。好,这位,第二排穿白衣服的女同学。同学2:我觉得这个最后一句还是接着第三句的愁来写。还是写的是一种愁绪,他的这种愁绪非常的绵延漫长,就像长城一样,欲说还休,写也写不完。最后,就寄托于高高秋月照长城这样一种很宏大的景象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愁绪。同时,这种愁绪虽然很沉重,很漫长,但是诗人还是需要在人生中找到解脱,所以看到这种高高的明月,似乎这种愁绪有所减轻,其实并没有减轻而是看似减轻之中又更加沉重。师:好,很好,请坐。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都非常好,而且两个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解读。事实上还有其他解读。时间关系,我们下来以后讨论,那么,第二位同学也提到,这里面,高高秋月照长城,让人觉得一是延续了一种愁绪,第二呢又得到了一种超脱,这些理解都非常好。第一个同学也提出了两种的解读方法。其实呢,过去,我上课的时候,还有同学,一个男同学,一人一直想从军的男同学说,高高秋月照长城,是想到了自己民是大唐王朝的好男儿,我们来干什么来了,我们来戍边来了,所以所有的愁绪都放下吧,这可以算第五种解读。事实上还可以有其他的解读。你看小小的一首诗,四七二十八个字,非常轻灵的小诗,它写了一个宏大的题材,一个边塞战争的这么大的一个题材,这么重要的题材,但是他选取的角度很巧妙,一个边愁,战士的心理,可是又不纠结于这一种愁,在结尾呢,这个不说愁比说愁还好。所以我们借这首诗,初步地体会一下什么叫语言张力,这一会儿的工夫,咱们就迅速地总结出,这一句话总结出五种理解,甚至还可以有五种以上的理解。那么一首诗提供给我们这样大一个空间,让我们这样去解读它,可以算它内蕴很丰富,外延伸得是比较长的。好,这是咱们举的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少说比多说好。请同学们看一首很有意思的诗,初唐时期,有一位老诗人叫王绩,王绩长期待在京城以后,思乡,写过一首思乡的诗。这首诗叫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在京城,因为一直没有回家乡,那么思念家乡了,结果刚好碰见了一个家乡人,一个老乡,一个子勾起自己浓浓的思乡情怀。我读一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一首诗的特点在哪儿。我们且不说它的长处,它的特点在哪儿。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这个很好理解啦,就是在京思故园,见到一个家乡人。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就是大家握手啊,赶快请家乡的老乡到家里面喝酒。喝酒以后就忙忙地深情地殷切地问家乡事。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很形象,殷勤地问我的哪个老朋友还在不在,哪个亲戚现在怎么样了。这个屈曲问童孩,因为孩子比较低,就是邻居家的那个小三子啊,这么高的小孩儿,他现在怎么样了,长多大了,读书没有啊,如何如何。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在意思在底下,大家看,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因为心想着家乡,就不停地问问问,那么你都告诉我,你不要去猜测我为什么忙忙地问,你知道的你都告诉我,告诉我多一些吧,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菜。下泽,车,一种车轴比较短的车,据说这种车就适合在潮湿的沼泽这些地方,可以想见,乡村的土路上不能走高车大马,就是说我很快地就要乘上很简便的小车,不是那种豪华的宝马香车,很简便的小车,干吗呢?回我的家乡啊,去锄草吧。请同学们看中间的这么多,从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到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这首诗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问,对,不只一个同学说它的特点就是问,哪来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不把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那个算上,就从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这第一个问号开始,你数一数,十一问,急急忙忙,不等人回答的十一问,这十一问需不需要解答,不需要解答,这是一种写作方法,应该说这是很有创意的。,把自己民的思乡情切全部表达在这个问当中,如果以后没有更精彩的诗作出现,王绩这首诗要表达这个思故园,思乡的急切情感那绝对是最最典范的,流传再广的作品。可惜啊,非常遗憾,以后又出了一个更有名的诗人,他就问了一问,所以我们以后就只知道后面这位诗人,大多数人就忘了前面有个问了十一个问的王绩。盛唐大诗人王维,也姓王,有首杂诗,也是问故乡,显然也来了个朋友,来了个家乡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绩早已去世了,他要是地下有知,一定有这样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我问了那么多问,我自己觉得,诗人都是很自恋,很希望自己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已经够前无古人了,可谁知道后面来了个后生小子,这个家伙太机灵太聪明了,他就问了一问,如果一个初读唐诗的人,对唐诗略有了解的人,那么你是知道王维还是知道王绩,当然肯定会先知道王维。知道王维,你读到思乡一类的诗,你搜索思乡一类的诗,很快就会找到王维这首诗,而王绩被遮盖了,被淹没了。其实,如果没有王维之前呢,王绩也很出色,他的十一问,也非常有特色,对一个多年离乡,一个人急切地想知道家乡的一切,他写得非常形象,他真的是很有创造性,但是王维的这一问,就是我们说的语言艺术的张力,这个张力不是话说得越多越好,有的时候多不如少好。十一问不如这一问,为什么呢?人的记忆深处,他有时候藏的东西就那么一点点。同学们如果读我们的中国诗歌艺术教材,在这一章谈到王维的这首诗,那是我们过去一个研究生学长撰写的那一章,她写得很好,她说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个你来的时候,我们窗下的那棵老梅花,那和株梅花就是诗人王维离乡以后他记忆最深处的那个情节,那么对思乡呢,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值得怀念,但是提到这个梅花就好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有一个人嚓地一下,点燃了一根火柴,这一下就把记忆之门打开了,你家乡的一切就如潮水一般涌来,所有的一切,所有的细节,所有的到老到死都不能忘怀的关于你那个可能是很贫寒的小村庄,你那个家乡的那一切就由这株梅花引发。它点燃了你的记忆,照亮了你的记忆。所以我们说,王维的这一问,非常地出色。少说比多说好。多说不见得就好。好,第三个例子。有的时候换一种方式说效果更好。就是同样的话,不能直说,不想直说,那么换方式来说。我们看这样的一首诗,他是中唐时期的一位青年人,一个参加当时的高考,当时的进士考试的浙江的青年人,浙东的朱庆馀,到了京城以后呢,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我们仅从字面上看,写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什么人?新娘。因为过去新娘在进入小洞房之前根本没有见过她的夫婿,这个在唐代也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尤其是民间的女子,没有见过她的夫婿,进了洞房以后,喧闹的客人走了以后,这时才夫妻两两相对,但是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程序,在礼仪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中国诗歌艺术》-四川大学-王红教授.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