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专题:法学概论精讲PPT版2.pptx
第二章 宪法,第一节,(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国家性质及基本制度 简答 ,2.2.1一、宪法基本制度概述,第一节,(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私有财产。(4)分配制度。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规定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国家性质及基本制度 简答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2.2.1一、宪法基本制度概述,第一节,(三)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1)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2)教育制度。(3)科技制度。(4)医疗、卫生和体育制度。(5)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制度。(6)思想道德建设制度。,一、国家性质及基本制度 简答 ,2.2.1一、宪法基本制度概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A 、工人阶级的领导B 、工农联盟C 、爱国统一战线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A 、工人阶级的领导B 、工农联盟C 、爱国统一战线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第一节,(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宪法规定了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选举权的普遍性与平等性;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无记名投票原则;差额选举原则。(3)2018年宪法第五次修改规定了宪法宣誓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应对宪法宣誓,二、国家形式 选择 ,2.2.3三、国家形式,第一节,(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特别行政区制度(4)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居委会/村委会),二、国家形式 选择 ,2.2.3三、国家形式,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社会主义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社会主义制度B 、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章 宪法,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1)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包括权利主体+权利范围的广泛性(3)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选择/简答 ,2.3.1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第一节,(1)平等权(2)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权 生命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选择/简答 ,2.3.2二、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5)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6)教育文化权利(7)特定公民的权利 宪法中的特定公民是指妇女、母亲、儿童、老人、青少年、华侨等。 保障妇女的权利 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 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选择/简答 ,受教育和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2.3.2二、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一节,(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选择/简答 ,2.3.3三、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A 、人民B 、国民C 、公民D 、平民,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A 、人民B 、国民C 、公民D 、平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A 、结社自由B 、示威自由C 、信仰自由D 、迁徙自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A 、结社自由B 、示威自由C 、信仰自由D 、迁徙自由,劳动者的休息权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A 、政治权利和自由B 、人身权利和自由C 、社会经济权利D 、退休人员的保障权,劳动者的休息权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A 、政治权利和自由B 、人身权利和自由C 、社会经济权利D 、退休人员的保障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A 、权利和责任B 、权力和义务C 、权利和义务D 、责任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A 、权利和责任B 、权力和义务C 、权利和义务D 、责任和义务,下列同时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是A 、劳动B 、选举C 、受教育D 、纳税E 、休息,下列同时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是A 、劳动B 、选举C 、受教育D 、纳税E 、休息,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 、宗教信仰自由C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D 、批评建议权E 、取得赔偿权,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A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B 、宗教信仰自由C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D 、批评建议权E 、取得赔偿权,第二章 宪法,第一节,1.国家机构是指一国为实现其国家权力的职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称。2.我国国家机构(1)国家权力机关,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2)国家元首,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3)国家行政机关,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4)国家军事领导机关,即中央军事委员会。(5)国家监察机关,即国家各级监察委员会。(6)国家审判机关,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7)国家检察机关,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一、我国的国家机构 选择 ,2.4.1一、我国国家机构概述,第一节,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运行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法治原则(3)责任制原则(4)精简和效率原则,一、我国的国家机构 简答 ,2.4.1一、我国国家机构概述,第一节,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3)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4)职权: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的实施; 行使国家立法权;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择 ,2.4.2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性质及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2)职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修改和解释法律;监督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择 ,2.4.2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职权: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讨论;提出议案,或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提出质询案,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10名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联名可以提出对国务院或各部委、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审议、表决议案权,参与选举、决定和罢免领导人。(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还享有两项特别权利:人身保护权和言论免责权。,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择 ,2.4.2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节,1.国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参选人需为年满45周岁的中国公民。2.国家元首行使职权必须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议为依据。3.国家主席的职权主要为:(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如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2)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如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3)荣典权。如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4)外交权。如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选择 ,2.4.3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一节,1.性质: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2.组成: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部长等。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实行部长负责制。3.职权包括: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四、国务院 选择 ,2.4.4四、国务院,第一节,1.宪法第9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2.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即5年。,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选择 ,第一节,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六、地方各级人大及政府 选择 ,第一节,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县级以上政府设立监察委员会。2.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独立监察(2)依法监察(3)综合治理,七、监察委员会 简答 ,第一节,1.人民法院(1)国家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2)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独立审判权;两审终审制;公开审判原则; 回避原则;各民族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2.人民检察院(1)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包含立案侦查权、批捕权、起诉权、抗诉权等。(2)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八、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选择 ,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A 、全国人大常委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国家主席,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A 、全国人大常委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国家主席,对县、自治县、市的建置依法行使批准权的国家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国务院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对县、自治县、市的建置依法行使批准权的国家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国务院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特别权利是( )A 、言论免责权B 、参与国家重大问题讨论C 、依法提出议案、批评、建议与意见D 、提出质询案,全国人大代表享有的特别权利是( )A 、言论免责权B 、参与国家重大问题讨论C 、依法提出议案、批评、建议与意见D 、提出质询案,第二章 宪法,第一节,(1)根本法原则(2)合法原则(3)民主原则(宪法实施的主线)(4)兼顾稳定与发展原则,一、宪法实施的原则 简答 ,2.5.1一、宪法实施,第一节,(1)政治保障,是指中国共产党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政治保障是宪法实施的根本保障。(2)法律保障,即宪法自身对宪法实施的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它是国家根本法和最高法,并规定了宪法修改的特别程序。(3)组织保障,即依靠监督宪法实施的专门机关保障宪法的实施。(4)群众保障,即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并且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其他公民遵守和执行宪法。,二、宪法实施的保障 简答 ,2.5.1一、宪法实施,第一节,1、我国宪法监督制度(1)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由宪法和立法法予以规定(2)有权进行宪法监督的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宪法监督的对象:宪法主体的各类违宪行为,可分为立法违宪和一般行为违宪两种基本类型(4)有权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提起违宪审查(5)审查程序:提请审查后,宪法制定机关应当在2个月内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见,三、宪法监督 选择简答 ,2.5.2二、宪法监督,目前各国的宪法监督机构模式不包括A 、普通法院模式B 、司法机关模式C 、宪法法院模式D 、立法机关模式,目前各国的宪法监督机构模式不包括A 、普通法院模式B 、司法机关模式C 、宪法法院模式D 、立法机关模式,下列对现阶段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监督程序B 、我国宪法监督的对象C 、有权进行宪法监督的主体D 、有权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下列对现阶段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内容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监督程序B 、我国宪法监督的对象C 、有权进行宪法监督的主体D 、有权提起违宪审查的主体,宪法实施的保障不包含A 、政治保障B 、法律保障C 、民主保障D 、群众保障,宪法实施的保障不包含A 、政治保障B 、法律保障C 、民主保障D 、群众保障,()是宪法实施的主线,是由宪法的本质内容决定的A 、根本法原则B 、合法原则C 、民主原则D 、兼顾稳定与发展原则,()是宪法实施的主线,是由宪法的本质内容决定的A 、根本法原则B 、合法原则C 、民主原则D 、兼顾稳定与发展原则,第三章 行政法,第一节,1.调整对象:行政法律关系(1)行政管理关系行政管理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监督主体等与作为监督对象的行政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因法制监督过程而发生的法律关系。(3)行政救济关系行政救济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应行政相对人的请求,对其申请救济事项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予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内部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一、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选择 ,3.1.1一、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一节,1.含义: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即行政法法律规范的来源、出处。法律渊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分。成文法主要指制定法,不成文法则包括习惯法、判例法等。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二、行政法的法源 选择 ,第一节,2.行政法法源的内容:(1)宪法与法律(2)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3)行政立法(4)条约与协定,二、行政法的法源 选择 ,第一节,1.依法行政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越权无效原则(无权限;级别越权;事务越权;地域越权)4.信赖保护原则5.比例原则6.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向相对人说明理由;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选择/简答 ,3.1.3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对越权的情形说法不正确的是()A 、无权限B 、程序越权C 、事务越权D 、地域越权,下列对越权的情形说法不正确的是()A 、无权限B 、程序越权C 、事务越权D 、地域越权,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 、行政法律关系B 、管理关系C 、行政关系D 、权力关系,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 、行政法律关系B 、管理关系C 、行政关系D 、权力关系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通常被称为行政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