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物化实验报告-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共12页).doc

    • 资源ID:48446940       资源大小:40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物化实验报告-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一、实验目的1. 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汽压和蒸汽压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加深对劳修斯-克拉贝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式的理解。2. 掌握静态法测定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原理及方法,并学会用图解法求纯液体的平均并学会由图解法求其平均摩尔气化热和正常沸点。3. 了解数字式低真空侧压仪=,熟悉常用的气压计的使用及校正的方法,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下(距离临界温度较远时),纯液体与其蒸气达平衡时的蒸气压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为蒸气压。蒸发一摩尔液体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液体的摩尔气化热。 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表示:    式中,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vapHm为在温度T时纯液体的摩尔气化热。 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vapHm可以近似作为常数,积分上得: 由此式可以看出,以lnp对 作图,应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m= ,由斜率可求算液体的vapHm=-Rm 当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登月外界压力时,液体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当外压为1atm(1.01325kPa)时,液体的沸点成为正常沸点。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静态法,是指在某一温度下,直接测量饱和蒸 气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大的液体。实验所用仪器是纯液体饱和蒸气压测定装置,如图-3-1所示。 平衡管由A球和U型管B、C组成。平衡管上接一冷凝管5,以橡皮管与压力计相连。A内装待测液体,当A球的液面上纯粹是待测液体的蒸气,而B管与C管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时,则表示B管液面上的(即A球液面上的蒸气压)与加在C管液面上的外压相等。此时,体系气液两相平衡的温度称为液体在此外压下的沸点。用当时的大气压减去压力计两水银面的高度差,即为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四、实验步骤1.将纯水倒入等压计中(这部分已由老师装置完毕)检查U形管两边处于同一水平,水面接近B球底部位置。2.系统气密性检查 关闭直通活塞,旋转三通活塞使系统与真空泵连通,开动真空泵,抽气减压至汞压力计两臂汞面压差为-53.3kPa(400mmHg)时,关闭三通活塞,使系统与真空泵、大气皆不通。观察压力计示数,如果在3分钟内示数维持不变,则表明系统不漏气。否则应逐段检查装置每个部分,消除漏气原因。 3.排除管内的空气 先将恒温槽温度调至40oC接通冷凝水,抽气降压至液体轻微沸腾,此时弯管内的空气不断随蒸气管逸出(速度不宜过快,若过快可适当打开漏入空气,但不应使空气倒灌),如此沸腾3分钟,可认为空气被排除干净。 4.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当空气被排除干净,且体系温度恒定后,打开直通活塞缓缓放入空气(切不可太快,以免空气倒灌入弯管中,如果发生空气倒灌,则须重新排除空气),直至B管、C管中液面平齐,关闭直通活塞,立即记录此时的温度与压力差(如果放入空气过多,C管中液面低于B管的液面,须再缓慢抽气,再调平齐)。 然后,将恒温槽温度升高5,因温度升高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增大,液体会不断沸腾。为了避免B、C管中液体大量蒸发,应随时打开直通活塞缓缓放入少量空气,保持 C管中液面相对平静。当体系温度恒定后,再次放入空气使B、C管液面平齐,记录温度和压差。然后依次每升高5,测定一次压差,总共测7个值。五、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1、记录:将测得数据计计算结果列表:室温:24.4oC 气压计读数:102.600kPa 校正后压强102.217kPa次数温度t/1/T压强差p/kPa压强p/kPalnp140.10.003192338-94.357.8672.062676795245.080.003142381-92.229.9972.302285048350.150.003093102-89.5712.6472.537420033455.060.00304683-86.3315.8872.765501165560.090.00300084-82.1120.1073.001068013665.180.002955694-77.125.1173.223544908770.090.002913413-71.131.1173.437754294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lgP1/T图,根据斜率求出摩尔汽化热vapH与正常沸点。纯水的正常沸点为在一个大气压下,(101.3kPa)下的沸点。由上面的回归方程可知,T正常=374.10K=100.95oCvapHm=-Rm=41.04KJ3、计算T正常、vapHm的相对误差,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T正常相对误差Et=(374.10-373.15)/373.15×100%=0.25%vapHm相对误差Et=(41.04-40.63)/40.63×100%=1.01%六、讨论与思考1、根据测量数据,将校正压力p取对数值lnp作为纵坐标,以开氏温度倒数1/T作为横坐标,绘制散点图。由出lnp-1/T关系图可以看出,直线相关性较高,线性较好,因而斜率m较为准确,可以用于进行平均摩尔汽化热vapHm与正常沸点T正常的代入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并与参考文献数值比较,相对误差比较小,因此实验数据较为完好。2、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实验相对失败,由于在空气漏入时没有控制得当,导致U形管中过多的水倒灌入A球,以至于U形管液面过低难以读数,且空气进入馆内,气密性受到影响,实验不能进行下去。3、在更换了仪器之后,重新开始进行实验。后续进行较为顺利。但在U形管调节过程中,难以控制恰好两边平衡,且平衡后因A球内水继续沸腾液面依然会出现差值。故实验中在调节时适当预留液面差,待A球内沸腾后渐渐平衡液面差,则左右液面恰好接近持平。通过多次实验总结经验,掌握了该方法后实验速度较快提高。4、参见数据。纯水的平均摩尔汽化热比文献值要略高,主要原因为该参数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实验平均温度约55.1,比原定平均温度55,因此比文献值略高。而正常沸点是在101.325kPa下,而本次实验的大气压校正后较标准大气压偏大,因此测得沸点较文献值高。六、提问与思考1、什么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什么叫正常沸点?液体的沸点与外压有何关系?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固体或液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在外压为一个大气压的时候液体的沸点称为正常沸点;液体沸点随着外压增大而增大。2、 本实验方法能否用于测定其它溶液的蒸汽压?为什么?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可以。因为溶液浓度随着溶剂的蒸发而增大,蒸汽压也因此变化,故难以测量准确。3、 等压计U形管液体有什么作用?冷凝器有什么作用?U形管中液体可以用于指示管内蒸汽压与外压平衡的指标,用于等效测量管内气压;用于冷凝蒸汽,防止蒸汽被抽入真空泵中。4、 怎样从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示数得出纯液体饱和蒸汽压?通过U形管两边持平,等效地读出外压即等于液体饱和蒸汽压。5、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是否漏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6、 实验中为什么要防止空气倒灌?若发生倒灌则管内不再是纯液体的蒸汽,测量的将不是纯液体蒸汽压。7、 实验时抽气和漏入空气的速度应如何控制?为什么?不论抽气还是漏入空气都应该尽可能地慢,防止气压变化过大在管中变化过于明显,导致出现倒灌或者爆沸的现象8、 实验时大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一定要淹没等压计的U形管?保证整个体系处于同一恒温状态,使得U形管左右两边温度相等,才能用外压等效处理为U形管内饱和蒸汽压强。雷诺校正:消除体系与环境间存在热交换造成的对体系温度变化的影响。五、 数据记录1. 室温、样品质量和剩余燃烧丝质量室温: 25.50°C 大气压: 101.200Kpa物质点火丝/g点火丝+样品/g样品/g总剩余/g剩余点火丝/g苯甲酸(1)0.0116 0.6542 0.6426 0.0077 0.0077 萘0.0112 0.7059 0.6947 0.0053 0.0053 苯甲酸(2)0.0123 0.5167 0.5044 0.0036 0.0036 2、 热计常数C计算由图得:苯甲酸(1) T=1.083533 苯甲酸(2) T=0.7907苯甲酸恒容摩尔燃烧热为-3226.9kj/mol n=7-15/2=-0.5mol由Qv=Qp-nRT => Qv=-3.2256*103kJ/mol再由 -nQv,m - m点Q点 = CT =>分别代入苯甲酸(1)及苯甲酸(2)的t解出C求出平均值C1=15.68394845 C2=16.89593527C= 16.28994186 kJ/3、 萘的恒容燃烧热Qv,m及恒压燃烧热Qp,m计算同理由 -nQv,m - m点Q点 = CT => Qv,m = -( CT - m点Q点)/n解得 Qv = -5190.669045 KJ/mol由Qp = Qv +nRT Qp =-5195.644641 KJ/mol文献值Qp = -5153.8 KJ/mol故相对误差为: 0.812%七、 分析与讨论1、 本次实验中,氧弹卡计绝热性能一般,经过雷诺校正后校正值与测量值有较大差别。而雷诺校正使用的方法为图解法,很大部分的数值通过观察所得,因此即使保证较为准确的情况下依然存在较大误差。此为仪器造成的误差以及校正方法上的误差,难以消除。2、 在实验过程中,尤其在进行苯甲酸的压片过程,由于苯甲酸晶体结构较为难以压实,有相当部分脱落,导致称量实际样品质量相对不足。尤其第三组数据中,由于苯甲酸的量过少,反应中温度升高较少,导致进行水的热计常数C测量误差较大,也是本次实验误差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在舍弃第三组数据后,热计常数误差相对变小,但仍然较大,出于实验的严谨性,故保留第三组数据。3、 本次实验测得恒压摩尔燃烧热(即反应焓)的数据偏高,主要因为测量前面提及的水的热计常数偏大(原因已在前面分析),导致最终结果偏高。4、 其它实验因素,如点火丝部分氧化、充气放气不充分等原因导致燃烧不充分,氧弹卡计密封性不足(在密闭之后浸泡入水中有漏气现象),导致测试结果中出现误差,由于原因过多且复杂,因此不逐一分析。八、思考题1、什么是燃烧热?它在化学计算中有何应用? 在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l。反应热中H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燃烧热为反应热的一种,其H为负值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异构体中,直链烷烃的燃烧热最大,支链越多燃烧热越小。2、什么是卡计和水的热当量?如何测得? 卡计和水当量就是量热仪内筒水温每升高一度所吸收的热量。单位是:焦耳/度 测法:用已知燃烧焓的物质,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量其始、末温度,经雷诺校正后,按下式:-nQv,m - m点Q点 = CT即可求出。3、测量燃烧热两个关键要求是什么?如何保证达到这两个要求? 实验关键:点火成功、试样完全燃烧是实验成败关键,可以考虑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 试样应进行磨细、烘干、干燥器恒重等前处理,潮湿样品不易燃烧且有误差。 压片紧实度:一般硬到表面有较细密的光洁度,棱角无粗粒。(2) 点火丝与电极接触电阻要尽可能小,注意电极松动和铁丝碰杯短路问题。(3) 充足氧(1-1.5MPa)并保证氧弹不漏氧,保证充分燃烧。(4) 注意点火前才将二电极插上氧弹再按点火钮,否则因仪器未设互锁功能,极易发生(按搅拌钮或置0时)误点火,样品先已燃烧的事故。4、实验测量到的温度差值为何要雷诺作图法校正,还有哪些误差来源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实际上,热量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无法完全避免,它对温度测量值的影响可用雷诺温度校正图校正。还可能带来误差的可能有:(1) 实验过程中的系统误差;(2) 可能与当天的温度和气压有关;(3) 样品可能受潮使称量时产生误差;(4) 样品可能中可能含有杂质。氯化钾(3) m=4.1791g t=22.80校正后T=1.2079硝酸钾(1) m=5.6662g t=22.20校正后T=2.3020六、 数据记录1#2#3#4#0.6020.3880.2140.1620.6060.3960.2110.1580.6040.3940.210.1620.604 0.393 0.2120.161 六、数据处理与讨论条件:恒温27.1 氢离子浓度0.15mol/L 总离子强度I=0.7 波长=450nm项目1#2#3#4#消光度E1(平均)0.6040.3926666670.2116666670.160666667Ei/E110.6501103750.3504415010.266004415FeCNS2+1,e0.00020.0001300227.00883E-055.32009E-05Fe3+0.04980.0098699780.0029299120.001946799CNS-i,e06.99779E-050.0001299120.000146799KcN/A188.2521094184.1377069186.1548076Kc平均值N/A186.1815413相对误差N/A0.011121232-0.010977643-0.000143589通过实验数据,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下,Fe3+与CNS-在水溶液中生FeCNS2+反应的平衡常数基本维持于186附近,相对误差非常少,处于可以接受范围内。与参考文献数值K=1.9953(lgK1=2.3 北师大无机化学4版附录)接近,总体符合实验要求。七、 提问与思考1、 当Fe3+与CNS-浓度较大时,将不再能够用公式FeCNS2+1,e=E1/E1CNS-0计算FeCNS2+反应的平衡常数,因为当CNS-浓度较大时,则FeCNS2+1,eCNS-0 则E1KCNS-0,因此该等式将不再成立。2、 经实验验证结果,平衡常数与反应各个时候的浓度均无关系。3、 由于Fe3+离子在水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所以Fe3+离子与SCN-离子的实际反应很复杂,其机理为:  当达到平衡时,整理得到 由上式可见,平衡常数受氢离子的影响。因此,实验只能在同一pH值下进行。 本实验为离子平衡反应,离子强度必然对平衡常数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各被测溶液中离子强度 应保持一致。 4、 为了消除除了测量物质外溶剂中有其它吸光物质对该波长的光有吸收而造成误差,因此必须使用除被测物质外其它组分完全一致的溶液作为空白对比液,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中进行调100设置,确保抵消误差。【实验目的】测定环己烷的凝固点降低值,计算萘的分子量。掌握溶液凝固点的测定技术。技能要求:掌握冰点降低测定管、数字温差仪的使 用方法,实验数据的作图处理方法。【实验原理】1、凝固点降低法测分子量的原理 化合物的分子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的分子量是一种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方法。稀溶液有依数性,凝固点降低是依数性的一种表现。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对析出物是纯溶剂的体系)与溶液中物质的摩尔分数的关系式为:Tf  = Tf* -  Tf = KfmB          (1) *式中,Tf*为纯溶剂的凝固点,Tf为溶液的凝固点,mB为溶液中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Kf为溶剂的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它的数值仅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已知某溶剂的凝固点降低常数Kf,并测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若称取一定量的溶质WB(g)和溶剂WA(g),配成稀溶液,则此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mB为:mol/kg (2) 将(2)式代入(1)式,则:g/mol (3) 2、凝固点测量原理   纯溶剂的凝固点是它的液相和固相共存时的平衡温度。若将纯溶剂缓慢冷却,理论上得到它的步冷曲线如图中的 A , 但但实际的过程往往会发生过冷现象,液体的温度会下降到凝固点以下,待固体析出后会慢慢放出凝固热使体系的温度回到平衡温度,待液体全部凝固之后,温度逐渐下降,如图中的B。 图中平行于横坐标的CD线所对应的温度值即为纯溶剂的凝固点 Tf*。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溶液的液相与纯溶剂的固相平衡共存的温度。溶液的凝固点很难精确测量,当溶液逐渐冷却时,其步冷曲线与纯溶剂不同,如图中III 、IV 。由于有部分溶剂凝固析出,使剩余溶液的浓度增大,因而剩余溶液与溶剂固相的平衡温度也在下降,冷却曲线不会出现“平阶”,而是出现一转折点,该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凝固点(III曲线的形状)。当出现过冷时,则出现图IV的形状,此时可以将温度回升的最高值近似的作为溶液的凝固点。3、测量过程中过冷的影响在测量过程中,析出的固体越少越好,以减少溶液浓度的变化,才能准确测定溶液的凝固点。若过冷太甚,溶剂凝固越多,溶液的浓度变化太大,就会出现图中 V 曲线的形状,使测量值偏低。在过程中可通过加速搅拌、控制过冷温度,加入晶种等控制冷,同时需要按照图中曲线V所示的方法校正。【实验步骤】1、接好传感器, 插入电源。2、打开电源开关,温度显示为实时温度,温差显示为以20度为基准的差值(但在10度以下显示的是实际温度)。3、锁定基温选择量程:将传感器插入水浴槽,调节寒剂温度低于测定溶液凝固点的2-3度,此实验寒剂温度为3.5-4.5度,然后将空气套管插入槽中,按下锁定键。4、用20ml移液管准确移取20ml 环己烷加入凝固点测定试管中,橡胶塞塞紧,插入传感器。5、将凝固点试管直接插入寒剂槽中,观察温差,直至温度显示稳定不变,此时温度就是环己烷的初测凝固点。6、取出凝固点测定试管,用掌心加热使环己烷熔化,再次插入寒剂槽中,缓慢搅拌,当温度降低到高于初测凝固点的0.5度时,迅速将试管取出、擦干,插入空气套管中,记录温度显示数值。每15秒记录一次温度。* 搅拌速度调节:刚开始缓慢搅拌,在温度低于初测凝固点时,加速搅拌,待温度上升时,又恢复缓慢搅拌。7、重复第6步平行再做2次。8、溶液凝固点测定:称取0.15-0.20 g 萘片加入凝固点测定试管,待完全溶解后,重复以上6、7、8步骤。9、实验结束,拔掉电源插头。【注意事项】1、在测量过程中,析出的固体越少越好,以减少溶液浓度的变化,才能准确测定溶液的凝固点。若过冷太甚,溶剂凝固越多,溶液的浓度变化太大,使测量值偏低。在过程中可通过加速搅拌、控制过冷温度,加入晶种等控制过冷度。2、搅拌速度的控制和温度温差仪的粗细调的固定是做好本实验的关键,每次测定应按要求的速度搅拌,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时搅拌条件要完全一致。温度-温差仪的粗细调一经确定,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能再变。 3、纯水过冷度约0.71(视搅拌快慢),为了减少过冷度,而加入少量晶种,每次加入晶种大小应尽量一致。4、冷却温度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5、凝固点的确定较为困难。先测一个近似凝固点,精确测量时,在接近近似凝固点时,降温速度要减慢,到凝固点时快速搅拌。6、千万不要过冷,若过冷太甚,凝固的溶剂过多,溶液的浓度变化过大,所得凝固点偏低。7、溶液的冷却曲线与纯溶剂的冷却曲线不同,不出现平台,只出现拐点,即当析出固相,温度回升到平衡温度后,不能保持一定值,因为部分溶剂凝固后,剩余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平衡温度要逐渐下降。8、用凝固点降低法测相对分子质量只适用于非挥发性溶质且非电解质的稀溶液。9、插入贝克曼温度计不要碰壁与触底。【实验数据与处理】实验数据的记录大气压:1014.0 Hpa 温度:25.5 干度:27.3 湿度:25.0 相对湿度:79.6 %粗测环己烷近似凝固点:6.547 称量的萘的质量:m=0.1925g实验数据的处理由环己烷的密度,计算所取环己烷的重量WA 。室温 t时环己烷密度计算公式为tg·cm-30.79710.8879×10-3 t。则:室温为25.5时,环己烷的密度为:t0.79710.8879 g·cm-3×10-3 t0.79710.8879×10-3×25.50.7745 g·cm-3环己烷质量为:WAV × t 20.00×0.774515.49 g将实验数据列入表2中表 2 凝固点降低实验数据物质质量/ g凝固点/凝固点降低值/测量值平均值环己烷15.49 g6.5446.5752.0226.607萘0.1925 g4.5014.5534.605根据式(3),由所得数据计算萘的分子量,并计算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Kf20 K·kg/molg 122.92 g/mol查文献可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18 相对误差为 4.1%。根据四组数据作出的冷却曲线图。【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4.1%。主要原因可能有:1、系统误差:实验仪器的误差:因为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温度是纯的环己烷溶液的凝固点与环己烷的萘溶液的凝固点的差值,如果本身仪器的读数与环境实际温度存在单向的偏差,而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校正,就会带来偏差,又由于计算的过程用的是两次凝固点的差值,所以偏差就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实验时,可让测定仪的探头与冰浴接触,得到一个读数,同时在冰浴槽中放入一支温度计,对比两者的温度差值,就可以得到该仪器的温度偏差读数,最后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就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校正,以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2、随机误差:本实验测量的成败关键是控制过冷程度和搅拌速度。理论上,在恒压条件下纯溶剂体系只要两相平衡共存就可达到平衡温度。但实际上只有固相充分分散到液相中,也就是固液两相的接触面相当大时,平衡才能达到。如凝固点管置于空气套管中,温度不断降低达到凝固点后,由于固相是逐渐析出的,此时若凝固热放出速度小于冷却所吸收的热量,则体系温度将不断降低,产生过冷现象。这时应控制过冷程度,采取突然搅拌的方式,使骤然析出的大量微小结晶得以保证两相的充分接触,从而测得固液两相共存的平衡温度。为判断过冷程度,本实验先测近似凝固点;为使过冷状况下大量微晶析出,实验中应规定一定的搅拌方式。对于两组分的溶液体系,由于凝固的溶剂量多少会直接影响溶液的浓度,因此控制过冷程度和确定搅拌速度就更为重要。本实验由于仪器固定了搅拌速度,对实验的结果可能产生一定误差; 冰槽的很难控制在理想的温度。过高会导致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导致实验也产生误差。【实验评注与拓展】(1)本实验成功的关键点:1、搅拌速率。2、冰水浴寒剂温度控制,测环己烷控制在4.5-3.5 度左右,要搅拌,温度均匀;测环己烷+萘,寒剂控制在2.5-1.5 度左右,搅拌均匀。3、精测的开始温度控制在粗测凝固点以上的0.5 度左右。如7.1度,5.0度开始。4、每15秒测定一次温度数据,大概测定时间在10分钟以内。5、每个凝固点测定3次,共6次,凝固点求平均值,再求凝固点的降低。(2)拓展凝固点降低是稀溶液的依数性之一,降低值的多少直接反映溶液中溶质有效质点的数目。如果溶质在溶液中有解离、缔合、溶剂化和生成络合物等情况,均影响溶质在溶剂中的表观分子量。因此,凝固点降低法还可用来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度、溶质的缔合度、活度及活度系数等。另外,利用凝固点降低这个性质,在科研中还可用来鉴定物质的纯度及求物质的熔化热,在冶金领域还可配制低熔点合金。【提问与思考】为什么要先测近似凝固点?答:因为凝固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先测一个近似凝固点,精确测量时,在接近近似凝固点时,降温速度要减慢,到凝固点时快速搅拌。 先测近似凝固点,可以在测后面凝固点时减小误差,使误差范围小于0.006以内,保证测定值得精确 根据什么原则考虑加入溶质的量?太多或太少影响如何?答:根据稀溶液依数性范围确定,太多不符合稀溶液,太少凝固点下不明显。测凝固点时,纯溶剂温度回升后有一恒定阶段,而溶液则没有,为什么?答:从相律分析,溶剂与溶液的冷却曲线不同。对纯溶剂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 =1-2+1=0.冷却曲线出现水平线段。对溶液两相共存时,自由度f =2-2+1=1,温度仍可下降,但由于溶剂凝固时放出凝固热,使温度回升,但回升到最高点又开始下降,所以冷却曲线不出现水平线段。影响凝固点精确测量的因素有哪些?答:溶液过冷程度控制;冰水浴温度控制在3。50C左右;搅拌速度控制,温度升高,快速搅拌;溶剂溶质精确测量,浓度不能太高。当溶质在溶液中有离解、缔合和生成配合的情况时,对其摩尔质量的测定值有何影响?答:由于凝固点下降公式是对于理想溶液和浓度很小的稀溶液,要求溶质在溶剂中只存在一种形式,如果溶质有解离,缔和,溶剂化和形成配合物时,那么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就变了,公式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也变了,必然影响测定结果。一般解离使结果变大,缔和使结果变小,由于溶质出现这种情况,凝固点下降公式已不适用,所以测定结果没有意义。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物化实验报告-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共12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