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国的就业形势教案(第二节)(共6页).doc
-
资源ID:48460060
资源大小:5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节我国的就业形势教案(第二节)(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第一章 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主题和目标主 题我国的就业形势目 标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严峻和把握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学条件分析学情分析12秋光伏班,共24人,男生人,女生人。12春电子商务共24人,男生人,女生人。学生总体表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信心、耐力和能力。因此通过国学课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分析尤秀玲文科类老师,本科学历,有14年的教学经历,带班12年,工作中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为人师表,修德修才。教学条件1硬件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2软件相关资料。教材分析1本教材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其中包含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企业创办与经营管理,为一学期教学。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的学问;形成“此处不用人,自有用人处;到处不用人,就当个体户”和“不图就业图创业”的自主意识,真正立创业之志,走创业之路,建创业之勋。3本节课授课内容为本书第一章我国的就业形势,主要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严峻和把握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1.学习目标总 目 标· 把握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大目标一· 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严峻。大目标二· 把握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精细目标· 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认知目标 认识到当前和今后就业形势的严峻;· 把握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吃苦精神。· 体会荣誉和鲜花需要勤奋和努力。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自觉做好求职准备。2.学习流程要 求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展示法讲授与相结展示合。引导文运用以认识目标为目的,带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法 案例分析与讨论。3.课前准备1确保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2课件、资料、案例准备。3学生准备好课本及资料。4.课时计划流程时间 40分教学阶段学习内容方法媒介材料说明3分钟课前引入身边的故事引导法多媒体、课件、图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10分钟资料分享中职就业分析探究法多媒体、课件、图片通过资料分享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式的严峻。5分钟学生感悟阅读课本总结归纳法课本6到7页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感知我国就业形式非常严峻。15分钟案例分析资料准备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吃苦精神。体会荣誉和鲜花需要勤奋和努力。5分钟探讨交流课后习题引导法多媒体、课件、图片把握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2分钟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总结归纳法多媒体激发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自觉做好求职准备。5.教学过程的落实一、课前引入欣赏求职图片,感知就业严峻。 二、自主探究通过资料分享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式的严峻。1 课前引入身边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中职就业分析。 3、阅读课本,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感知我国就业形式非常严峻。4.通过案例分析把握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5交流总结,让学生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吃苦精神。激发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自觉做好求职准备。三、教师小结对学生交流的情况总结四、教师总结五、附件:资料准备 中职生就业分析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在75%左右徘徊,而中等职业学校(含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中职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越来越吃香的趋势。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职就业率连续三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 2006年,中职的就业率又达到了95.6%。 统计数据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为255.0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2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为36.19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4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为57.0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6.37%。 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是: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25.4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3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34.1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8.53%;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188.6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4.16%。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是: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9.24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2.9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7.2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6.53%,西部省份到异地就业,尤其是到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0%左右;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1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0.52%。就业渠道情况是: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74.32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77%;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毕业生为33.90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74%;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40.0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9%。 各专业类具体就业情况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6.80%、96.44%、96.26%、96.10%;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等专业,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医药卫生类、文化艺术与体育类专业,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90%;农业类专业就业率最低,为89.75%。从毕业生数量看,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最多,为88.4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4.2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专业,毕业生数为78.95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1.67%;毕业生数最少的是资源与环境类、能源类专业,毕业生数分别为,4.54万人和5.51万人,分别占毕业生总数的1.25%和1.51%。调查数据显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1386.1元,月收入在1000元以内的占57%,月薪在1500至2000元的毕业生约19%。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同时也显示出中职生高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专业对口(包括“专业非常对口”与“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两项指标)比例在20%至30%之间。中职毕业生有近六成比例认为“专业完全不对口”,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比例为15%。二是职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报告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主,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中除了因处于试用期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外,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但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中职毕业生高达58.62%。三是就业稳定性差,“跳槽”比较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当中职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超过90%的中职毕业生回答最多一年。在2009年的教育部第9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介绍了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他说,从2005年到2008年,全国中等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2008年全国中等院校毕业生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就业率高达95.77%。2009年就业形势分析:从全国的就业形势看,2009年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都感到“很难”,其实这个“难”字也反复出现在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2009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一文中。建议是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召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农业部、民政部、人事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有关司局,就当前就业形势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讨论得出的。很多就业岗位需要我们中职生的,这就看我们如何来把握机会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己,我们的就业还是没有问题的,这需要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还请同学们要珍惜每一次就业的机会(二)、近几年中职生就业率高的原因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新的类别需求、层次需求和数量需求,像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护理等不少行业都出现了人才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用工单位需要的大量技术工人短缺,出现了“技工荒”,2004年二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也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很大,一些大城市缺口甚至高达30%。中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也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2007年8月6日我国政府给予中职院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三年制的补两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努力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其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第三各学校都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三是中职生自身的素质高,在就业方面,中专生有优势,动手能力强,工作要求不高,扎实肯干。中职毕业生受青睐,其原因主要在于中职生就业拥有“一技之长”。现在职校不单要求学生要拥有毕业证书、相关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还要有英语等级证书或口才和写作证书等,“多证合一”使得毕业生能迅速适应用人单位工作需要,上手快、技术熟练等。再加上中职学校面对市场办学,而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多渠道就业提供帮助。四是社会的需要,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人,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工人。被调查的企业一线工人50%以上是中职毕业生。调查显示,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欢迎程度高于大专院校学生,因为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企业未来5年对中职生的需求量将增加5倍。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技术的中专生、技校生。尽管企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也同样需要高级技工人才,因为在金字塔尖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需要金字塔下面的人。”五是家长观念更加务实,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想法。调查显示,50%以上的农村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49%的学生为了早日就业、24%的学生为了技术致富而选择了中职学校。读中职学一技之长做有基础的实用型人才。据记者调查得知,在当今本科生、研究生为揾工四处奔波时,中职生却显得“高枕无忧”,似乎感觉不到求职的寒风。近年来,中职生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东莞中职生的就业率达到95%左右,比例高过本科生和研究生,部分中职学校就业率还达到了100%,不少骨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在校期间便被预订一空。就业率远高于大学生一技之长敲开就业大门,据悉,以前招聘单位常常打出“只限大专以上学历”或“只限本科以上学历”的招聘启事,如今不少企业则特别在招聘启事中注明:“中职毕业生优先”。在采访中,绝大多数企业负责人坦言,相对而言,用中职生对企业来讲要“实在”些,不会那么心思浮动、好高骛远。四、案例分析5人公司小老板 郑震,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2010届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虽然不是班里的学习尖子,但也是班里的活跃分子,总是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怀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梦想,他对学校的职业生涯课和职业指导课尤其感兴趣,在课堂中努力地汲取创业知识,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创业能力。 2009年9月,一直想自主创业的郑震在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向银行贷款成立了无锡本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一家小规模公司的法人代表,专门从事钢材批发和销售,最初的公司人员只有5名。 创业初期,自认为从小耳濡目染生意环境、有一点生意头脑的郑震,雄心勃勃,但却屡屡受挫,很多事情想得很好,实施起来却很难,公司有货但接不到订单,好不容易接到订单,又找不到货源。郑震深深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几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他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经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郑震选择了坚持,公司业务逐渐走上正轨目前公司已有10名员工,钢材销售和批发的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无锡市拓展到江苏省各城市,业务量不断增加,公司也开始赢利。 眼下,郑震又为公司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经营区域由原来的江苏省延伸到浙江省和上海市,业务量增加两倍,经营利润翻番,同时进军汽车维修和装潢领域。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