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人口转变——中国人口红利问题刍议.doc

    • 资源ID:48460298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人口转变——中国人口红利问题刍议.doc

    中国人口转变中国人口红利问题刍议【摘要】:p 中国人口转变问题一直是这些年以来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人口的转变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现象消失等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出现也意味着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利契机,即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即:劳动力供给、储蓄率和人力资本。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刘易斯”拐点开始在我国出现,人口红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开始减弱,“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困扰着我国的发展。【关键词】:p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问题;反思一、中国人口转变历程回顾早在19世纪初期至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和生育率先后呈现下降的趋势。人口的再生产模式也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学术上把这种人口的高低转换称之为人口转变。1949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人口再生产模式也经历了“高生育率,高死亡率”到“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转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平均的预期寿命出现了迅速的提升过程。联合国人口司有关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研究表明,19501965年这五年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大致上是在45岁上下波动。而在19601965这五年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男性的预期寿命降到42岁,而女性的却有上升的趋势。接下来的5年期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到了59.4岁,这个数字在1980年则变为64.6。8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死亡率虽然处于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却变得缓慢了。21世纪初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2.7岁,女性以74.5岁高于男性71.1岁的平均年龄。从人口的生育率来看,我国人口的生育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据联合国人口司的调查和评估结果我们发现, 19551960五年间我国人口生育率有所下降,约每名妇女生育5.56个孩子。1973年,我国出台了“晚、稀、少”的人口政策,后来发展演变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人口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生育率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人口生育率骤降从5.6降至2.6。80年代持平总的维持在2.6。90年代则降到了1.8左右;在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生育率一直处于较低低水平,已经维持在1.6左右。而20_5年到2021年人口生育率处于1.4左右的低水平。二、人口红利、中国的人口红利及其特征(一)人口红利1、人口红利的由来20世纪5070年代的日本、6080年代的东亚“四小龙”等国家,经济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因而也引发了世界的关注。有关学者认为东亚诸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转变引起的1965年至199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远远大于赡养人口数目的增长。大批量的劳动力成为额外增加的生产力,为经济的增长创造出了“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即:劳动力供给、储蓄率和人力资本。在此基础上,学者Andrew Mason和Ronald Lee将人口红利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因而出现了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口红利的概念。所谓“第一人口红利”主要是指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消费人口增长,这一现象对于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而所谓的“第二人口红利”指的是这种由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积极有利影响。相对于第一红利,第二人口红利更加持久,因为第二人口红利中资产积累的高速度虽说是短暂的,但人均资产和人均收入将会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在高增长的水平上。(二)中国的人口红利及其特征1、中国的人口红利在关于人口红利指标界定问题上,国际惯例主要从总抚养比和老龄化率两个指标共同衡量。据有关数据估计,中国人口红利现象将会持续从1990年到2030年40年左右。从1990年开始我国的总人口抚养比下降到50以下;2021年前后降到了最低点;20_年左右将会出现“虚假的人口红利”。2、中国人口红利的特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有以下的特征:(1)人口转变提前实现,人口红利期提前进入。中国的人口转变发展过程所用的时间是50年,相比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经历的上百年时间,转型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发达国家完成从成年型转化为老年型的经历时间来看,法国经历了125年,瑞士80年,美国60年,而日本仅仅用了_年,预计我国将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转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转型的速度是极快的。(2)社会的高龄化速度迅速加重。人口在一段时间内改变这一事实,为中国提供了使用人口红利加快经济发展的机会,但同时儿童抚养比率下降和老年抚养上涨率的距离也很短,总体抚养率比只在短暂的时间的内处于较低的水平。此后以老年抚养比提高为特征,大幅度回升。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势必成为经济成长的绊脚石,但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人口的红利开始逐渐消失,这是经济增长的追加。这才是导致“虚假人口红利”迅速到来的直接原因。(3)人口红利期短。人口老龄化加剧造成了“虚假人口红利”的快速到来,我国人口红利的优势也仅仅存在4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人口转变时间短,儿童系数下降与老龄化系数上升之间的间隔很短,整个抚养比分子迅速增加,导致人口红利期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4)其他国家的影响。印度、越南、印尼等国的人口结构相对中国的人口结构来说要比中国年轻的多,因此中国在进入“虚假的人口红利”的时候,不仅要克服本身老龄化加剧所引发的种种困难,同时也会受到诸如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人口红利带来的冲击,特别是争夺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时,中国承受着这些国家的压力。三、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问题的反思中国30多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特定历史阶段下的人口红利,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前20年间,经济增长的1/4是人口红利做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步入衰减期。连续多年的民工荒、农民工工资上涨,使得加工制造企业难以雇佣到足够的廉价工人,即中国经济学意义上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的衰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集中在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增长、未富先老后的社会保障难题两个方面。1、 明确人口红利的一次性特征。对于每个国家来说,人口红利只是一个短暂的历史机遇并不具有永久性,人口结构转变中的人口红利具有一次性特征。中国要获得经济崛起、迎接老龄型社会的到来,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挖掘人口转变的潜在贡献。而不是仅仅把希望寄托在这一次性的人口红利上。2、人口红利非免费午餐人口红利带给我们经济发展以巨大贡献,但这不能证明人口红利就是“免费的午餐”,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计划生育这一国策政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的人口转变,中国提前进入人口红利阶段。但也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红利消失的速度也被迫加快。这就意味着我国现在丰富的劳动力,在不久的将来将骤然成为被赡养的对象,但是新生的劳动力数量确实急剧减少的这么一个现状,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仅用了20年的时间完成了人口转变,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种成就,但是成就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中国将迎来一个“人口负债”时代,此时经济增长严重受到其影响3、人口红利背后的人口“负债”人口红利持续的时间很短,但是其背后人口负债的影响确是深远的。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我国将由劳动力过剩转变成为劳动力不足。以往经济的发展模式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这几年沿海地区频繁出现用工荒问题,这使我们不得不深思在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收益时也要感到焦虑。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养老保险基金都不同程度出现了缺口,这就挑战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中国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加重了人口“负债”。 人口“负债”期出现的恶果必然要求人口红利期来补偿,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对于人口红利进行挥霍,而要进行必要的养老能力储备。因此,从现在起就要给未来养老积攒钱,为即将到来的“人口红利”枯竭打好基础以免整个社会陷入危机。4、人口红利现象消失利弊中国长期处在国际分工的末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劳动所得长期处在低水平。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仍未有任何实质性的增长,中国的低素质的劳动力人口严重过剩,因而失去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动力。因此,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劳动力过剩变成了劳动力的不足,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将结束。随着百姓的收入增加,人们的购买力不断提升,但是社会总供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人口红利消失有利有弊 ,它会迫使我们思考以前 “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束缚,转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增长。人口红利的出现虽然给经济的增长带来了短暂的飞跃发展,但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规避人口红利消失带给中国的影响。【参考文献】:p 1蔡昉.“刘易斯转折点”近在眼前J.中国社会保障,20_7,(5).2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_7,(05).3王丰.人口红利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J.人口学刊,20_7,(11).4蔡昉.超越人口红利.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5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21,(4).6刘福垣.人口红利是个伪命题J.中国人力资开发,2021,(6).第 5 页 共 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人口转变——中国人口红利问题刍议.doc)为本站会员(Wo****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