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园建设中的运用——以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为例 .doc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姓 名: 浦耀宗 学 号: 9201609010 学位类型: 专硕 领 域: 导 师: 李援亚 学 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研究生处制 年 月 日填 写 说 明一、本表需归入档案,请规范填写。二、开题报告为A4大小,于左侧装订成册。其内容采用打印、或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须工整。三、课题来源指:单位项目、导师指定、自选课题、其他;课题性质指:应用推广、工程(项目)设计、基础研究、调研报告。四、硕士开题报告在3000字以上,表格高度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五、开题报告一式三份研究生、各院(系、部)、研究生处各存档一份。姓 名浦耀宗学号9201609010联系电话15961870885论文题目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园建设中的运用以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为例课题来源自选课题课题性质基础研究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课题来源、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 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设想,并先后经历了起步探索阶段 (1994 1996)、快速发展阶段(1997 1998)、急剧膨胀阶段(1999 2003)和平稳发展阶段(2004 至今 )这四个阶段。据农业部科技公司调查 ,到2016年底止 ,我国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总数已达406个,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个,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43个,地市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63个。各省市对农业园区的投入力度也相当大 ,从数亿到数十亿不等 ,并且农业园区的投建数量仍有不断增加之势。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一号文件”特别指出运用农业PPP新模式在七个方面促近农村金融发展。2017年农业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投资。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了结合PPP模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该农业园支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通过“生产+加工+科技”的先进运营模式,聚集现代生产要素,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建立新型农业产业园。当前,人们的消费观念已发生质的转变,逐渐从物质需求消费转变到精神需求消费,绿色生态、健康有机等高品质消费成为其一种全新的消费趋势。在经济发达的北上深等大城市,尤其是快节奏的城市,各个层级人士向往大自然、亲近绿色健康和享受慢生活。越来越多的白、金领及企业人士在繁忙高压的工作之余盼望着有一个放松身心、增加亲情的空间。打造现代农业园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现代农业园区是指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整合农业生产资料,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完成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园打破原有形式上的单一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以农业科技为主要发展方向,围绕主导产业及优势区域近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打造优美的山村自然环境为背景,以田园体验、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为核心内容,通过农耕文化、休闲娱乐、商务接待等项目,满足城市居民渴望回归乡村生活、体验农园风情、亲身参与耕作的诉求,打造独具特色的航头镇传统旅游居家农耕体验休闲现代农业园。2、选题目的与意义在项目运营上PPP模式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有效促进农产品增值,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体现农业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物流等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园网络。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作为2017年国家第一批PPP新模式下农业产业园试点项目,其数据依据更具备代表性。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建设项目为例,深入分析在PPP模式下现代农业园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破解农业政策、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障碍,为农业产业园优化以及“三农”问题提供新思路,探索和总结适合我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模式,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1、国外研究现状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背景的不同使得PPP的起源与定义都不同。PPP模式最早由1982年英国政府提出,起源于经济危机中从国有到私有融资计划的英国PPP,定义PPP模式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共同协作的一种安排,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并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 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起源于财政压力下减税需求政策中的美国PPP。纽约城市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校长教授E.S.SAVAS(2001)曾在书中将民营化定义为一种满足民众需求的行动,这种行动更多地依靠民间机构,更少地依赖政府。明确指出民营化的背景是世界范围内庞大且不断增长着的政府,民营化成功的关键在于在公共服务提供中引入竞争。因此,美国PPP委员会定义PPP模式是具有外包和私有化两种特点的一种公共产品提供方式。加拿大国家委员会定义PPP模式为满足公共需求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一种合作关系。欧盟委员会定义PPP模式是为提供公共项目或服务而形成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一种伙伴关系。澳大利亚学者Darrin Grimsey、Mervyn K. Lewis(2005)论述了PPP模式的本质及其为基础设施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另外Graeme A. Hodge,Carsten Greve(2007)总结PPP定义有两个方面:PPP被看做一种制度安排或治理工具,政府与私人部门的优势在这种模式下被有机结合,以达到共赢;PPP被看做是一种术语,许多政府避免提及先前的“外包”、“私有化”等术语,而用PPP取而代之,这种表达语上的更新同时也是公共管理的一个新的趋势。关于农业现代园的开发与环境治理的研究。19世纪20年代乔治·恩得利站在公众的视角,深入研究环境治理,并提出环保体系的建设应强化公众更多参与,重视公众的主体地位,提高其环保意识,实现环境治理的最根本目标。19世纪30年代庇古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英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指出环境资源配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环境治理的有效性,政府必须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视度,进行适度的干预,为社会大众树立导向性的环境保护理论。德纳尔德强调乡村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环保宣传教育问题,强化农民的环保意识,切实推进乡村环境治理措施的落实与发展。另外,农业科技投入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是学术界取得的普遍共识。不论是早期的Solow(1957),还是新增长理论的代表Romer(1986)、Lucas(1986)等,均认为技术进步与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而技术进步必须依赖于科技投入;不少学者关注到土地要素与农业科技的关系,如Hayami Yujiro and Ratan(1987)在其经典文献中指出,要素禀赋相对丰裕度的不同,将决定农业科技投入的方向和结构。国外对现代农业园的一系列研究为我国现代农业园的建设与发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PPP模式研究起步较晚,PPP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到中国,并逐步成熟。可供考察的最早的典型案例是1984年深圳沙头角B电厂的建设采用PPP模式,是我国PPP模式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2014年以来我国把PPP模式的研究和运用推向高产。陈双,夏志坚(2010)认为PPP模式为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在公共设施或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其合作方式为特许权协议。宋波、徐飞(2011)以经济学和过程管理为理论基础,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私两部门主体合作行为,揭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营合作机制的运行机制并系统探讨了 PPP模式的应用。吴卓瑾、乔宝云(2014)认为 PPP 模式的形成发展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推动的,PPP 模式能有效结合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优势,解决公共服务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伍迪、王守清(2014)认为PPP模式是涉及金融、法律、税收、财务、市场、工程技术、经营管理和政治等多因素的复杂过程。甘姗姗(2015)认为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本质内涵是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与私营部门合作进行融资。我国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运用现状。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何伟怡,何瑞(2016)提出了治理边界失谐的" 退出壁垒" 规制路径,并以 PPP 契约为载体,考虑契约的不完备性,从私人投资激励和农民利益保护两个方面,分析了退出壁垒的机制效率问题。钟云,薛松等(2015)从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研究 PPP 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 VFM 决策评价方法,为有效构建并完善 PPP 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的 VFM 决策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曹博,赵芝(2017)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王福春(2008)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基础,提出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分为强制性、混合型政策和自愿性3种政策工具。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自1994年开始,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黄修杰,何淑群(2010)认为现代农业园区已逐渐发成农业科技集成示范的平台,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的平台以及现代农业要素集成的载体。关于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模式的研究。蒋和平(2002)总结我国各地现代农业园区共有11种运行模式。分别是:农业高新技术走廊模式,“政府+企业运行模式,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联营模式,高效农业示范闶模式农业科技企业开发模式,“公司+农户”型的运行模式,外向型高科技农业同模式,工厂化农业开发区模式。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模式,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其中宗四男(2014)突出强调了现代农业园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产业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把现代农业园建设成以农科教为一体的培训基地、产业调整优化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综合基地。党立斌等(2016)提出现代农业园项目以具备采用 PPP 模式的有利条件,打破传统模式由于财政拨款的不足问题导致农业园建设滞后。该农业园区由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投入资金,规划设计园区试点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开展工程项目建设,以私营企业为主开展园区运营,企业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由企业负责进行维护。 关于现代农业园技术支撑体系的研究。曾书琴(2011)立足于我国当前都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法国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各国不同的发展特征、组织形式、生产特点、营销与物流、功能作用和扶植政策的典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张楠(2012)以红窑农业示范园为例,基于循环利用模式的现代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建设中应用循环利用模式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学与循环经济作为理论指导,构建了农业园中系统化的循环利用模式,并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和红窑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的实证研究来加以验证。王晓梅(2012)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观光农业正向休闲体验多元发展现状,利用GIS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观光农业园的特点进行三维旅游景区的开发研究,探讨建立一个虚拟观光农业园来说明虚拟观光农业园构建的方法和技术。张小桐等(2016)以石家庄城郊鹿泉区李村镇邓村的凤凰三露果蔬生态园为研究对象,对小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分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指导小型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农业分区。3、 文献评述PPP模式在国外的起步较早,在国外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首选在交通、卫生等方面。而我国在借鉴国外PPP发展经验上,深入研究并在现在农业运用中广泛运用PPP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就。目前我国运用在农业PPP项目主要在在节水灌溉工程、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4方面。相较于国内对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园的研究而言,国外更侧重于环境治理与农业科技投入,而在国外已成熟的PPP模式下,国外农业现代产业园业也发展成熟。而通过对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模式和技术支撑体系的研究文献总结得出,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总的来讲就是科技技术的投入,而这需要有力的政策和大量的资金技术,在这中情况下需要引进PPP模式,降低投资风险。从总体上看,PPP模式是近几年来比较受关注与推崇的农业研发模式,其在现代农业园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必须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参考文献1付业春,梁文芳,谌忠,付业敏,潘正康. 黔西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经验与体会J.农业科技通讯,2009,(06):19-21.2李思源.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3刘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沙南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4王小华,梁正芬,欧阳冬梅,彭苏梅.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农业升级袁州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实践与思考J. 现代园艺,2015,(01):85-86.5文洪瑛,陈涛,董文龙. 树起产业富民的田间样板江西省吉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纪实J. 吉林农业,2014,(24):17. 6吕莉. 荣昌县仁义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现状及对策J. 南方农业,2014,8(16):51-53.7高进军. 大中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可行性分析J/OL.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19.8呼彧,万恩梅. 采摘园建设对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影响初探J.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04):176-177.9彭惠惠. 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探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2):3-4.10李晓庆, 杨柳青, 侯碧清, 等. 以花卉为主题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建设探讨以广州“万花园”为例J. 宁夏农林科技, 2013(01):85-87.11张楠.基于循环利用模式的现代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以红窑农业示范园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12:756-757. 12彭汉艮. 以园区建设为抓手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句容市后白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调查J. 江苏农村经济,2012,(07):44-46. 13孙津,秦向阳,李志军,李奇峰,陈静. 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一城多园”建设模式研究J. 中国发展,2012,12(03):53-59. 14胡启涛. 中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2-14+9.15丛玉林. 浅谈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与规划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2):67. 16王拉田. 给力现代农业园建设N.宝鸡日报,2011-04-14(001).17叶延琼,章家恩,何铭谦,李韵.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总体规划设计J.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195-198.18何志文,唐文金. 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7,(24):7680-7716.19黄修杰,陈栋. 现代农业园区运行机制探讨以广东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14):6127-6129.20徐胜,姜卫兵,翁忙玲,韩建. 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10,(03):465-468.21李百克.吉林省现代农业园项目的规划及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22 张小桐, 王红, 周大迈, 等. 小型现代农业园区的功能分区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6(03):324-328.23蒋和平,王有年,孙炜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7883 24党立斌,李敏. 探索在农业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J. 中国财政,2016,(06):32-34. 25宗四南. 现代农业园的建设与发展J. 云南农业,2014,(04):62-63.26陈双,夏志坚.浅析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论坛,2010(11):39-41.27吴卓瑾, 乔宝云.构建合理的PPP管理框架推进财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财政,2014(15):46-49. 28宋波,徐飞.公私合作制(PPP)研究基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运营过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9伍迪,王守清.PPP 模式在中国的研究发展与趋势J.工程管理学报,2014(6):75-8030曹博, 赵芝俊. 引入PPP模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财政支持体系创新J. 地方财政研究, 2017(04):99-105.31钟云, 薛松, 严华东. 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物有所值决策评价J. 水利经济, 2015(05):34-38.32王春福. 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6):64-67.33何伟怡, 何瑞.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边界失谐的治理研究基于PPP模式下柔性退出壁垒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3):182-188.34黄修杰,何淑群等.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0(7):289203 35Elsner B V, Briassoulis D, Waaijenberg D, et al. Review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houses in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Part I, Design Requirement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2000, 75(1):1-16.36Elsner B V, Briassoulis D, Waaijenberg D, et al. Review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houses in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part II: typical design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2000, 75(2):111-126.37Kessides I N. Reforming infrastructure: privatization, regulation and competitionC/ Meeting abstracts of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The Physical Society of Japan (JPS), 2004.38Spielman D J, Grebmer K V.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 Analysis of Challenges Facing Industry and the 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C/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 2004.39Graeme A. Hodge, Carsten Grev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n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7, 67(3):545-558.40Swamy M R K. Privatization and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2001J. 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 Analysis, 2001, 14.41Grimsey D, Lewis M K.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 Worldwide Revolu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 and Project FinanceM/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 the worldwide revolution in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 and project finance. E. Elgar, 2005.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1、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当前,我国个度现代农业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迎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将PPP模式引入现代农业园建设之中具有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稳健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当前我们面前的又一紧迫课题。而云南的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项目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意义,对其他地区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资金筹集提供一种借鉴。为此,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对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的PPP模式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章 为引言。主要是对PPP模式在现代化农业园建设中的运用背景进行研究与分析第二章 为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主要为基础研究与共性问题归纳整合,明确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通过对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运用现状展开理论综述,为研究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园建设与运用的新阶段以及发展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 ,通过分析PPP模式在我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归纳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运用现状。 第四章为实际案例分析,首先,研究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的提出背景,分析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的发展方向、可行性分析,同时,深入分析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PPP模式的运用。第五章,对现代农业产业园中PPP模式进行应用总结。本次课题研究将以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为例,通过实例评述等等,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本次论文的提纲初步设计如下:摘要1.绪论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3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4研究技术路线1.5创新与不足2.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2.1相关定义2.1.1现代农业园2.1.2PPP模式2.2相关理论基础2.3国内外研究现状2.3.1国内研究现状2.3.1国外研究现状2.4本章小结3. PPP模式在我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运用现状3.1PPP发展策略在我国建设运用中必要性分析3.1.1促进信息共享,选择了优质伙伴3.1.2加快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3.1.3多种模式组合,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3.1.4收益合理分配,风险合理分担3.1.5优化管理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3.2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运用现状3.2.1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运用3.2.2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3.2.3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运用3.2.4农村基础设施中的运用4.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的发展现状4.1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的发展环境4.1.1内部运营环境4.1.2外部经营环境4.2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方向4.2.1规划背景及项目概况4.2.2规划愿景与目标定位(总的战略方针、农业园的产业定位)4.2.3内容建设的现状(从好的与坏的两个方向展开叙述)4.3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建设中实施PPP模式的可行性分析4.3.1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4.3.2减轻资金压力,多远融资渠道4.3.3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并增加收益4.3.4降低企业与政府项目投资风险4.3.5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作用4.4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PPP模式的运用分析4.4.1资源配置应用4.4.2融资应用4.4.3产品服务管理4.4.4市场化运用4.4.5合作模式创新4.5本章小结5.现代农业产业园PPP模式应用总结5.1实现土地的节约化与集约化发展5.2构建一套完整的融资体系5.3多元化农业产业园的产品服务5.4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市场化发展5.5创新PPP模式的管理与发展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农业园是国内在农业应用PPP模式的主战场,各地农业园涵盖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科技园、养殖园、产业园、示范区和生态园等,覆盖领域包括粮食、花木、畜牧和水产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网上途径、书店等途径,收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书籍、文献,对我国现代农业园、PPP模式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深入的研宄,结合前人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进行全新的探讨,为深入研究提供切实可行方法和依据。(2)案例研宄法。在研究的前期和中期,根据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信息结合到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中,归纳总项目建设的需求,并应用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的规划中,推动PPP模式与现代农业园的有机结合。(3)实地调研法。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村的实地考察与调研,通过摄像、笔记以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的建设真实状态进行记录与分析,发现问题与困难,并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与总结。技术路线: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理论进行分析国家政策的解读理论基础:案例资料的搜集分析实地问卷调查案列发展背景环境的分析案例实施PPP模式可行性分析实施PPP模式必要性分析对现代农业产业园PPP模式应用总结实施方案: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图书馆、书店与网上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考察与调研,展开课题的相关研究。研究拟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比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争使得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3、预期目标整合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园建设中的运用研究背景、基础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现代农业园的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农业园又引进PPP合作模式,利用政策吸引鼓励民间资本的投资、建设、经营,PPP模式运用在我国农业产业园项目是我国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PPP模式其可解决目前农业园投资不足、供给主体缺失的问题,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可以增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更具社会效益的融资建设方式,PPP 模式也有利于提高产业园项目建设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改变单独由政府提供时的低效率、反应缓慢等问题。三、研究基础及进度安排1、2017年7月8月 查找资料论文选题2、2017年9月10月 完成开题报告交导师3、2017年10月底 开题报告答辩4、2017年11月2017年12月 收集资料,实施并进行统计分析5、2018年1月 完成论文初稿6、2018年2月 初稿修改7、2018年3月 交论文终稿装订 8、2018年4月 论文答辩四、预期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创新之处预期研究结果: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撰写毕业论文3万字。本研究创新之处:当前,国内外关于现代农业园的开发、建设与运行研究较多,但PPP模式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农业园发展的相关研究的较少。本次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特色农业生态园项目为实际案例,通过实证案例分析,丰富现代农业园相关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强化PPP模式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为其它地区的现代农业园区PPP模式的运用提供参考与借鉴。五、经费预算支出科目金额(元)计算根据及理由六、导师意见校内导师:导师签名: 年 月 日校外导师: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七、选题评议1对选题依据、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及创新性的评价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3同意 建议修改或补充 不同意 开题报告 考核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考核专家组成员:姓名职称学科、专业工作单位八、学院审核-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