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美饮食文化研究.docx

    • 资源ID:48540136       资源大小:51.7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美饮食文化研究.docx

    目录1引言12概念释义12.1饮食文化的含义12.2跨文化交际的含义23中美饮食文化差异33.1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33.1.1食材差异33.1.2制作手法及烹饪方式43.1.3餐食的次数53.1.4中美饮食使用的餐具差异63.1.5中美宴请礼仪的差异63.2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73.2.1地理因素73.2.2价值观因素73.2.3思维模式84中美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94.1交互影响的表现94.2交互影响的原因105对中美饮食文化的建议11参考文献12致谢13中美饮食文化研究 郭梓呈摘要:随着全球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与美国两国交往越来越密切,中国和美国的饮食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本文主要研究了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造成差异的原因、中美饮食文化交互影响的表现、交互影响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发现中美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来自于中美价值观、地理、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人注重个人主义,追求色香味俱全,美国人注重集体主义,追求营养。中美饮食文化的交互也带来了许多影响,交互影响是基于政治、经济、互联网的发展等原因的基础上的。研究中美饮食文化,可以促进中美的文化交流,促使中美饮食文化能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促进跨文化交际。关键词:饮食文化差异;表现;交互影响;原因 Research on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 ByGuo ZichengApril,2020Abstract:With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ly linke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continuous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food cultur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 the causes of the mutual influence, and so on, these differences stem from differences in values, geography, and mindse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inese focus on individualism, the pursuit of color, smell and taste, Americans focus on collectivism, the pursuit of nutrition. The interac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 has also brought many influenc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Internet and so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 can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 in the exchange, and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iet;performance;Interactive influence;reason31引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实力与软实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与外国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而饮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而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在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差异。通过研究中美饮食文化,了解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可以减少中美两国人民在交流中的障碍和误解,促使两国更友好地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宽容和接受,同时也可以促进中美两国不同的饮食文化进行碰撞、互补、融合,促使中美两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更深入。若中美饮食文化能够更好地交流,一定可以互通有无,达到互补的效果。1 通过查阅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学者们主要从饮食习惯、饮食观念、进餐用餐礼仪这几个方面来探讨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与造成差异的原因,对于制作手法、食材的选择、烹饪方式及其原料加工的区别、餐食的次数、宴请礼仪没有相对详尽的分析,下面笔者将对中美饮食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2概念释义2.1饮食文化的含义饮食,是人类生存以及提升身体素质的第一条件,也是社会前进的前提。在野蛮时期,人类的本能是吃东西。但是,人类的文明时期开启的标志是人们开始用明火去烧熟食物再进食。特别是用陶器煮东西的时候,食物就变成人们创造的智慧和技能。人类与动物的饮食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开始走向文明。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形成,随着人类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饮食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其本身就有着多样的文化,饮食文化指饮食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并反映在饮食过程中,它有着自身的特征:1. 地域性。特定的地理环境、天气条件等决定一定地域的饮食材料。而饮食材料对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了生存就会努力认识和改造周围环境,获取饮食材料。而人类改造自然、获取食材的行为活动就给饮食以及饮食活动打上了文化的烙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对饮食文化地域性的一种说法。82.民族性。通常,一个民族在历史文化、语言、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而不同民族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风俗习惯更是千差万别,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饮食文化。3.交际性。饮食文化不仅具有区域性、民族性,还具有交际性,饮食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在社交活动中,无处不见饮食的身影,逢年过节、招待好友等活动都离不开饮食。4.审美性。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存,而是将饮食当作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来研究。饮食被人们赋予了哲学、艺术的特征。尤其是在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更被诗意化,很多菜肴都寄托着丰富的情感寓意。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2.2跨文化交际的含义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关于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的交际场合里,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背景的人以同样的一种语言来展开口头交流。这是母语或者目的语其中一种。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会构成跨文化交际呢?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的发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交际者的文化背景必须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永久性的文化现象。而文化背景的差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是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也是指同一个文化圈内部亚文化之间的差异。通俗来讲,发生跨文化交际的双方,都必须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是不同国家的两个人,也可以是同一个国家里不同民族的人,也可以是同一个民族里不同性别、职业的人。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才得以达到“跨”文化交际,如果交际双方都是处于同一个文化背景,那么他们之间的交际只是一种文化交流,而跨文化交际有三个侧重点,分别为“跨”“文化”“交际”,缺少其中一点,便不是跨文化交际,所以交际双方必须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2.交际的参与者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一致的。这一点显然是必要的。因为进行交际的双方如果各自使用不一致的语言,那么语言就不通,没办法进行交际。这种情况下,双方使用的交际语言会是其中一方的母语,自然对于另一方便是目的语。例如,我在学校里与外国留学生一起做一个实验时,我们就会需要一种语言来进行交流,这时候我们通常会使用英语或者汉语。这意味着不需要翻译,用一致的语言就可以进行交际。如果语言不一致,我与外国留学生互相不懂对方在讲什么。笔者曾经在日本旅游过一阵子,我并不懂日语,会汉语的日本人也不多。但是在日本旅行的时候,与人交流时还是需要一种我和当地人都会的语言,这时候,我选择了英语来进行交流,这样的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3.交际的形式是实时口语交际的。跨文化交际有言语形式和非言语形式,这里主要说的是言语形式。言语形式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实时口语交际。实时即在时间上没有过多的延时,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简单来讲就是现场进行交流。口语即谈话的时候交际双方讲的语言,与书面语不同,是日常口头交流时讲的语言。实时的口语交际指交际双方即时的面对面的交谈。实时口语交际具有动态性、实时性、实践性的特点。采用实时口语是一种高效跨文化交际的形式,有利于交际双方迅速得到双方想要表达的信息,增强了交际双方的互动,使交际更富有高交际化和高信息化。3中美饮食文化差异两国的饮食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差异。笔者将从食材差异、制作手法及烹饪方式、餐食的次数、使用餐具的差异、宴请礼仪几个方面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进行论述。3.1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3.1.1食材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来自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人的日常以农产品为基础、以肉为补充的饮食结构。而且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种植技术越来越先进,食粮作物产量大、种类多。所以中国人的饮食就是以谷物、豆类、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食料为基本。主食是谷类,辅食是肉类和蔬菜。于是,中国人在准备食物的时候,主食是植物,辅食是动物。大米和小麦是我国的主食,此外,薯类、玉米、包子等也有它们的一席之地。除了米粉,各种面条、油条、粥、和小点心等食物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中国 “南稻北粟”的农作物分布局面导致中国饮食以水稻和小麦为主食的状况。西方的植物学者研究表明,中国人有六百余种可供食用,是西方的六倍。美国饮食文化来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导致美国有着以肉类与乳制品为主的饮食结构。美国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而畜牧技术高,肉的产量大,所以美国的农业结构以肉类为主,但不吃动物的内脏、头尾和皮。美国人大多吃牛肉、鸡肉等动物类食材。美国人的食物大有局限性,他们有四不吃:一不吃肥肉和皮;二不吃头、脚;三不吃内脏;四怕啃骨头。2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总的来讲,美国人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在美国的料理中,肉类无疑是食材的代表。他们注重各种各样的肉类的味道和肉的各个部分的特征。这就是说,无论怎么处理加工,都想最大限度地活用肉的“韵味”。奶酪是西餐宴会上必不可少的东西,但部分中国人觉得奶酪有臭味,无法接受。3.1.2制作手法及烹饪方式中式烹调具有感性、艺术化的特点,认为食物的大小、粗细以及是否均匀直接决定了烹调的味道,因此刀工在烹调中是极其讲究的,包括切、削、刻、雕、切片、切丝、切丁、切柳、去骨、去皮、刮鳞、剁末等。因此,中国的刀特别的精细和用途较为广泛。注重刀工的同时,火力大小也比较受中国人的重视。因此火力也分为旺火、大火、中火、小火、微火,不同的食物味道对火力的要求也不相同,出现了烧、氽、煮、炖、煨、炸、爆、炒、烹、油浸、煎、贴、蒸、烤、盐焗、拔丝、蜜汁等不同的烹调方式。烹制中直接调味的过程还包括放入食物的顺序,以及烹前调味、烹中调味、烹后调味形成的综合烹调过程。中式烹饪讲究美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胡萝卜还是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摆盘也是赏心悦目的。3美国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如肉类、面粉和蛋乳等,属于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类结构,食材种类比较单一、简捷,以猪、牛、羊等为主。饮食对于西方人来说不过充饥而已,对于利用动物的内脏、鸡脚、猪蹄等制作菜肴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另外,美国人对凉食情有独钟,饮料之中加冰块、吃冰淇淋在寒冷的冬天也很普遍。美国的烹饪方式体现了分析、精确的思维方式,量化标准和机械性的特点,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和本色,所以一道菜上来,菜是菜,肉是肉,两者截然分开并列与盘中。4 相比中式烹饪中注重刀法,美式烹饪更讲究刀具的用途,如制作沙拉的沙拉刀( Salad knife)、切割肉类的厨刀( Chefs knife)、分割大块动物原料的屠刀( Butcher knife)、别骨的别骨刀( Boning knife)、将食物加工成丝或碎末的擦板( Grater)。精确的刀法用途促使食材用料、加工更加精细和专业,选取肉类要按照部位进行的。蔬菜的栽培多样且新鲜,检验标准也很高。测试方法常用接触法和温度计来测试畜肉的成熟度,rare表示三四成熟, medium表示五六成熟,well-done表示七八成熟。除了刀具外,烹调中还使用了种类繁多的现代化加工器械,如切割机、搅拌机、榨汁机、打蛋机等,烹调方式有铁板、烧、烩、扒、煮、烟熏、煎炸等。在调味技艺方面,美国的调味中沙司( sauce)是不可或缺的,具有丰富菜肴、增加食欲的作用,体现炸、煎、烤等菜肴的滑润感。各种沙司的不同色泽、稠度、形状、特色与不同的菜搭配,可以美化菜肴的外观。同时,烹调之中特别注重利用酒与香料去异增香。制作鱼、虾时,经常使用干白葡萄酒、白兰地酒;制作畜肉使用的是马德拉酒、雪利酒;而制作甜点时,常用朗姆酒、利口酒。3.1.3餐食的次数 中国人一日吃三餐,每餐的食量较大;而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美国虽有一日三餐之说法,但是大家基本不在同一个时间点吃饭,美国人甚至是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吃点东西。在过去,秦朝和汉朝的中国人都是每天吃两顿饭,汉王朝以后逐渐出现了每天吃三顿饭的情况。三四十年前,农村地区有这样的情况,早上先去田里干一阵子活,然后回家吃个早餐,接着继续干活干活,直到晚饭。有的人因为干农活的地方与家相隔较远,就吃完早餐并准备好中午吃的干粮再出门,一直劳动到傍晚再回家吃晚饭。近代化开始以来,中国人民的劳动时长比以往要长。每日两餐的模式对于劳作的人民来讲,是不够补充体力的。其次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娱乐时间变得多了,也开始晚睡了,所以为了维持体力,人们需要每天吃三顿饭。 美国人吃三餐的历史更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吃一点早餐,带一点干粮,直到下午才吃足够的饭菜。他们会在下午到夜晚的任意一个时间吃晚饭。为了避免天黑之后还要烹饪、吃饭、洗碗,穷人会选择早些吃完。而有钱人有足够的钱财可以支付他们点的灯所产生的电费,所以他们吃晚饭可以晚点吃。3.1.4中美饮食使用的餐具差异中国人用餐的器具有筷子、匙、碟、杯、碗、盘。中式烹饪注重餐具的适用度、造型、大小、颜色。中国人温柔地使用筷子,无不体现着中国的和精神。5并且中式烹饪注重餐具与菜肴协调搭配,美味的食物需要精致美丽的餐具协调搭配。用餐作为一种艺术活动把饮食当作艺术活动来对待,可以让人们边吃饭边进行艺术享受。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以和为贵”。倾向安居乐业、和平共处,反对侵略,体现在餐具的使用上,就是选择文雅的、没有杀伤力的、较为温和的筷子。中国人使用筷子时温文尔雅,很少出现戳、扎等不雅动作,在餐桌上对待食物的态度是亲和的、温柔的。6美国人的餐具以刀叉为主,这与他们肉食性的饮食结构有关7,还有不同类别的杯子、盘子、勺子、碟子。美国的餐具大致分为五个类别:瓷器、上菜盘、银器、金属器、玻璃器皿。这些餐具的用途不同,例如瓷器多用于制作茶杯、咖啡杯,金属器用于制刀,玻璃制品用于水杯、酒杯。美国的餐具是多具一用,即多种餐具拥有一种用途,分工细致,如刀是切割又是进食,合起来供用餐时用。美国使用刀又不过四五百年历史。同筷子的简单相比,刀又种类较多,属于专用工具。3.1.5中美宴请礼仪的差异宴请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但因文化背景不同,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宴请方式。中国人十分注重礼仪和形式,讲究礼尚往来,在得到别人的帮助之后,出于感谢通常会请客吃饭。在举办宴席时,为了表示尊重,会提前发请帖。宴请之日,东道主会在门口迎宾。宴席开始后,人们相互之间会说各种客套话。此外,中国人重面子、重名声,因此宴席往往会尽力操办,追求气派。近年来,整个社会倡导节约的风气,反对铺张浪费,带领全社会的人动员起来珍惜粮食,并在日常中宣扬“光盘行动”。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节约的传统美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美国人在宴请宾客之前常会发出电话或口头道请,告知宾客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等,并请求对方给予答复。西方人认为正式的邀请一定要说明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等,否则就不算正式的邀请。受邀者通常也会明确拒绝或爽快答应,并表示谢意。此外,美国人在宴请时更注重情调,而不是像中国人那样追求面子。他们通常会精心布置场地,使场地或静谧温馨,或新颖奇特。饮宴多以自助餐、酒会等为主,客人十分随意。总体而言,中美两国在饮食文化、社交礼仪文化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方习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避免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3.2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3.2.1地理因素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季风气候发达,四季分明。所以种植业在农业结构中占据主导位置,林业和渔业比例很小。8畜牧业与养殖业的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中国人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中国人以五谷为主食,以蔬菜为辅食,外加少量的肉食品。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邻太平洋,暖湿气流给美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带来了丰富的降水,适合牧草生长。8而且美国的草地面积比耕地面积大,所以适宜发展畜牧业。西欧气候温暖多雨,对于发展种植业来说不够热量和光照条件。美国优质牧草广布,因此美国以畜牧业的农业结构类型为主。东欧离海较远,缺乏水汽,农作物主要是小麦。所以美国人的主食是肉和面食。3.2.2价值观因素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际关系上以和为贵,因此,中国是典型的家庭社会,崇尚集体主义。而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非常浓厚的国家。集体主义注重集体意识,提倡合作共享,会保护别人的面子。个人主义尊重并维护个人自由。中国人吃饭讲究“和”,崇尚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不管是聚餐还是应酬,大多都使用大圆桌,大家围坐。在餐桌上,每道菜都是装在一个盘子里,供所有人共同享用。9不管是什么样的宴席、什么样的目的,例如婴儿的百日宴,春节的团圆饭,大家坐在桌子周围,桌子中间摆放着冷菜、热菜、甜点等食物,所有人一起享用,给人以安静、祥和之感。可见,这一理念符合中国人的“民族大团圆”,也体现了用餐人“团结、礼让”的美德。中国人重视集体观念,强调全局的价值观导致了这样的饮食习惯。筷子相对刀叉来讲是温和的,中国人在餐具的选择上也体现着“和”的价值观念。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所以在中国,主人是十分热情好客的,在聚餐或宴请时会准备很多菜,热情地招呼客人。美国人注重个性与独立,即使最亲密的人也会保持相对的距离,这样的价值观对饮食习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习惯和别人分开进食,即选择分餐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人吃饭都是自己盘子里放着自己吃的食物,并不习惯与他人共同享用一份食物。美国人崇尚自由的价值观,他们非常热衷于吃自助餐,在吃自助餐时可以随时走动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自由地选择想吃的食物。他们认为分餐制较为卫生和节约,可以避免造成食物的浪费,也保护了个人健康。美国人的这种饮食习惯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他们尊重个体,注重形式结构,是个性突出的呈现,这也是自助餐在美国流行的根源。公用餐具和分餐制体现了美国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尊重个体的价值观。3.2.3思维模式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和讲究整体性。体现在饮食文化上就是中国菜特别讲究各种食材的搭配,菜品讲究色、香、味俱全。8中国人在烹饪食物时,不仅对食物的味道和香味有一定的要求,同时也特别注重摆盘。中国人对于食物味道的极致追求,导致中国人在烹饪时会选择很多不同的烹饪方式,例如炸、爆、炒、煎、炖。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体现在中国厨师在烹饪时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加入调料,食物的配料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中国菜的配料表里有“少许”“适量”这样的词。美国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对食物营养的要求往往高于对外观审美的要求。美国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11体现在饮食文化上就是美国菜讲究食材的营养搭配,他们对食物外在的美观度,例如对食物外在的色泽、气味、香味一级形态等方面的要求就基本没有了。12他们会搭配好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无机元素。为了不破坏菜肴的营养成分,有些食材美国人会生吃,例如用菜和水果制成沙拉。在烹饪过程中,会用量具对配料进行精准定量,例如加盐5克,加糖10克。4中美饮食文化的相互影响4.1交互影响的表现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现在的中餐已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而美餐也开始向中餐的色、香、味、意、形俱全的艺术境界发展。只有使中美餐饮文化在交流中共同发展,人们也才会享受到更美味、快捷、营养、健康的食品。饮食文化的交流正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充当着全球经济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带”。 中美饮食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体现为:1.食材选择的相互影响。美国人选用的食材更加丰富,例如他们开始尝试食用排骨、鸡爪等带骨的肉,也开始尝很多中国特色的食物,如皮蛋。除了去中餐馆就餐,光顾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目前为止,中国的各个地区都遍布着西式快餐麦当劳、肯德基等,在各大商业广场和交通枢纽中心也有西式快餐的踪影。这些快餐类食品带给了我们一定的便捷性和新鲜感。麦当劳的卡通形象,即麦当劳叔叔与一些儿童套餐中的玩具,以及肯德基爷爷的卡通形象深得中国人的喜爱,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麦当劳肯德基一类的西式快餐。早餐吃面包喝牛奶这种既营养又方便的饮食方式也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欢迎。7中国的方便面也受到了美国人的喜爱。2.烹饪方式与制作手法的相互影响。美国人开始炒菜、炖汤,不仅注重食物的营养,而且逐渐开始注重食物的味道与香味。而中国人开始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在注重色香味之余,还讲究食物如何搭配,以求更加有营养。在蛋糕、蛋挞等西式面包传入中国后,中国人便学会了烘烤西式面包、甜点类西方食物。3.餐食次数的相互影响。部分美国人开始注重一日三餐定时吃,晚餐时间没有推到太晚,而午餐的质量他们也逐渐重视起来,会选择提前做好饭菜带去工作的地方,到午餐的时候放微波炉加热。下午茶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部分中国人开始少食多餐,而不是在一日三餐里过量饮食。中国人不止一日吃三餐了,饿了可以随时点外卖,凌晨都可以去吃夜宵。4.使用餐具的相互影响。筷子和刀叉,是东西方文化不同的产物,代表着不同的进食方式。刀叉是冰冷的,是硬性的,而筷子却是柔和的,讲究的是一个巧字。当文化相碰撞后,刀叉逐渐走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并且在中国的西餐厅越来越多。同时,在中国的西餐厅融入了中国的特色文化即筷子,有些西餐厅是提供筷子给顾客使用的,当然还有部分西餐厅较为正式,并不提供筷子。而外国人,也逐渐地开始学习使用我们的筷子。5.宴请礼仪的相互影响。美国人约中国人时,大多还是会按照他们的习惯,即提前约定好时间,不会突然间到访,突然间到访还是较为突兀的。美国人在中国人的潜移默化下,学会了“客气话”,例如邀请对方来自己家做客:“有空来我家坐一坐呀。”这句话并不是像以往的美国人一样,真正的邀请对方来自己家做客,而是客套话。他们也逐渐懂得了许多客套话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你吃饭了吗”“人来就行了嘛,还带什么东西嘛”“改天见”。而中国人约美国人时,也是会提前约好时间,尊重他们的文化。中国人在宴请上,受到了美国的影响,开始变得注重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在全社会提倡光盘行动。在宴请时,不再过于注重排场,而是注重节约,剩下的食物会打包或留起来。一位老师曾经讲述她的经历,她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她的朋友举办了一次家庭宴会,邀请了几个朋友一起聚餐,聚会时,却是每个人各自烹饪食物,这让中国的老师感觉不适应,但是还是尊重美国朋友的习惯,去烹饪自己的食物了。由此可见,中国人感受着美国的个人主义,自己烹调食物,而不是参加宴会的所有人一起分享桌上的食物。4.2交互影响的原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其中中美两国的饮食文化交流与传播也越来越多。下面我来简述一下交互影响的原因:1.政治原因。我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大,在国际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而且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我们对外国人是很友善的。另一方面,我国局势稳定,很少发生战争,治安较为安全。因此来我国旅游、学习、商贸的美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带来了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同时在中国体验着中国的饮食文化。美国的政治稳定,福利待遇很好,吸引了许多华人去美国生活、定居,随着在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他们对于中国美食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在美国开了许多家中餐馆。美国的教育制度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吸引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去美国留学,从而体验美国的饮食文化。2.经济原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促使中国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中国人在忙碌的同时开始追求新颖的生活方式,忙碌的生活意味着人们对于能量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一日三餐已经不能满足中国人的能量消耗,所以他们像美国人一样一天吃多餐。另一方面,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对于中国儿童来讲是富有吸引力的,所以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公共枢纽、城市中心、商业广场都有洋快餐的踪影。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有着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这意味着美国的工资也是较高的,去美国工作、学习的中国人便多了起来。3.互联网原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世界连成了一个网络,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时得知世界上的新闻,还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而中美之间的文化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互相交流。例如电影文化,中国的电影走进了美国人的视野,美国的电影也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让两国人在对方的电影文化中感受着其他文化。美食主播李子柒的视频在国内外爆红,让中国文化对外国网民来说充满了吸引力。这样的文化输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5对中美饮食文化的建议随着国际间的交际日益频繁,世界开始紧密联系起来,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际使得多样的饮食文化不断的互补与兼容,13无论中国饮食还是美国饮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地理环境、价值观、思维模式的不同。研究中美饮食文化,有利于中美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中美饮食文化的相互发展。同时也可以促使中国与美国在国际交往中减少障碍,更加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现今社会,事物在不断地变化,饮食文化亦是如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文化,传承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辩证地看待美国的饮食文化,汲取美国饮食文化中的营养成分,促进两国饮食文化往更健康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元志英.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原因分析J.才智,2017(11):233.2孙太群.中美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14.3陈雪儿.我国饮食文化的特点J.中华养生保健,2016(01):28.4罗艳丽.从饮食文化差异透视中美核心价值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2):70.5赵治文,全克林.从电影北京人在纽约中西员工工作餐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5(18):158. 6卞浩宇,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51. 7方姜娆.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J.校园英语旬刊,2017(07):223.8朱风兵.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原因简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4,27(02):119. 9杨一宁.浅谈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联系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05):79. 10陶然.小议中美饮食差异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392.11赵敬.中美饮食文化差异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227.12唐瑞.跨文化交际视阈下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研究J.海外英语,2017(02):165. 13陈歆.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J.职业圈,2007(16):74. 致谢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而之于我的未来,这仅仅是一个逗号,我将重新启航。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周巧香讲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指导下完成的。我还要感谢一下周巧香老师一组的同学们,感谢你们的耐心解答与帮助,感谢你们给的修改意见。还要感谢汉语国际教育班级的老师们教会了我许多专业知识。 至此,我的心情波澜起伏,从开始选题,有很多老师、同学给予了帮助,在这里向您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次对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们献上最诚挚的谢意!13

    注意事项

    本文(中美饮食文化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李**)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