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docx
黑龙江工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黑龙江工商学院本 科 毕 业 论 文 浅析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学生姓名:刘书菲学生学号:201662027指导教师:赵国辉所在年级:2016级所在专业:2016级所在系别:艺术与传媒系2020年 5月12日摘 要电视专题片拍摄过程比较复杂、内容较多,主要运用选材、字幕、声音和拍摄等方法,能够将节目内容全面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动态画面的艺术创造,这就对摄像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注重拍摄到最适宜的镜头画面,才能保证后续节目制作质量,实现播出收视率的提升。文章简要阐述电视专题片拍摄的要求和技巧,并介绍了具体的拍摄技巧。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AbstractThe shooting process of TV feature film is complex and has many contents. It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material selection, subtitle, sound and shooting to present the program content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comprehensively. As a kind of art creation of dynamic picture, TV feature film puts forward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camera crew. Only by focusing on shoot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lens picture can the quality of subsequent program production be guaranteed and the broadcast audience rate be improved.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requirements and skills of TV feature film shooting, and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shooting skills.Key words: TV feature film;shot;Skill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前言1(一)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二、电视专题片拍摄的要求1(一)拍摄要具备观众意识1(二)拍摄要具备编辑意识1(三)拍摄要具有“工匠精神”2三、电视专题片拍摄的技巧表现2(一)拍摄要具有真实性2(二)拍摄方法要突出2(三)重视对光线的处理3六、结论5参考文献6致 谢7-III-一、前言(一)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现如今,随着观众对电视专题片的各方面需求日益提升,而专题片画面的好坏对整个节目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专题片拍摄时,怎样更好的运用拍摄技巧,拍出让大众喜欢的画面,是每一位摄像人员应该深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本论文主要通过搜集和观看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手法的专题片和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其角度主要包括“专题片拍摄要具有真实性”“专题片拍摄的方法要突出”“重视对光线的处理”等,由此总结出了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的相关论文论点。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之上,还要从电视专题片的基本概况和拍摄背景入手,针对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进行分析,推陈出新,对专题片拍摄技巧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使本次研究更加全面。(三)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电视专题片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电视类型,是根据中国国情下特有的产物。又是介于电视新闻与电视文艺之间,既有电视新闻的正式性与严肃性,使人寓意深刻;又有电视文艺的美学性和多样性,令人回味无穷。当前电视专题片的种类犹如“百花齐放”般得日益增多,观众对电视专题片的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专题片画面对专题片整体质量的好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拍摄技巧为主要内容,首先对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要求进行阐述,使镜头更加真实可信;其次对于电视专题片拍摄的技巧表现进行由浅入深的详细分析。并以此为鉴,把握好电视专题片的拍摄特点,提高摄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使得电视专题片更加全面的发展。二、 电视专题片拍摄的要求 现今,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突发的现实因素。因此,要想提升专题片拍摄质量,就必须立足于实际,从观众角度出发,拟定好拍摄计划,提升专题片整体效果。(一)拍摄要具备观众意识1.摒弃单向思维 树立观众意识长期以来,我国专题片的拍摄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拍摄者的单向思维,存在着灌输式的传播理念,以致于作者的思想很难到达观众心里,更妄谈行动自觉的转化了。这当然跟我们长期自上而下的生产方式有关,但更多的原因是市场化程度的低下。如今,传播市场化的高度发展,正在倒逼专题片生产者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观众意识。从你架起摄像机那一刻,你的心里就必须知道观众是怎么想的,他们需要看到什么,否则势必造成鸡对鸭讲的传播效果。何为观众意识?观众意识就是传播市场化的标志,他决定着我们专题片的收视率、到达率和转化率,以及复播率和版权价值。专题片的作者,特别是镜头的策划和拍摄者的心理定位、谋篇布局、思维方式、组织形式、拍摄方式等等都必须有观众的意识,敬始慎终,为结果负责,观众意识不是专题片拍摄的收尾而是初始,这是当今专题片制作的首要一关。2.透过观众的眼睛看世界观众意识的树立不只是不只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更是专题片拍摄的操作守则,透过观众的眼睛看世界,方能感同身受。新冠病毒肆虐武汉,肺炎患者观众对专题片的需求不仅是要能看得懂,而且要给人感觉良好,最好是能给观众留下些印象深刻的镜头画面。所以说,摄像人员应充分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从多方面角度进行拍摄,使镜头画面立意清晰,新颖准确。例如最近的这次肺炎疫情事件,如果以这次疫情为主题进行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摄像人员可以把自身想象成一名观众,感同身受,拍出自己想要看到的画面。观众想要看到的画面不仅仅只是某一患者被成功救治,或者是一些大量的空景,观众更想看到的是那些工作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正在面临的种种困难与不易和最终怎样解决并战胜了这些重重困难与阻碍的镜头画面。因此,摄像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一些没有经验的摄像人员在拍摄这种突发性的事件时,多数会拍一些大而空的镜头,要不就是随手拍一些自己看到的画面,对整个专题片的立意不清晰不明确,不知道该拍些什么。因为突发性事件本身没有预见性,正当有值得拍摄的细节画面时,手忙脚乱地还没来得及开机,一些打动人心的关键镜头就已经结束了。因此,为了提升专题片的画面质量,摄像人员从头到尾要随时做好抓拍、捕捉关键性镜头的准备,拍下那些值得记录的真实瞬间,还原事件最大的真实性,让观众自己去捕捉其中蕴含的深刻意味和内涵。3.满足观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专题片拍摄必须不断满足不同观众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摄像人员对观众分层要有一定的认识,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并不断丰富自身阅历,提高审美水平。电视专题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节目类型,摄像人员在具备观众意识和满足观众观看需求的同时,还要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摄像人员突出其中所蕴含的美感,兼备审美与教育功能,将二者相结合,以此来突出电视专题片的审美特征。观众的欣赏水平是分层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生际遇、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家教等等,都决定着观众的审美水平。专题片的拍摄者如果能够充分了解观众的不同社会分层,就能更好地锁定收视人群,有的放矢,更精准地去制作有针对性的内容,拍摄的每一个镜头都非常明确是给谁看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专题片真正做到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二)拍摄要具备编辑意识1.牢固树立编辑意识新的传媒背景下,电视专题片是对社会某一领域的系列报道,电视专题片应有新媒体传播的思考。电视专题片的摄像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编辑意识,发挥好其电视专题片的传播特性,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后期编辑的感受,也能够时刻替编辑思考并拍摄出成组的画面。没有编辑意识的摄像师是不称职的,一部优秀的专题片的整体风格是统一的。因此具备编辑意识也是一个专业的摄像人员尤为重要的一点。如果一个好的摄像师没有编辑意识就犹如一篇好的文章没有灵魂。2.提高拍摄效率和质量 没有编辑意识的摄像人员在拍摄时,胡乱调参照系数,拍摄出来的画面通常都是杂七杂八,结构逻辑比较混乱,常常有很多关键性镜头没有抓拍到,涉及到后期还得需要补拍。尤其在异地拍摄时,漏拍镜头就得抓紧补拍,不然就会增加拍摄成本,或者失去补拍场地的机会等,从而影响作品的后期编辑,降低专题片效率和质量。没有办法进行补拍的只能用资料来代替,这样一来难免会造成镜头的跳跃,画面内容不连贯,专题片内容杂乱无章,就会造成专题片整体毫无风格和美感可言。还会给后期编辑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需要一个好的编辑去一个个筛选可以用的镜头,因而整个片子制作下来用时较长。3.画面内容衔接要紧密评判电视专题片是否优秀,故事主题是否能讲述清楚,是否能做到层次分明,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就能分辨得出来。摄像者应该对整体内容有个清晰明确的思路,并且对专题片叙事过程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从而把握好专题片叙事的有序衔接。一个专业技能高超的的摄像人员在拍摄画面时,会在拍摄前反复确认电视专题片的拍摄风格,对所要拍摄的画面内容予以制定,防止有在选取镜头画面时废弃镜头的产生,有效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在拍摄过程中,拍摄出来的镜头画面整齐连贯,镜头组接之间逻辑递进十分紧密、镜头画面意味深长,为后期剪辑人员在编辑这些画面时,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去删减一个个废镜头,直接顺着摄像人员所拍摄的画面和高超的拍摄手法就能毫不费力地串起来,为后期编辑能省去很多时间。从而拍摄出来的专题片,也就非常地成功。(三)拍摄要具有“工匠精神”在多数人看来“工匠”一词的意思,就仿佛是一个每天都在机械重复同一种事物的工作者。但其实不尽然,“工匠”更像是一份坚守,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而这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工匠精神”。1.树立匠心精神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摄像人员,比如说在拍摄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时,就要摒弃一切杂念,学会做时间的减法,减去周围的一切零星的繁杂事务,只聚焦所拍摄的那个点,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并把握住重点。在拍摄一个适合符合该画面的光线时,可能得等上几个小时,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甚至得等上好几天,就为了给画面最佳的视觉效果。这中间所经历的漫长等待,其实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在拍摄这类题材时,摄像人员就是在未卜先知,先找到一个合适拍摄的位置,预判下一秒会不会出现自己想要的画面,在出现想要的画面动作快要发生时,调整好焦距,调整好构图等一切准备工作,用最快的速度,最专业的手法把画面抓拍下来。这不是在靠碰运气,而是在靠摄像人员不断的预判,判断下一秒将要发生的事情,和时间做斗争,最终捕捉到最动人心弦的画面。精雕细琢,锦上添花,诚心诚意,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2.平民化的表现手法“工匠精神”要求摄像人员放下身段,平视整个大地,用低视角拍摄出周围景物的静谧与美好。比如在拍摄小孩子在草丛间玩耍嬉戏的主观视角时,摄像人员还要有一颗孩童般友爱的心。在拍摄纪实类专题片时,摄像人员应尽量采用平民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命运,不能过分依赖解说词,不能图快图省事,用“摆拍”或者“导拍”这样的组织拍摄来完成,从而忽略电视专题片日常化、生活化、展现人物事件原汁原味的这种特性。摄像人员尽量多用长镜头来拍摄,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要时刻跟随主人公的生活习惯,比如老年人早晨五点多就醒了,开始干农活,这时摄像人员如果不跟着去,有些细节镜头就错过了。为保证专题片特有的真实性,摄像人员还应该随时佩戴好话筒来记录好现场音,并保持摄像机随机话筒常开,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摄像人员不怕苦不怕累,不管下雨还是更加恶劣的天气,只为了拍摄出自己想要的画面,默默躲在美丽优雅的镜头后面,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拍摄出独具匠心的画面,这也是一种“工匠精神”。一个个优秀的摄像师拍出来的画面,独具匠心,令人深思,而这诠释着摄像人员所具有的“工匠精神”。一个专业的摄像师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坚持不懈地拍摄好每一个镜头,持之以恒,最终才能拍出成功的专题片。三、电视专题片拍摄的技巧表现(一)拍摄要具有真实性1.视角上要忠实记录电视专题片本身就是通过记录来展现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真实是电视专题片最大的特点,因为只有真实,才能取信于众,才能取信于社会。而整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细节等则是由摄像人员来拍摄记录,摄像人员就相当于整个事件的“见证者”,这就要求摄像人员通过镜头来反映了。纪录是视频传播的根本使命,然而面对一个事件的发生,再多的摄像机也是不够的,我们拍摄的真实只是真实的一面。因此,拍摄者的选择能力成为了关键,在纷乱复杂的现场信息中,拍摄者要条件反射似地把镜头对准一个个“关键镜头”,这是纪录者的功夫,更是专题片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方面的功夫欠火候,后期的编辑制作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更重要的是所有创作者都将与你一起承担传播失真的风险。2.内容上要强化叙事真实的地点,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都是真实性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电视专题片往往都是画面+解说词+音乐,大量的解说词加上配乐,易对专题片的主题产生过分渲染,这样就很容易主导观众的情感导向,就好像“迫使”观众就朝着之前设定好的情感路线里徘徊,使观众渐渐不喜欢看专题片。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应该是以细节动人,不添加任何过度的渲染,就算没有华丽的解说词和唯美动人的音乐来铺垫,也可以通过平平的叙事手法,打动人心。比如在人物电视专题片中,一个人个性的展现,一件事对人物的刻画,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细节去实现的。一部专题片若是只有生活过程的一般展现,那么它就只有了身体当中的骨骼部分,只有再加上大量真实的生活细节,它才算是有了血肉。如果说电视专题片中的故事情节是骨骼,那么生活细节就是构成电视专题片丰腴的血肉,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一些细节的拍摄,可以让人物内心中进行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让观众看到,从而增强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化,让观众可以准确清晰地把握其内心世界的情感脉络变化。这就要求摄像人员应尽可能多的拍摄现场画面,积累大量真实的素材,同时在保证全面拍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拍摄时长,既能省时省力,又能为后期编辑人员省去很多麻烦,从而提高了专题片的制作效率。然而对于一些关键的细节性的镜头,应做好时刻抓拍的准备,因为一个动情的细节镜头可能比任意一句华丽的解说词都能使观众潸然泪下,亦或者一个滑稽的细节镜头就会使观众捧腹大笑。真实生动的细节能够使观众潸然泪下,增强专题片感染力和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一些细微的举动在专题片中给人细腻之感,足以起到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作用。细节固然重要,但在运用细节镜头的时候,不能只拍细节,不能只是单纯地运用大量细节进行画面的简单叠加,因为这样的话展现在荧幕上的时候就像是一盘散沙。摄像人员应该对于这些细节镜头仔细斟酌推敲,合理编排,进行取舍,才能更好的把整体利用细节发挥到极致。让观众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探索该专题片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达到和观众情感深处的心灵碰撞。然而对于一些没有经验的摄像人员来说,捕捉不到关键的细节镜头也是很常见的。这就要求摄像人员要在平时的拍摄过程中多加锻炼,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对下一秒要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判断,提前架设好机位,选用好镜头,调整好镜头焦距长短,光圈的大小,构图,色彩,光线等,在下一秒事情发生之时,也好来得及应对。(二)拍摄方法要突出拍摄是专题片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有一个好的画面对整个专题片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摄像人员有一个好的拍摄方法。1.真实化的生动记录首先,专题片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为了突出这种真实性,大部分的专题片并不是那么在意画面的美感。因而更加强调摄像人员在拍摄专题片时,能够注重专题片画面的美感,同时有一个好的拍摄技法,并突出拍摄方法。既能通过真实化的叙事手法来表现专题片的主题,又能注重画面的艺术效果,在保证画面真实性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艺术创作,拍出环境或人物本应散发出来的意境和美感,使镜头画面更加富有艺术美感,还可以使观众看到某些镜头达到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拍摄“白衣天使”在救治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时,不论白天黑夜,医护人员都在不停地在救治病人,可能连吃一顿热乎饭的功夫也没有,如此的辛苦劳累。就在这时,通过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悉心照顾和治疗,一例、两例甚至更多的肺炎患者成功被救治。这时摄像人员就可以采用好的构图和色彩表现,把握好镜头的色温和光圈等,比如通过特写镜头拍摄医护人员的笑脸,还有脸上戴过口罩留下的深深印记,就可以以小见大,意味深远,使观众心灵震撼并产生敬畏之情。这些都对画面的美感有着影响作用,从而使镜头更加具有张力和震撼力。2.真实化的叙事手段其次,在拍摄新闻类专题片时,同期声的拍摄可以真实的记录当时事情发生的场景,对整条新闻的播出也有了非常真实的可信度。在准格尔新闻中,有一期临近除夕关于韩玉兰这一人物的专访。韩玉兰是准格尔旗当地剪纸文化的传承人,为了把剪纸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在平日里,叫上自己的好姐妹在自己家里剪窗花。在剪窗花的过程中,韩玉兰和姐妹无话不谈,剪着剪着,就唱起了当地的漫瀚调,并感谢党中央感谢习主席对她们这些基层人民的关怀与帮助。这件事被真实的记录在电视上。在此过程中,摄像人员需要保证无论被采访者陈述时所用到的语言如何,都不能在人陈述时将其打断,以此来保证拍摄同期声的自然性,真实性和真实感。摄像人员在拍摄过程中,应多去拍摄些群众的画面,需要对每一件人或事进行如实拍摄,利用推拉摇移跟等多种拍摄手法来拍摄人民群众的神情及动作。最后,在加入画面艺术效果的同时,也要注意表现手法要朴实无华,不可过分渲染。在拍电视专题片时,不能以主题先行,按照已经设置的框架去拍摄,这样难免会失真。电视专题片本身就是还原人物或事件真实的生活场景,未经琢磨的生活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论美也好,丑也罢,只要是从平民化的视角来拍摄,就能让人难以忘还。3.真实场景下灵活调动镜头专题片的枯燥冗长是观众最反感的,也严重制约着专题片的发展。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拍摄者一定要学会在真实的场景下灵活调动镜头,使专题片的表现更加生动,视觉冲击力更强,引人入胜。推、拉、摇、移、跟、升降等等是目前电视专题片拍摄时常常使用的镜头,这些手法的运用给编辑者更多的发挥空间,提高了效率,观赏效果也能上一层楼。然而,除了传统的一些手法,专题片拍摄手法仍然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专题片与时俱进,更加具有吸引力,摄像人员应该不断努力在内容和拍摄方法上力求突破。两极镜头的使用就是一种狠的尝试。大全景与特写的组接,看似有悖常理,但是视觉在两个极端跳跃,给人一种一惊一乍的感觉,在冲击视觉的过程中,让人对现场的宏观和微观有了更深的印象,让枯燥的专题片显得更加活泼动感一些。(三)重视对光线的处理光线是影视画面中的灵魂,是构成画面美感的重要因子,也是增强画面质感,立体感的关键性因素。学会光线的运用,是摄像人员提高画面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1.树立光线意识首先,光可以分为硬光和软光。硬光的照射性非常强,照在人物脸上明暗分明;软光会使人物的皮肤光滑细腻,整体给人以柔美温和的感觉。因直射光方向性强,可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等不同光线。比如在专题片拍摄中,在拍摄人脸部的时候,最好采用比较柔和的散射光,也可以在聚光灯前面加上柔光片或者是纱网,使光变得细腻柔和。摄像人员应灵活运用光线来提升画面质量。例如顺光拍摄出来的画面,还原了景物原有的色彩,给人以明亮,轻快的视觉快感;侧光中的正侧光,会使被摄物体高低起伏明显,立体感强,但存在画面感生硬刻意等弊端。而侧光中的侧逆光能够很好的表现物体的轮廓,使物体和背景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开来,空间感极强;逆光则可形成剪影效果,能够突出被拍摄物体的造型,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但摄像师在运用逆光拍摄时,应该注意逆光拍摄只能看到物体的背面而看不到受光面,因此画面缺乏质感和立体感。2.运用最佳光线摄像人员要在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自己所需要的光线,可能得等几个小时,或者一天甚至用几天的时间来等待一个光线,这样才能在最佳的光线上拍摄到最佳的画面。在大多数电视专题片中,光线的运用都必须要求接近真实,看起来必须是从画面中的真光源而来,让观众看起来就像是真正所值的那个时间段。摄像人员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从心底里重视对光线的运用,正确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光线,提升整个专题片的画面质量。六、结论综上所述,为提升我国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质量和水平,摄像人员应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拍摄,时刻具备观众意识,拍出观众想要看到的画面。与此同时,摄像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技能,运用蒙太奇思维,掌握镜头组接的基本规律,在拍摄中形成蒙太奇意识,在画面造型中很好的表现出来。坚持不懈,干一行爱一行,将“工匠精神”进行到底。用最真实的镜头,最佳的画面效果回馈观众。在实际的专题片拍摄过程中,肯定与前期所策划的有出入,有些时候不能按照既定好的拍摄计划去拍摄。这时,就需要摄像人员遇事沉着冷静,练就出随机应变的能力,积极果断地应对现场的突发情况,及时调整拍摄方案,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有条不紊地将拍摄继续进行下去。在掌握好专业技能的同时,摄像人员还应有创造力,创造力意味着对画面的创新与开拓,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电视专题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4-参考文献1 梁凌昆浅议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J新闻爱好者,2012(20):59-602 费娜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技巧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7(08):1003 成刚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09):78-794 张静华浅议电视专题片剪辑中应注意的问题J新闻传播,2012(9):2235 曹华强.电视专题片创作J.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03):154-1596 周毅电视摄像艺术新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78-907 解建文浅议电视专题片拍摄技巧J科技风,2015(19):2238 艾冰电视专题片拍摄要点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118-1199 曹华强.电视专题片创作J.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03):72-7310郑兰英.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探讨J. 新闻研究导刊,2016(11):16611陈勤,吴华宇,曲阜贵大学摄影教程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2):88-10212陈勤,沈潜大学摄像实用教程J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08),82-89致 谢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论文导师赵国辉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我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提出了专业的见解。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撰写期间,我总是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老师不厌其烦地教导我,并帮助我改正,在此我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予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感谢大家的关心与照顾,使我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