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的觉醒.doc
摘 要灿烂千阳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叙述了玛丽雅姆和莱拉两位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暴力与压迫以及她们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莱拉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玛丽雅姆用生命来反抗暴力与压迫。通过对玛丽雅姆和莱拉的女性意识觉醒过程的分析,来体现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灿烂千阳 女性意识 压迫 觉醒 反抗 AbstractThe Splendid Sun is a novel by Callard Hussein, which mainly describes the violence and oppression of two women, Mariam and Laila, against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and the process of their female awakening.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Laila's pursuit of self-worth and Mariam's use of life to resist violence and oppres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process of Mariam and Laila,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is reflected.Key words: The Splendid Sun ;Female awareness ;oppression ;Awakening ;Resist 目 录引言1一、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1(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1(二)用生命进行反抗2二、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4(一)男权社会的压迫与暴力4(二)弥足珍贵的亲情与爱6三、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意义7(一)女性解放思想才能掌握命运7(二)女性集体反抗才能取得胜利8四、结语9参考文献11致谢 12浅析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何丽冰女性意识即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自我价值的醒悟和追求。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利的质疑和颠覆等。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在灿烂千阳这部小说中,对战争进行控诉,为妇女权利而呐喊。在小说中玛利雅姆和莱拉两位女性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阿富汗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种种压迫以及阿富汗女性的悲惨命运。阿富汗女性想要改变自身处境和命运,除了国家和社会的推动,更重要的是阿富汗女性自身要具备女性意识,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团结起来共同为女性谋出路。 一、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女性意识首先体现在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莱拉虽然出生于动乱的年代,但她的的童年却是在父母的疼爱中度过。她的父亲把她视为珍宝,给了她最好的爱,让她接受教育,培养她多阅读书籍。她还有一个青梅竹马塔里克陪伴她成长并彼此爱慕。正因为她的童年是在爱中成长,所以她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价值观,在她的思想里男女是平等的,女孩子也可以像男孩一样做很多事情。这是成长的经历带给她的,是莱拉女性意识形成的背景。直到战争让塔里克搬离,父母兄弟全部死于战争,塔利班让她寸步难行,拉希德趁虚而入将她收为己有,莱拉才正式告别她的幸福生活。从此莱拉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被束缚,她被迫穿上了只露出一只眼睛的“布卡”,被迫听从和服侍拉希德,拉希德不允许莱拉有任何反抗违背他的想法。与玛丽雅姆不同的是,莱拉不是一个懦弱顺从的人,她一直在策划着如何逃跑,她明白只有逃离拉希德,自己和女儿阿兹莎才能有活下去的可能。莱拉的信念十分强烈:她一定要离开!即使第一次出逃被抓回去后受到了拉希德狠狠的毒打,她也没有放弃妥协,而是继续策划着下一次的逃跑。当莱拉成功逃离拉希德之后,当她遇见塔里克之后,她的女性意识在不断的发展。她不愿做个一味藏在男人背后的女人,所以在穆里时她努力工作;她明白教育对孩子的意义,于是她反复的思考后决定离开相对和平与安宁的穆里,离开了她曾经梦想的生活,重新回到了刚刚经历战争后的喀布尔。回到喀布尔的莱拉重新回到了恤孤院,成为恤孤院的老师。在经历了和拉希德的那段婚姻后,莱拉更清楚的明白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恶意,她不愿同样作为女性的女儿阿兹莎再受到任何伤害,不愿她重蹈自己的生活。此刻的莱拉不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努力,而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改变女性的命运而努力。就像莱拉儿时的伙伴吉提和哈西娜对莱拉说的话“等到我们二十岁的时候,吉提和我,我们每个人都将会生下四五个孩子。可是你,莱拉,你将会成为我们这两个傻瓜的骄傲。你将会成为一个人物。我知道终究有一天,我能够在报纸的头版上发现你的照片。”1莱拉做到了,她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并给别人带来未来,她为喀布尔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的女性意识让她没有沦落为听从丈夫支配的家庭主妇,没有成为毫无思想的人。因此纵观莱拉的女性意识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莱拉的女性意识从上学时期的萌芽到嫁给拉希德,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在后来修建恤孤院并成为恤孤院的老师时,她的女性意识已经发展到了顶端。如果说玛丽雅姆的一生让人感到绝望与黑暗,那么莱拉就是这黑暗中的零星光芒,让你在绝处中看见生的希望,以希望来抚平痛苦,以希望来筑造爱。(二)用生命进行反抗“哈拉米”这是玛丽雅姆一出生就被贴上的标签,这个标签如同一块乌黑的胎记伴随着她的一生。玛丽雅姆的父亲扎里勒是赫拉特这个地区有名的富商,他有三个妻子和九个子女,九个合法的子女,玛丽雅姆是例外的第十个,她是她父亲和佣人娜娜的意外之物,人们叫她私生子,也就是“哈拉米”。玛丽雅姆童年时期的阿富汗是相对和平的,人们生活也较安稳,水平也比较高,女孩子们也可以接受教育。当然,这仅仅是相对富人而言,从来没有人会考虑作为私生子的玛丽雅姆要不要去上学的问题,她也没有选择接受教育的权利,她所受到的教育仅仅是法苏毛赫拉给她念的古兰经。被抛弃的娜娜带着玛丽雅姆生活在山上的一个破旧泥屋里,玛丽雅姆一个星期当中最期待的就是周四,因为这一天扎里勒会去泥屋看望她。玛丽雅姆对父亲的崇拜和迷恋让她从不相信母亲娜娜说他的父亲根本就不爱她。直到玛丽雅姆十五岁生日的那天,她才幡然醒悟。她去找扎里勒,却被拒绝进门,在门口睡了一晚上。当她失望地回到家中时,却发现娜娜上吊自杀了;当她如愿的住进扎里勒那座大房子时,却被告知要跟大她二十岁的男人拉希德结婚。从小说中玛丽雅姆第一次见到拉希德时细致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玛丽雅姆十分的厌恶拉希德,但即使她厌恶,她也没有反抗的权利。玛丽雅姆像是一个包袱,被扎里勒的几位太太抛了出去,而懦弱的扎里勒却一声不吭。可怜的玛丽雅姆没有应有的身份,没有应有的父爱,没有上学的权利,甚至连结婚的权利也被剥夺。在拉希德强迫玛丽雅姆“同房”时,胡赛尼将玛丽雅姆的抗拒与恐惧感描写得淋漓尽致。她不愿意这样,也没有勇气说不,更没有权利反抗,她的身体甚至不属于她自己。十五岁,这正是一个青春少女发育的时期,正是一个应该在放学回家写作业的年纪,却要嫁给一个年近四十的鳏夫。这不仅是女性无法选择命运的悲哀,还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哀。而她被剥夺的权利远远不止这一些。婚后的玛丽雅姆被要求穿上只露出眼睛,包裹全身的黑色“布卡”。玛丽雅姆失去了身为人的权利,她不被拥有独立的人格,不被拥有追求美的权利,她只作为一种物品存在,一种属于丈夫的附属品。而母亲娜娜在玛丽雅姆儿时便教导她女人不需要上学,不需要学习学校里面的任何知识,只需要学会忍耐就够了。玛丽雅姆的一生确实老老实实地执行着娜娜告诉她的话。婚后的玛丽雅姆忍受着拉希德的家庭暴力,忍受着一次又一次流产的痛苦,即使被丈夫打落了牙齿,踢伤了骨头,也只能咬牙忍受,第二天再为丈夫煮土豆汤,服侍他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玛丽雅姆渐渐变得麻木,失去了自己的思想,胆小的她从不反驳拉希德的任何一句话,不反抗他的暴力,只是日复一日地默默忍受。玛丽雅姆的性格由过去的胆小、麻木,最终却能够用自己的生命,勇敢地去反抗拉希德的暴力,改变她性格和决定她用生命反抗的因素正是她觉醒的女性意识。莱拉可以说是玛丽雅姆女性意识的“启蒙老师”,在玛丽雅姆和莱拉的相处中,玛丽雅姆的女性意识一点一点地被莱拉唤醒,直到彻底觉醒。在拉希德对玛丽雅姆和莱拉实施他最后一次暴行时,玛丽雅姆望着拉希德不断挥下的拳头,开始思考自己过去的温顺服从是否真的有意义。她在心中不断地问自己难道自己没有做到妻子的责任吗?为何还要遭受这样的对待?此时玛丽雅姆的思想开始转变,她的女性意识彻底觉醒,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这一次,她不再一味的选择忍受,而是勇敢反抗,于是她挥起了铁锹狠狠地向拉希德砸去。尽管玛丽雅姆面临死刑,但她却无怨无悔,因为这是她人生的第一次反抗,用尽生命进行反抗,也是最后一次,她终于可以不再受制于任何人,她终于可以逃离暴力的生活。玛丽雅姆的行为是对男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暴力的直接反抗,她的女性意识已经觉醒,她已经从过去的麻木逐渐到醒悟,开始对自己生存价值和权利进行思考并做出反抗。这对玛丽雅姆来说是一次进步,更是一次伟大的成功。二、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一)男权社会的压迫与暴力男权社会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属于支配地位,阿富汗就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国家,一夫多妻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男性的地位。凯特米利特认为,男性控制与支配女性的制度要比种族与阶级间的壁垒严酷得多,无论这些思想表面上是多么沉寂,但实际上却仍是“我们文化中最普遍的思想意识、最根本的权力概念。”3 这就意味着,男性的统治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想要彻底清除更为艰难。男权社会的压迫与暴力在小说中尤其体现在塔利班统治时期,他们把对女性的压迫走向了极端。一方面,他们制订了一系列非人道的法律,特别是针对女性的,他们不允许女性单独上街、不许接受教育等,限制了女性的人身自由权和受教育权,他们暴力的拳头不断地挥向女人。另一方面,他们歧视女性,要求女性不得抛头露面,从而在精神上打压女性。小说中,当莱拉听到塔利班宣布禁止女性工作和出现在任何公众场合时,她提出了质疑,却遭到了拉希德无情地嘲笑。拉希德告诉莱拉,这种规定不仅仅是在喀布尔,在整个阿富汗都是这样的。莱拉的女性意识正是在这歧视和压迫女性的环境下觉醒的,在莱拉生下女儿阿兹莎后,拉希德对阿兹莎的冷漠和厌恶促使莱拉的女性意识越来越强烈。莱拉明白,同样身为女性的阿兹莎在这个家中是绝对不会过的幸福,为此莱拉不断地策划逃跑计划,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带阿兹莎逃离。此时的莱拉不再只是为了追求个人的价值而努力,她更要改变阿兹莎的命运!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男权社会中两位典型的人物:扎里勒和拉希德。扎里勒代表的是上流社会的男性,他有三位妻子和几个孩子,却又和女仆娜娜发生了关系。当娜娜怀上了玛丽雅姆后,这个自私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名声,狠心将娜娜赶出家门,送到山上的一间破泥屋里。可怜的娜娜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下了玛丽雅姆,娜娜从此也患上了疯癫症。在男权社会中,不会有人指责扎里勒的不是,就像娜娜告诉玛丽雅姆的那句话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扎里勒的三位妻子为了保住扎里勒的名声,合伙将只有十几岁的玛丽雅姆嫁给了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她们虚伪地告诉玛丽雅姆女孩子十几岁就该嫁人了,但是她们自己的女儿却穿着校服去上学。扎里勒这个玛丽雅姆曾经最爱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不管玛丽雅姆如何的心碎,他至始至终都没有为玛丽雅姆说过半句话,他懦弱而虚伪地附和着三位妻子,对玛丽雅姆的求助无动于衷。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玛丽雅姆毫无反抗的机会,纵使万般不愿,也只能唯命是从。即使没有拉希德,她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爱人,这个社会并没有给予她这样的权利。四十多岁的鞋匠拉希德是个鳏夫,是个霸道而又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他从不把玛丽雅姆当成他的妻子看待,而且把她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他强制玛丽雅姆穿上用黑布裹得仅露出一双眼睛的“布卡”,他义正言辞地告诉玛丽雅姆,她只不过是他的附属品而已。吉姆沃利斯认为“对妇女的暴力是当今世界上最普遍、最隐蔽的不公正现象。”4当拉希德嫌弃玛丽雅姆做的饭有点硬时,拉希德强迫玛丽雅姆嚼石头,直到玛丽雅姆嚼掉了两颗牙齿。一旦拉希德心情不好,便不由分说地对玛丽雅姆一顿暴打。但是玛丽雅姆从不反抗,她选择隐忍,继续努力做好一个妻子该做的事。拉希德对他的两个女人曾流露出过一丝的温柔,那就是在她们怀孕的时候。然而当拉希德在得知玛丽雅姆流产后,这一丝温柔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仍是挥之不尽的拳头;在得知莱拉生的是女孩时,尽管孩子是塔里克的,但那时的拉希德并不知道,他从未瞧过孩子,甚至从未叫过孩子的名字。直到莱拉给他生了一个儿子,拉希德对儿子则是百般宠爱,在家里人都快吃不饱的情况下,拉希德仍想方设法地给儿子弄来一部电视机。在拉希德身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他对待女人的残暴和自私,但这些品格不是他与生俱来的,而且在歧视女性的大环境下造成的,是男权社会下典型的产物。所以当觉醒的玛丽雅姆挥起那致命的一铁锹时,她反抗的的不仅仅是拉希德,更是对男权社会压迫的一种反抗。(二)弥足珍贵的亲情与爱在玛丽雅姆还没有遇到莱拉之前,玛丽雅姆一直活得很孤独。“哈米拉”这个头衔让玛丽雅姆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所谓的兄弟姐妹情。母亲娜娜畸形的爱让玛丽雅姆想要逃离,当她真正逃离时,她却失去了母亲,失去了爱。父亲扎里勒的爱是懦弱的,懦弱得让玛丽雅姆心灰意冷,当玛丽雅姆嫁给拉希德时,她也失去了她的父亲,失去了爱。她曾短暂的拥有过自己的孩子,她也曾短暂的获得拉希德的关心,当她多次流产和被医生告知再也无法怀孕后,她失去了爱孩子的机会,失去了成为母亲的机会,也失去了拉希德的关心。她从真正的未得到过谁的爱,直到她遇到了莱拉。然而莱拉最初却是以一个“情敌”的身份走进玛丽雅姆的世界的,作为家里的“女主人”,玛丽雅姆对莱拉始终保持着冷漠和警惕。直到莱拉生下了阿兹莎,玛丽雅姆和莱拉因为这个女婴的诞生而走近彼此,彼此相互依靠,结成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当玛丽雅姆抱起阿兹莎时,一种久违的母爱涌在玛丽雅姆的心头,她第一次感觉自己也是被人需要的,玛丽雅姆的心被这个可爱的女婴融化。这种亲情与爱对于玛丽雅姆来说是无比珍贵的,弥补了她过去的人生里亲情的缺失,温暖了她的多年来冷却麻木的心。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富有同理心,更具有情绪表达性。5阿兹莎是莱拉和塔里克的孩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私生子”,这让同为“私生子”的玛丽雅姆心中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化作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是为了争取自己的自由与权力,也是为阿兹莎争取自由与权力。因此玛丽雅姆最后所做的一切,为的就是保护她所爱的人不再受伤害,让莱拉和孩子们能摆脱这不堪的生活,去更好的生活。对于莱拉来说,战争令她失去了温馨的家和亲人,也失去了爱,在她孤立无援时,玛丽雅姆出现了。在这充满硝烟与暴力的环境里,两个有着相似不幸遭遇的人紧紧地依靠着,共同对抗着暴力与压迫。莱拉视玛丽雅姆为自己的亲人并深爱着她,在玛丽雅姆去世后,莱拉和阿兹莎每天早上都为玛丽雅姆祷告,传递她们的思念之情。小说的结尾莱拉怀了孩子,如果是女孩,莱拉决定取名为玛丽雅姆,以此来纪念。在社会安定时所有的生离死别都是小情小爱,在战争发生以后人与人之间一点点的温暖都能变成大爱无疆。两人如此深厚的感情令人动容,她们的相识相知因为拉希德而开始,又因为拉希德而导致她们分离,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的伟大力量,它成就了彼此,促进了未来。 三、灿烂千阳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意义(一)女性解放思想才能掌握命运阿富汗女性想要摆脱困境、掌握自身命运,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光是喊口号是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女性思想能得到解放。在长期的思想束缚下,大部分女性认为自己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必须要依靠丈夫才能生存,因此她们在家庭中处于低声下气、忍气吞声的地位,正如玛丽雅姆和拉希德的婚姻。这样的思想观念牢牢地禁锢着女性,阻挡了她们走近社会,接触不一样的世界。对此,法国二十世纪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西蒙波伏娃提出了女性获得经济独立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只有女性经济地位变化才能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6在普遍社会意识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在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中,也是不自觉的流露出女性是弱者,女性是男性附属品的潜意识。尽管女性在新社会、新世纪可以平等接受教育,可以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女性的自我意识仍旧没有真正的强大起来。经济或许已经可以独立了,但是思想意识还是没有独立。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彻底解放女性的思想,才能使女性去追求更好的未来。这正如玛丽雅姆和莱拉的改变。玛丽雅姆从一个听话顺从、麻木,屈服于男性的人,在遇到莱拉后,她的女性意识开始逐渐苏醒,她不再只等待真主的救赎,而是自己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捍卫同为女性的莱拉和阿兹莎生存的权利,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信仰,她促使女性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莱拉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为自己、玛丽雅姆和阿兹莎寻求出路,莱拉强烈的女性意识让她最终成为恤孤院的老师,让更多可怜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莱拉的结局让我们看到的女性意识的作用,它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别人,甚至改变整个社会和国家。作者通过灿烂千阳的结局向阿富汗所有女性传递一个讯息:要改变自身处境,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支配着她的行为,因此女性意识对于女性的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玛丽雅姆的女性意识尚未觉醒前,她的思想被束缚,她的人生字典里只有“隐忍”和“服从”。当玛丽雅姆遇到莱拉后,莱拉带着她的女性意识走近玛丽雅姆的生活,使得玛丽雅姆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玛丽雅姆的女性意识觉醒路程,象征了所有阿富汗传统女性的女性意识觉醒,她们过去麻木地忍受着苦难与压迫,慢慢地她们开始有了对自己命运的思考,当她们思想得到解放时,她们会为了生存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起反抗。而莱拉这个人物则代表了阿富汗的现代女性,也象征着阿富汗女性的未来,她们思想独立,勇敢坚强,追求平等,她们的未来会是光明一片。因此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就要努力挣脱思想上束缚,摒弃男性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定义,不依赖男性而生存,不做男人的附庸。无论环境如何恶劣、社会如何不公,女性都要看见自己生存的价值,坚定自己的信仰。(二)女性集体反抗才能取得胜利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在女性意识问题上,人们普遍认为阿富汗要比它的一些邻国更先进。那时候的阿富汗女性不仅可以穿短裙、接受教育,还可以从事很多职业。但一切在塔利班入侵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塔利班针对女性做出了一系列非人的要求,包括穿上“布卡”。在美国赶走塔利班后,一切在开始慢慢进步。但当有女性开始尝试脱下遮住自己的“布卡”,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反抗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条例时,却遭到了许多人猛烈的攻击,甚至性命被威胁,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阿富汗女性没有团结起来,集体反抗。对于阿富汗女性而言,想要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就好比一场战争,每一位阿富汗女性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士兵,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需要她们集体团结起来反抗,才能取得胜利。阿富汗对女性的歧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根深蒂固,再加上宗教的势力,种种压力和背景下,阿富汗女性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因此阿富汗女性更需要彼此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歧视、反抗虐待、反抗暴力和压迫,追求平等和自由。小说中玛丽雅姆和莱拉共同反抗男性社会的压迫与暴力的行为,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她们联结起来,共同战斗,抛弃逆来顺受,勇敢追求自己的生活,这无疑使一种进步和超越。小说以玛丽雅姆和莱拉的自我救赎为例,为千千万万阿富汗女性指明了人生的出路:只有集体反抗才能取得胜利。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单独反抗无疑会失败,只有所有阿富汗女性都团结起来,共同为自己的权利而抗争奋斗,才有胜利的可能。这正如小说的名字“灿烂千阳”,每位阿富汗的女性都是一颗太阳,只有把这一颗颗太阳聚集起来,才会散发出万丈光芒,照亮阿富汗女性的未来之路。在阿富汗女性的团结和努力下,更多阿富汗女性的女性意识得到觉醒,她们开始关注自身未来和女性命运。在近些年里,阿富汗的法律体系有所进步,在保护女性免受暴力和骚扰方面得以提高。数百万女孩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女性享受到了更多的医疗服务,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甚至军队里也出现了年轻女性的身影。阿富汗女性的足迹开始遍布几乎各行各业,尽管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和针对性袭击,同时也对父权制文化产生威胁。无数阿富汗女性正团结起来,冒着巨大的风险打破禁忌,改变社会规范。几乎所有的阿富汗女性已经认识到自己应该获得更好的待遇,也愿意去努力争取,她们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四、结语在灿烂千阳这个温暖的书名之下,作者讲述的是一个悲苦揪心、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长年的战争和专制让阿富汗成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度。两个出身迥异、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女孩,因为家庭的变故、战争的摧毁,因为与同一个恶魔般的男人联结而走到了一起。在玛丽雅姆和莱拉自我救赎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她们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一步步觉醒的。尽管玛丽雅姆为了抗争而牺牲了自己,尽管阿富汗女性为自己获得平等权利的道路仍艰难,但是在小说的结尾我们仍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看到属于阿富汗女性的希望之光。终有一天,她们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参考文献1 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M.第1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4162 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M.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793 吉米卡特.她们的世界:来自卡特总统的疾呼M.第1版.北京:三联书店,2014.824 王宏雄.女性学导论M.第1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545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第1版.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致谢我的大学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这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灿烂千阳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外国小说,因此将它作为我毕业论文研究的对象。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吴欢老师。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在完成这篇在论文的过程中,我经历过迷茫,陷入过困境,是您给予了许多修改建议,将我眼前的层层迷雾拨开,在您的耐心批阅和指导下,我的论文最终画上了句号。我衷心地感谢吴欢老师对我的付出,您辛苦了。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论文创作的环境。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论文创作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论文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