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开题报告.doc
-
资源ID:48543667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开题报告.doc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姓 名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选 题 名 称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 指 导 教 师 论文起止日期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一、课题来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神经中枢,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新条件下,有力地防范金融风险是一国确保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当前,风险一词,正如制度一词一样,在我国出现频率渐高,越来越被人们所耳熟能详,在现实中,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经济行为更趋于理性,风险的度量与管理技术、防范能力和手段以及保障其顺利实施的风险管理制度,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正日益得到重视和认识上的不断深化。从宏观方面来看,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金融市场波动不断加剧,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波动剧烈,使人们不得不将眼球重新定位在银行风险管理。随着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生的三次严重的美元危机,西方国家已先后取消了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开始了浮动汇率制。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早已汇率风险管理纳入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己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从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成熟度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自2005年7月开始的),意味着汇率的频繁波动。然而,我国的人民币汇率由于长期的管制导致其市场化程度比较低下,加之金融市场发育的不成熟,金融产品的交易市场又处于不发达状态,所有的这些状况都导致了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上存在不重视汇率风险管理的状态。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等)的存在管理意识非常之淡薄,管理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等)的手段非常地落后。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就曾经讲到过的,从对市场风险管理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很多商业银行的相关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领导缺乏根本的认识、没有足够的重视。管理风险的制度架构不完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这是明显的缺陷。关键的管理岗位、业务岗位还缺乏真正的懂市场风险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重视汇率风险管理。我国银行业在市场风险的管理和监管方面才刚刚起步,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风险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过去长期在固定的汇率环境下经营,外汇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汇率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汇率风险的识别、计量能力不足;汇率风险的监控能力不强;缺乏高素质的外汇业务专业人员:汇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不完善等。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外国商行汇率风险管理优秀成果,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实际状况出发,尽快完善我国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以往外汇管理奉行单一的稳定政策,外汇管理严格,汇率缺乏弹性,银行和企业均已习惯在固定汇率下进行外汇管理,缺乏外汇资产负债的管理机制和技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本质是将原先完全由中央银行承担的汇率变动风险,通过汇率弹性的扩大,将部分汇率风险转移至企业和个人等经济活动主体承担,从而减少中央银行调整汇率的成本。由于人民币长期以来盯住美元,中央银行吸收了全部汇率变动的风险,以美元计价从事国际经济交易的企业在客观上并无汇率风险,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为企业提供金融工具进行汇率管理的积极性。而在新的汇率制度下,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将会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银行业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提供诸如远期合约、外汇期权、货币互换、保理、福费廷等以避免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和产品,以满足各经济主体的避险要求。个人外汇理财和人民币理财业务也会因汇率变动剧烈性与经常性而获得新的拓展空间。为了推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监管机构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外汇市场的相关措施,包括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允许本外币掉期交易等等。这些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机遇,但是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汇率的波动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外汇敞口头寸。新的汇率制度下,商业银行以外币计价的各种资产与负债,会随着汇率的波动而发生变动,从而产生盈亏;银行客户的汇率风险上升会影响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最后,繁多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也对银行汇率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长期以来习惯在固定汇率机制下经营,缺少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和经验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及时更新理念,加强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这将直接决定着他们的竞争力甚至生存。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简要说明:(一)国外研究现状Lawrence Galitz认为:风险是指结果的任何变化,它既包括了不希望发生的结果,也包括了希望发生的结果。马柯维茨1952年建立的现代有价证券组合理论使金融学从一门描述性的科学转变为分析性科学。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斯和汉斯(C.Arthuz Williams Jr.&Richartet M. Heins)指出: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Michael Adler,Bernard Dumas(1983)认为汇率风险是资产负债或营业收入的真实国内货币值对汇率非预期变化的敏感性。Shelagh Heffernan(1996)认为货币和期限不匹配是银行业务的基本特征,当汇率变动与预期趋势相反时,银行就会面临汇率风险。该书第四章银行风险中又提到,在外汇市场上伴随外币利率、本币利率、即期汇率等变动会引起外币价值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各国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全球金融服务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变革主要表现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体背景下,由于金融全球化和政府管制不断放松带来的金融自由化;为防范风险、规避管制、逃避税收以及加强竞争优势而开展的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而带来的融资证券化趋势等。金融风险管理作为金融体系的基本活动之一,也受到了整个金融体系发展趋势的影响,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在布莱克·斯克尔斯的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沿着技术分析的方向发生了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些从事金融、财务理论应用研究方面的领先学者开始意识到,金融作为一门科学正在经历从分析型向工程型的科学转变。Dimitris N. Chorafas (1992)在其资产运作和外汇挑战:新世界市场中风险管理战略的指导对现代外汇市场进行了全面地介绍以及如何利用交易体系,计算机模型和其他分析工具进行有效操作。并且深刻解释了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兴结构,包括目前电子化和全球化市场。他指出随着资本运作的扩大,在细节上和全球角度进行风险管理显得愈加重要。组合保险策略的创始人海恩·利兰德 (Hayne Leland)和马克·鲁宾斯坦(Mark Rubinsein)在谈论着“金融工程新科学”,而在1988年,约翰·芬纳蒂在公司财务的背景下给出了金融工程的定义。一些经济活动运营需要进行技术上的研究并逐一解决相伴产生的问题,而这些往往涉及风险方面。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以国外为主导的,国外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以下一些:在汇率风险的识别方面,识别方法有很多,如分解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以及幕景分析法等;在汇率风险的计量方面,主要有外汇风险敞口计量法、VaR方法、灵敏度分析、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以及资产法。国外银行对于外汇风险的衡量方面,主要是通过引入VAR模型来对外汇交易头寸估价并从而量化金融风险;在汇率风险的检测方面,主要是运用模型、报告等手段和渠道监察、测量本行外汇风险的水平和分布,及时发现其异常变化,以便有效地控制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外汇汇率的变动情况及其对银行的影响程度;在汇率风险的控制方面,基于各个银行的管理方法不同,可归结为内部控制和外部管理来分析。内部控制方面主要是内控体制、外汇交易操作流程的建设与制度规范,诸如交易员额度、最大交易限额、止损额度的限制等;外部管理主要是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投资,从而转嫁由于汇率波动导致的外汇交易风险。Laurent L.Jacque (1996)在汇率风险管理和控制)(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Foreign Exchange Risk)一书中,检验了汇率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它给出了关于汇率风险的一套严格的操作指导:在长时期内对不同的风险情况进行持续性规避;与其他金融风险紧密结合如利率和物价风险;使风险管理与整体经营战略保持一致。该书深入探讨了外汇即期,远期,货币期货和期权,掉期和其他外汇衍生产品。部分给出了形成外汇预期的框架。但本书更多关注的是企业汇率风险的管理。Beder (1995)以八种常见的VAR方法预测三种不同的投资组合,得出VAR计量法对各种参数的设定、数据集的取得、投资组合部位的型态与资产的种类、统计与数理的推算方法相当依赖。Venkataraman (1997)利用1978年1月1日至1996年8月26日的八国汇率日报酬作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混合常态分配及QB-MLE法比假设资产为常态分配的VAR估计值更为精准。Baillie and Bollerslev (1989)运用ARCH和GARCH模型研究汇率数据,研究表明美国的汇率波动率是ARCH或GARCH过程。(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基本属于对国外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的介绍和阐述。 但是近年来国内对于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夏志琼(2007)将风险分为两种,一是在进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二是在国际市场融资中,在借款期间汇率变化的风险。收益的减少和负债、支出的增加,也称为外汇风险或货币风险。田玲(2004)对汇率风险敞口管理从交易货币选择和敞口限额管理两个方面展开。而具体采用什么金融衍生工具较合适,有必要了解各衍生工具的定义和特点。按照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的方法及特点,可分为金融远期、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四个基本类型。崔鸿发(2004)认为汇率风险的生成原因从其来源方面来说主要有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国际债权债务风险、外汇买卖风险。对汇率波动管理的衍生工具,黄华莉(2002)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五种远期外汇合约、货币期货合约、货币期权、货币互换和掉期外汇交易。应该说,两人的观点没有实质差异,基本上就是采用这些衍生工具来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崔鸿发(2004)同样介绍了利用金融工程工具管理汇率风险的原理。邓志新(2010)认为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曾康霖(2000)认为外汇买卖过程中交易工具的选择,要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外汇头寸及市场预测,比较不同工具在风险防范中的成本与效率,综合加以决定。李徐(2004)在对金融工程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时,除介绍了四种金融衍生工具外,还提出了利用金融工程进行汇率管理的比较优势,并对金融工程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作出了最优分析。张晓朴(2005)指出汇率改革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而言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挑战主要来自于汇率变动使得银行账户的外汇风险增大,客户的外汇贷款信用风险扩大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控制难度增加,机遇主要是迫使银行加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开展更多的外汇业务。黄毅(2005)在汇率机制改革后指出了我国银行机构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着计量不足、理念落后、报价问题和操作风险等十大问题。胡奕明(2005)认为在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当事者遭受的一定的经济损失就是外汇风险。特别指出外汇风险描述的是一种不确定状态,而不是事件发生后的结果。以风险的生成机制及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为依据,将外汇风险划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会计风险。吴晓(2004)构建了汇率风险套期保值理论框架,提出直接套期保值、交叉套期保值和间接套期保值三种套保技术。严忠,刘亚琴(2004)选取ARCH模型的方差协方差法来度量人民币/美元汇率的风险值(VaR),得出了人民币/美元汇率的风险轨迹。温彬(2005)从银行资产和负债、国际结算、资本充足率管理等多角度具体分析了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提出商业银行除要加强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外还应向市场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沈兵(2005)以不同的GARcH模型研究了美元/日元即期汇率收益率的风险报酬补偿特征和不对称性,并运用方差一协方差法度量了不同置信度水平下的高频的每小时数据和低频的每日数据的风险值(VaR值),实证结果表明:汇率风险度量过程中,随着置信度的提高,模型将由高估风险转为低估风险。张光平(2005)通过介绍巴西、墨西哥、匈牙利、韩国四国外汇产品市场的发展情况,强调了发展金融市场衍生产品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郑东(2006)总结汇率风险产生的原因是汇率的波动导致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发生变化,当汇率变动与预期趋势相反时,很可能导致银行持有外汇头寸的价值减少。吴雪峰、王怀(2007)引用Levonian提出WAP法,并将Levonian定义的平均相关系数改进为加权相关系数,最后通过实证与案例分析说明了WAP法计量的外汇敞口更接近实际值。吴振翔,叶五一,缪柏其(2004)简要介绍了 Arehimedean-copula函数,并运用 Archimedean-Copula函数对日元和欧元的投资组合做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得到了二者的最小风险投资组合。龚朴和黄荣兵(2008)采用时变t-copula模型来研究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美元/人民币、欧元/人民币和日元/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欧元/人民币和日元/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在汇改前后变化不明显,而美元/人民币与欧元/人民币汇率、美元/人民币与日元/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由汇改前的弱相关变为汇改后较大程度的负相关。翟爱梅(2010)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GARcH族模型,通过实证检验了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并且得出结论: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呈现出显著的左厚尾特征;汇率的波动具有集聚性,并不服从正态分布。龚妮(2006)引入GARcH模型与vaR方法来解决外汇风险度量的问题。文章首先运用GARCH模型计算方差,然后以此为基础,运用VaR方法进一步度量外汇市场存在的风险。柏满迎、孙禄杰(2007)将coPula函数理论应用于vaR的计算方法,以此来度量美元/人民币和欧元/人民币两种汇率组成的资产组合的风险值,并将其与传统的VaR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基于CoPula的VaR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度量风险并且容易处理。史道济和王爱莉 (2004)以美元/英镑和加元/英镑两支汇率为研究对象,利用Copula函数有关理论,给出了两支汇率的风险函数在一定水平下的VaR的最优边界。王德全(2009)引入GARcH模型和vaR方法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对人民币的四种外汇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分别计算其VaR值,验证了汇率波动率序列存在显著的ARCH效应,并且通过实证选取了较为合适的模型。刘瑾与施建淮(2008)将t-ARCH类模型应用于我国外汇风险的计量,通过研究美元/人民币汇率日波动率VaR值发现:美元/人民币汇率存在明显的ARCH效应,ARCH类模型预测得到的VaR值可以很好地拟合美元/人民币汇率日波动率的实际情况,并且验证了选取t-ARCH类模型的合理性。夏至琼认为汇改之后,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汇率变动的应变能力。具体措施是:一应强化资产配置,二应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三是积极为企业提供服务,四是加快金融创新。苏世松认为银行应学会判断今后的汇率走势和央行调控汇率的方式与程度,同时尽快提升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以便应对更为灵活的汇率体制。马宇,史龙详,王首中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变化后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来源。牟怡楠,雷碧琳主张国内商业银行应在新的汇率机制下尽快转变风险管理理念,在较为准确地对汇率风险进行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汇率体制改革深化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和金融创新的契机,对汇率风险进行动态的控制和管理,最终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实现获取风险收益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张晓朴分析了汇率新机制给我国商业银行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和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并进一步提出了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措施。(三)银行汇率管理未来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牙买加体系的确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性逐渐增大。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1974年6月,在美国排行第12位,拥有3000亿美元客户存款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因外汇投机损失了4580万美元。80年代初,瑞士三大银行之一的瑞士联合银行曾因汇率大幅度波动而蒙受了1亿美元的损失。针对日益显现的汇率风险,国外商业银行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寻找探索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大多数银行采用了外汇风险敞口分析方法来衡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这是衡量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最早手段;20世纪90年代,巴林银行和大和银行的破产,使人们注意到金融衍生工具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风险,针对衍生工具带来的市场风险,风险管理领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那就是在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理论的出现和应用。VAR产生之后,被迅速地运用到汇率风险管理之中。在几十年的汇率风险管理实践中,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发展和完善了以表内调节、表外对冲、限额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得益于数理计量技术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进入21世纪,国际先进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发展成为以准确量化为基础,注重于表外对冲的现代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四)国内研究不足及本文重点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一般是从理论分析出发,实证分析还比较少。其对于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模型研究以及理论分析,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情况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与我国进一步汇率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自由度放宽之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国外银行的竞争压力与人民币汇率浮动所带来的风险。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情况以及汇率风险管理中的漏洞及不足,再结合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论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因素,并由此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从而帮助我国商业银行合理规避与管理人民币汇率浮动所带来的风险与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使用非参数分析以及参数分析两种方式估算CVaR值,其中进行非参数分析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估算CvaR的值,选择几何布朗运动(GBM) 作为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变化的随机模型及分布;在参数分析时运用方差协方差法以及GARCH族模型估算CvaR的值。之所以加入非参数分析主要是因为通过两组数值的比较以及准确性检验,从而更加客观有效的分析与探讨探讨影响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因素,使得之后所提出的对策及建议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意义。 四、主要研究内容和要求达到的深度:(一)主要研究内容第一章指出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论文研究意义,综述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第二章重点阐述了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第三章是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第四章实证分析,也是本课题的重点,通过选取我国商业银行的模版数据以及模型构建探讨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因素。第五章提出了建设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及对策。第六章对全文的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二)达到的深度 汇率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各商业银行在较为准确地对汇率风险进行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汇率体制改革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和金融创新的契机,尽快转变风险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特别是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各商业银行要摒弃以往在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方式和业务经营做法,要向国际标准看齐,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不但要学习它们成功的经验,还要结合中国自身的经济状况,不断健全金融制度,最终建立全面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实现获取风险收益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自身的研究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系统,保证我国银行在未来我国汇率制度进一步放宽的条件下更好的适应激励的国际竞争环境。五、研究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和完成时间:2012年6月2011年7月 开题报告2012年7月2011年10月 形成论文初稿2012年10月2013年3月 修改初稿并最终定稿2013年3月2012年4月 论文答辩六、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等及采取的措施:(一)理论综述通过通过对EBSCO、CNKI、维普期刊、万方数据库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检索、分析和整理,结合相关著作回顾了技术路线图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分了技术路线图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的不足。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特点及国情,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二)实证分析运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的方法,采用上市银行数据,系统地介绍、分析和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及其管理。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具体运地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国外银行的管理模式来讨论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问题。本课题研究利用条件风险价值模型(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R),将风险价值与其影响因素结合起来,从目前国内外的风险管理研究方法来看,CVaR 方法在对银行、保险、期货市场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的风险价值测度上被广泛应用,与普通VAR方法相比较,CVaR是更为灵活的市场风险的测度方法。进行非参数分析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法估算CvaR的值,选择几何布朗运动(GBM) 作为人民币汇率收益率变化的随机模型及分布;在参数分析时运用方差协方差法以及GARCH族模型估算CvaR的值。对比两种分析方法,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及模型的准确性检验,探讨影响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因素。 七、可能遇见的困难、问题及拟采取的解决办法、措施:理论方面由于有关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文章相对较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查阅相关文献。因此,笔者大量阅读了国外的相关文献,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以便于自己的研究。实证方面关于银行的数据主要通过近年来上市银行公布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面板数据,由于商业银行有关数据的非公开性,因此通过包括银行资产、坏账等推算相关缺失数据。八、大纲第1章 绪论1. 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 3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章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概述2.1汇率风险的界定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2汇率风险的计量和管理2.3汇率风险管理在国际上的运用及发展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及管理现状分析3.1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汇率风险3.2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管理现状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衡量的实证研究4.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4.2基于VaR参数法的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衡量的实证研究4.3基于VaR非参数法历史模拟法的实证研究4.4实证结果分析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对策研究5.1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防范5.2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5.3优化外汇业务结构5.4多元化运作外汇资本金5.5为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6章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 九、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十、学院(系、所、中心)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