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docx

    • 资源ID:48544562       资源大小:64.01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docx

    毕业论文(设计书)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书)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设计书)中特别加以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书)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书)作者签名(手写) 年 月 日毕业论文(设计书)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设计书)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设计书)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设计书)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设计书)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设计书)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书)评选机构将本论文(设计书)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设计书)。本论文(设计书)属于: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的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手写) 年 月 日指导教师签名(手写) 年 月 日目录1文献综述11.1研究背景11.2焦虑21.2.1焦虑概念21.2.2焦虑的测量21.2.3焦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31.3孤独感31.3.1孤独感概念31.3.2孤独感的测量41.3.3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41.4.焦虑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41.5.问题提出42研究目的与意义52.1研究目的52.2研究意义52.2.1理论意义52.2.2现实意义52.3研究方法与手段52.3.1研究方法52.3.2研究工具62.3.3研究对象62.3.4研究假设63研究结果63.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63.2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情况73.2.1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总体情况73.2.2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影响73.3大学生孤独感的情况83.3.1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情况83.3.2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83.4大学生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94讨论与结论94.1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总体情况104.2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差异性分析104.4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情况114.5大学生的孤独感的差异性分析114.6大学生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124.7结论135教育建议145.1针对焦虑的建议145.2针对孤独感的建议146研究不足15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张灵钰摘要: 通过调查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状况,并分析焦虑水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近一步了解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状况。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大学生孤独感量表(陈富国,2008),并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处理所收集的数据。研究结果发现: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孤独感状况处于中等水平,而其中有较多高孤独感水平的个体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焦虑与孤独感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已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且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孤独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关键词: 大学生;焦虑;孤独感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ByZhang LingYuApril,2020Abstract: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level and loneliness.Taking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research uses Self-Assessed Anxiety Scale and Loneliness Scale (Chen Fuguo, 2008) to investigate the Anxiety level and Loneliness of students i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level and Loneliness. The results are: The anxiety score of students i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 The loneliness status of students i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is in the middle level, and there are more individuals with high loneliness level;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nxiety score and loneliness score of students i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anxiety and loneliness are common in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anxiety and lonel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Keywords:college students;anxiety;loneliness1文献综述1.1研究背景大学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身心能否得到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时大学阶段也是面临多方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时期。其中,焦虑与孤独感作为常见的负性情绪,非常值得关注。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比起以前会有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不可避免会遇到更多各色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心理压力日益加重,并催生出焦虑等负性情绪。多数大学生在离家远的地方求学,不得不与自己熟悉的环境、亲密的家人朋友分离,只身在外,难免会产生孤独感。焦虑与孤独是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虽然焦虑情绪与孤独感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焦虑情绪与孤独感还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个体前进的作用,但长期的高焦虑、高孤独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学习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上的健康问题。那么焦虑与孤独感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现有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焦虑与孤独感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关系的。洪海滨的研究显示焦虑与孤独感具有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对焦虑的回归系数达0.416,说明孤独感对焦虑影响很大,且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焦虑。1张灏、陈国典的研究显示特质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高的个体更容易感受到孤独感。2焦虑会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注意到消极负面的内容,不利于人际交往,从而增加个体的孤独感。3而孤独感高的个体会因为不利于自身的社会人际关系而产生焦虑情绪。综上所述,大学生焦虑与孤独感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为近一步了解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状况,并验证前人研究结果,本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调查培正学院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11.2焦虑1.2.1焦虑概念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特定感觉或心理状态,主要会出现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体验,并伴有明显的行为上和生理上的表现。沙利文认为焦虑是在人际交往中受挫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是个人的社交人际关系受到实际或想象的威胁而产生的不安。4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焦虑是一种痛苦、忧虑的情绪体验,是人在面临危险时所产生的。5其中的危险既可能危及生命财产等客观存在,也可能威胁到个体的价值观、理想等主观意念。行为主义流派认为焦虑是可以通过学习习得的一种情绪状态,也可以通过学习消除。6斯皮尔伯格提出了状态-特质焦虑理论,焦虑被分成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7状态焦虑是个体在特定情境、面对一定的刺激时所表现出的暂时波动状态,特质焦虑是个体人格特征中的焦虑倾向,相对持久稳定,且具有个体差异。7有研究者给焦虑下的定义是,个体感觉自己无力解决所预知到的对自尊产生威胁的危险刺激时引发的一种不安的感觉,伴有紧张、恐惧等情绪体验。8本文采用的焦虑概念是指个体面临压力刺激、危险或受挫时出现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的心理状态。1.2.2焦虑的测量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编制,用于测量评定被试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的水平,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进行自测,应用广泛。9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由斯皮尔伯格编制,分别评定被试面对特定情境时产生的短暂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中相对持久稳定的焦虑倾向。10贝克焦虑量表(BAI):由Beck编制,主要是测量被试焦虑状况的严重程度,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进行自测。10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由汉密顿编制,用于评定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来进行评定。101.2.3焦虑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吕峰、朱孔香还有黎伟的研究显示大学生在焦虑自评量表(SAS)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811吕峰、朱孔香的调查研究中能够被判断为有焦虑症状(SAS得分50)的学生占38.52%。11研究显示,焦虑会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1焦虑会对学业造成不良的影响。12学业拖延行为在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上更容易出现。13研究显示焦虑与睡眠质量相关,焦虑水平高的个体睡眠质量越差。14焦虑会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注意消极的负面的信息。15国外学者Sarason的研究显示,焦虑水平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高焦虑的个体会更多地采用具有自我伤害性的归因方式。161.3孤独感1.3.1孤独感概念孤独是一种心理上的情绪体验。有许多学者对孤独感进行研究,并尝试对孤独感下定义。Sullivan和Weiss从社交需要的取向来理解孤独感,Sullivan认为孤独感是客观上缺乏社交,即人际交往的数量与频率的不足。3Weiss将孤独感分为社交孤独和情感孤独,社交孤独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不能满足社交需要,缺乏与他人的交往,情感孤独是指个体缺乏亲密关系。17Peplau和Perlman从认知加工的角度出发来诠释孤独感,在他们的理解中,孤独感并不是一种客观状态,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不一定会感到孤独,也可能处在人群中却倍感孤独,所以孤独感应该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是个体渴望拥有的社交关系与实际拥有的社交关系之间存在落差时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18对孤独感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朱自贤认为孤独感是个体认为自己被他人孤立、隔离时而产生的觉得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19李传银和许燕对孤独感的定义是当个体察觉到自己实际的人际交往与理想中的水平存在差距,不满意自己现有的人际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20黄希庭认为孤独感是个体的实际社会人际关系不能达到个体自己所期待的水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21本文采用的孤独感概念是指个体主观上的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1.3.2孤独感的测量UCLA孤独感量表:由Russell, Peplau和Cutrona编制,用以评价由于自己实际上的社会交往质量与理想水平存在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22状态与特质性孤独量表:Gerson和Penman 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测验两次,并使用不同的指导语,一次的指导语为“你在最近两周内多少时间有此感觉?”,测量由特定情境引起的短暂孤独情绪,另一次为“你一生中多少时间有此感觉? ”,测量表现人格特质上的、长期的孤独。17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SLS):由Russell,Cutrona等人编制,该量表以Weiss的理论为基础,用以区分感情孤独与社交孤独。23大学生孤独感量表:陈富国为进一步的本土化研究,针对我国文化下的大学生情感现状编制了大学生孤独感量表,以测量我国大学生孤独感的水平,其信效度良好。241.3.3孤独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Chang的研究显示孤独感与抑郁、绝望感、自杀行为显著正相关。25 Perlman的研究发现,孤独的个体易敏感,会过于关注事物的细节,轻易误解他人,对人评价更倾向负面。17实验研究显示,孤独感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注意到社交拒绝的信息,其人际关系也更敏感。13高孤独的个体更容易有成瘾行为。26 1.4.焦虑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洪海滨运用SCL-90中的焦虑分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大学生的焦虑与孤独感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分数高的大学生焦虑分数也相对较高。1闫恩双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UCLA孤独感量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焦虑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且焦虑对孤独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3另一采用特质焦虑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的研究显示焦虑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特质焦虑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感到孤独。21.5.问题提出综合分析以往的研究发现,对于焦虑与孤独感的研究,不同的学者采用的量表均有差异。本研究探讨的是焦虑与孤独感的一般特点,所以采用了针对焦虑与孤独感的一般特点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大学生孤独感量表。除此以外,以往的研究大多数使用国外的量表,而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的大学生,所以选择了针对我国大学生情感特点编制的孤独感量表。2研究目的与意义2.1研究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当下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状况,并验证前人研究结果,本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调查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状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2.2研究意义2.2.1理论意义调查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现状,为大学生应对焦虑和孤独情绪以及学校心理健康事业提供更多的实证资料。以本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验证前人关于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的研究,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相关成果。2.2.2现实意义(1)通过调查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孤独感状况,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2)对大学生正确认识焦虑情绪与孤独感起到帮助,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积极面对焦虑与孤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2.3研究方法与手段2.3.1研究方法(1) 文献法:阅读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以往的相关研究,对焦虑与孤独感的概念、测量工具、相关研究深入了解,为选题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工具。(2)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纸质和网络问卷进行调查,获得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与孤独感得分数据,并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处理所收集的数据。2.3.2研究工具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大学生孤独感量表来进行施测。详情见表2-1。表 2-1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量表作者测量内容题数计分信效度特点焦虑自评量表(SAS)W.K.Zung(1971)评定被试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的水平20四级计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水平越高良好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进行自评,施测与分析都较为方便简单大学生孤独感量表陈国富(2008)测量大学生的孤独感的程度18四级计分,分数越高,表示孤独感水平越高良好针对中国大学生编制的孤独感量表2.3.3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广东培正学院中随机抽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施测。2.3.4研究假设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等)上存在差异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孤独感得分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等)上存在差异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研究结果3.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回收244份有效问卷,研究对象的人口变量分布情况如表 3-1所示。表 3-1 样本的基本情况人口学变量值人数百分比(%)性别男7028.7女17471.3专业理科11948.8文科12551.2生源地农村12350.4城镇12149.6独生子女是5823.8否18676.2是否恋爱中是9036.9否15463.1年级大一5422.1大二6125.0大三5020.5大四7932.43.2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情况3.2.1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总体情况通过单样本t检验将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与该量表的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与该量表的全国常模具有显著差异,t(243)=10.131,p<0.001,并且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具体结果如表 3-2所示。表 3-2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比较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全国常模tp焦虑得分42.63±8.3337.23±12.5910.131<0.001注:p<0.0013.2.2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焦虑得分的影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情况、恋爱情况的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学生与女性学生的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242)=-0.016,p>0.05;理科专业和文科专业的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t(242)=0.131,p>0.05;来自农村和来自城镇的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t(242)=1.977,p<0.05,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比来自城镇的学生高;独生子女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242)=0.103,p>0.05;正在恋爱中和不在恋爱中的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146.531)=1.237,p>0.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广东培正学院各个年级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级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F=(3,240)1.419,p>0.05。具体结果如表3-3所示。表 3-3 大学生焦虑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人口学变量值焦虑得分均值tFp性别男42.62±8.01-0.0160.987女42.64±8.48专业理科42.71±8.670.1310.896文科42.57±8.03生源地农村43.67±9.051.9770.049城镇41.58±7.43独生子女是42.73±8.940.1030.918否42.60±8.16是否恋爱中是43.56±9.841.2370.218否42.09±7.29年级大一40.62±6.441.4190.238大二43.29±9.60大三42.77±8.15大四43.41±8.47注:p<0.053.3大学生孤独感的情况3.3.1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情况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中,最高的总分是72,最低的总分是19,平均得分为37.97(±8.01)。其中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超过40分的有104人,占42.62%,说明有较多学生处于高孤独感水平。3.3.2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独生子女情况、恋爱情况的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学生与女性学生的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242)=-0.357,p>0.05;理科专业和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t(242)=0.350,p>0.05;来自农村和来自城镇的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t(242)=1.135,p>0.05;独生子女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242)=0.029,p>0.05;正在恋爱中和不在恋爱中的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242)=-0.046,p>0.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广东培正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级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F(3,240)=0,771,p>0.05。具体结果见表3-4。表 3-4大学生孤独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人口学变量值孤独感得分均值tFp性别男37.68±8.23-0.3570.721女38.09±7.94专业理科38.15±7.750.3500.727文科37.80±8.28生源地农村38.55±8.121.1350.257城镇37.38±7.89独生子女是38.94±9.201.0590.291否37.67±7.60是否恋爱中是37.94±8.44-0.0460.963否37.99±7.77年级大一37.05±6.910.7710.511大二37.42±8.89大三39.24±7.89大四38.22±8.103.4大学生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对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与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与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520,p<0.001。具体结果见表3-5。表 3-5 焦虑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M±SD焦虑孤独感焦虑42.63±8.331孤独感37.97±8.010.5201注:p<0.0014讨论与结论4.1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总体较高,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焦虑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独生情况、和恋爱情况的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量表上得分上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性别、年级、专业、独生情况和恋爱这五个因素对大学生的焦虑水平的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比来自城镇的学生高。4.2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差异性分析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首先,在性别平等的大环境下,无论男生女生在校园中都会面对负性事件和压力问题,不会因为性别差异而对谁格外宽容或严苛。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得到了更多的教育与锻炼机会,抗压性不会比男性差。年级差异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仅大四学生相对其他年级的学生焦虑水平略高。大四学生正面临写论文、找工作、考研等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大一年级的学生现阶段会引发焦虑情绪的主要是适应性问题,而本研究发放问卷的时间是在期中后,大部分大一学生已经能适应大学生活,并且脱离了高三的高压环境,大一年级学生的焦虑水平反而相对较低。专业差异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本研究发放问卷的时间离期末考试较远,此时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轻松,所以学科之间的差异并未表现出来。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增多,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逐渐变小。影响不同专业学生的焦虑情绪的更多可能是学习动机,而本研究中并未探讨的学习动机因素。生源地差异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有显著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焦虑得分比来自城镇的学生高。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经济条件比来自城镇的学生差,意味着来自农村的学生要比城镇的学生承受更多的经济上的压力。黎伟的研究显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经济焦虑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农村的教育资源比城镇的落后,来自农村的学生上到大学以后,可能会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产生焦虑情绪。独生情况的差异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兄弟姐妹对解决大学校园中负性事件和压力问题的帮助不大,所以是否有兄弟姐妹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不显著。恋爱情况的差异对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无论是否恋爱中,大学生都要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而恋爱并不能解决各种压力事件带来的焦虑情绪。4.4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中,最高的总分是72,最低的总分是19,平均得分为37.97(8.01)。其中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超过40分的有104人,占42.62%,说明有较多学生处于高孤独感水平。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独生情况和恋爱情况的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孤独感量表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在恋爱6个因素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4.5大学生的孤独感的差异性分析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大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个阶段中的亲密对孤独的重要时期,无论是男生女生,都正处于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的阶段,且都会有自己一定的社交人际关系。年级差异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但大三、大四年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相对略高。大三年级的学生虽然社交关系已趋于稳定,但正是渴望获得亲密感,憧憬恋爱关系的时期。而大四学生已经有部分在校外实习工作,正融入新的环境,需要在不断的社交中形成新的人际关系。所以他们的社交需求可能相对较高,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专业差异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会有自己一定的社交人际关系。生源地差异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首先,无论是来自什么地方,大学生的主要社交场合是学校,大家面对的是一样的人,一样的环境。其次,农村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可能并没有城市大学生的多,所以两者的孤独感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独生情况的差异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无论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都是与家人分离并长时间不见面的,即使有兄弟姐妹也不能经常陪伴在身边。恋爱情况的差异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不显著。虽然,通过恋爱获得亲密感可以避免孤独感,但恋爱中的学生若有不满意的社交关系,也会增加其孤独感,而单身的学生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其孤独感也不会高。4.6大学生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本研究对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焦虑得分和孤独感得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焦虑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这与洪海滨、张灏、闫恩双的研究结果一致。123这一结果可以说明大学生的焦虑和孤独感是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的,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也会有较高程度的孤独感;处于高孤独感的大学生,则会伴有强烈的焦虑情绪。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和生活均有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不可避免会遇到更多各色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心理压力日益加重,就会催生出焦虑情绪,若是没有得到外界的援助,学生就会感到孤立无援,从而加强了内心的孤独感。此外,高焦虑的个体,性格可能较为敏感多疑,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受挫,个体的孤独感也就高。大学生多数在离家远的地方上学,不得不与自己熟悉的环境、亲密的家人朋友分离,只身在外,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如果孤独感得不到排解,影响生活学习质量,也会催生出焦虑情绪。另外,大学是学生人际交往,结交朋友,建立人脉网的重要阶段,而本研究中的孤独感是指个体主观上的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孤独感得分高的个体一般是对现在的人际关系不满意,会因为自己实际的人际关系与所期望的差距大而感到焦虑。研究显示,高焦虑的个体可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消极的情绪刺激更敏感,27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评价中的拒绝信息。28焦虑会使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更敏感紧张,更多的注意到消极负面的信息,导致人际交往质量降低,从而增加个体的孤独感。而孤独感高的个体会因为不利于自身的社会人际关系而产生焦虑情绪。有研究发现,孤独感与社交焦虑间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为各种原因,如,性格内向羞怯,自卑,缺乏社交技能等原因不敢主动去进行人际交往,并且会对社交场合产生焦虑,即社交焦虑。张瑾认为,大学生在社交产生的社交焦虑会使个体对人际交往感到苦恼,并且回避社交活动,因此就会引发孤独的情绪体验。29衡书鹏在研究中采用能够评估一般社交焦虑和交流焦虑两方面的社交焦虑量表,结果显示,交流焦虑比一般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相关程度更高,即交流焦虑水平越高,体验到孤独感的程度越高。30社交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主动与他人交流,回避社交活动,通常会因为缺少同伴朋友或被集体忽略排斥,而产生孤独感。而高孤独的个体因为人际压力,害怕被拒绝排斥,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孤独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焦虑情绪和孤独感是相互影响的。焦虑与孤独感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高焦虑促使高孤独,而孤独升高又会导致强烈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我们可以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推论:焦虑情绪的缓解,有助于孤独感的降低;同样帮助个体降低孤独感,有利于缓解个体的焦虑情绪。对于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多加关注他们的孤独感,可以从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方面入手,给予帮助;而对于高孤独的学生,除了在人际交往方面给予引导,也要注意他们的焦虑情绪。4.7结论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并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孤独感状况处于中等水平,而其中有较多高孤独感水平的个体。不同生源地的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在焦虑总分上具有显著差异。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的焦虑得分在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在恋爱5个因素上的差异不显著。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孤独感得分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等)上差异不显著。广东培正学院学生焦虑得分与孤独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5教育建议大学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面临多重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时期。现根据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起到帮助。5.1针对焦虑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大学生的焦虑分数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焦虑情绪是大学生常见的问题。如何减轻焦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锻炼心理承受能力中小学时期,偏重学科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控机制,缺乏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所以,应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节压力的方法,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2)改变价值观念,正确归因当你改变了价值观念以后,以前让你焦虑头疼的事情,可能就变成不足挂齿的小事。同时能正确地归因,不过分贬低自己,也有助于减轻焦虑。(3)切实了解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需求各个年级的学生也各有其焦虑的主要问题。例如,大一年级的问题主要是适应性问题,大四年级主要焦虑的是就业问题。(4)加强社会支持有些焦虑问题,仅凭学生自身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社会支持。比如,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校方应密切关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5.2针对孤独感的建议本研究中,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处于中等水平,而其中有较多高孤独感水平的个体。说明孤独感也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学生降低孤独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展活动学校可以多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加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从而降低孤独感。(2)开展团体辅导、团体咨询让学生在团辅活动中学会社交技巧,也能在团体中交友。(3)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支持和关怀,鼓励学生主动去社交。发动班干部,多加关注班级里不爱参与集体活动的同学。6研究不足(1)研究对象。本研究所选被试局限性较强,而且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被试数量较为失衡,比如回收到的问卷中,女性被试的数量是男性被试的两倍。(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虽然方便收集数据,但缺少对个案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研究工具。使用自评量表,无法排除被试由于社会赞许性而没有根据真实感觉填写量表所导致的误差。没有采用针对中国大学生编制的焦虑量表。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孤独感量表暂无全国常模,所以本研究中被试的孤独感得分没有与全国常模作比较。(4)本次问卷调查并不是召集被试在一定的环境下填写问卷,被试可能会受到其他与研究无关的因素的干扰,并且当被试填写问卷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答,这些因素的干扰,可能会导致研究的结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参考文献:1洪海滨.谈大学生的孤独感以及与焦虑相关的研究J.新校园:理论版, 2011(9):24-25.2张颧,陈国典.自尊在大学生焦虑、孤独感与总体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563-1565.3闫恩双.大学生求助行为、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4蔡飞.沙利文的焦虑理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5(3):74-76.5罗洛·梅.心理学与人类困境M.郭本禹,方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施发萍,赵必华.焦虑理论研究J.中国校医,2009,23(3):360-361.7党彩萍.焦虑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2005,42(4):99-103.8黎伟.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孤独感关系的相关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温桑)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