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微博受众视角的变化——以“重庆万江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改.doc
1引言1.1研究背景在传统媒体主导主流的时代,受众对信息的获知缺少主动性。随着新媒体不断的发展、崛起。信息时代的到来刺激了受众对信息的迫切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应运而生,并开始逐渐的发展。因为有了微博,使受众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受众开始寻求最早最快掌握事态发展的途径。但是如果有很多人在微博上自由发表言论,那么便会造成人身攻击,并且对于信息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会被暴露出来。1.2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此研究旨在探析在新媒体语境下,以微博的受众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对微博热点事件的讨论和传播,得出受众的视角是如何变化的。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受众的变化一直是新闻传播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此方面的研究。本文章主要研究微博受众视角的变化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受众变化的问题。第二,以微博的受众为研究对象是本文章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媒体研究的不足,丰富了新媒体受众研究的内容。2.实践意义:第一,利用受众变化的积极影响促使大众传播活动能有更好的发展第二,促进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事业积极健康发展第三,保证受众合理合法的参与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和传播1.3研究现状许多新闻传播学的有关研究人员在麦奎尔的“受众分析”中得出结论,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微博受众”可以被划分为一种新型的受众。 它提供了各种角色,例如检索者,询问者,交谈者,反馈者,发言人和对话者。一些学者还认为,在当前的新闻传播形式下,受众参与大众传播活动的方式、渠道和深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了受众的变化。一是受众从新闻接收者转向新闻内容制作人,二是受众从新闻信息舆论的接收者转向舆论的意见领袖 更有学者认为在微博出现之后,受众角色发生了转变,主要探讨了微博使受众成为了信息发布者,并且针对于微博的出现,使得人们的角色发生了转变,这一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国内的新闻传播研究历史中,在早期就已经开展了关于受众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得新闻传播研究者都已经把在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北京新闻学会”进行的北京读者,受众和公众调查,视为中国大陆受众研究的起点。 中国大陆采用了一种国际方法,即使用随机抽样和计算机统计数据来分析受众的调查数据。不仅如此,我们国家在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介本位的理念,让更多的人接受互联网信息时代。1.4研究重点与难点研究重点: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态,“刷”微博已经成为了大多数网民每日必不可少的动作之一。微博也成为了人们每日获取外界最新消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过去,信息都是受众从微博官方媒介发布出来的新闻报道中所获取到的,而如今,受众不再被动的接收信息,对媒体发出的消息由过去的仰视视角发展为现在的平视视角甚至是俯视视角,也就是说,受众不再局限于安静等待媒体的新闻发布,而更多的是参与到信息的发布过程中去。根据报告显示,按照2018年中国微博用户的规模和使用情况,2018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为3.37亿。,在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用户量的平台,从“重庆万江公交车坠江”这一热点事件中,研究出受众视角的变化。研究难点:第一,资料繁琐,网民在微博关于“重庆万江公交车坠江”这一热点事件中的发帖量和评论过多。第二,真正意义上能参考的文献并不多,从阅读文献中发现,有众多学者对受众做了研究分析,但很少对受众视角的变化做详细的分析。2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1 相关概念界定微博微博的全称是微型博客,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对信息进行分享以及传播。并且每个用户也可以使用大约140个字符的文字来使用微博,实现信息的立即更新和共享。从传播学角度看微博的核心观念是,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以及共享性。自微博出现以后,媒体的传播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微博相较于过去的媒体,微博更多的把信息传播的主导权递交到了普通用户的手上,也就是微博受众的手上。微博的功能十分强大。微博在传播的上具有自主性、流通性的特点,自主性的特点是,在微博上,受众可以随心所欲地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也可以记录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可以对一些热点事件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微博所具有的第二个特性是流通性,流通性的意思是,微博上总是有最新的新闻被发布,总是有最新的信息被传播,受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资讯和爆炸性信息就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新媒体 新媒体的概念并无明确的定义,它并不是作为一个基本理论概念的存在,新媒体的“新”是与传统大众媒体比较后才得出的结论,在此,就不得不提出对传统的信息传递方面的理念。并且传统媒体模式已经很早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并且传统媒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报刊、广播、通信、电视等。除此之外,传统媒体从传播形式上来看,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向社会公众发布公共信息和提供娱乐教育平台。不仅如此,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中,受众被动地接收大众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但是媒体不能迅速的收到受众关于信息的反馈。 随着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已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媒体,它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且信息内容一直在不断更新的新兴媒体,它不同与传统媒体是以时间顺序的形式发布新闻,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式的不同。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娱乐建构了人性化的媒介平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受众一、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在传播学上,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传播,并且有相对应的受众人群,受众具体指的便是对信息的接收者。并且它们主要是从广播电视以及报纸中获得相关信息的。于是乎受众这一群体就自然而然地被认为是接受信息的人,并且是以被动接受信息而存在的这么一个群体。受众即是传播活动的初始人,同样也是这个信息的,最终归宿,并且大多具有客观以及广泛性的特点。二、新媒体视角下的受众新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现如今大家对传统媒体的受众的认知范围已经逐渐扩大到新媒体的用户,我们大家对于受众的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被称为是传播学鼻祖和传播学之父的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认为受众接收传播者的信息跟客人在自助餐馆里吃饭是一个概念。受众对应的是自助餐馆里用餐的人,媒介则是自助餐馆般的存在,,传播者就像是厨师一样的角色,而信息则是供客人选择的饭菜,厨师只能尽可能地提供让客人满意的饭菜,不过客人选择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就只取决于客人自身的喜好和想法,餐馆对于客人的选择是没办法干涉的。施拉姆这段形象的论述告诉了我们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信息的,而是存在某种主动性。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则认为0nline杂志给“新媒体”下的定义更为合适,在线(Online)这本 杂志主要针对新媒体提出了如下的理解,它是由全部仍向所有人进行信息的传播过程。意思就是传统的媒体使用两分法这样的方法把传播领域划分为传播者和受传者两大阵营,他们认为人们如果不是作者那就就是读者,如果不是广播者那就是收听者,如果不是表演者那就是台下的观众。但新媒体与此恰恰相反,新媒体让许多人不仅有听的机会,并且有说的条件。因此,在新媒体的研究领域中,应该不存在“受众”的概念,更应该用“用户”取代“受众”一词。2.2理论基础舆论领袖社会学者拉扎斯菲尔德早在1944年的时候便提出了舆论领袖的概念,舆论领袖又指意见领袖,并且具体指的是在公共环境中为他人进行信息的传播以及转述,并且他们在信息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将所得到的信息传播给受众人群,进而完成对信息的传播作用。舆论领袖在对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也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出现不仅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样也可以扩大对人民群众的影响。作为舆论领袖,他们的人格魅力一定有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并且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会被认可。由此我们可以延申出一个概念,更能表达新媒体时代的理论概念,那就是微博舆论领袖。微博舆论领袖我们常用信息交流平台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腾讯微博,二是新浪微博,并且这两个平台中所吸引的读者用户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从某个方面来看,话语权的强弱是判断微博舆论领袖的一个标准。下面我们主要以新浪微博来进行研究,在新浪微博里,拥有大量粉丝的人,便可以作为舆论领袖,他们大部分都是明星媒体,或者是专家等等,换个角度来看,他们大多数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并且这些身份也都给予了他们特殊的话语权力。这一类用户的粉丝量大、生成信息内容的转发评论数高,在对于网络信息的整体舆论影响环节,领袖所发表的意见,很容易成为风向的重要转折点。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又被称为刻板成见,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在他的著作舆论学中提出,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人们对社会环境中的某一类人或相应的事物产生固定的思想观念,并且这种观念一旦产生,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主观意识,使他们很难对这类事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刻板印象能够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尺度,但它同时也阻碍了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纳。议程设置议程设置的观点是由外国学家在对于大众传媒设置功能,这本书中明确提出的,他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媒体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并不能代表每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与事件相关联的议题来左右人们对某些事件的关注度甚至是对事件的看法,不仅如此,还能影响人们看待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3研究分析过程3.1案例选取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分析新媒体语境下微博受众对待微博热点事件的视角是如何变化的,我从2018年热点事件中选取了有关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来进行研究,并对这个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在分析的整个过程中,我选取了人民日报和平安万州微博下方的评论进行舆论统计,进一步分析舆论发展阶段的网民态度、情感的转变。3.2案例概述对重庆万州公交车坠将事件的概括 在18年10月28日10时8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直接撞上了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然后坠入江中。11月2日,平安重庆发布微博通报情景,在10月28日上午,重庆的一辆公交车与小轿车相撞后,公交车失去平衡感,进而坠入江中。从事故出现以后,由于个人对事故现场进行了拍摄,并且上传到了各大平台,继而被各大媒体以及流量人员多次转发。在28日14点的时候,媒体便对原因进行了调查,进一步确定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小轿车的司机存在逆行的现象。紧接着,各大新闻平台也相继对此事件进行转发,包括中国日报,环球网等媒体也发布称小轿车女司机逆行的言论,舆论的声音充斥在网民的耳边,辱骂小轿车女司机逆行的讨论逐渐占据了舆论趋势。在当天的18点左右,请方便对这个案件作出了具体通报,并且在这次通报中指明了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以前的报告大相径庭,这次事故产生主要是由于公交车司机的越线行驶,撞上了正在正常驾驶的小汽车,才引发了此次事故。当真相公布出来以后,之前发生的媒体都改变了原有的说法。姐姐,而向小轿车司机进行赔礼道歉。经过几天的调查,公安局对此次事故做出了总结,主要原因是因为乘客没有在设定地点下车,进而与司机发生争执,从而导致了车辆的失控。针对舆论情况概述在2018年10月28日,关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讨论进一步发酵,在刚开始未得到证实的消息,经过多家媒体和部分自媒体账号对这片未经证实的报道进行转发,并且导致小轿车司机被网友疯狂的评论和辱骂,并且仍旧有一部分网友对女司机进行人身攻击。在许多媒体爆出事故原因系轿车女司机逆行的时候,为何会在网络中引起轩然大波,“女司机”一词一直是人们调侃女性在驾驶机动车辆时横冲直撞的形容,也经常把“女司机”与“马路杀手”一词联系起来。这一词汇本来就是对女性驾驶机动车辆的刻板印象,有了这一刻板成见,再经许多媒体的争相转发和报道。轿车女司机遭到了网民的言语轰炸和人身攻击。舆情出现反转,已经有具体报告指出,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公交车的越线行驶,继而撞上正常行驶的私家车,导致坠江,但是由于事件的巨大反转,网络舆论也出现急剧性的转变,曾经发布过虚假文章的媒体以及网友迅速删除之前的错误文章,并且一部分网友向司机道歉。在11月2日,各大媒体公开了事故发生时的视频,引发全国网民的关注,舆论达到了最高点。图 1-4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网民话题分析图(来源:鹰击早发现)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有47%的网民,也就是接近一半的网民,会去指责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人物轿车司机以及乘客刘某。大部分网友认为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乘客刘某,因为他自私妄为的行为,使得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次的事件,公交车司机无法置身事外,没有专业的职业操守与素养,不管面对何种问题,都不应该将乘客的生命置之不理,而与乘客进行打闹,他的行为也丝毫没有考虑到车上其他乘客的人身安全问题。仍旧有一部分网友对小轿车的遭遇表示同情。并且在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之前,很多网民根据许多微博大V发布的子虚乌有的视频和媒体并不真实的报道就认定是小轿车司机逆行造成了这次的事故,部分网友对其进行指责和谩骂。官方的真实案件报告出来以后,有人指出,女司机刚无故遭遇一劫,又被知事情原由的网友辱骂了一整天,表示对女司机的遭遇进行同情。并且很多网友认为,此前在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时,便对女司机进行人身攻击的微博大v以及网友应该向女司机进行道歉。17%的网友认为在这个公交车上的其他乘客也应该对两人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制止,如果车上的其他乘客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劝住刘某,或者是出租车司机,很大程度上会避免这次事故的发生。并且一部分网友表示,目前在我们国家人都不喜欢管别人的事情,并且这已经成为了国人的生活常态,这种人情冷漠也是造成这场灾难的因素之一。正如网上所流传的一句话,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任何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有时候在队部合理事件作出制止时,可能也会救了自己的性命。有8%的网友则认为防护栏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在建造时防护栏杆达到标准,那么公交车或许也不会坠入江中,从而也不会造成那么多的死亡现象。并且也有网友解释道,此处的护栏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规范标准。另外还有5%的网民认为应该呼吁公交车司机对安全问题的进一步了解,以及设置独立的驾驶空间,、科普落水自救方法等。3.3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百度学术等知识服务平台在学位论文、学术著作、期刊等文献资料中进行受众分析资料收集,同时利用百度、谷歌等网上搜索引擎找出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以期望了解此论题的研究现状。2.案例研究法:受众的视角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想要探析受众视角的变化,需要从一个具体的事例中去剖析受众视角是如何变化的,故选取了重庆公交车坠江这一典型社会突发事件,从受众对这一经典案例的视角变化,以期得到受众是如何变化的。3.比较研究法:想要探析受众视角是如何变化的,就需要找出受众关注某个事件视角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事实根据,然后通过比较事实根据的不同,得出受众变化的原因。4结论阐述4.1受众视角变化的原因1. 媒体过度迎合受众这是一个关注度和流量为王的时代,在网络媒体中,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了媒体追逐和迎合的重点。部分媒体只为了获得关注,却忽视了这个新闻案件的真实性,为了“抢发头条”,不顾新闻把关和核实的环节,只顾把新闻尽快的发布出去。媒体为了满足受众对“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真实原因的渴求,不经核实就把舆论的矛头指向了私家车女司机,让女司机深陷舆论的漩涡。经过这些新闻媒体发布不实消息后,受众不再乐于被动的接受媒体的信息传播,而是参与到新闻信息的生产中去,做新闻信息的生产者,把被动化主动。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垄断及议程设置的地位。对翼城的设计不再是对媒体人的专属称号,也可以是普通网民发表意见的场所。2. 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走向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微博上的多个大V以及领袖使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案件进行了转播。其中转发是把新闻信息传播出去最有效的方法,当消息传播的铺天盖地的时候,官方微博针对这个案件发出了事情真相,此次案件的原因是由于大巴车越线撞向小轿车,但是由于一些大V以及领袖并没有关注官方微博,从而他们的信息无法第一时间传播给每一个受众,但是也正是因为官方微博发布的正确信息才将小轿车女司机从舆论的漩涡中解救出来。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麦克风,网络传播的复杂性,有时也会让媒体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受众就兼具了受传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4.2受众视角变化后的角色分析传统的信息传播,主要靠的是新闻工作者以及媒体来进行传输的,但因为我们国家新媒体的崛起,这种传统的做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如今的新媒体传播环境,受众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逐渐从接收者的角色向传播者的角色转变。在一个反转类型文章中,受种者不仅是传播者,也是新闻的主要扩散者,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推动网络的进一步发展。4.2.1作为评论者的角色分析新闻评论是作为许多受众参与新闻的一种常态,很多受众在参与最新的事件进行具体评价,是由于他们的主观存在着不同,以及他们的认知差异等原因,会造成他们对一篇文章的评论参差不齐,不仅如此,大多数受众群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色,她在针对一篇新闻报道时,可能有多个角色来回切换,进而体现出了新闻角色的多样性。这种情况最多出现在反转类新闻中,主要是由于这类新闻报道前后会有巨大的反差,因此导致與论的不断反转,受众参与其中也呈现出了更多的复杂性,再加上网络中各种其它因素的影响,受众作为评论者的角色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评论者涉及道德批判但是大多数的受众人并不是对新闻内容进行简单的观看以及阅读,他们还会在针对热点事件时,向受众人进行批判,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忽略官方媒体以及媒体的对事件的真实报道,不明所以的对当事人进行道德指控,进而造成当事人无法正常生活的现象。从而使舆论的漩涡变得越来越大,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4.2.2作为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分析在新媒体时代,普通受众拥有了可以发表意见和传播信息的平台,受众通过像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去发表意见,形成了UGC( User-generated-Content )式的新闻,UGC意为用户生成内容,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网络上最先开始担任事件信息传播的生产者的就是普通受众,也就是说是普通用户最先上传了事故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在那之后,新京报最先发布了造成事故原因是因为小轿车女司机逆行的报道,之后就有很多微博大V开始对女司机进行舆论攻击。这些未得到核实的信息,通过各个微博意见领袖不断传播,就迅速的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在女司机的舆论逐渐平息了之后,又有一些网友扒出,公交车的私人歌唱软件账号,并且这个账号显示司机在很晚的时候还在软件上唱歌,舆论又开始指向了公交车司机,又把公交车司机拉进了舆论的漩涡。事实证明这两次的舆论攻击都是错误的。网民无条件的相信自己信任的意见领袖,并不怀疑信息的真实性,跟着舆论的浪潮不断地拍打着小轿车女司机和公交车司机,因此就形成了一个个舆论的高潮。5结语关于受众这个词汇,是对大众传播活动中“信息接收者”的总称,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受众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收者”了。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随着用户创造内容模式的兴起与发展。已经打破了传统传播活动中传者和受者双方清楚的界限,刺激了受众对信息传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同时也促使了受众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微博环境下的受众观念一直在发展变化,这样的发展变化与媒介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随着在传播活动中各种媒介的融合和多种传播的渠道,点燃了受众积极获取且传播信息来展示自主性的激情。媒介环境不断的在改变,受众角色也得到了对原有角色的补充和延申,新兴媒介促使了一些新的受众类型、受众现象和受众角色的产生,让受众的角色更为丰富,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现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受众视角进行深入的分析,受众视角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受众所担任的角色的变化,希望能够及时的了解受众角色变化,积极规范和引导受众创造内容和传播信息,期望大众传播活动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1晁家骏.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参与形态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 010(012):75,77.2王茂文. 新媒介中孕育出的新型受众微博受众从麦奎尔的受众分析谈起J. 商情, 2015.3马玉宁. 浅谈媒介融合时代的受众观念J. 新闻世界, 2013, 000(012):P.127-128.4张瑞, 卢黎. 新媒体语境下传播受众的变动趋势J. 视听, 2016(9).5严亚, 李公文. 社会决定论视野中的新媒体与受众主体身份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00(005):209-212.6张志君. 新媒体研究与发展策略J. 现代视听, 2008(02):13-17.7信欣. 媒介融合背景下气象信息的传播J. 商情, 2009, 000(050):73-74.8李建宏, 沈彤, 李雪铭. 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68-73.9王梦楠, 姜学文, 娜荷芽,等. 微信公众号文章影响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005):428-431.10杨思怡.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新闻伦理失范行为J.视听,2019(03):188-189.11别业鹏, 张梓倩, 叶岚岚.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的新动态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12李平, 许高雅. "后真相"时代下社交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案为例J. 新闻前哨, 2019, No.305(10):53-54.J. 新闻前哨, 2019, 000(006):94-95.13李竞.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 000(003):34-34.14融媒体时代"污名化"传播的社会影响及危害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J. 今传媒, 2019(6). 学位论文15孟令俊. 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D. 华中师范大学, 2011.16叶畅. 新媒体语境下热点事件舆论反转现象研究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D. 兰州大学.17甘梦珍. 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与应对D.广州大学,2019.18朴佑丽. 韩国偶像剧的叙事策略研究与受众分析D. 中国矿业大学.19严瑶. 用户创造内容(UGC)的受众角色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