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研究.docx
-
资源ID:48545038
资源大小:60.8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三化学中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研究.docx
衡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题目:初三化学中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研究 所在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 化学 学号: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2021年5月初三化学中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研究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课程思政”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专业知识”与“思想道德”进行融合,是目前国内初中对课堂和课程的一次创新,是学校培养品学兼优人才的一次尝试。立德树人是当今社会对初中人才教育的核心要求,教书育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与文中提到的课程思政契合度较高,这样才能培养出知识能力和德行同样出众人才,为其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铺垫。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初三化学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针对这些内容,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适合化学学科教学自身特点的途径和方法。首先,渗透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深化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认识;其次,渗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最后,渗透在化学课外活动中,促进学生特长和思想品德全面发展。关键词:化学课程;思政课程;教学融合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ies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chemistry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Chemistry 17610127 Yafei Shi Supervisor: Mansheng Chen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y" can be simply understood as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deology and ethics". It is an innov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 and an attempt by the school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both character and learning. Cultivating talents of high moral standards is the core require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talents in today's society.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not only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but also teaches students the principles of life, and has a high degre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formity with the course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so that their knowledge, ability and virtue can be cultivated, which are equally outstanding talents, paving the way for better realiz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n this article, we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rich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chemistry textbooks, and aims at these contents, with the help of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poses ways and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stry teaching. Firstly, infiltrate the teaching of basic theori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nciples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Secondly, infiltrate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experiments can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s and spirit of collaboration. Finally, infiltrate chemistr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ould promote students expertis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Keywords:Chemistry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integration目录1 前言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文献综述12 初三化学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22.1 有助于改善初三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22.2 有助于巩固德育的核心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32.3 有助于化学、思政教育育人功能的完善和相互渗透33 初三化学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43.1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内容43.2 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53.3 环境伦理精神的教育内容64 初三化学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74.1渗透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深化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认识74.2 渗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84.3 渗透在化学课外活动中,促进学生特长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9参考文献11致谢131 前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Comenius, Johann Amos)曾经说过:“要成为一个人,必须要经过适当的教育。”"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会孕育我们,但真正的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不会孕育我们。这应该从教育出发,从实践出发。1显然,夸美纽斯所谓的"美德"和"虔诚"的种子,即教育培养的人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历来为各国教育界所深思熟虑和倍受重视。因此,各国教育界也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措施,以实现德育目标。初三化学教学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50多年来,文理学科划分比较清楚,研究者们也只是在自己的“文”、“理”科中封闭研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大多数化学教师只关注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很少关注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德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2-4、方法5-6、途径7-9、环境10-11的研究还不多见,很少有人将其与化学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本文从初三化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入手,系统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初三化学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在具体的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将二者有机结合,为广大初三化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操作参考。1.2 文献综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这关系到高校的教育工作和人才培养方向12-13。在化学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得以实施14。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五十多年来,文理学科的划分相当清晰。研究人员还只在自己的“文”、“理”科中进行封闭研究。大多数化学教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只注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很少涉及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仅限于其原理、方法、途径、环境、历史等方面,很少有人将其与化学学科教学相结合。当前,直接以“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为题目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少,即便有,也只是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单一研究。如李兰陵的中学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杨善德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态度的培养、曾汉秦的化学教学中渗透道德行为教育的尝试、梁慧妹的中学化学教学中自然科学方法的运用、张克勤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德育等。总的来说,这些研究对我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多的启示和借鉴。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研究不够全面;当前,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内容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只注重某一方面,显得零散而零散,没有给予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阐述。二是研究的深度不够。有些只是从实践出发加以认识和概括,未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三是研究方法单一,一般说来,只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理论脱离或者只是纯粹的理论,没有实际支撑。2 初三化学理论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2.1 有助于改善初三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当前大部分化学教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化学教师),都重视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如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等。化学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与大纲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大多数化学教师不具备这一意识,认为化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回事15。在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原因的认识中,许多教师认为课时不够,甚至有的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什么关系。有些老师的思想观点认为: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考好了思想自然就会好,政治素质自然就会高。这一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相当多的化学初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缺乏积极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2)虽然有一部分化学教师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但也只注重行为规范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有的教师在普通随堂听课时进行了行为规范教育,将辩证唯物论教育与化学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人数较少,学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数较少16。一位初三化学老师说: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应该进行,否则就无法保证学生在课堂(特别是化学实验课)的安全。至于辩证唯物论的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则说:那些东西,和高考没有什么关系,可以不谈。所以,部分化学初三教师具有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但层次较低,认识不全面。(3)部分化学教师对此有了认识,但自身素质还不够高。大部分教师在化学研究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当,但过于含蓄,一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17。作者曾经在一位化学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可逆反应)课上发现,理论教育的全过程,根本没有提到对立统一的法则,问为什麽,答:“我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力不从心,表明部分化学初三教师自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总的来说,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并不十分理想。有些化学教师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有些化学教师也不具备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自身素质不够,或者,只注重某方面的教育。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初三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探讨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究竟存在哪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何把这些内容渗透到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2.2 有助于巩固德育的核心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德、智、体、劳全面发展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德育的核心18-19。德育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着每一个教育阶段的实施方向,是每个教育阶段健康发展的动力源和思想保证。以智育为基础,以体育美育为重要条件,道德教育处于其核心地位,其自身也是一种空洞抽象的东西20。施霍尔明斯基明确指出:“进行智育,学习各门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观点、信念、科学世界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建立正确的观点、信念、科学的世界观,是智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建立一所社会主义学校所教授的科学文化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从自然现象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出发,认识客观事实和规律,使化学成为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培养科学世界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21。化学学科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学科本身的科学、思想和启迪作用感染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具有优良的思想、意志、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性格、世界观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化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和充分展示,有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具体,使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地真正渗透到智育教育中去,切实提高其覆盖面和实效性。2.3 有助于化学、思政教育育人功能的完善和相互渗透从价值层面看,化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通过教化、培育人这一主体来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22。化学是培养主体的知识,德育是培养主体的道德陶冶,德育是对主体精神的提炼。就培养主体而言,二者本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但是,在初三化学学科教学中,化学教师一般只注重单纯化学知识的传授,未能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是在自己的学科体系内进行教育,对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渗透不足,从而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思想观念、思想内容与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分离,与一定的科学知识不能分离,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空谈。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结合认识领域,又要结合行动领域,不失时机地进行,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新人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三学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多元化、复杂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寻求新的途径,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单靠“思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已远远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同样,单靠班主任、政治教师的德育工作也日益显得单调无力。客观地说,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要想办法创新,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育人。惟有如此,才能使化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门学科在育人功能上互相促进,互相渗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践证明,把学生培养成“四有”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把德育教育纳入学科教学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4。为了改变初三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来,必须进一步明确初三化学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探索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把不自觉、潜意识的德育渗透转化为自觉、潜意识的德育渗透。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对学生的行为意识产生深刻影响。3 初三化学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析初三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阐明包含在化学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着重对其进行挖掘与展示,是实现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25-26。接下来,对化学初三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3.1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教学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的最普遍规律进行科学研究27。辨证唯物论以世界整体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而各门具体科学以世界局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每一种具体的科学都是辩证唯物论的基础,辩证唯物论为每一种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学校,则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化学科学体系中,初三化学教材中所含的化学知识,虽是基础内容,但从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规律来看,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本质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并能证明和丰富其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教学内容在初三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观点,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中,我们在课堂上会教给学生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第五单元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中,我们会讲授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定要符合化学客观事实。通俗点说,不管是生成物化学式,还是反应物的化学式,我们是不可以凭空捏造的,而是要按照书本的客观事实进行书写,是何种物质就对应何种化学式。并不是我们随心所欲可以创造的。这两个例子是初三化学教材中含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教育内容,证实了世界的物质性、形态学的多样性和物质结构的无限性,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各种观点。揭示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化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理解,更好的理解何为客观事实,进而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和概念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态度。(2)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的教学内容辨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胡互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8。对立统一法则,也叫“对立统一斗争的法则”,也叫“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法则,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发展过程的现实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解释事物矛盾的本质。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存在。一切矛盾都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争议性。二者基本属性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恩格斯深奥地指出:“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就是吸引和排斥这种古老的极性对立。”在化学领域,这种对立统一的规律到处存在。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中,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和学生讲解煤、石油、天然气是我们如今使用最多的化石燃料,它们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利用他们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煤、石油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会污染环境,产生温室效应。也可能会引起地质发生变化,导致地陷、造成资源枯竭等。在教学中讲授此知识点的时候,应突出强调虽然它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也会影响我们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初三化学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适当地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具体在知识之间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以及知识之间是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通过将普遍特殊性、对立统一思想融入进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质变与量变规律,其中质变是指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而量变就是指事物在大小、数量、程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在初三化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我们向盛有饱和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开始时,随着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浑浊现象越来越明显。但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浑浊逐渐消失,最后会变成一开始的澄清溶液。这是一个典型的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典型事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实验演示,配合使用语言讲解加以引导,促进学生理解质变和量变。通过在化学教学中融入质量和量变规律,学生对一些实验现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得到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能够拨开事物的现象、观察出事物的本质,培养并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还使学生明白,无论在学习、生活中,都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变成更好的自己。3.2 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是我国中小学德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初三化学不仅有丰富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而且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列宁曾经说过:“爱国是对祖国最深切的感情,这感情千百年来始终铭刻在心中。”爱国、敬业、爱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爱国教育的内容丰富,生动,具体,是化学教材中不言而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有意识地挖掘、恰当地渗透,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化学学科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了解建国70多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9。初三化学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在我国化学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初三化学教学是引导学生进入化学领域的基础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化学历史教育。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劳动人民在化学领域有着众多的重大发明与创造,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适当穿插一些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的介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了解,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举例来说,在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中,通过教材中“东汉晚期的青铜奔马”、“河北的沧州狮子”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冶金的重要成就。除此之外,我们可以适时的补充商代的青铜器冶炼技术、西汉的湿法炼铜技术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等历史史实,说明我国古代冶金的高超技术。在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铁的冶炼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又是如何发展的,而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广泛的使用钢铁材料。如:机械、车辆、电动机、 建筑、交通运输。这使得钢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这一切的成果。通过将化学史实融入在化学教学中,在情感陶冶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体会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因为有这么伟大的国家而自豪,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能为国家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增强中学生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2)我们国家的化学资源非常丰富,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国地域辽阔,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山地、平原,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不断地发现、开发和利用这些珍宝,以造福人民。就拿中国来说,过去一些外国地质学者一直把中国视为贫油国家,实际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和最早使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我国第一次发现石油是在西汉时期,当时石油用作燃料。宋沈括研究了石油燃烧的特点,用它的烟负色作油墨。在初三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中,虽然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很少,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这些都影响了水资源。此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今天,应该如何保卫我们国家的碧海蓝天,运用讨论法,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无形是在课堂中利用化学资源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爱护国家。既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的成长,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虽然化学资源广阔,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去珍惜化学资源的精神。(3)化学工作者的高风亮节和杰出事迹,能激发学生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中华启蒙的爱国热情。我们的大文明古国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逐渐落后。但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来的炎黄子孙不甘落后。把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融入在初中化学教材的资料卡片中,供学生学习。例如: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在此知识点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材资料卡片中国科学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向学生简单的介绍,张青莲教授在极苦条件下,克服一切磨难,测定了铟、锌、锑等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在初三化学教材中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Na2CO3性质此知识点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材资料卡片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纯碱在生活中可以去除发酵面团中的有机酸,增加面食韧性,改善口感,也能帮助去除油污,同时也是玻璃、冶金等的重要原料。而当时一战侯,欧亚道路阻隔,“洋碱”来源骤减,且物以稀为贵,价格骤升,我国人民就没有碱可以使用,只能以酸馍为食。与此同时,以碱为原料的工厂几乎倒闭。而此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和制氨结合起来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为我国纯碱和氮肥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会放弃留在美国留学的机会吗?你会无偿分享价值巨大的制碱工艺吗?为什么侯德榜会作出“不寻常”的选择呢?无非是爱国之心驱使他的无私奉献。宁愿自己在背后默默经受挫折与磨难,也要将先进的技术带给我们的国家。通过将张青莲和侯德榜为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融入进我们课堂的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科学家们在获得成果之前的艰辛与努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3.3 环境伦理精神的教育内容保护环境,即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己,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几大危机之一。在2003年3月5日举行的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政府将环境问题列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议题,并在化学初三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化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关注与现代社会相关的化学问题,如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而化学本身既是对人类有益的,又是造成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初三化学教师亟需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和环境意识。一个工厂的废气、废液、废渣未经净化处理任意排放;一个生产过程对工人的身体健康有危害,但长期却没有积极改善:一个食品被污染,污染物质浓度超过人类健康所能承受的水平,继续向市场出售,所有这些都是道德伦理允许的吗?有些国家采取出口污染、以邻为壑的战略,建造两米至三米高的烟囱,把废气排到空气中,然后吹向其他国家,在那里降下酸雨,或者把废物倒入国际河流,把祸水倒入国际公海。这有道德吗?这就是所谓的环境伦理问题。要把环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使人人都能形成环保的道德风尚,充分发挥伦理学的功能和调节作用,把环保道德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初三化学教材中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及资料卡片,让学生明白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SO2、CO、NO2、O3、可吸入颗粒物等都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此时应加以结合生活的实例,酸雨会腐蚀雕像、建筑;汽车和工厂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化氢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能生成一种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鼻喉;大量的植被如果长时间接触大气污染物也会枯萎甚至死亡。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爱护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绿色的家园是每个中学生的责任,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4 初三化学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4.1渗透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深化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认识基本化学理论在初三化学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重点介绍了化学术语、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内容30。初高中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教授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宇宙观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三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主要是关于不同物质基本结构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有助于"三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使初三学生逐渐认识到世界是物质性的、动态的、可变的、可转化的、可统一的、整体的。例如,在初三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规律中的量变和质变规律就体现得很好。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原子半径、原子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等。其中,原子序数、原子半径、外层电子的周期变化均为量变,从而引起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质的变化,即质变。使学生明白无数量的非显著变化必将导致物质基本性质的变化。本课程指出,量变与质变,是一切事物在变化时,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相互贯穿,相互渗透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由量变引起的质变有多种形式,大体上可分为:首先,由物质质量变化引起的质变。在化学反应中,有很多例子表明,物质成分的数量变化可以改变其性质。例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SO2,S03),由于它们的含氧量不同,它们的性质也不同。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特性,它是一种可以漂白品红溶液的物质。而三氧化硫完全没有漂白作用。同样,多氮含氧化合物(NO、NO2、N203、N2O4、N2O5)、有机化合物同系物等,都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另一种是由运动的量变引起的质变。在化学运动中,量变与质变是不同的。在无机化学领域,特别是在有机化学领域,这种现象有很多典型的表现。比如,钻石和石墨,乙醇和甲醚,因其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能量)不同,其性质完全不同。同分异构体在有机化学中较为普遍,其共同特征是分子内原子的排列顺序和空间取向不同。这种现象的存在,充分反映在化学运动中,由结构状态的变化和相应能量状态(即运动的量变)引起的质变。三是物质的数量与运动的数量同时变化所引起的质变。改变的形式在化学中也很常见。举个例子,氧气和臭氧,由于组成分子的原子数不同,它们的性质也不一样。另外,由于它们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化学键能也就不同,也就是运动的数量也就不同,所以O2和O3的性质也就不一样。简言之,将思政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渗透在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每次只花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本身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对教材内容科学性、思想性的理解,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4.2 渗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而“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是化学学的基本特征,50年代著名的胶体学家付鹰教授曾经说过:“化学就是实验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评判标准。”由于化学教学中存在实验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好的条件。首先,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最好的途径。当今社会,一切发明都是集体创造。同时也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一个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广阔天地。学生分组做实验时,进入实验室前,要认真集体预习,如有实验作业,则要集体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实验室后,大家分工合作,操作者一起做实验,非操作者要注意观察记录,以后对调,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时,要分组,集体决定比赛内容,集体讨论评分方案,共同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办法,让学生既做组织者,又做测试者。经过中、中期实验的培养和训练,使组员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大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一天上化学课,严格训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教师在做示范实验时,要以身作则,按操作程序办事。为学生讲解仪器的性能和功能,装配要点和使用方法。上实验课前,先安排学生预习,一进实验室,就像平时上课一样,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对号入座,有条不紊地进入工作状态。对学生实验前的预习进行抽查(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操作步骤、所用仪器、药品、出现的预期现象和结论等)。不熟悉实验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不能动手做实验;受训者应遵守实验室规定,不乱放仪器、药品。不随意走动,不吵闹,不乱倒垃圾,养成独立试验,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应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的学生往往“图方便”,忽视了基本的操作规范,应该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其危害。做完实验后,检查学生台上的药品、仪器所放的位置、是否与实验前一致、仪器清洁、桌面整齐,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学生的平时成绩中。经检验后应立即离开实验室。学生轮值打扫实验室,每次做完实验后,认真总结实验中的问题。中期和长期的训练,学生开始不能适应,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会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未有过习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提高实验效果,而且可以养成守纪律、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其三,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实验,特别是学生的实验不可能100%成功,应该允许学生失败,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要做一些实践性的、可实现的事情。对所出现的问题,要认真思考和分析,不能用预想代替实验结果,一旦发现类似情况,除了进行说服教育外,还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实事求是地找出原因,不要主观臆测。有些学生认为,“实验结果是肯定的,不必去做”,或“前人已做过实验,课本上也有结论,何必费心费力,不实验,不观察,就照抄照搬课本结论”。为此,教师应及时指导实验,积极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关注客观事实,按科学规律办事的习惯。引导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并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4.3 渗透在化学课外活动中,促进学生特长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校期间所学的化学知识可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化学知识,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特长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组织、指导学生课外化学活动”。因此,化学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如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化学竞赛等),通过化学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通过对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使化学教师能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化学学习。例如,组织学生成立三废处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污染严重的地方,进行水样检测,捡到白色垃圾,让学生在捡到白色垃圾的过程中去体会白色污染物的危害,从而爱护环境,感受社会,关心社会,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第二,举行化学专题报告会。由化学教师或校外专家做专题报告,内容可以是化学科学的新成果、新技术,也可以是化学史(包括化学学者的生平、化学学科的发展等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增强为祖国服务的责任感。第三,举办丰富多彩的化学晚会。化学社团又分为化学论文会、化学相声会、化学谜题会、化学魔术会、化学社团等。化学派对有别于其他课外活动的形式,它具有文艺活动的特征,它给人以愉悦的感觉,给人以美感的熏陶,并能融合科学、思想、知识、趣味和艺术。因此,化学晚会是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这种形式能吸收更多的学生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和特长。第四,开展化学竞赛。化学竞赛可分为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实验竞赛。后一种方法主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