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与改善.doc
X X X X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我国行政管理效率存在的问题与改善 毕业论文副标题学生姓名院系名称XXXX学院专业名称班 级XXXX级 班学 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年 月 目 录摘要1一、行政效率分析2(一)行政执行概念2 (二)行政执行力的内涵3二、影响行政效率低的原因分析3(一)传统行政执行力文化的路径依赖3(二)西方行政执行力文化的强势嵌入4四、改善中国行政执行效率的路径探析5(一)重塑执行主体的效率观念5(二)效能:执行习惯的形成5结论6参考文献6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行政执行力文化的载体面临着多重转型的考验,无论是执行环境、执行资源,还是执行主体、执行制度、执行过程,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劣等外部原因,而是因为内在的行政执行力文化的影响。在行政法治的视野中加强改善行政效率的相关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行政法治的本义、理念及原则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此为逻辑起点,充分阐释了行政效率所处的理论环境与实践环境,并进一步探讨了行政效率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效率的概念出发,深入解读行政效率的内涵及概念属性,对改善行政效率这一目标的前提性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关键词:行政执行;行政效率;行政执行力一、行政效率分析(一)行政执行概念“行政执行”,本意指的是“实施或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它也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读。其中,狭义的行政执行,指的是决策执行,认为执行主要是决策以后进行的活动。这种狭义的认定,其代表人物如维尔达夫斯基与普瑞斯曼(Wildavsky and Pressman),他们认为执行是“在目标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也有学者如查尔斯·琼斯(C.O.Jones)认为“执行乃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又以解释、组织和施用三者最为重要” 。(二)行政执行力的内涵执行力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它有两个层次:一是个人执行力,二是组织执行力,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执行力都要求由上而下贯穿每一个环节。执行力的问题,其实就是“做什么”、“如何做”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执行力”一词最早在行政法学领域出现,后来被引入到企业领域,又从企业领域逐渐进入至公共行政领域。执行力在这些不同的学科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法学领域中的执行力代表的是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经济学领域中的执行力代表的是效率的大小和效益的多少,行政学角度的执行力代表的是政府处理社会事务、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的能力。各个领域学者的解读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执行力视为一种能力,按照辞海的解释,“力”可分别解释为“力气”、“能力”、“威力”、“功力”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唐铁汉:努力改善行政执行力,载中国行政管理, 2007年第10期。这种视域下的行政执行力也就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政府执行力,主要是指政府组织在日常事务和政策决策执行工作中所需的有效执行的能力;广义的政府执行力则不仅仅涵括政府执行能力,更是指政府执行时所具有的执行的力量。行政执行力可以解释为政府组织有效地实现政策或决策,也可以解释为完成组织目标并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政府内在力。可以说,行政执行力是行政主体完成各项执行任务的“力量”、“功能”、“功力”、“能力”以及“效力”。二、影响行政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一)传统行政执行力文化的路径依赖在中国,由于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儒家学说逐渐演化成为历史社会政治服务的工具,中国传统的行政执行力文化其本质上已成为以维护王权为核心的执行力文化,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对执行权力的依附性,以及唯上级命令是从的行为惯性,表现出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长期运行所导致的滞后性的文化特征。在鸦片战争前,封建社会的这种传统行政执行力文化因其高度的伦理整和性对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起正面的指导作用。所以虽然经历几千年历史之河的荡涤,这种积淀于民众心理层面的传统行政执行力文化,还是以坚固的程度顽强地存在着,形成这种非正式规则的源远流长的影响。传统的行政执行力文化锁定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惯性的力量使这一思维模式不断“自我强化”,忽略很多其他的更有效果的方式和方法,坚定地沿袭旧有的制度。制度的相互联系网络会不断产生大量的递增报酬,这种递增的报酬增加了“沉没成本”,又使特定规则的轨迹保持下去,从而延续了传统规则和方式的运行。可以说,传统行政执行力文化在当前民众中的思维路径依赖惯性,是中国改善行政执行力的最大障碍。(二)西方行政执行力文化的强势嵌入 “文化决定了人的存在:表达自我的方式(包括感情的流露),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方式,运输系统的组织与运行,以及经济与政府的关系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行政执行力文化基本是本土的,建立在中国自古以来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基础之上,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但当前中国的行政执行,无论是表达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还是执行的规划、执行的运作、执行的评估与价值判断,都已经与原有的纯粹的传统文化拉开差距。如果说文化决定了执行的存在方式,那么今天行政执行方式的变革也是受执行力文化变革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既因循于原有的文化,形成历史惯性;又受到西方行政执行力文化的强烈冲击,有着新的变革要求和发展方向。“中国现代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杨京芳: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与对策,载行政与法第5期, 2007年2月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其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锋,而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生长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之中的,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对外开放,必然带来西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渗透。那么面对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可以容得下西方文化,如果容得下,容化的深度和广度怎么样?”人们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三、改善中国行政执行效率的路径探析(一)重塑执行主体的效率观念现代政府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就是效率,行政执行效率是检验行政执行力是否有效能的重要标准。政府带来的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对于改善行政执行效率而言将是革命性的飞跃,传统的行政执行行为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而政府下的行政执行行为的基本特点就是时空的压缩,行政执行行为获得了以往技术手段难以实现的时空便利。政府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真正的实现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打破时间、空间的分割,使政务处理更加集约、快捷,从而最终改善行政执行效率。政府为行政执行力的重组和优化提供了全新的契机,一改以往金字塔型组织结构的弊端,使组织结构逐渐发展成为平面化、扁平化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克服各种物流障碍,杜绝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使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使社会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并将各自为政、互相掣肘的各个部门联结起来,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无缝隙”政府模式,使政府更加灵活、完整、流动以及有弹性。在“无缝隙”政府的模式下,行政执行活动会更加顺畅,政府执行力也可以大大改善。同时,在灵活、完整、流动、有弹性的“无缝隙”政府发展趋势下,行政执行主体必然会树立更强的效率观念,逐渐形成以执行效率为主导的行政执行力文化。(二)效能:执行习惯的形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形成了机关文化,其典型特点是人浮于事、形式主义,效能不高。这种机关文化也深刻影响着行政执行,导致行政执行的低效能。这种松散低效的执行习惯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效能、效益和效率逐渐成为人们衡量行政执行的重要标准,成为行政执行的改革指标。在市场与国际化的冲击中,改善效率、注意效益、增强服务,已成为社会对行政执行的迫切要求。新的时期,必须使效能、效率与效益成为行政执行力文化的根本原则,渗透到执行主体的行为习惯之中。“任何相当定型的行动方式,不管它是外显的或内隐的反应,而且又非属于遗传性反应,应该都可视为习惯,习惯是学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形成的稳定关系所构成的。”习惯是强势且持久的,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执行人员的品德,暴露执行人员的本性,左右行政执行的成败。高效能执行习惯的形成,也必须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人、物、系统、制度的全面协调才能够实现。结论 总之,行政执行是政府工作的关键环节,执行工作的好与坏,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关系着人民的利益,关系着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因此,只有解决好行政执行难问题,行政执行才会有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我国现阶段,行政执行难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这个“难”反映了我国法治发展水平,要彻底医治这一问题,既需要制度的变革,也需要全社会全民法律意识的改善,以及整个国家法治水平的改善。参考文献 1谭桔华:改善行政执行效率的途径探讨,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2李爱军:当前我国行政决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载潍坊学院学报第2卷第5期, 2002年9月。3唐铁汉:努力改善行政执行力,载中国行政管理, 2007年第10期。4杨京芳: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与对策,载行政与法第5期, 2007年2月。5吴江,张锐昕.电子政府教程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6张康之.公共行政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