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第5讲 机械运动解析版.docx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2. 参照物:(1)概念: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为标准的 物体叫参照物。(2)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4) 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择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则要作出说明。3. 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匀速直线变速直线。(2) 曲线运动。(3) 我们常研究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4. 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 公式:;公式计算的是平均速度。(4)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km/h。1m/s=3.6km/h。知识点精炼一、相对运动1.如图所示,两个宽度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台球框固定在水平面上,从两个框的长边同时沿与长边夹角相同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 发出小球P和Q,小球与框碰撞情形与光反射情形相同(即小球与框碰撞前后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与框边夹角相同)。摩擦不计,球与框碰撞的时间不计,则两球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的先后是( )A. 两球同时回到出发框边 B. P球先回到出发框边C. Q球先回到出发框边 D. 因两台球框长度不同,故无法确定哪一个球先回到出发框边【答案】 A 【解析】设台球框的宽度为L,小球与长边夹角,两球沿图示向上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v;不计摩擦,则两个球与框边碰撞前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t= 2Lvsin ,L相同,v也相等,所以两球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所用时间t相同,即同时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故答案为:A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 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答案】 B 【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南运动,那么以树木为参照物,乙车肯定是向北运动的;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也在向南运动,说明甲乙两车的距离在增大,可能情况有: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但速度小于乙车,故B正确。 故选B。3.(2020·江干模拟)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 A.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B.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C.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D. 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答案】 C 【解析】 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 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 (1)如果火车和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那么火车应该是先追上汽车再拉下汽车,即火车的速度大于汽车的速度; (2)如果火车和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则对运动的速度没有要求。 故选C。4.(2020·湖州模拟)和谐号与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是现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和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复兴号列车正在向东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复兴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 若复兴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 若复兴号静止,则和谐号一定向西行驶 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和谐号行驶得较慢【答案】 C 【解析】和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复兴号列车正在向东运动,如果复兴号向东行驶,那么可能情况如下; 和谐号也是向东行驶的,但是速度比复兴号小; 和谐号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和谐号向西运动。 故A、B错误; 如复兴号是静止的,那么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故C正确; 如果两车都向西行驶,那么和谐号的速度大于复兴号,故D错误。 故选C。5.(2020·三门模拟)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频闪相机拍摄所得的小球的运动情形,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其中表示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A.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它在做加速运动,故A不合题意; B.相邻小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它在做减速运动,故B不合题意; C.相邻小球之间距离相等,说明小球在做匀速运动,但是运动轨迹是曲线,故C不合题意; D.运动轨迹为直线,且相邻小球之间距离相等,也就是做匀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6.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 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C. 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 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答案】 B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路灯的像,连线用虚线;在空气中看去,光好像是从像点发出,连接人的眼睛与像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同理做出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时,看到路灯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规律,做出运动员乙在C点看到路灯的位置在E点,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看到路灯的位置在F点,如图所示:7.(2016·杭州模拟)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 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 D. 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答案】 D 【解析】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因为旗杆上的旗帜向右飘动,所以会场上的风向右刮。 A.如果甲和乙都向左运动,无论他们的速度如何,火炬的火焰都向右飘动,不可能出现甲火炬的情形,故A错误; B.当甲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时,火焰向左飘动;当乙向左运动时,无论速度如何,火焰都向右飘,所以他们不一定都是向右运动,故B错误; C.如果甲保持静止,那么它火炬上的火焰应该向右飘动,故C错误; D.当乙静止时,他的火炬的火焰向右飘动,当甲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时,火焰向左飘动,故D正确。 故选D。二、速度概念和计算8.(2018·慈溪)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在荧光屏形成尖形波。某型号防空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4秒,在跟踪一个匀速移动的目标时,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甲所示,30秒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秒,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米/秒,则被监视目标的移动速度最接近( )A. 300米/秒 B. 500米/秒 C. 900米/秒 D. 1200米/秒【答案】 B 【解析】由图甲可知,雷达第一次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时间间隔为4×10-4秒,故此时雷达与目标的距离s1= 1/2×3×108米/秒×4×10-4秒=6×104米,第二次时间间隔为3×10-4秒,故s2= 1/2×3×108米/秒×3×10-4秒=4.5×104米,所以目标在30秒内移动的距离s=s1-s2=1.5×104米,得速度为:v=s/t=1.5×104米/30秒=500米/秒,B正确。 故答案为:B 9.(2020九下·宁波保送考试)公共汽车站每隔t0开出一辆汽车,汽车始终沿直线运动,汽车的速度时间线如图所示,则汽车出站后,与前方相邻汽车之间的距离( ) A. 先减小,后保持不变 B. 先增大,后保持不变C. 先减小,后增大,最后保持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答案】 D 【解析】由图象知,0-t0时间段,汽车做匀加速运动,t0-2t0时间段,汽车做匀减速运动,2t0时间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后车开始出站时,前面的车出站时间正好为t0 , 此时后车作加速运动,而前车作减速运动。 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后车的速度小于前车的速度,因此两车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过了一段时间后,后车的速度大于前车,因此两车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 后来,后车的速度会减小,最终两车的速度会相同,因此两车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因此与前方相邻汽车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故选D。 10.(2020·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的s-t图像,以甲的出发点为起点、出发时刻为零时刻,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t3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B. 甲、乙两车在t3时刻相遇C.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t2t3时间内,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答案】 A 【解析】A.在0t3时间内,甲是从起点开始运动的,而乙是从距离起点S0的地方开始运动的,因此甲的路程大于乙,根据公式v=st可知,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和乙的图像的交点对应的时间为t3 , 所以二者在t3时相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因为乙的s-t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t2t3时间内, 甲的图像比乙的图像要陡峭很多,所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11.(2016·宁波)在某次青少年“机器人”展示活动中,甲、乙、丙三个智能机器人在周长为20米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速度测试活动,它们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甲率先跑完5圈,此时乙正好落后甲半圈;当乙也跑完5圈时,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设甲、乙、丙沿圆周运动时速度大小均保持不变,按照大赛的要求,三个机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当甲完成任务时,丙还要跑多少圈( ) A. 9圈 B. 9.5圈 C. 10圈 D. 10.5圈【答案】 B 【解析】设甲跑完5圈用的时间为t,则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V甲=5×20米t=100米t;V乙=4.5×20米t=90米t;V丙=4.5×20米5×20米90米t=81米t 则甲跑完50圈所用的时间t甲=10t,此时丙通过的路程s丙=v丙t丙=81米t×10t=810米 丙剩下的路程=20米×50-810米=190米,此时丙还要跑的圈数=190米÷20米/圈=9.5圈 故答案为:B 12.(2019·杭州)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面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A. 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 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C. 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 无法确定【答案】 B 【解析】通过速度计可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 木桶的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这时可以木桶为参照物,那么相当于水流速度为0,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根据公式s=vt可知: 1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s=vt=30km/h×1h=30k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13.(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如图甲所示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而仪器A为B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波形。现固定装置B,并让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乙中幅度大的波形),而B接收到由小车C反射回的超声波由A处理后显示成图乙中幅度较小的波形,反射滞后的时间在乙图已标出,其中,T和T为已知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0也已知。由所给信息可知( )A. 小车右运动速度 v=T·v02T0+T B. 小车往左运动速度 v=T·v02T0+TC. 小车往右运动速度 v=T·v02T0-(T+T) D. 小车往左运动速度 v=T·v02T0-(T+T)【答案】 A 【解析】由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反射波滞后于发射波的时间越来越长,说明小车离信号源的距离越来越远,小车向右运动。 由题中图2可得,小车相邻两次反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 t=T0+12(T+T)-12T=T0+12T 小车在此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s=v0T2 小车的速度为:v=st=v0T2T0+12T=v0T2T0+T 。 故选A。14.(2020八上·江北期中)心电图仪如下图 1 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查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以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已知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 2 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两次心跳时间间隔为_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_mm/s。 (3)乙的心率为_次/min。 【答案】 (1)1(2)25(3)75 【解析】(1)甲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为:60s60=1s; (2)根据甲图可知,甲心跳一次走纸距离为25mm, 那么坐标纸的走纸速度v=s甲t甲=25mm1s=25mm/s; (3)根据乙图可知,乙心跳一次坐标纸通过距离20mm, 那么乙心跳一次的时间:t乙=s乙v=20mm25mm/s=0.8s; 那么乙的心率为:60s0.8s/次=75次。15.(2020七下·丽水期中)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求 (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 (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 (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超声波第一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1= 12 ×0.4s=0.2s S1=v声×t=340m/sx0.2s=68m(2)超声波第二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2= 12 ×0.3s=0.15s S2=v声×t=340m/sx0.15s=51m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S1-S2=68m-51m=17m(3)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车=t-t1+t2=1s-0.2s+0.15s=0.95s 被测汽车速度v= s3t车=17m0.95s 17.9m/s 16.(2021·定海模拟)“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能在一张照片上记录下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如图是小王老师在上课时,让某同学从讲台的左端直线运动到右端时所拍摄的两张频闪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图片,甲图中,该同学做的是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该同学甲和乙两次运动中,速度较大的是_,判断的理由是_。 【答案】 (1)变速(2)乙;相同时间,像之间间隔大或相同距离,频闪次数少,时间少 【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相邻两幅人像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即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不同,那么该同学做变速运动。 (2)该同学甲和乙两次运动中,速度较大的是乙,判断的理由是:相同时间,像之间间隔大或相同距离,频闪次数少,时间少。三、平均速度计算和探究17.(2016·浙江模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 14.17米/秒 B. 13.60米/秒 C. 14.78米/秒 D. 28.33米/秒【答案】 A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时间为0.16s, 那么第一次相遇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s1=v1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时间为:1.12s-0.0s=0.12s; 那么第二次相遇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s2=v2t2=340m/s×0.12s=40.8m; 那么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s1-s2=54.4m-40.8m=13.6m; 汽车行驶的时间:t=1.12s-0.16s=0.96s; 那么汽车的速度为:v=st=13.6m0.96s=14.17m/s。 故选A。18.(2019八下·余姚月考)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 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 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C. 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 D. 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答案】 A 【解析】A.观察图像可知,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时,超声波传播了0.3s,那么这时汽车到测距仪的距离为:s超=v超t超=340m/s×0.3s=102m,故A错误不合题意; B.汽车第二次接收到信号时间是1.6s,第二次测距仪发射信号时间是1.4s,那么超声波第二次传播了:t=1.6s-1.4s=0.2s,这时汽车到测距仪的距离为:s'超=v'超t'超=340m/s×0.2s=68m,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t=1.6s-0.3s=1.3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02m-68m=34m,汽车的速度为:v=st=34m1.3s=26.15m/s ,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间是0.3s,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是1.6s,那么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6s-0.3s=1.3s,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19.(2016·淳安)2015年我国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大大缩短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时间。假设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驶向收费站,若进入人工收费通道,它从距收费窗口20m处开始减速,减速4s至窗口处恰好停止,再用10s时间完成交费,然后加速4s,运动20m速度又达到10m/s,便匀速行驶。若进入ETC通道,无需减速,一直保持原来速度行驶。两种情况下,从ETC通道比从人工收费通道节省了多少时间?( ) A. 10s B. 14s C. 16s D. 18s【答案】 B 【解析】人工收费使用的时间为:t人=4s+10s+4s=18s; 使用ETC通道的时间为:t=sv=20m+20m10m/s=4s; 那么节省的时间为:t=t人-t=18s-4s=14s。 故选B。20.(2019七下·丽水月考)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错误的是( ) A. 在 0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C. 在 10s20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 在 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m/s【答案】 A 【解析】A.在010s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小,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乙图像相交时,所对的路程上100m,所以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时相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10s20s内,乙的路程保持100m不变,说明乙同学静止不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在 010s 内,乙的路程是100m,那么速度为:v=st=100m10s=10m/s ,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21.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A. B. C. D. 【答案】 B 【解析】设全程路程为s,则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 ,物体全程用的时间: t=t1+t2=s2v1+s2v2=v1+v2s2v1v2 ,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22.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_图线(选填“A”或“B”),10秒钟甲通过的路程为_米;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的st图线在图中的_(选填“”、“”或“”)区域。 【答案】 A;10;或 【解析】(1)A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vA=sAtA=8m8s=1m/s; B图线的代表物体的移动速度vB=sBtB=6m12s=0.5m/s , 所以甲的s-t图线为图中的A图线; 10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甲=1m/s×10s=10m; (2)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相遇时间t=8s, 若同向运动,甲追乙,那么: s甲-s乙=sPQ , v甲t-v乙t=10m, 1m/s×8s-v乙×8s=10m, 解得:v乙=-0.25m/s(舍去) 若同向运动,乙追甲,则: s乙-s甲=sPQ , v乙t-v甲t=10m, v乙×8s-1m/s×8s=10m, 解得:v乙=2.25m/s; 即乙在1s内路程为2.25m, 因此乙的s-t图线在图中“”; 若相向运动,则: s甲+s乙=sPQ , v甲t+v乙t=10m, 1m/s×8s+v乙×8s=10m, 解得:v乙=0.25m/s, 即1s内乙的路程为0.25m, 那么乙的s-t图线在图中“”。23.(2019·杭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 图中AB段的路程为50cmB. 若不计摩擦阻力,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D. 不计空气阻力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答案】 D 【解析】A.图中AB段的路程:s=80cm-40cm=40cm,故A错误; B.不计摩擦阻力,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从B点释放时,小车速度为0,如果从A点释放,B点的速度不为0,故C错误; D.由于小车做加速运动,因此时间越靠后,运动速度越快,那么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24.(2019九下·杭州模拟)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跑到终点时,乙总落后10米,如果甲从起跑线后退10米且和乙同时起跑则( ) A. 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B. 甲先到达终点 C. 乙先到达终点 D. 无法判断【答案】 B 【解析】甲乙进行百米赛跑, 甲的路程S甲=100m, 乙的路程S乙=100m-10m=90m, 二者时间相同,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v甲:v乙=s甲:s乙=100m:90m=10:9; 如果甲从起跑线后退10m, 那么甲的路程S甲'=100m+10m=110m, 乙的路程S乙'=100m, 那么甲乙的路程之比:s'甲:s'乙=110m:100m=11:10; 根据t=sv可知: 二者的时间之比:t甲:t乙=1110:109=99:100; 那么甲的时间小于乙的时间,即甲先到达终点。 故选B。25.(2020·平湖模拟)嘉兴交通道路的不断完善,给交通出行带来更大便捷。但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违法超速。 (1)某车沿三环北路自东向西行驶,若司机以自己作参照物,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是向 _运动。 (2)该车过东方路时实时监控拍到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15秒,过苏嘉路时实时监控拍到10点22分35秒,从地图上查得两测速点间的距离是3.1km。该车_。(选填“超速”或“没有超速”) 【答案】 (1)东(2)没有超速 【解析】(1)以路边的限速牌为参照物,司机向西运动。如果司机以自己为参照物,那么路边的限速牌则向东运动。 (2)汽车的行驶时间为:t=10:22:35-10:20:15=2min20s=140s; 则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st=3.1km1403600h=79.7km/h<90km/h; 那么该车没有超速。26.(2019·鄞州模拟)图像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车在4s内的运动情况。 (1)在0-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1 (填“东”或“西”)运动。 (2)聪明的小思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1 m/s。 【答案】 (1)西(2)1.5 【解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在0-4s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在向西运动; (2)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4s内通过的路程s乙=12×3×4m=6m,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v乙=s乙t乙=6m4s=1.5m/s。27.(2020·宁波模拟)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科每次将小物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345从A点开始运动的路程s/m00.31.22.74.8(1)求出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m。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_成正比。 (3)小科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与时间关系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正比例关系中的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的哪个方面的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_。(只需填出一种方法即可) 【答案】 (1)7.5(2)时间的平方(3)使斜面更光滑(或增大斜面的坡度) 【解析】(1)分析四组数据得到:0.3m1s2=0.3m/s2;1.2m2s2=0.3m/s2;2.7m3s2=0.3m/s2;4.8m4s2=0.3m/s2; 那么,物块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的比值相同,都是0.3m/s2; 因此第5s时的路程为;x5s2=0.3m/s2; 解得:x=7.5m。 (2)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物块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的比值相同,那么得到: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3)在上面实验中,我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来增大这个系数,方法有:使斜面更光滑(或增大斜面的坡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