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伯格的理论精选PPT.ppt
科尔伯格的理论第1页,此课件共15页哦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而自律则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皮亚杰将品德的发展,即道德品质的发展归于道德判断这一个方面,通过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来研究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第2页,此课件共15页哦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三阶段:1.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2.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 37 7岁)。岁)。3.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712岁)岁)第3页,此课件共15页哦 他认为关键性的变化发生于10岁到11岁之间,此时,正当儿童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按皮亚杰的思想,儿童的道德判断与儿童的思维发展联系密切,在大体相同的时期(10岁或11岁),儿童的道德思维也经历了一场变动,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以后果为依据,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判断则多以目的为依据。但智力的发展并不是停止不前了,此时正是形式运算的开始;而皮亚杰的道德两阶段论似乎只能研究到道德规则相对变化这一深度。人们预期有关道德判断的问题在整个青年期都在继续发展。因此皮亚杰的研究是不全面的。第4页,此课件共15页哦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首先分析了道德教育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知行不一。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普遍存在与其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但是,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水平越高,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因此,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关键是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第5页,此课件共15页哦l 道德判断的表现形式:道德判断通过儿童道德判断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不对”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理由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l 体现道德判断水平的是他们的道德判断形式。第6页,此课件共15页哦 科尔伯格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介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由此看出,科尔伯格十分重视道德两难问题的构建、讨论和应用。事实上,道德两难问题也正是他阐述、分析儿童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证据。第7页,此课件共15页哦道德两难法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是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第8页,此课件共15页哦1、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 很重要?为什么?5、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汉斯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第9页,此课件共15页哦第10页,此课件共15页哦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方式 认识阶段发展理论 每个人都要从低层次阶段按顺序进入高层次阶段,而不能越过某个层次阶段。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并非自然而然的,并不是到了一定的年龄,人们就会自动地从前一个道德判断水平层次阶段进入后一个层次阶段。在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进程中,一旦出现了认知冲突,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为,人在处理道德两难问题时会意识到自已认知方式的局限。第11页,此课件共15页哦科尔伯格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二者的相似之处:第一,都采取心理发展的观点(认知发展观)来解释人类道德的形成。二者的道德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维纵向的,在思维与行为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单轨论”;第二,二者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都围绕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这一主线展开,研究主题均为公正。第12页,此课件共15页哦二者的不同之处:l第一,在具体方法上,皮亚杰采用的是间接故事法,科尔伯格采用的是两难故事法。l第二,在研究重点上,科尔伯格研究的重点放在对道德思维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的描述上,而非思维形成过程本身,皮亚杰研究重点在于思维形成过程本身,对过程的特征的描述在其理论中只占第二位。第13页,此课件共15页哦l第三,关于影响道德发展的社会认知因素,科尔伯格给予了高度重视,而皮亚杰却忽视了。l第四,皮亚杰的研究是一种纯理论研究,而科尔伯格不仅重视理论探求,更强调应用研究。第14页,此课件共15页哦 作为新皮亚杰理论中道德研究最具代表的人物,科尔伯格对皮亚杰的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在皮亚杰的研究基础上,科尔伯格提出了一个更为详细、系统的以三水平六阶段为核心的道德发展理论。第15页,此课件共15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