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检测题上学期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docx
-
资源ID:4863601
资源大小:56.1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检测题上学期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docx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共16小题) 1.在体积相同的三个容器里分别充入三种气体 H2、 CO2、 O2,并保持三个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密度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数目:B 质量关系:C 压强关系:D 原子数目: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及粒子数的叙述,正确的是()A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 0.012 kg12C中含有约6.02×1023个12CC 1 mol CO2中含有1 mol碳和2 mol氧D 1 mol H含有6.02×1024个质子3.下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最大的是()A 10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B 150 mL 1 mol·L1的MgCl2溶液C 200 mL 1 mol·L1的HCl溶液D 1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4.物质的量相等的A、B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分子数目一定相等B 体积一定相等C 质量不一定相等D 分子中的原子数目可能相等5.已知四种因素:温度和压强所含微粒数微粒大小微粒间的距离,其中对气态物质体积有显著影响的是 ()A B C D 6.1 mol硫酸和1 mol磷酸的下列物理量不可能相同的是()A 质量B 分子总数C 氢原子总数D 氧原子总数7.把5%的碳酸钠溶液蒸发掉64.3 g水后,溶液变为31 mL,浓度变为14%,没有晶体析出,则浓缩后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8.52 mol·L1B 4.26 mol·L1C 1.52 mol·L1D 3.04 mol·L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防腐剂是一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食品添加剂B 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是利用了它们的强氧化性C 小苏打做糕点的膨松剂是由于NaHCO3能与碱反应D 维生素C对人体有益且人体不能合成,长期、大量服用有利于健康9.下列物质中,与6 g CO(NH2)2(尿素)含氮物质的量不相同的是()A 3.4 g氨气B 0.1 mol硝酸铵C 5.35 g氯化铵D 13.2 g硫酸铵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B 常温常压下,1.06 g Na2CO3含有的Na数目为0.01NAC 标准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大约为22.4 LD 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2NA个11.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12.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Na的金属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取MgB 钠可把钛、锆、铌、钽等金属从它们的卤化物溶液里还原出来C 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金属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D 从钠能与水反应可推知钠也能与盐酸反应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0.1 mol N2的质量是2.8 gB 1 L 0.1 mol·L-1CaCl2溶液中,c(Ca2+)=0.1 mol·L-1C 1 L 0.1 mol·L-1NaCl溶液中,n(Na+)=0.1 molD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14.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的少量NaHCO3,下列最合理的方法是 ()A 加入适量NaOH溶液B 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变C 加入适量HCl溶液D 加入适量CaCl2溶液15.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同密度、同压强的氮气和乙烯(C2H4)B 同温度、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C 同体积、同密度的乙烯和一氧化碳D 同压强、同体积的氧气和氮气16.下列有关节能减排的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展利用太阳能制氢技术B 提倡用节能的LED灯代替白炽灯C 发展电动汽车技术,杜绝化石燃料的燃烧D 发展水力发电、潮汐能发电二、非选择题(共9题)17.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生成;b._。(2)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应可生成H2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证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试剂:_。现象:_。18.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验证: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反应的产物。(1)当进行适当操作时还需要的仪器有_。(2)如何进行操作?_。(3)实验现象是_。19.常温下,A是可用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的黄绿色单质气体,A、B、C、D、E都含X元素,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请分别写出“A”“B”“C”“D”“E”的化学式(如为溶液请填溶质的化学式):A_,B_,C_,D_,E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H2O_;ANaOH_。20.A、B、C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的化学式是_,B的化学式是_。(2)写出甲BC丙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21.下图为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为金属,B为淡黄色固体粉末,每一物质均含有A元素。(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C_,E_,F_。(2)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E_;CF_;FC_。22.标准状况下11.2 L HCl气体溶于水形成500 mL溶液。(1)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向其中加入_ g NaOH才能完全中和。(3)若不考虑加入NaOH对体积造成的影响,所得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4)再向其中加入_ mL密度为1.7 g·cm3、质量分数为25%的AgNO3溶液可使Cl完全沉淀。23.(1)3.01×1023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2)相同物质的量的CO2和O2,其分子数目之比为_,原子数目之比为_,氧原子数目之比为_。(3)1.5 mol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_,所含的SO的物质的量是_,所含H2O的数目是_。(4)0.5 mol NaOH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在_mol Na2CO3中所含Na数目与上述0.5 mol NaOH所含Na数目相等。24.计算填空:(1)40%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525 g·cm3,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2)配制0.1 mol·L1的稀氢氧化钠溶液100 mL,需要40%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3)将14.4 g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19 g·mL1,该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25.在标准状况下,用圆底烧瓶收集满一瓶氨气,并将其倒扣于水槽中(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参考答案1.C 2.B 3.D 4.B 5.D 6.C 7.C 8.A 9.C 10.C 11.B 12.D 13.D 14.B 15.C16.C17.(1)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2Na2O22H2O=4NaOHO2(3)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导管口p处,木条复燃将导管q放入水槽中,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4)MnO2有无色的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8.(1)酒精灯、小试管(2)将大头针向上提,使钠块落入水中,将小试管扣在细玻璃管上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松开拇指,点燃试管中的气体(3)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小球,到处游动,并逐渐消失,水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点燃小试管中的气体时,有尖锐的爆鸣声19.(1)Cl2HClONaClHClNaClO(2)Cl2H2O=HClHClOCl22NaOH=NaClNaClOH2O20.(1)Na2O2H2O(2)2Na2H2O=2NaOHH2(3)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1.(1)Na2O2Na2CO3NaOH(或NaCl)NaHCO3(2)Na2CO3Ba(OH)2=BaCO32NaOH(或Na2CO32HCl=2NaClCO2H2O)(答案合理即可)Na2CO3CO2H2O=2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22.(1)1 mol·L1(2)20(3)1 mol·L1(4)20023.(1)0.5 mol1mol(2)113211(3)3 mol1.5 mol9.03×1024或15NA(4)10 mol0.2524.(1)15.25 mol·L1(2)0.66 mL(3)11.8%3.6 mol·L125.122.4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