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讲义提纲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
资源ID:4863917
资源大小:426.8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讲义提纲总结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运动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真正的周期)以太阳为参照点1太阳日24时 (昼夜交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h (1°/4分钟)平均约1°/天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平均30 km/s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与南、北极圈的纬度互余。2.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1)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春分日时在赤道,之后北移;夏至日时在北回归线,之后南移;秋分日到赤道,之后继续南移;冬至日到南回归线,之后北移;次年的春分日回到赤道。(2)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3) 产生了四季和五带现象3.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降低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内陆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4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地轴地球自转轴,与赤道平面垂直两面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相交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三角度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90°5.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6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开始向南移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7.地转偏向力及其应用原因受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特点(1)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2)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3)纬度越高和物体水平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原理应用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淤积左岸,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8.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形成的。9.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即24小时。10.晨昏线特点: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在夏至日、冬至日时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图2中;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其移动速度为15°/h。11.昼夜长短的特点(1)昼弧和夜弧的弧度代表昼夜长短。若昼弧长于夜弧,说明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2)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昼越长。(4)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5)太阳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反之亦然。(6)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7)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12.昼夜长短的判定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13.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注意:以上两个计算公式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另外,昼长时数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此公式中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统一标准即可。)(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同一日期,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同一日期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14.昼夜长短的应用(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2)根据昼夜长度差,判断纬度高低,同一日期昼夜长度差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长度差等于0。(3)根据昼夜长短判断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2/1(二分之一)昼长日落时间122/1(二分之一)昼长。【特别提示】(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6月22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12月22日这一天昼最长。(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太阳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3)18.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两个日期相同(赤道和极昼、极夜区除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15全球日出、日落方位太阳直射点位置非极昼、极夜地区极昼地区(极点除外)北半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正北日出、正北日落赤道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南半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正南日出、正南日落16.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等。17.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区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18.经度相差15°,时差为1小时;经度差1°,时差为4分钟。19.人为日期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自然日期界线。20.自0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新的一天;自0时经线向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旧的一天。21.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去1天;反之,则加上1天。2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特点(1)距太阳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2)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地区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夏)至日时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该地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为2倍的黄赤交角。(4)各地正午时,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地方时是12时。(5)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等于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的纬度差。(6)四季更替最明显的热量带是温带,热带长夏无冬,寒带长冬无夏。2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日出最长逐渐变短()正午最短逐渐变长()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计算楼间距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远。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h·cotH。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h90°(如下图)。24.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2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同一海拔)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26.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应用(了解即可)(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大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2)判断纬度带:自转线速度:0837 km/h高纬度;837 km/h1 447 km/h中纬度;1 447 km/h1 670 km/h低纬度。(3)判断地势高低某地线速度等值线凸向低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即地势较高;线速度等值线凸向高值处,说明该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小,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A可能为山地、高原,B可能为谷地、盆地。(4)选择航天发射基地位置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能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