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省级重点示范镇进进展情况汇报 (4) .doc
-
资源ID:48656155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省级重点示范镇进进展情况汇报 (4) .doc
省级重点示范镇进进展情况汇报省级重点示范镇进进展情况汇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地理位置:*位于 XX 县区城东南部,毛毛山脚下,东临*乡,南与天祝县东大滩乡、松山乡接壤,北连大靖镇和裴家营镇,南北长约 40 公里,东西宽约 30 公里,总面积约 179.2平方公里。自然条件: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其间沟壑纵横、盆地相间,平均海拔 2700 米,正常年景降雨量 250 左右,平均气温约 2.8,无霜期 120 天左右。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和冰雹。总耕地面积58445.3 亩,全部为山旱地,人均占有4.4 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 14945.3 亩,人均 1.1 亩。行政区划:全乡下辖 16 个行政村,70 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 3356 户,13760 人,贫困人口 3295 户,13622 人,其中低保对象 916 户,3790 人,五保对象 96 人。现有党支部 22 个(农村党支部 16 个),党员 505 人,其中:女党员 72 人。社会状况。现有县立完全初级中学一所,教师 48 名,学生 538 人,小学 14 所(完全小学 10 所,村小学 4 所),教师82 名,学生 950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建有中心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保健站(所)16 所,个体诊所 18 所;电信、移动、联通网络已全面开通;十条公路横穿全乡腹地,天干公路纵跨境内,与“十条”公路相联。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农电线路延伸自然村。经济状况:全乡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畜牧业、退耕还林和劳务输出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马铃薯、小麦、豌豆等。2011 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 6623 万元,农业增加值 2287 万元,粮食总产量 3794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515 元。二、重点工作取得成效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县委“四五四”发展战略,突出劳务、移民两个重点,着力建好马铃薯、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种植三个基地,坚持走“移民搬迁脱贫、劳务输出增收、暖棚养殖发家、旱作农业富民”四条发展路子,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努力改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年九旱的现状使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实施整村整组搬迁是山区群众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进行大规模劳务输转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近十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五四”发展战略和“山区抓移民,川区抓调整,全县抓项目”的总体要求,把劳务移民当作根本的脱贫方式,牢固树立“多搬迁一个等于多脱贫一个”的思想,按照“政府与群众联动、县内与县外并进、劳务与移民齐抓、整体与零星结合、先劳务后移民”的原则,大抓劳务经济,大作移民文章。2001 年,全乡总人口为 4189 户,18860人。十年间,全乡共向外搬迁移民 5100 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400 余人,累计向新疆昌吉、奎屯、伊犁、兵团农场、阿克苏、柳树泉等地搬迁移民 2385 人,XX 省林河、包头、呼和浩特搬迁移民 530 人,省内安西、金塔、玉门等县搬迁移民 1420人,县内搬迁移民 765 人,北部山头片永丰台、石碑湾、芦草水、砚洼座、大旱川、小旱川等 6 村 26 组的 829 户 3729 人,目前已搬迁到不足 120 户,490 人(其中:整村推进中,石碑湾村由 2001 年的 174 户 819 人减少到目前的 16 户 102 人,永丰台村由 2001 年的 182 户 956 人减少到 32 户 128 人)。移民搬迁既让外迁农户从中尝到了甜头,也让留居的群众得到了实惠,宽松了生存环境、促进了发展空间。2、积极拓宽劳务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劳务产业是我乡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户的主要收入。在劳务输转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坚持将劳务输转作为大项目、大产业来抓,把劳务输转当做扶贫开发的“铁杆庄稼”,坚持群众自发、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加强配套措施,认真做好信息收集、鼓励群众自谋出路。每年向外输转劳动力 3100 多人,实现劳务收入1800 万元左右。劳务收入已占到农民全部经济收入的 40%以上。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宏宇学校为依托,以劳务派遣公司和各职业介绍中间组织为辅助,大力开展餐饮、机电、家政、缝纫、钳工、车工、机动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全乡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体力型向智力型、短期型向长期型、打工型向创业型转变,提高农民致富能力,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向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和劳动力就业转移。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户增收能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产业扶贫,大力推广以全膜垄侧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积极发展以暖棚养殖为主的设施农业。从 2007 年开始,在全乡东大滩、干城等村建立了旱作马铃薯高产典型示范区 2000 亩。经示范栽培,全膜垄侧马铃薯亩均纯收入达到 635 元,较露地马铃薯亩均增收 208 元,较旱地小麦亩均增收 495 元,较豌豆亩均增收 442元,经济效益显著,充分显示出强劲的抗旱增产优势,为全乡大面积推广旱作农业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2008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年均种植全膜垄侧马铃薯达到2.5 万亩以上,2011 年,全乡完成全膜垄侧马铃薯种植面积 3万亩,占到全部播种面积的 68.9%,亩均产量达到 1000 公斤,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4、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科学化养殖水平。我们坚持以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补贴和整合项目资金为补充的资金筹措办法,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充分发挥群众的自主作用,通过群众自筹、银行信贷、部门帮扶,想方设法为农户解决资金难题,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设施农业,全乡累计建成养殖暖棚 662 亩,建成大鱼村养殖暖棚示范小区一个,新增暖棚养殖(种植)户 450 户,户均增收 5000 元以上,使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 30%以上;建成食用菌棚 20 亩,培养种植户 7 户,亩均产值 6000 元,户均增收 1 万元以上,改变了农户主要靠外出务工为生的被动局面,为全乡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为群众发家致富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三、今年重点工作安排1、继续加大全膜垄侧马铃薯种植规模,在全乡 16 个村推广种植全膜垄侧马铃薯面积达到 30100 亩。建成 4000 亩以上示范点 1 个;3000 亩以上示范点 3 个;2000 亩以上示范点 2个;1000 亩示范点 5 个;大旱川、小旱川、芦草水、砚洼座、石碑湾村各 500 亩。2、积极发展中药材种植,完成当归种植面积 1000 亩,其中东大滩村 500 亩,中河村 300 亩,上夹沟村 200 亩。3、大力推广小黑麦种植,完成小黑麦种植面积 5000 亩,建成干城、东大滩、大鱼 3 个集中连片示范点。4、发展地膜大豆种植,完成种植面积 5000 亩,建成干城、大鱼、东大滩、西岔、上夹沟、中河、青土坡等 7 个集中连片示范点。5、继续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力争完 XX 县区上下达我乡的养殖暖棚和食用菌棚建设任务,计划建成养殖暖棚集中连片示范小区 1 个,食用菌棚集中连片示范小区 1 个。6、加大劳务移民力度,力争全年完成移民搬迁 800 人以上,完成劳务输出 3500 人以上。四、存在问题1、设施农业建设方面。一是集中连片难度大。因我乡 85%土地为山坡地,平地较少,集中连片修建暖棚难度大,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十分不便。二是资金投入存在一定困难。我乡属南部干旱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部分群众有建棚意愿,但因资金不足,无力建棚。2、食用菌棚建设方面。一是水资源短缺。十年九旱,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我乡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二是路途遥远,销售困难。因我乡地处偏僻,许多外地客商不愿前来收购,农户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去销售,造成成本加大,农户收入减少。三是资金投入不足。食作菌从建棚、购置肥料、出菇,前期投入相对较大,部分群众建棚积极性高涨,但因资金严重不足,苦于无力建棚。3、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4、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5、移民渠道狭小,移民资金不足。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省级重点示范镇进进展情况汇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地理位置:*位于 XX县区城东南部,毛毛山脚下,东临*乡,南与天祝县东大滩乡、松山乡接壤,北连大靖镇和裴家营镇,南北长约 40 公里,东西宽约 30 公里,总面积约 179.2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