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识别流程优化.docx
专业实践拓展常见心律失常识别流程优化一、 背景近年来,随着监护设备的不断开展,心电监护仪和心电图机在临床的使用也 越来越广泛。心电监护的使用对于护士及时准确地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 抢救及治疗,发挥着越来越不可取代的作用。掌握常见的心电图知识对及时准 确地识别心律失常,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赢得 抢救时间,保证患者平安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对于心内科科护士来说,常见心 律失常识别与掌握是最基本专科技能之一。我院心内科是2012年成立的,护士21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9人,护士9人,在心血管科工作三年以上护士只有3人,外出进修学习心内科相关知识3人,其余18人无心内科工作经验,包括有9人2015年新上岗人员。近期对本科室20名 护士进行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考核中,识别率为35. 6%。因此我们对本科室护理人员对常见心律失常识别率低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总结其相关因 素有:心律失常相关知识点多、复杂,易混淆、不宜熟记、容易忘;心内科 工作经验缺乏,专科性知识掌握不熟练;缺少学习培训资料;无常见心律失 常识别流程。在这次专科护士理论实践学习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孙国珍护士 长给我们讲授了 “心律失常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南京市 第一医院903病区开展的“提高护士识别心律失常的正确率”的品管圈活动, 让我受益颇丰。孙老师对心律失常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了各类的心率失常及应 对策略,并将应对策略流程化,通过这堂课,使我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及应对策略 有了较深的认识,尤其是应对策略的流程图表化,是加深我对相关知识掌握的重要方法;南京市第一医院903病区开展的“提高护士识别心律失常的正确率” 的品管圈活动,使我全面的学习到了如何提升心律失常识别率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分析我们科室现状,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临床护士缺乏心律失常的专业 知识,无法快速准确的识别心电图;心律失常相关知识培训方式单一,总是以PPT授课或自学,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培训后知识掌握差;没有简单方便参考资料,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查找解决;没有心律失常识别流程,看到异常心电图,不 知如何判别。针对我们现存的问题及结合这次专科护士理论学习期间多位老师对 心律失常的讲解,在心内科医生及心电图技师的指导下,对常见心律失常进行分 类、制作相关识别流程并附带相关心电图谱。二、优化内容1、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全文数据库,查阅各种著作、教材,对常见心律失常进行分类并制作相关流程图,见表一。常见心律失常识别流程表一: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注:频发(每分钟在5次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W二联 三联 成对 多源性 RonT律 律室早 室早 现象尖端扭转性室速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或III。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汇报医生.2.培训培训对象为心内科全体护理人员,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晨会研讨、一 对一指导、PBL教学等方式保证每位护理人员掌握理论知识并会使用常见心律失 常流程图查找临床中常见心律失常,并逐渐提高专科相关知识,提高心律失常的 识别率。三、结果自对常见心律失常进行分类并制作相关流程图以来,心内科全体护理人员经 过培训,均能掌握和正确使用常见心律失常流程图;由于流程图清晰、简单、更 配有相关心电图的图例及说明,自实行以来心电图的识别率有所提高,再次对本 科室20名护士进行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考核中,识别率由35. 6%提高到o 四、结论对常见心律失常进行分类并制作相关流程图文并茂,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 据可循,对工作中遇到自己不能鉴别的心律失常时,查找对照流程图,能够更加 及时准确对其识别;工作中反复的使用比对,使得临床问题与理论知识很好的结 合,提高巩固心电图专科知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减少学习心电图 的过程枯燥乏味、加深记忆,提高护士对常见的心律失常识别率。对心律失常及 时准确的识别,使得心内科护士在工作中对心电监护的患者能及时观察到心电图 的变化,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病情变化,为赢得抢救时间起到了关键作用。【参考文献】1周峰宇孙柳赵立新,等.综合性心脏科护士常见心电图识别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 实践与研究,2014, 11(2): 9698.2张丽梅,龚积艳,田娟,等.临床护士对心电监护知识掌握的调查与培训J.中国医 药导刊,2012, 14(1): 1415.3陈国秀.开展优质护理争创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 3(3): 557558.4尢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