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单元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基础专题整合.doc
-
资源ID:48673659
资源大小:50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单元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基础专题整合.doc
1【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江苏专用江苏专用)20162016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专题二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基础专题整合细胞的结构基础专题整合2016微型高考仿真练(时间:30 分钟满分:40 分)一、选择题(共 8 小题,第 16 题每题 2 分,第 78 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1(2015江苏宿迁三校 3 月检测,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细胞膜:脂肪、蛋白质、糖类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C核糖体:核糖核酸、蛋白质D中心体:蛋白质、磷脂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A 错误;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B 错误;核糖体是由 rRNA 和蛋白质构成的,C 正确;中心体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不含有磷脂,D 错误。答案C2(2015江苏扬州、南通、连云港二模,2)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者都具有遗传的相对独立性B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含有叶绿体C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D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两者的形状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 DNA,具半自主性,A 正确;有线粒体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如动物细胞、根细胞等,B 错误;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 正确;两者相对较大,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 正确。答案B3(2015南京、盐城二模,2)下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A图示结构可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细胞膜、细胞器与核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C内质网可对来自某些核糖体的多肽链进行加工D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解析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核糖体、内质网等结构,A 错误;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等膜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 错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多肽链需要内质网的加工,C 正确;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D 错误。答案C4(2015江苏泰州二模,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成成分都含糖类B用台盼蓝鉴定细胞死活的原理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线粒体的嵴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提高代谢效率D核孔是 DNA 和 RNA 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解析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多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中也含有多糖,A 正确;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已失去选择透过性,因此台盼蓝可进入死细胞中,而将其染上颜色,B 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峭,扩大了内膜面积,C 正确;DNA 分子不能通过核孔,D 错误。答案D5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因发现细胞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囊泡的形成、运输与下列哪种膜结构无关()解析从图中可识别 A、B、C、D 分别是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和内质网。囊泡的形成、运输与叶绿体无关。3答案C6(2015江苏泰州一模,1)下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温度只影响图中和过程的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过程吞噬病原体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乙醇的方式是D生长素极性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解析分析题图,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需要载体,推断、分别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为主动运输。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推断,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膜的选择透过性,温度又会影响酶的活性,由此可判断 A 错误;为胞吞,吞噬细胞通过胞吞吞噬病原体,B 正确;乙醇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 正确;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 正确。答案A7(2015江苏淮、宿、连、徐四市一模,24)下列有关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便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B加盖玻片时,应避免产生气泡,否则会影响观察C撕取洋葱表皮时,若带有叶肉细胞,会使细胞重叠而影响实验效果D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因是细胞壁无伸缩性,而原生质层有伸缩性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具有紫色的大液泡,发生质壁分离时容易观察,A 正确;盖玻片下若产生气泡会影响观察效果,B 正确;若撕下了许多叶肉,显微镜下会看到很多细胞的重叠影像,影响实验效果,C 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D 错误。答案ABC8(2015江苏盐城时杨中学高三 1 月调研)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 a 和 b 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4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决定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Cb 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有关,与无关解析分析图示可知,是糖蛋白、是蛋白质、是磷脂双分子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 错误;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B 正确;图中显示,b表示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由细胞内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有糖蛋白的侧为细胞外,C 错误;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都可以运动,(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使得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种结构特点又导致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D 错误。答案ACD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9如图是某动物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已知该细胞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除核糖体外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是_;请依次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仅填标号),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是_;若该细胞取材于人体内,则其名称是_。(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细胞器蛋白质%脂质%核酸%甲6728少量乙594005丙39059据表分析,甲、丙分别是_、_。(3)_具有三大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_;_。解析(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组成的,中心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分泌经过的结构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提供能量的是线粒体。(2)表中乙没有核酸,甲有少量核酸,线粒体内有少量 DNA 和 RNA,丙不含脂质为核糖体。(3)根据提示的功能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功能。答案(1)6 中心体4、3、7、51 线粒体浆细胞(2)1 线粒体4 核糖体(3)5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0(2015江苏淮海中学二模,26)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 a、b、c 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1)图 中 细 胞 质 基 质 存 在 于 _(填“P”或“Q”)侧,判 断 依 据 是_。(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3)b 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BATP 直接提供能量C光能驱动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 c 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A噬菌体B细菌C果蝇D小鼠(5)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ATP 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6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 ATP 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_组。解析分析题图,b 为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c 为光能驱动的主动运输。(1)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可知,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所以 P 侧为细胞外的环境,Q 侧为细胞内的环境。(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把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3)b 类型中物质转运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ATP 水解。(4)光能驱动的主动运输发生在少数细菌体内。(5)本实验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根据题干提示的信息,自变量是细胞是否进行细胞呼吸,观察指标是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 ATP 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甲组溶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答案(1)Q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2)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3)B(4)B(5)甲11(2015江苏盐城高三 1 月检测,31)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示意图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每组的 a 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和少量亚甲基蓝晶粒(对溶液浓度影响可忽略不计),并定时轻摇从每组 a 中吸取 1 小滴蓝色液滴,小心放入对应 b 试管的溶液中部,观察蓝色液滴沉浮情况并记录说明:若 a 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 b 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 a 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a1、b1a2、b2a3、b3a4、b4a5、b5a6、b6蔗糖溶液浓度0.0 125 M0.025 M0.05 M0.1 M0.2 M0.4 M液滴沉浮情况下沉微下沉均匀扩散微上浮上浮明显上浮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的原理是:_,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2)本实验的结论是:植物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_ M 的蔗糖溶液浓7度。(3)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4)若在某组 a 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_。(5)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如何改进?_。解析(1)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原理是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蔗糖溶液浓度在 0.05 M 时,液滴均匀扩散,说明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相当于 0.05 M 的蔗糖溶液浓度。(3)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蔗糖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 a 管中蔗糖溶液浓度的改变。(4)若在某组 a 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说明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则在第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上浮。(5)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说明蔗糖溶液浓度偏高,则实验应设置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答案(1)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2)0.05(3)蔗糖溶液的浓度a 管中蔗糖溶液浓度的改变(4)上浮(5)设置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高考命题大猜想12(2015江苏淮、宿、连、徐四市一模,4)如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解析实验开始时,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烧杯中的蒸馏水,烧杯中的水分向漏斗中8渗透,漏斗液面升高。一段时间后,加入的蔗糖酶使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引起漏斗中溶液浓度进一步升高,漏斗液面继续升高。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分子透过,漏斗中的葡萄糖和果糖进入烧杯中,漏斗中的溶液浓度下降,漏斗液面随之下降,最终维持着一定的液面高度差。答案C1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的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在衰老的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增多C生命活动所需 ATP 均由线粒体提供D细胞呼吸产生的 CO2均来自线粒体解析就人体细胞而言,所有细胞器中,只有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在衰老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生命活动所需 ATP 除来自线粒体外,还来自细胞质基质。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