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教学设计.docx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教学设计新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视察物体 第1课时 视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学习目标: 1、经验从不同位置视察物体,依据详细事物和图片推断视察角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2、能依据详细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分辨从不同角度视察到的简洁物体。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视察物体所看到的形态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能依据详细的事物、图片和照片,直观分辨从不同角度视察到的简洁物体。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出示“盲人摸象”情境图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 师:四个盲人摸得是同一只大象,为什么他们对摸到的部分感受不一样呢? 师:老师这有一个盒子,请3名同学站在不同方位上视察物品,并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师生总结出:视察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态是不同的。 (板书:视察物体) 二、 组织活动,引导视察 出示四个同伴视察木头大象的情景图 师:丫丫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丫丫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师: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大象是哪个部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师:请4名学生在不同的方位上视察这个带把的水杯,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水杯的样子。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三、 巩固练习 出示拍照图 师:说一说小猴、小兔分别在什么位置给小房子拍照,并说一说它们能拍到房子的什么部分。师:(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推断两幅照片分别是谁照的,并说出理由。练一练2题 师:汽车侧面的侧面指的是哪? 师: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视察统称为侧面视察。作业设计:练一练1、3 板书设计: 视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物体 视察物体:位置不同,看到的情形不同。第2课时 视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学习目标: 1. 经验从不同位置视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立体实物的过程。2. 能够分辨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视察立体实物所看到的平面图形。3. 在视察、操作、想象、沟通等数学活动中,感受立体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视察、分辨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视察的平面图形。教学难点:体会视察球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一个圆。一、情境导入 1、老师打算出示长方体饼干盒,变换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视察并说出自己视察到的图形,并说明前面、侧面、上面等术语。(师:请细致视察我手中的饼干盒,从前面/侧面/上面你看到的是什么形态和图形?) 2、出示教材中丫丫、红红和亮亮视察饼干盒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三个小挚友的视察角度以及看到的图形会是什么样子的。(师:请你试着说一说丫丫、红红和亮亮是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视察的,他们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 3、出示三幅平面图,让学生推断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师:说一说这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二、视察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长方体模型和三个平面图形,提出大头蛙的问题。(师:视察长方体,说一说下面三个图形分别是从长方体的哪个方向看到的。) 3、想一想:和它们对着的三个面各是什么样的? 4、出示正方体图片,让学生试着猜一猜从它的前面、侧面和上面视察,会看到什么图形。(师:想象一下,从正方体的前面/侧面/上面视察,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5、出示正方体,让学生实际视察正方体,看看和自己的猜想一样不一样。(师:请细致视察这个正方体,看看从不同角度视察到的结果和你想的一样吗?) 6、出示球形,让学生猜想从各个角度视察会看到什么图形。(师:刚才我们视察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从不同的角度视察球,又会看到什么图形呢?) 7、让学生视察球形,验证猜想,得出不管从什么角度视察球,看到的都是同样大的圆形的结论。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沟通。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上台展示。练一练第3题:小组探讨,找出“对着的面”,然后动手操作,通过实践验证结论。 板书设计: 视察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正面 正面 上面 上面 长方体 不一样 正方体 一样 侧面 侧面 球:正面、上面、侧面都一样。 其次单元 加加混合运算 第1课时 连加运算 学习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经验自主探究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 2、了解连加计算的依次,会用自己的方法敏捷计算和在100以内数的连加。3、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激发酷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连加计算的依次,会用自己的方法敏捷计算和在100以内数的连加。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呈现书中的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场景。向学生们讲解并描述我国历年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状况。二、 学问新授 1. 出示我国第27届至29届奥运会上的奖牌获得状况 从表中你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2、那谁来给大家说说“合计”的意思? 3、第29届奥运会我国一共获得多少块奖牌? 4、谁来说说这个式子你怎样计算? 生1:我是口算的方法,先算50+20+20=90,然后算1+1+8=10,90+10=100 生2:先算51+21=72,再算72+28=100 生3:用竖式计算 对学生的两个竖式要赐予确定,然后重点讲解连加的竖式计算过程。(首先,我们先写第一个加数51,再写其次个加数21,接下来写第三个加数28,要相同数位对齐,那么加号写在哪呢?对,写在28前面,用横线将三个加数都托起来。根据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竖式计算方法,比算加法,从各位加起,先算个位上1+1+8=10,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然后算十位上5+2+2+1=10,那十位满十了,我们应当向百位进一) 2. 老师向学生介绍连加的分步脱式计算,总结连加计算的依次。(计算连加,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重点介绍脱式的书写格式。介绍应用题要写口答以用书写格式。在第27届、28届奥运会上,我国分别获得多少块奖牌? 三、 作业设计:1、练一练1、2、3题。2、完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连加 计算依次: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 结合详细情境,经验自主探究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 2. 驾驭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3. 在解决简洁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点: 驾驭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在解决简洁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加的计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下面两道题33+25+29和26+35+43 2.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你从中得到那些数学信息? 生:玩具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了22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师:怎样列式? 生:18+23-22 激励学生试着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然后全班沟通算法。二、学问新授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算法? 生:我是用上节课的脱式进行计算的,先算18+23=41,再算41-22=19(个) 师:特别好,假如一个算式中又有加法又有减法我们应当怎样计算呢? 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对,加减混合运算,我们也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谁还有其他方法? 生:用竖式 假如学生列了两个竖式,要对他的计算方法赐予确定,但是为了更加简便,我们只需列一个竖式就可以,然后指导其加减一起出现的竖式计算。生:列两个算式。 师:这种方法叫分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在本上用竖式计算4道题 2.练一练 先视察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再依据图意列算式 作业设计:练一练2、3、4、5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运,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3课时 连减和小括号 学习目标: 1、结合详细事例,经验自主探究连减和有小括号的运算依次的过程。 2、驾驭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依次,能正确进行计算。3、在解决简洁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增加数学学习的自信念。教学重点:连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计算方法的驾驭。教学难点: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驾驭。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请用竖式和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85-26+14 42+36-58 找学生到黑板上写,或将计算过程投影展示,对其的书写与计算赐予评价。二、视察情境图,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怎样列式?自己在练习本上用你喜爱的方法计算一下。沟通学生不同的算法: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介绍分步脱式计算,连减的运算依次是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若没有,引导学生:可以先算花了多少钱师生共同列出分步算式。你能把分步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按依次计算一下。怎么算不对了? 假如我们想要这个式子变正确,我们可以找“小括号”来帮忙:想要先计算56+29就要给56+29加上小括号,即100-(56+29)。总结:小括号可以变更运算依次,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那么现在,这个带小括号的算式,它表示什么意思? 先算56+29表示求运动鞋和书包一共花了多少钱,100减去它们的和表示买这两样东西还剩多少钱。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2、练一练 第1题,引导学生视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再列式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作业设计:1、完成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连减和小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 在猜一猜数学活动中,经验自主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 能运用所学学问回答“猜一猜”的问题,能自己设定情境提出数学问题。3、 对“猜一猜”活动有新奇心,感受数学嬉戏的乐趣。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学问回答“猜一猜”的问题,能自己设定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 猜一猜 1、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视察并说一说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 师提出:我带100元买了××和××两件物品,还剩多少元?以这道题为复习题,复习上节课学的两种方法。3、 提出聪聪的问题:我用50元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猜 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激励学生大胆猜,给学生充分沟通不同看法的机会,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猜的。4、 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嬉戏。5、 练一练 其中第1题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作业设计:1、完成练一练;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 表内乘法(一) 第一课时 相识乘法 学习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和问题,经验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2、了解乘法的意义,相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通过生动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爱好,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会写乘法算式,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一、 复习导入 2+8+3= 5+5+5= 9+1+6= 4+4+4+4= 3+7+8= 2+2+2+2= 师:同学们视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你们发觉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师生总结:右边每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二、 探究学习 1、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师: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小挚友在做什么?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谁能依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 生1:跳绳的小挚友一共有多少人? 3+3=6(板书) 生2:玩儿碰碰车的小挚友有几人? 2+2+2+2=8(板书) 师:这个算式中有几个2? 板书:4个2。 小结:像刚才这样的状况,每一组碰碰车里的人数是相同的,每一组跳绳的人数也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几个几个的数。 2、摆小棒,加深对几个几的理解。 (1)4个2:请同学们摆出4个2。(师参加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 (2)2个4:请同学们摆出2个4。(师参加其中,师找同学到黑板前摆。后一起订正。) 3、讲授3个5与5个3的联系。 出示花片情境图,让学生说出这是几个几? 横着看: 3个5。 3个5是多少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找同学列算式) 竖着看: 5个3。5个3是多少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找同学列算式) 4、引出乘法。理解乘法意义。 师:坐小火车的小挚友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可以怎样数呢?(4个4个的数) 师:谁来列算式?(找同学列算式)板书:4+4+4+4+4=20 5个4 板书:。 师:要求5个4是多少,以前我们的是用加法计算,其实还有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也可以计算5个4是多少。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乘法。(板书)齐读题目。 5个4用乘法就可以表示为5×4=20或4×5=20 板书算式 师:5表示的是什么?(相同加数的个数) 4表示的是什么?(相同的加数) 介绍乘法算式的乘号。这个算式我们就可以读作:5乘4等于20。下面一个算式就可以读作:4乘5等于20。 小结:现在我们就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2个3可以写成什么乘法算式? 3×2或2×3 2.4个2可以写成什么乘法算式? 4×2或2×4 3.书上试一试,独立完成。作业设计:练一练1、2。板书设计: 乘法计算 跳绳的小挚友一共有多少人? 坐小火车的小挚友一共有多少人? 3+3=6 4+4+4+4+4=20 5个4 玩儿碰碰车的小挚友有几人? 5×4=20或4×5=20 2+2+2+2=8 其次课时 乘法的意义 备课人:1审核人:1 1 1 学习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经验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过程。2、进一步相识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能依据一个详细情境和连加算式写出两个乘法算式。3、感受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愿望。教学重点:体会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并运用乘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把相同家属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知 出示情境图和问题 师:一共有多少只梅花鹿?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师:谁能把这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 横着看:加法算式:4+4+4=12 竖着看:加法算式:3+3+3+3=12 师:谁能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 乘法算式:4×3=12或3×4=12(板书) 乘法算式:4×3=12或3×4=12(板书) 师:请同学们视察、探讨:列出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生:加法算式不同,乘法算式都一样。师:在上面的乘法算式中,4和3都叫做乘数,12叫做它们的积。二、 巩固练习 师:1+2+3=6这个算式能改吗?为什么? 让学生探讨得出:改写的算式必需是这几个加数相同。 练一练1题 三、 数学嬉戏 “数学嬉戏”是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可以同桌进行,一个写出加法算式一个改写成乘法算式。 作业设计:练一练2、3、4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只梅花鹿? 4+4+4=12 3+3+3+3=12 4×3=12或3×4=12 4×3=12或3×4=12 第三课时 2和3的乘法口诀 备课人:1审核人:1 1 1 学习目标: 1、在用小棒摆三角形等数学学习活动中,经验2、3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2、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3、主动参加动手操作和归纳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体会乘法算式和口诀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熟记2、3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能用乘法口诀正确计算两道有关的乘法算式。教学设计: 一、 2的乘法口诀。师生共同摆小棒,左边摆两根,右边摆两根。师:谁能试着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2+2=4 2×2=4 师:一组小棒有两根,有两组。师生共同摆小棒,摆两根。师:谁能试着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 2×1=2或1×2=2 师:1组小棒有2根,可以写成 2×1=2或1×2=2。归纳得出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板书) 二、3的乘法口诀 师:用“小棒摆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边摆三角形边写算式。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摆出三角形的个数和写出的算式? 通过各小组沟通摆的结果,师生共同总结3的乘法口诀: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三三得九。(板书) 三、1的乘法口诀 师:细致视察2、3的乘法口诀,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2的乘法口诀有2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师:1的口诀有几句呢? 师:1×1=1 一一得一(板书)。四、 课堂练习 师:我们今日学习了2、3的乘法口诀,一个口诀对应两个乘法算式。下面做两道练习: (1)看图列出乘法算式。(2)一家三口人吃饭,须要几根筷子呢? (3)每个人,2个梨,共3人,一共须要多少水果? 作业设计:练一练1、2、3 板书设计: 乘法口诀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第四课时 4的乘法口诀 备课人:1审核人:1 1 1 学习目标: 1、在摆正方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经验4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2、熟记4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3、在归纳口诀和编儿歌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总结归纳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学重点: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熟记4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 复习 1×2 3×1 2×2 3×3 3×2 二、 新知 老师指导学生摆小棒:小组同学分别摆出1个、2个、3个、4个正方形。师:请你用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摆一个正方形,你用了几根小棒?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师:小组合作,分别摆出2个、3个、4个正方形,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计算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师:哪个小组情愿说一说你们组摆正方形用的小棒根数,和写出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通过全班沟通,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板书) 师:每句口诀对应几个乘法算式? 师:谁来说说每句口诀的意思? 师讲解:在“三四十二、四四十六”这两句口诀编写时,凡是积大于10时,为了读写简便就把“得”字去掉,干脆写出积就可以了。师:4的乘法口诀共几句?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师:4的口诀有什么规律? 生:每一句都多加了一个4。三、 巩固练习 1、开火车,对口令。 (师生共同完成4的口诀) 2、背一背,写一写。 二三( ) 二四( ) 三三( ) 二二( ) 三四( ) 四四( ) 一三( ) 一四( ) 一一( ) 3、算一算 1)两个乘数都是4,它们的积是多少? 2)摆一个须要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 四、编儿歌(书23页自主小天地) 用编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在好玩的嬉戏中记忆口诀。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儿歌中用到了哪句乘法口诀。 作业设计:练一练1 、 2 、 3 板书设计: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 备课人:1审核人:1 1 1 学习目标: 1、结合五星红旗每颗星有五个角的典型事例,经验学习、总结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结合国旗、福娃、数字诗等内容,使学生受到酷爱祖国的教化。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教学设计: 一、 引入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出了三角形,正方形等许多美丽的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图。(出示五角星) 师:数一数,一个五角星有几个角? 师:我们用乘法算式该怎样表示? 生:1×5 =5 5×1=5 师:我们来看一下,当一个五角星的时候,也就是1个5,得出两个乘法算式1×5 =5 5×1=5,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得5, 5乘1也得5。师:为了今后计算便利,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板书) 出示2颗五角星情境图 师:算一算两颗五角星有几个角,怎样列出乘法算式? 生:2×5 =10 5×2=10 师: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洁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干脆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 分别出示3颗、4颗、5颗的五角星,学生分别列出五角星角的个数的乘法算式。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总结出3个5、4个5和5个5连加的乘法口诀吧! 通过沟通、总结,师生得出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师: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起读一读。 师:请你仔细地视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二、 巩固练习 师:请你们依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爱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内背一背。 齐背;(闭上眼睛背。) 对口令;(跟老师对口令。) 师:同桌合作完成练一练1题。 三、 小嬉戏 师:我们每个小挚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呢。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用你的小手表示:5、10 现在我们做一个嬉戏,由“一五”起先,按依次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下面就请小挚友四个人一组,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一会儿来黑板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师: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情愿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作业设计:练一练2、3、4、5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第六课时 6的乘法口诀 备课人:1审核人:1 1 1 学习目标: 1、结合昆虫有6条腿的事例,经验小组合作总结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2、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主动参加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胜利体验。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同桌同学相互提问回答15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口算,干脆说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二、 探究学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 下面应当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 出示兔博士网站 师:通过兔博士网站,我们知道了昆虫都有6条腿。出示情境图 师:1只蜜蜂有6条腿,用什么乘法算式表示? 生:6×1=6 1×6=6 师:2只蜜蜂有多少条腿呢?怎么用乘法算式表示? 生:6×2=12 2×6=12 师:3只、4只、5只、6只呢?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师:小组合作试着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沟通小组合作总结出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板书) 师:看一看这六个算式和六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6的乘法口诀共有6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6,后半句都表示得数 师:现在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吧! 三、巩固练习 (1)指名背,两人相互背 (2)开火车(找出一组学生,顺次回答问题),师生对口令(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没回答问题的学生击掌推断正误(回答正确,击掌;回答错误,马上举手订正。) (3)出示问题探讨的情境图,提问: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四、总结学问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今日和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比如说:2的乘法口诀就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就有三句,依此类推,始终到9的乘法口诀,确定就有九句是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乘法口诀的积就相差几) 五、课堂检测 1.写出6的乘法口诀 2、王老师和5个同学做红花,每人做4朵,一共做了多少朵? 3、小刚家有两盆月季花,一盆开了6朵,另一盆开了3朵,一共开了多少朵? 作业设计:练一练2 、3 、4 、5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第四单元 角的相识 第一课时 角的相识 备课人:1审核人:1 1 1 学习目标: 1、 经验动手操作做角、画角、相识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过程。2、 知道角有1个顶点、2条边,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能分辨角,能在物品图片上找到角,并画角。3、 在用小棒拼角、做活动角、用纸折角等活动中,积累学习阅历,激发学生对角的新奇心。教学重点:初步相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驾驭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设计: 一、 拼图形 1、 老师分别提出“用4根、3根小棒拼图形”的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拼完一种图形,沟通展示一次。2、 师:用2根小棒可以拼出一个封闭的图形吗?让学生动手拼,然后沟通。二、 做角 1、 和老师一起用课前打算的材料做成活动角,视察角,你发觉了什么? 2、 操作活动角,并画出一个角的图形,让学生视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标出角的顶点和边。3、 老师介绍:转动角的一条边可以形成不同的角。老师示范操作,并指出形成角的顶点和边。说明:依据活动角的改变可以画出大小不同的角。然后操作,并画出教材上的三个角,标出序号。说一说: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全班探讨。4、 提出: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激励学生动手折。沟通时,让学生指一指折出角的顶点和边,还可以让同桌比一比谁折出的角大。三、 画角 1、 老师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2、 激励学生自己试着画出3个大小不同的角。沟通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四、 找角 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有角? 作业设计:1、完成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 角的相识(一) 直角 锐角 钝角 板书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角 其次课时 角的相识 备课人:1审核人:1 1 1 学习目标: 1、在利用三角板相识角、在物品上找角、折直角、画直角等教学活动中,了解直角;在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过程中,了解锐角和钝角。2、会分辨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物品上找出直角,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角。3、在相识角的活动过程中,了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大小和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体会生活中有丰富的图形。教学重点:会分辨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在物品上找出直角,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角。教学难点:在相识角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教学设计: 一、相识直角 1、视察一副三角板:你发觉了什么? 2、老师指着三角板上的直角,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角有什么特点,然 后画出来,告知学生这个特别的角叫做直角。3、出示三个不同的角,让学生视察并推断是不是直角,然后老师介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推断一个角是什么角的方法,激励学生用三角板在课本给出的图上推断一下。4、沟通学生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最终介绍锐角和钝角。二、找直角 先让学生找一找课本封面、黑板、国旗上的直角,再激励学生在其他物品上找直角。二、 折直角 1、提出“用一张纸(可以是不规则的纸)折一个直角”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折,并用三角板比较。2、沟通学生折的方法和比的结果。四、画直角 老师先用三角板示范画直角,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画。五、试一试 在少先队旗中找角,并描出来。重点说一说:少先队旗上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 五、 练一练 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 板书设计: 角的相识 直角 锐角 钝角 (老师示范画直角) 第五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相识除法(1) 备课人:1 审核人:1 1 1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经验动手操作把10颗松果从“随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2.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依据要求把一些详细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3.激励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教学难点:学会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设计: 一、 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老师拿6颗糖给同学A,让A分给同学B和同学C。若B和C不一样多,问同学们假如想要分得一样多的糖果,每人应当分几个?若B和C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就是“平均分”。板书:相识平均分 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课件演示: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师:每只小松鼠可以分到几颗松果,请同学们用用花片代替松果帮它们分一分,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2.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到的松果同样多应当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再分一分。3.师:小组沟通分的方法,然后说一说。A:每只小松鼠分一颗,再每只小松鼠分一颗,这样一颗一颗的分。B:每只分2颗,再每只分2颗,这样2颗2颗地分。C:每只分5颗,正好分完。4.师:不管怎样分它们分到的松果都是5颗,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每份指的是每个人、每只小动物、每行等等。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做 “练一练”中的第一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用教具摆一摆,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做的。2.做“练一练”中其次题。用学具代替椅子,先操作平均摆成两行,请同学作答。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平均分”的含义。五、作业 练一练3、4题。板书设计: 相识平均分 10颗松果,分给两只松鼠。每只分5颗,分的同样多。平均分就是第份分得“同样多” 第2课时 相识除法(2) 备课人:1 审核人:1 1 1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例,经验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表示过程。2.初步相识除法的意义,相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依据操作和分的结果写出除法算式。3.激励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初步体会除法和平均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相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依据详细情境写出除法算式。教学难点:经验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用除法表示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 复习铺垫,设疑导入 1.把8条竖线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 )个。| | | | | | | | 2.有10个小皮球,平均分给两个班,每班分几个?让学生勇圆片表示皮球,分一分。然后说一说每班分几个。3.师:我们知道10个小皮球,平均分给2个班,每个班分5个,这是用圆片实际地分一分得出的结果,像这样的问题怎样用算式计算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学习。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有8个苹果,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苹果?哪位同学说一说“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A:平均分放到2个盘子里就是2个盘子里的苹果个数同样多。师:A说的很对。下面请同学们用花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学生在桌面上摆花片分花片)然后再沟通分的方法和结果。2.师:你们分得结果怎样,每个盘子应放几个苹果? 生:4个。3.师: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可以用除法表示。板书:8÷24 (告知学生“÷”叫除号) 师: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4。4.师:请同学们把算式读一读。生:8除以2等于4。师:像这样“把物体平均分”的问题就用除法计算。5.请同学们看情境图列除法算式并计算。课件演示: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可以分到几个萝卜?(学生看图列算式,老师巡察,对有困难的学生赐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板书 相识除法(1) “÷”除号 10÷25读作:10除以2等于5 第3课时 相识除法(3) 备课人:1 审核人:1 1 1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例,经验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2.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依据详细情境和问题写出除法算式。3.激励学生主动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念。教学重点:相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依据详细状况写出算式。教学难点:经验每几个一份,把物品“平均分”的过程。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问: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学问? 2实物演示 出示: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问:依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6÷32) 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6除以3等于2) 二、探究新知 1分桃子 (1)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