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共享: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报告简洁1150字_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docx
-
资源ID:48714009
资源大小:16.9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共享: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报告简洁1150字_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docx
我共享我共享: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报告简洁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报告简洁 1151150 0字字_ _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心理询问师师工作总结“在其位,谋其职”仔细做好本职的工作总结很重要,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供应的“我共享: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报告简洁 1150 字”,为您供应参考,盼望可以让您快速了解我共享: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报告简洁 1150 字。心理询问师个人总结报告篇一我的实习从 5 月 21 日到 11 月 21 日,历时 6 个月。现将实习内容统计如下:1.个别或婚姻家庭询问 20 xx 人次:其中青少年个案 15 例,最小的是 5 岁,幼儿园大班冲动行为问题,最大的是高三同学,学习压力问题。青少年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厌学、焦虑和抑郁上,还有一例六班级儿童性困惑;婚姻询问 3 例;其他成年人询问有,依靠型人格障碍 1 例,抑郁症 3 例,强迫症 1 例,惊恐发作 1 例;还有因生活大事导致、躯体不适(如失眠)导致、认知歪曲,负性的成长阅历导致的心理问题 6 例。最少的个案做一次,最多的做 24 次,目前还在连续。2.团体询问 84 小时,完成实习内容的“父母这个职业称职父母训练营”24 小时;其他团体 60 小时,分别是“心理询问师个人成长小组 36 小时”、“无结构心理询问师成长团体 9 小时”(方案 36 小时,目前处在阶段中)、“心理询问师实操技能团体 3 小时”(方案 50 小时,目前处在初期阶段)、“自我熟悉成长小组 12 小时”为副领导者。其他活动还有出席个案研讨会 7 次,出席专业研讨会 16次累计 25 小时。3.督导 8 次,督导师是王丽文老师,有 3 次的人格障碍个案的督导,2.5 次抑郁症个案的督导,1 次儿童性心理个案的督导,1 次团体方案的督导,最终 0.5 次是个案督导的总结反馈及对我询问技能的建议。01 实习的意义与价值这次实习对我来说很顺畅,我想是由于在自己的机构实习,个案和团体都是稳定的,所以实习要求的个案人次、团体小时数都很简单做到。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心理询问师证考试过后,我找了本地的心理机构去实习,但却被种种的理由拒绝,最终在一家网络询问平台做实习询问师。他们也有定期的个案督导,但那个时候个案太少,加上网络询问的设置并不严谨,自己学的也不系统,基本上都是一次结案。想一想,和现在的实习、督导根本没有可比性。后来,我不断摸索,去学习各种工作坊、各种询问技术,什么都学了一些,但用的时候也是磕磕绊绊。经过了 1879 方案三年的学习,我才知道当时的基本功不扎实,连基础的倾听、共情、反应、概述都做不到位,询问设置也不清楚。所以,当我知道 1879 方案中,不仅有全面系统的理论学问部分,也有实习和督导部分,我就马上报名参与了,这是吸引我的关键。虽然没能到其他机构去学习一下,小有遗憾,但是 1879方案扶植我们机构走上轨道,并申请了实习基地。“心理询问机构的开设与经营”这门课,让我改进了机构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为自己的机构能成为实习基地而兴奋,为来实习的同学有明显的进步,感到兴奋又骄傲,还有一丝丝的艳羡。艳羡她们从一开头就走了一条正确的路,先系统学习理论学问,了解各大流派,练习询问实务,再进入见习实习,把学到的理论技术用在实践个案中,遇到问题,准时向督导寻求关心。实习,能够让询问师不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进一步夯实询问技术,当真正进入到心理询问这一行时,才会从容面对来访者的各类问题,不会惊慌,不会犯实质性的错误,既爱护来访者,也爱护自己。这样来说:实习的意义是深远的,对心理询问师的价值和意义是巨大的。02 个体询问概括与心得我将分两个部分来争论:一是系统学习前,二是 1879 方案系统学习后(事实上,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学完一门课,我都在有意识的运用,实习期间,会更强调自己有目的的做)。我在系统学习前的个案询问,程序是这样的:接待上门来访者,了解状况。来访的人有时候会紧接着就做询问,有时候会考虑再说。我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了解来访的问题是否在询问范围,以及介绍询问设置。签订询问协议书的时候,有的个案会拒绝,我也就不牵强,会直接开头询问。询问过程也更在意解决个案的问题。对结束的时间,把控并不严格,有时会延时 20 分钟以上。在 1879 的学习过程中,我不断规范询问设置,并严谨的要求自己。实习期间,我更是刻意修正之前不妥的做法,并且感觉到询问有明显的进展:1.重视询问开头的场面构成不论是初访接待的个案,还是其他询问师转介过来的个案,首次询问时,我肯定要先做询问的场面构成。告知个案的责任、权利、义务,告知保密原则及保密例外,关心个案了解他们在询问中的角色,可以做什么,也让个案知道我能在询问中帮到他们什么。我发觉当我把协议书的内容,用语言描述给个案听的时候,没有人拒绝签协议书了。个案主动参加询问的程度明显提高,询问会谈更加顺畅,同时我也发觉,个案更加开放了。举个例子:一个高一女生个案,由于对新的学习方式不适应,要求退学,被妈妈带来询问。她在第一次询问结束后,对我进行了反馈,她说“最开头,我是可怕来做询问的,由于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但你在询问一开头就告知了我,我们在一起会做什么,你不会强迫我说什么,还会保密,我就放心多了,我知道我可以做什么。”她从一开头的可怕、抗拒到开放,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我们谈的很融洽,经过三次询问,她很快选择了新的学校去上学了。告知一个不熟识这里的人,我可以怎样,会肯定程度上减轻他对未知的焦虑,更加主动叙述自己的故事。2.重视过程中的陪伴和内容情感反应这部分是我在个体询问中最大的心得。之前的我,以快速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为骄傲。询问中语言指导和行为指导的成分许多,常常有来访者结束询问后,不久就又来了。有一个高三女生个案,强迫性思维,第一次来询问是初三。我教会她放松技术后,她感觉很好,就没再来了。这次来已经高三了,还是同样的问题。这次我让自己慢下来,就像是第一次询问一样,从头开头了解她的状况。我发觉她在思想上不允许自己想学习以外的事,认为那是会影响学习的。上下学的路上,假如遇到了不是平常常遇到的人,就会不断地想,接着会自责:干嘛这么想,铺张时间,该看的书又没有看成,又在铺张时间。我看到这是她的过度要求和掌握,她必需掌握生活中的每件事,必需掌握自己的思想,否则就会自责内疚,这就导致了强迫性思维的出现。针对这种状况,我不再立刻处理她的焦虑,让她觉得我对她的症状,是不接受的状态,更加自责。而是从认知角度调整,让她先去了解、熟悉强迫症,学会树立对强迫症正确的态度,不觉得自己没救了,也不执拗其中。我在这个过程耐心的陪伴,准时的反应她的苦恼,让她的焦虑削减不少。她反馈给我的是,原来不想来,妈妈非要让她来,她担忧我会怎样想她,没想到我这么接纳她。她的反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另外还有一个女性来访者,事业做的很胜利,但是下级员工都很怕她,夫妻关系很糟糕,丈夫不断地有外遇。当我想了解她的成长经受时,她说的最多的是:不记得了。看她的表情,的确是在仔细的想,但她坐在我面前,就像一尊没有七情六欲的佛。前五次询问,我都在听她评价家里的事,评价老公的外遇,以及她如何设计捉奸,老公如何不承认。她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没有一点心情表现。我不断地反应她,对她的境况表达理解。当我问她:“听起来像是别人的事,这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难受或生气的事,你却没有回避的感觉,以前有过吗?”这时,她回忆起 5、6 岁时的一件事。我不断对这件事做情感反应,最终观察她的眼圈红了,同时也观察她在克制。我依旧在做情感反应,她哭了出来,没有声音的流眼泪。我感觉到了她心情的活化,那一刻我是欣喜的,兴奋她的真实反应出来了,也兴奋我坐住了。我用这两个例子,来说明过程中的陪伴和反应的重要意义。这让我体会到,作为询问师,不能比来访者更快,又不能离来访者太远。只要不断地、正确反应出来访者的当下状态及心情,就会让他们觉察自己,成为他们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这个询问态度的转变,让我体会到了询问的新感受,让我每次都带着欣喜等待来访者。询问中努力体会对方的感受,找适合对方的语言去反应,而且我发觉,反应做的好,来访者的表现和自我觉察也特殊不一样。3.重视询问结束的个案反馈这也是一个很不同的转变。之前做询问,我在结束时,会总结一下这次询问的重点。后来在课上看老师演练时,问个案对这个过程的感受,立刻这样做很暖和,就开头尝试转变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准时听到个案的反馈,了解个案对询问的感觉,对询问师的感觉,对某些地方的不满,以及对下次询问的期盼,让我更加有目标的预备下次询问。上面那个高一女生的例子,让我知道询问开头的场面构成很有用,但假如没有结束时的反馈,她也许没有机会和我说这些,我也不会知道如何改进自己,改进后的成效怎样。让个案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是敬重个案的表现。03 团体询问概括与心得在上 1879 之前,我接受过清华高校樊富珉老师的团体培训 42 小时,也接受过曾奇峰老师动力取向的团体 36 小时。我所在的机构,主要针对同学和企、事业员工群体,做结构式的团康;也对心理询问师群体和要成长的其他群体,做无结构的团体。我带团体的阅历,已经有上百小时,但面临实习,我该怎么做?用正在进行的团体询问吗?经过深思熟虑,还询问了督导看法,最终选择重新招募团体成员,开头实习期的新团体。我将亲职训练理论与方案课程里,Glasser 现实治疗模式的亲职训练观加以改动,设计“父母这个职业称职父母训练营”团体。亲职训练观,在内地是一个很新奇的说法,这个观点能给问题孩子的父母以盼望,关心他们通过训练成为心理健康者,担负起父母这个角色的责任,从而关心到孩子。这次的团体课内容设计一环套一环,下一次团体内容是在上一次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个人觉得,带团体时,我能够准时看到并反应团员的需求,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