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
资源ID:48721245
资源大小:26.2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2届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二轮强化训练: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类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 考点1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类 【三年真题】 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3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山,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2“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3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1C2B 3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 1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本题重在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本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选项的理解只有D.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鸟雀之声”“思乡”。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分析,晓行巴峡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清江”“浣衣的少女”“鸡鸣”“江面上舟船”“江岸远山”“山桥”等,这些美丽的景象,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撞击,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选用“玉露”“枫树林”等景物,“玉露”即白露,秋天,草木摇落,一篇萧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寄左省杜拾遗(1)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2)限紫微(3)。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杜甫 窈窕清禁闼(4),罢朝归不同。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注释:(1)杜拾遗:杜甫。“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至758年初,同仕于朝,本诗写于这段时期。(2)分曹:分部门而列。(3)紫微:喻皇帝居处。(4)禁闼:朝堂,宫廷。 1下列对两首诗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诗前两句写诗人和杜甫同朝为官,上朝时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B杜诗前两句回应岑参的诗意,写罢朝后各自退出朝廷,无缘相见。 C岑诗用落花和飞鸟表达自己的不满,抒发了对人生和时事的感慨。 D杜诗的最后两句表明杜甫对岑参所寄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心领神会。 2岑诗中的“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两句运用反语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宋人洪迈言“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请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简述杜诗是如何“奉答”的。 【答案】1B2B 3杜诗描写官员下朝景象,回应了岑诗描写官员上朝及下朝的场景,及岑诗对庸碌无为朝官生活的无奈之情;杜诗以“碧柳”“红花”回应岑诗中的“落花”“飞鸟”,及岑诗对年事已高却无所作为的悲愤之情;杜诗结尾两句回应岑诗所写的官场状态及对唐王朝拒绝纳谏的失望之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句的能力。 B.“写罢朝后各自退出朝廷,无缘相见”错误,只是退潮后回去不同的地方,并非“无缘相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比喻,把自己比喻成羁鸟、池鱼。 B.反语,说自己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著名,官倒是因为老病才罢免,实际上他名声因文章而著,官职是因为进谏而被贬。 C.夸张,“天姥连天向天横”采用夸张手法。 D.用典,运用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要求“简述杜诗是如何奉答的”,就是找出两首诗中相互呼应的内容。“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中,前两句写官员们上朝分班列位的情景,后两句写朝入朝暮退朝的景象,与杜甫诗中“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意思相近,相互呼应,都写出二人每天生活就是上朝退朝,没有什么作为,碌碌度日。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写自己为白发徒生而悲伤,羡慕鸟儿的自由自在,表达自己年事已高却毫无作为的悲愤之情;杜甫诗中“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的景物与这两句相对。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两句写自己过于清闲,明明身为谏官,近来却很少进谏。看似在说自己少进谏,其实少进谏是因为朝廷不愿纳谏,流露出对朝廷不愿纳谏的失望之情;而杜甫诗中“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也回应了岑诗中的情感,身为朝官,上朝罢朝却清闲到只能够吟诗赠送朋友,从朋友那里得到应和,这是多么令人悲哀的官场生活状态啊!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词,完成4-6题。 次韵冲卿(1)除日立春(2) 王安石 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 迎阳朝翦彩,守岁夜倾银。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3)。 重叠金.除日立春 黄升(4) 银幡彩胜(5)参差剪,东风吹上钗头燕。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 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擘茧(6)莫探官,人间行路难。 注释:(1)次韵: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冲卿:北宋人吴充的字。 (2)除日立春: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但下一年就是“无春年”,古人认为不吉利。 (3)只自尘:出自诗.小雅“无将大车,只自尘今”意为用人力去推本应牛拉的大车,会让人沾染尘埃。 (4)黄升:宋人,科举不顺。 (5)银幡彩胜:用银箔或纸剪成的燕子、花朵形头饰。宋代立春时有互赠幡胜的习俗。 (6)擘茧:掰开。茧,宋时在面食中放置的用来卜测官运的纸签或木片。 4下列对上面的诗和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中的“翦彩”,写人们剪裁出各种形状的饰物,互赠佩戴,以示迎春。 B黄词中的“钗头燕”,写伴着春风归来的燕子落到游人发钗上的轻盈姿态。 C王诗和黄词生动描写了人们在除夕、立春重合的日子里辞旧迎新的场景。 D王诗黄词从习俗风物写到了个人的感慨,体现宋代诗词追求理趣的特点 5诗词为了增强表现力,往往会使用多种手法。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犹残一日腊,并见两年春”用夸张手法,突出腊月最后一天与立春巧遇的喜悦心情 B“守岁夜倾银”使用借代修辞,用天上倾泻的月光代除夕灯火,写出灯火的明亮辉煌。 C“小桃先报春”使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率先开放,作者由此感受到春天到来的气息。 D“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使用对比手法,引发了词人对明年是个无春之年的联想。 6除日立春,双节并至,王安石与黄升对此有不同的感触,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4B5C 6(1)王安石的感触有二:一是颔联“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所写的年头接年尾,获得新的感受、想法,表达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尾联“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写自己劳而无功,愧领嘉节赏赐,表现了他致力改革却又自谦的高尚人格。 (2)黄升则从人们佩戴彩胜赏花欢度佳节的场景,想起自己科举不顺畅的经历,劝人掰茧时不要希求官运,表达了仕途艰难的伤感、悲戚。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写伴着春风归来的燕子落到游人发钗上的轻盈姿态”错误,“钗头燕”指簪于发钗上的燕子形头饰。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用夸张手法”错误,此处是指除日和立春在同一天,并不是夸张手法。 B.“使用借代修辞,用天上倾泻的月光代除夕灯火”错误,此处使用的是比喻修辞,将除夕夜的灯火比作银,写出除夕灯火的明亮。 D.“使用对比手法”错误,此处不是对比手法,“新春今日是,明日新年至”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王诗: “物以终为始,人从故得新”,世上万物在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人也是从旧的一年到新的一年,获得新的活力。写出了除日、立春双节重合喜上加喜的高兴,表现了其乐观、喜悦之情。 “恩赐随嘉节,无功只自尘”,皇帝的恩赐随着佳节的到来赏赐下来,自己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的功劳有愧于皇帝的恩赐。写出了王安石对于改革的决心,希望自己的改革能够对朝廷有利,改变国家面貌。 (2)黄诗: 词的上阕写除日人们都穿上了华丽的衣服,戴上了华美的饰物,表现了人们欢度佳节的场景。而在下阕,词人写道:“擘茧莫探官,人间行路难。”当词人看到人们的欢乐场景,不禁想起自己科举仕途之路的坎坷,就劝人们,在这欢乐的场合下,占卜也不要占卜自己的官运,人间之路非常艰难,从劝诫别人,可以看出作者因自己的仕途失意,而表现出的悲凉、伤感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9题。 梦李白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乾元二年,杜甫流寓泰州,闻李白流放夜郎而作。冠盖:指代达官贵人。 7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中李白的到来离去,都令杜甫感到局促不安。 B“苦道来不易”写出了行路艰辛,二人见面不易。 C“冠盖满京华”,写出了李白在长安的交游之广。 D“千秋万岁名”,体现出杜甫对李白极高的评价。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浮云联想到游子,这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B诗中的“梦”字,具有呼应诗歌题目的作用。 C诗用五言,简洁而朴重;对偶又使节奏鲜明。 D“网恢恢”一词化用了“天网恢恢”的典故。 9本诗写法灵活多样,运用比兴、比喻、对比乃至细节刻画,为表达感情服务。请选择上述中的两种写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7D8C 9(1)比兴:用漂泊不定的浮云,引发对漂泊不定的游子的思念,自然地引出了对李白的思念。(2)比喻:以“江湖”“多风波”比喻世事难料、危机四伏;用“舟楫恐失坠”表达对杜甫生涯的担心,形象而又贴切。(3)对比:“冠盖”一句,用满城达官显贵的奢华,与李白的“独”“憔悴”作对比,突出表现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4)细节刻画:写梦中李白离去的“局促”不安,表现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A.“李白的到来”错误,只有“告归”,没有“到来”;“令杜甫感到局促”错误,“局促”形容李白在梦中离去的情态; B.“写出了行路艰辛”错误,“苦道”意思是“苦苦地诉说”; C.“李白在长安的交游之广”错误,“冠盖满京华”形容京城长安达官贵人很多。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对偶又使节奏鲜明”错误,本诗没有对偶。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开篇以比兴领起:“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李白)却不可见。浮云漂泊不定,李白如浮云一样也漂泊不定,由此引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 “告归”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来一趟多么不易啊!江湖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恐失坠”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以“江湖多风波”比喻世事难料、危机四伏;用“舟楫恐失坠”表达对杜甫生涯的担心;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使用细节描写表现二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冠盖”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将老”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运用对比手法,将达官显贵与李白作对比,突出表现了李白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2题。 古风 李白 其四十四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 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 奈何天桃色,坐叹葑菲诗1。 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其四十七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2,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3。 注释:(1)葑菲诗:诗经.邶风.谷风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句,朱熹诗集传注,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2)龙火飞:意指暑气渐退,秋天将至。(3)萧飋(sè):风吹松柏之声。 1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女子的遭遇,表达了自己内心难以言说的哀怨。 B“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言有尽而意无穷。 C第二首诗托物言志,语言明白如话,于深入浅出中表达人生追求,读来亲切自然。 D两首诗与红楼梦中葬花吟异曲同工,都有慨叹花木凋零、红颜易逝之意。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缭绕松柏枝”与论语名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达的意思相同。 B“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描写女子容貌艳丽,反衬其被抛弃后命运的凄苦。 C“含笑夸白日”中用一个“夸”字,写出了“桃花”对“白日”的赞美、感激之情。 D“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描绘南山松在寒风中倔强独立,无人问津的姿态。 12两首诗都化用了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典故,请结合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一典故的。 【答案】10D11A 12要点一: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句描写桃花怒放,色彩鲜艳似火,象征新娘出嫁,喜气洋洋。李白的两首诗中,都是反其意而用之。要点二:古风(其四十四)中,“奈何天桃色,坐叹葑菲诗”意指为什么像鲜艳盛开的桃花一样的美人,后来却会产生葑菲之叹呢?以“天桃”比喻弃妇年轻美丽,用“天桃”“葑菲”两个典故写弃妇自叹自怜,描摹她复杂细微的心理变化。要点三:古风(其四十七)中,李白把桃的因春而荣与松的经冬不凋相对比,批评桃花娇然艳丽但华而不实,赞颂青松经秋耐寒而巍然屹立。通过桃花与松树形象的对比,嘲讽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依靠外力的小人,赞美坚守节操、特立独行的君子。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D.“都有慨叹花木凋零、红颜易逝之意”说法错误。李白第二首诗主要嘲讽桃花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有其姿色而无其应有的品格。告诫人们人生有一时的荣遇,有千秋的美誉。人们要争取的,应是千秋的。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B.“反衬其被抛弃后命运的凄苦”说法错误,“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是对弃妇形象的刻画。玉颜,美好如玉的容颜。云发,指秀美的长发,像云彩一样飘逸;素丝,即白发。诗人极写弃妇之美:貌如美玉。所有的美人在她面前都失去光彩;青丝如云,娇媚多姿。就是这样的美貌,仍遭到了丈夫的粗暴抛弃。是将她的美貌与被抛弃的命运进行对比。 C.“写出了桃花对白日的赞美、感激之情”理解错误。“夸白日”,可以理解为在白日照临下向人夸耀,亦可理解为向着明丽而和暖的太阳夸耀。 D.“无人问津的姿态”理解错误。写到“松”,说“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这是对“桃”说的。这时候,“桃”哪里知道南山的松柏不管西风萧瑟,而傲然独立于天地之间呢?写出了南山之青松,傲然独立于山顶之上,一任秋风之萧瑟而不改其色的姿态。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诗经“桃之天天,灼灼其华”句描写桃花怒放,色彩鲜艳似火,用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李白的两首诗中,都是反其意而用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是咏婚嫁的诗,后来常用作赞颂新人年少俊美。古风(其四十四)中,“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这里用“夭桃”比喻弃妇年轻美丽。“葑菲”,蔓菁与萝卜一类的菜,这里以“菲”暗示她遭到丈夫嫌弃。这两句是弃妇的自叹自怜:尽管我还年轻美貌,丈夫却百般挑剔指责,其实我没有什么过错呀。用“夭桃”“葑菲”两个典故写弃妇自叹自怜,描摹她复杂细微的心理变化。 古风(其四十七)中,李白把“松”置于南山以与“桃”所处的“东园”为对;以“松”的“独立”与“桃”的蒙东风而荣为对;以“松”的“独立自萧瑟”与“桃”的“偶蒙春风荣”为对。以少对多,以简抵繁,极见笔力;而一“自”字与一“偶”字,虚而实用,“松”与“桃”的神情毕见,亦可谓一字千金了。把桃的因春而荣与松的经冬不凋相对比,“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批评桃花徒有其表而无其实,有其姿色而无其应有的品格。“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飋”,赞颂青松经秋耐寒而巍然屹立,其实也是赞美坚守节操、特立独行的君子。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3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尽写海棠树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B第二句写海棠花蕾娇小鲜嫩,惹人喜爱。 C全诗用语平易,意味醇厚,耐人咀嚼。 D诗人与儿女共作此诗,饱含告诫之意。 14与“且教桃李闹春风”中的“桃李”情感态度不一致的一项是() A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王冕白梅) C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宋.杨万里兰花) D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唐.白居易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15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写一段鉴赏文字。 【答案】13D14A 15示例:本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海棠与桃李做对比.当那嫩绿的叶片重重叠起的时候,海棠花的花蕾才刚刚绽裂花萼,露出花瓣的点点鲜红,深藏在浓密的绿叶之中,并不起眼,不像桃花.李花那样,在春天争相开放,吸引人们的眼球.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的品格,赞美海棠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分析】 1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共作此诗,饱含告诫之意”理解有误,诗人在本诗中借海棠花咏物言志,兼说理教育后辈。写海棠花深藏不露、爱惜芳心、不与群芳争艳,告诫晚辈做人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淡泊名利。“共作此诗”不含告诫之意。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且教桃李闹春风”中用争芳斗艳的“桃李”衬托无意争春,谦虚的海棠。 A.桃李代学生,借桃李满天下赞美教师芳名远播; B.以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衬托梅花的素雅高洁; C.借兰花没有春风桃李的美丽娇艳,赞兰花花中隐士; D.迎春花、松竹不与桃李为友,赞迎春花的傲然品性。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题要求就诗歌的表现手法写赏析文字。首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如从全诗看,运用了借物说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海棠花深藏不露、爱惜芳心、不与群芳争艳,告诫晚辈做人要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淡泊名利。 运用了拟人手法,如“爱惜芳心”“吐”,把海棠写成芳心为展的少女,“闹”等词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李争相绽放的形态。 还运用了对比(衬托、反衬)的手法,一二句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三四两句把海棠与“桃李”形成对比,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爱惜芳心”是指要保持自己内心的高洁,“莫轻吐”是指要稳重行事,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作对比,说明了做人不要轻浮,不要炫耀,而要注重蕴积、保持沉稳。 解答时考生要选定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诗歌内容从手法、特点和艺术效果等方面做出赏析即可。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8题。 题杜甫画像 王安石 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后之游。 注释:雕锼:雕刻。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1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荡八极”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洪荒天地之中,事物丰富繁多。 B“丑妍巨细”两句说杜甫的诗写尽了世间百态,不见斧凿痕迹。 C“瘦妻僵前子仆后”一句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D“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化用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 17“青衫老更斥”一句中以“青衫”代指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 A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B昔日青衫遇知己() C尚忆青衫陪众隽(陆游书怀) D青衫昔作督邮时(刘克庄挽黄岩赵郎中二首 18这首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6C17A 18开头从杜甫的诗歌写起,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接着描述了杜甫坎坷不平的一生,慨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表达了对杜甫的钦敬,表示愿意追随杜甫。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详细描绘了诗人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错。“瘦妻僵前子仆后”句描绘的是杜甫家庭生活的遭遇,并不是杜甫一生的坎坷遭遇。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判定修辞手法的能力。 题干中的“青衫老更斥”的“青衫”代指人,故该句所用修辞是借代。 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用官职“青衫”是指官服,故该句中的“青衫”不是代指人。 B.“昔日青衫遇知己”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学子、书生,因为古代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 C.“尚忆青衫陪众隽”中的“青衫”代指青年学子、书生,因为古代学子都是穿青色的服装。 D.“青衫昔作督邮时”中的“青衫”之微贱者的服色,借指官职微贱者。 A项中的“青衫”不是指人,B、C、D三项的“青衫”代指人。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诗的开头两句“吾观少陵诗,谓与元气侔”先从杜甫的诗歌写起,“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句赞美杜甫的诗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惊人的表现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衫老更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