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道士塔说课稿.docx
道士塔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道士塔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士塔说课稿1 道士塔是余秋雨的代表作,也是散文单元的经典名篇,翻开道士塔,敦煌文化的灿烂辉煌,敦煌文物的损坏流失,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的撼动人心。一、说教材余秋雨突破了一般史实叙事的方式,对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看着孑立于冽风中,夕阳下的道士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那一场文化浩劫,让我们融入文化中去思考、去谛听。从语言风格来看,内蕴丰富而又不失洒脱,诗化的语言与凝练深刻的内涵完美结合,给读者以新鲜感和反复咀嚼的引诱,当然要体会这一点,并不容易。综上所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学习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特点。2了解敦煌文化,阅读课文,通晓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1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2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3讨论理解:“造成民族悲剧的根源”。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考试二、说教法在新课标下,要求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表现为教师、学生与文本间的互动。一篇文化内蕴深厚、语言优美隽永的散文,最重要的就是拉近课文和学生的距离,我采用多种办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例如诵读法、提问法、小组讨论等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我将教学重点定位为“造成民族悲剧的根源”上。三、教学程序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敦煌文化及作者。2导入本文后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解析,着重理解文章深邃的 思想和作者的激情。3深入探究组织四个学习小组通过诵读、品味、讨论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4作业作相关的配套练习,巩固所学,并扩展知识面以上是我对道士塔课前准备的一个基本思路和大概脉络,我想具体的问题还有待在课堂进行中去发现。 道士塔说课稿2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从文本来说,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对王道士肆意破坏敦煌文物,出卖敦煌文物的经过进行了生动而具体的描述,从而给学生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所以这堂课我选择了以情入手,感受那场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剧。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散文鉴赏能力,所以文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高二学生还普遍缺乏对中国沧桑历史的的实际体验,如何让学生融入到感情强烈的文化氛围中去探究悲剧的社会根源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二、指导思想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三段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搭台学生唱;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三、学习程序(一)课前预习结合学与导,小组内完成对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思考教师生成问题并形成文字与组员交流,若有疑问,写在学生生成问题一栏中。(二)行课根据三段式教学理论,本课分为创境设问、互动解疑、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视频导入,了解璀璨的敦煌文化,引发学生思考敦煌文化为何流失?作者的情感如何?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找到作者笔下三种罪人的罪行及评价,并抓住了文中重要语句解读作者的情感。将作者情感集中于“我好恨”并深刻理解出恨是来自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关注。完成教师生成问题后,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问,至此提出并及时解决。为了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拓展延伸中,特意选取了去年法国拍卖圆明园兽首的新闻事件,同学们能够各抒己见,教师正确引导:蔡铭超的行为折射出爱国主义精神,最后配乐朗诵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勿忘国耻勇担责任,顺利完成情感目标。四、反思1、课堂容量大,时间把握不好。2、教师引导过多。3、缺少适当的朗读。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