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考题及答案(3).pdf
-
资源ID:4875128
资源大小:344.4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考题及答案(3).pdf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考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 A 论语 B 存学篇 C 师说 D 学记 2199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1902 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亦称() ,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 A六三三制 B五四学制 C壬寅学制 D癸卯学制 4、 ()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即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 A校本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5、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12、 ()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A系统脱敏法 B强化法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理性一情绪疗法 13、 ()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A系统脱敏法 B认知行为治疗 C来访者中心疗法 D理性一情绪疗法 14、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二、辨析题二、辨析题 1、品德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要素。 2、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能给学生以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但在缺乏制度、纪律和正确舆论的环境里,榜样的作用则将受到局限。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3、根据思维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5、赞科夫主编的教育学 ,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确实纠正了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统知识的偏向,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显著提高了当时苏联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的水平,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达到了符合时代期望的新的高度。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2、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4、心理健康和含义及标准5、心理辅导的系统脱敏法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全书虽只有 1229 个字,却对教育的作用,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和视导制度,教育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名篇,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2、D【解析】l993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最早的表述。 3、C【解析】l902 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亦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未及实施。 4、D【解析】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即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 5、A【解析】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杜威。 6、A【解析】杜威将探究的反省思维活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处于令人不安和困惑的情况,检查自己的目的与困难;(2)提出问题,使情境中的困难和行动障碍更加明确起来;(3)通过观察、搜集事实,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4)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5)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形成结论。上述阶段被简明地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五步,人称五步教学法。 7、C【解析】我国学校的教学以班级上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 8、C【解析】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是注意的分配。 9、D【解析】提起某个人时,就能回想起他的样子,这是形象记忆。 10、D【解析】暴怒是因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趋的这种情绪5、【解析】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知论,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确实纠正了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统知识的偏向,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显著提高了当时苏联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的水平,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达到了符合时代期望的新的高度。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循环一样是机体功能。人的认识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机能,即同化、顺化(也叫顺应)和平衡化。 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顺化与同化一样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出生以后,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发展开始。依次循环,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平衡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平衡化则是认识发展的动态过程,是认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连续的、有层次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环境的新方式。 (1)感知运动阶段(0 一 2 岁) 这一阶段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吸收外界知识。在婴儿一岁多时,其感觉动作日趋发展到具有物体恒存性的程度,如对滚入床下看不到的皮球,会继续寻找。接近两岁的婴儿,能在事后凭记忆去模仿人或动物的动作,这种能力叫延后模仿。 (2)前运算阶段(27 岁)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知觉集中倾向。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感觉认识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顾此失彼,容易出现问题。 不可逆性。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实情感的窗口。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向、胸怀和度量。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是:(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是,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总之,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同时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2)环境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产前环境与出生过程、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4、心理健康和含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5)和谐的人际关系;(6)较强的适应能力。 5、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 (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 (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 (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让受辅导学生轻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做肌肉放松运动。等达到完全放松后,要求学生想象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如果学生感到紧张,就留意肌肉紧张,同时做肌肉放松运动。然后再想象同一刺激情境,直到不再感到焦虑为止。进行 3040 秒的肌肉放松运动后,想象等级表上第三个刺激情境。如此训练,直到通过等级表上的全部刺激情境,如果经过放松一想象过程训练有了一定成果,以后就可以在现实情境中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