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阅读笔记:雍也篇.docx
论语阅读笔记:雍也篇简与不简0L子日:"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日:"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日:"雍之言然。"在有的翻译中,"可使南面理解为"可以为君王"。但是前文说过, 孔子的“吾从周",也就是说孔子遵奉周礼,而周礼又强调等级,强调 全民各归其位,在周礼的框架之内行事生活。所以孔子怎么会说出自己 的弟子可以称王这种僭越的话。而南面“不一定是君王,古代的寺庙 和代表皇权的衙门都可以门朝南开。张居正先生将其理解为“拥有治理 国家的才能",我觉得这个理解更适合当时的环境。基于孔子对冉雍的"可使南面"的评价,冉雍就想表达下自己的政治理 念,他很欣赏秦穆公时期的子桑伯子,想听听孔子对子桑伯子的评价,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孔子说,颜同真是一个贤者啊,每次吃一碗饭,喝一瓢水就足够了,居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早就受不了这种忧愁,颜间却依然不因外物而困扰,乐乐呵呵的。颜同真是一个贤良的人。11 .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缺乏也。“子日:"力缺乏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冉求说,我不是不想实行老师您的学问,实在是做不到啊。孔子说,如 果真正做不到的,会坚持做一段时间再放弃,可是你压根还没走,就说 自己做不到,就给自己画个框,说自己无法做到。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经典之词:"真正能困住一个人的, 不是钢铁铸就的牢笼,而是心中矗立的高墙。"一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 行动,往往是他的思想决定的。如果有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需要去做, 但是他的思想有抗拒,那么不管这件事的难易,这件事都做不成。在职场当中,很多人会自卑地觉得自己在公司无依无靠,头顶的升职渠 道被一层透明的玻璃挡着,因此就放弃努力,甘愿原地踏步,等着熬到 退休。用孔子的话说:"今女画'',把自己限定在一个圈子里了。有句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要给你自己画线。就算发现这 一条道路上布满靳棘,难以行走,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放弃,寻找一条新 的路。12 .子谓子夏日:"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君子儒,而不要做一个书呆子 类的小人儒。在现代社会,因为科技的大开展,大局部人认为儒学没有什么用。当年孔子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当时的人们也认为儒学迂腐, 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孔子看来,很多人对儒学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孔子将他们分 为君子儒和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大儒,既博学多才,又懂人情练达的人,这类人处理事情时, 既有足够理论知识,又思虑面面俱到,肯实干,有远见,是国家需要的 栋梁之才。而小人儒那么是赵括之流,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理论知识丰富,却不会结 合实际情况地做事。小人儒常有,而君子儒不常见。而且有时小人儒会认为自己是正统,用 教条主义攻击君子儒的变通与实干,使得儒学的核心往往被人误解,所 以世人对儒学产生了误解。多说一句,"佛是人+弗,不是人的意思;"仙是人+山,表示山 中隐士 ;"儒"是人+需,表示被需要的人,所以儒学是入世的哲学。一种事物入世越深,自然被世人理解和误解的几率越高,在社会变革情 况下,儒学被拿出来鞭笞的几率自然越高。所以,在批评一件事情之前,最好先理解它。13 .子游为武城宰。子日:女得人焉尔乎? 日:“有澹 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子游担任武城的行政长官。孔子说,你发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发 现一个叫澹(tan )台灭明的,行事风格不同寻常,做事公正,从没有 因为私事来我房间。澹台灭明,号子羽,人长得不怎么好看。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 孔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话中子羽就是指此人。子羽是孔子 的弟子,但孔子嫌弃子羽丑陋,因此没有太重视这个弟子。但后来听子 游谈起,才知道子羽是个大才,从而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应该以貌 取人。在隋唐科举制以前,所有的人才都是靠别人举荐。隋唐以前的人才,要 么投靠世家门阀,期许有贵人推荐;要么寻找终南捷径,盼望自己的名 声显于世间,得到贵人的垂青。所以,孔子希望自己的弟子能重视人才的开掘。14 .子日:"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日:'非敢后也,马不进也!”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有功而不宣扬,有一次打了败仗,奔波在后面殿 后,快要回到领地的时候,策马向前,冲到前面,说,不是我想在后面 啊,实在是这匹马跑不动啊。在古代战争中,眼看打不过,要撤退时,殿后的军队是最难的,因为这 是敌方的士气正高,要痛打落水狗的时候。而主动在后面的殿后的将军 那么是真的英雄。 孟之反就是这么一个人,打了败仗撤退时,主动在后面殿后,而在平安 撤退以后,又冲到军队的最前方,说自己不是勇敢而在后面殿后,而是 由于马不行,被逼得没方法才殿后,现在终于冲到前面来了。这里能看出几个问题,孟之反这个人很勇敢,低调。不过我也没看明白这句话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暂且先放这里,等后面 再回过头来看。15 .子日:不有祝舵舵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孔子说,不但要有祝勉的口才,还要有宋朝的俊美,才能在当今之世生 存下来。"祝在春秋时期时一个官职,管理国家祭祀。舵(tu。)是人名,此人 能言善辩,口才很好。这里的"宋朝”是个人名,姓宋名朝,长得非常 俊美帅气。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典思想流派百花齐放,中国流传至今的经典思 想大局部都是诞生在这个时候。在那个时代,光有俊美的外观已经不再 有用,上佳的口才是能力的表达,有能力的人才能立于当世。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段话,其实放在千年之后的现在,依然有效。职场里的大局部晋升可不是看谁长得漂亮,真才实学才是晋升的前提条 件。这段话也反响出孔子对之前澹台灭明的反思,不再局限人的长相,提出 后来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顺带提一句,历史上还有一个因为相貌而被人在初期忽视的牛人,三国 时的凤雏,庞统。不过,我觉得如果了解过卧龙先生诸葛亮的家族背景, 也就会有一点明白,为什么刘备会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而错失同样闻名 遐迩,且主动上门的庞统。同样,也就会明白四世三公的袁绍为什么会 瞧不上主动会盟的刘备。联想下之前提到的人才举荐制度,或许就很好理解。16 .子日:"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日: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日: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先解释下这3句话:孔子说,谁能出门不走正门呢?为什么不走正道呢?如果一个人过多地靠本性驱动,而缺乏文化教养,那么这个人的 性格就比拟野。如果一个人太注重文化教条,而失去了人的本性,这样 的人就太斯文,太死板。只有同时协调好人的本性与文化修养,这样的 人才能称为君子。"质”是指本质,也就是人的本性,动物属性。"文是指文化,也就是人的学识,社会属性。孔子说,人以正直立世,虚伪处世的人生靠的是侥幸。第一句,孔子希望大家做人做事都能按正道而行,不要走邪门外道。老 想着投机取巧,终归是没有好的结果的。读完这句,其实会有很多疑惑 的。在现实社会中,其实有很多人投机取巧,最后似乎还得到不错的结 局。这孔子是不是太迂腐?如果只看这一句,确实显得孔子迂腐,但通过前面篇幅的学习知道,对 孔子的认识,不能局限在某一句话上,否那么很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结果。第三句,孔子说做人应该以正直立世,虚伪的人生确实也能得到不错的 结果,但那是运气,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那么好的运气。也就是说,孔子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投机取巧的人,运气来了也无 法阻挡。但毕竟只是少数,正常的人还是应该维持内心正直的道,但是 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应变。 第二句,孔子认为人们应该“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的修养,也要有 动物的本性。懂得是非曲直是修养的表达,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性。一 个人,既要守住心中的道,也要适应社会的实际。道是立身之本,投机取巧是方法。道是心中通往成功的路,但在这个路 上,我们可以步行,也可以骑车,也可以开车,甚至火车飞机,所谓的 投机取巧不过是行进路上的不同方法。但这个路必须是正确的,光明的, 有意义的。否那么走错了路,即使运气好,快速地到达了一个点,也会发 现,那或许是一个错误的地方。所以,孔子讲究中庸之道,一切遵循客观事实,迂腐,不过是后人对他 的片面认识。19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认真对待的人,认真对待的人不如以之为乐的人。孔子说:"子桑伯子还行,就是做事有点简单,不按规矩办事"。冉雍 说:"子桑伯子这个人,在处理百姓事务时,怀着敬重的心理,因此处 理事务时能简便就简便,尽快处理问题,不给百姓带来麻烦,这样的" 简"是很好的。而如果行政长官,内心怀着无所谓的心理,为了防止自 己麻烦而做事简单,那这样的简"才是不应该的。孔子想了想,也认 为冉雍说得很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包容性,他并不是固守自己的观点,也在时刻 接纳与吸收其他想法,所以说所谓的儒家思想并不是孔子一人的思想, 而是所有儒家学者的集体智慧!注:子桑伯子,公孙氏,名枝,字子桑,"伯子说明其卿大夫 身份,春秋秦穆公时期的秦国大夫,其以知人善举著称。学问标杆0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那么亡,未闻好 学者也。"知之:是指知道某个事的好坏作用 好之:是指知道某个事的好坏以后,再实施相应的行为乐之:是指知道某个事以后,觉得很好玩,非常开心地做某件事举个例:比方学习,是个人都知道,学习知识很重要,但很大局部的人 就只停留在知道,且不太上心地学习,这叫"知之;然后有小局部人 知道这事很重要,努力学习,成为普通人眼中的学霸,这叫"好之; 还有更少的一局部不但知道学习重要,还觉得学习很好玩,完全沉浸在 学习的乐趣之中,成为别人眼中的学神,这叫"乐之"。注:这里的学习知识不单指学习课本知识,而泛指各种知识,美术、舞 蹈、体育、科学,等等等,哪怕就是斗雌蝇也是一种知识。只是有的知 识让你一生受用无穷,有的知识会让你玩物丧志罢了。但不可否认,一个人开心地做某件事,才能将这个事做到极致。20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应该孔子的一种教学理念,可以理解为因材施教。所有人的学习都是从无到有的,从初级到高级。初级的学生,跟他们讲复杂的知识,不但他们听不懂,还会打击他们学 习的信心。所以,孔子说:对中等以上的人才,可以跟他们讲高深的知识,因为他 们能听懂,对普通的学生,不要讲那些复杂的知识,操之过急,会适得 其反。21 .樊迟问知。子日:”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也。"知通"智,指智慧。智慧有很多种,这里偏重于政治智慧。樊迟向孔子请教政治智慧。孔子说,所谓的政治智慧,就是政治行为以 服务人民为准那么,相信并尊敬鬼神(宗教),但要远离它们,不要让政 治与鬼神(宗教)有牵扯。然后,樊迟又请教仁”在政治中的应用,孔子说,“仁就是先处理 最难的事物,而后再去计较得失。张居正先生的解释颇好:”按夫子言,虽是分言仁智,其实只是一理, 盖媚神之念,即是望效之心。先难之功,即是务民之义,人能用力于人 道之所难,而祸福得失,皆置之于不计,那么仁智之道,兼体而不遗矣。"说白话就是,所谓政治上的仁智,就是处理政务,应该以服务人民为要 义,而服务人民又是最难的,所以,在行政过程中,要不计得失地服务 人民,先做最难的,而后才能收到人民的回报。如果把行政工作寄托给鬼神,希望鬼神来解决人民的事务,自己不去处 理具体的事务,只想着回报,那就是不仁不智之辈了。22 .子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在很多古代解释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八个字被翻译为:智者 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感觉很奇怪,智者都喜欢水?仁者都喜欢山?难 道古代那些智者仁者里面就没有不喜欢水、不喜欢山的?在南怀瑾先生 的论语别裁中提到,应该将这八个字分开:"智者乐,水;仁者乐, 山,我感觉这种解释更合理一些。孔子说,智者的快乐,像水;仁者的快乐,像山。智者好动,仁者喜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自己给自己抬个杠,如果一个人兼具仁智,那他到底是喜静?还是好动 呢?仔细想想,其实这也不冲突,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一个人充满仁智 的人,当他在工作中处理事务时,他可能思维敏捷,雷厉风行,像水, 奔流不息。当他与人交往,又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像山,稳重可靠。23 .子日:"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子日: "觎不鳏:鳏哉!飙哉!"孔子说:如果齐国的文化向好的方向开展,它就可以到达鲁国的水平; 而如果鲁国文化开展得更好,就可以恢复到孔子理想中的礼仪文化。”W , 一种四方有棱角的酒杯。孔子说:现在的酒杯,已经不像之前的 酒杯,它还是酒杯吗? 这两句话是孔子在抒发内心对文化衰落的的无奈,表达孔子时代的文化 与之前的文化有太多的不同。24 .宰我问日:"仁者,虽告知日:井有仁焉。其从之 也?子日: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 欺也,不可罔也。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孔门十哲之一,能言善辩。也是那个身体 不好,朽木不可雕也的人。有一天,宰我问孔子:"如果有一天有 人告诉一个"仁”者,说有人掉进水井里,这个人应该立即去救人吗? 孔子说:为什么?这个人应该立即赶到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而 不是不由分说地一头扎到水里去。他可能会受欺骗,但不会被愚弄。”25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文化知识渊博,再遵守社会规那么,这样的人就不会离经 叛道了。君子,首先要有文化,各种知识都懂,这是智商高的要求。同时,这个 礼不是礼节的意思,是指周王朝制定的全民行为准那么。约之以礼,就是 按照社会规那么办事,可以理解为情商高。同时具备了智商高和情商高的 人,可以称为君子,这样的人就不会做出离经叛道的事。26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 之!天厌之!有两种解释:1 .孔子见了南子(卫灵公的妻妾,口碑不好),子路不高兴。孔子对 天发誓说:我什么都没干,否那么天绝我,天绝我!.孔子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说:"我所否认的人,都是上天 都会厌绝之人!”第一种,孔子被刻画为私见王的妻妾,被自己的学生发现,指责她不应 该与这样的女人接触,然后孔子赌咒发誓自己什么也没干。第二种,孔子见了王的妻妾,被自己的学生发现,然后孔子说自己内心 光明,这都是小事,我所拒绝的应该是那些连上天都厌绝的人或事。第一种显得孔子做坏事被发现后的气急暴躁;第二种显得孔子沉稳冷静, 心中有大是大非。孔子在五十五岁开始周游列国,早就过了不惑之年,且到了知天命的年 纪,到卫国时,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思想体系,明白大是大非。怎么还 会因为学生误解而对自己的学生赌咒发誓?还会被自己忠实的学生记 在论语之中?这与之前描绘的温良恭谦让形成激烈的矛盾。最后,孔子五十五岁已经名满天下,孔子到卫国时,保不齐口碑不好的 南子慕名前来拜访孔子,作为卫灵公的宠妾,孔子接见她,合情合理。 而子路却跳出来指责孔子,孔子指责子路太急躁,并告诉他这都不是事, 心中要有大是大非观,别在乎这些小事。27 .子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中庸,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要经历过一些事情才能领会。年轻做事时,年轻人应该满腔热血,投身于自己的奋斗领域,把事情做到极致,只有偏执狂才能改变世界,中国的开展需要有朝气的拼搏精神。中年时,有家庭,有事业,需要平衡,使工作和事业四平八稳。但,这些看似中庸的事情,并不是中庸的核心。中庸,最难把握的先贤之德。中庸,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战略上的平衡。为人做事,在理想或现实中,当然要敢打敢拼,赢了就美女会所,输了就搬砖。但,这是一个阶段的战术行为,人,不能就搬砖。但,这是一个阶段的战术行为,人,不能直冲锋在前,容易力竭,即使再勇猛的人,也会有疲惫的时候。所以,要审时度势。什么 时候冲,什么时候歇,如何平衡,如何分配,如何取舍才是中庸。老好人是平庸,胆小多虑而已,不是中庸。28 .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日:"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子贡说,如果一个人广泛布施于民,救济群众,这样的人怎么样?孔 子说,一个人能做这样的事,那就是成圣了。尧舜之辈的圣人都未必能 做到!一个人如果想自己立起来,就应该先竖立他人。一个人如果想自 己成为富达之人,就应该先富达他人。如果这里的"好学理解为爰好学习,会发现与不迁怒,不二过这 句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不迁怒、不二过就是爱好学习吗?因此这个“好 学"应该理解为好的学问,这也与前篇中提到的“学并不是"学习" 的意思想通。在孔子看来,好的学问是自身的修养,颜回在所有的孔门弟子中,是唯能做到不迁怒,不二过的人,这是相当难得的修养。不迁怒,就说明 可以做到控制自己的脾气,内心始终静如止水;不二过,就说明有很强 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问题,修养日益精进。能做到这 两点很难,后世之中,或许也只有王阳明和曾国藩能向颜回靠拢。所以, 孔子说颜回不幸短命之后,就再也没见过这么好学问的人了。公正与人情03.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日:“与之釜。请 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日:"赤之适 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04.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 里乡党乎!"公西赤,字子华,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善于交际。有一年,子华出使齐 国,穿轻裘,乘坐大马车,风风光光。他的同学冉有为了让同学无后顾 之忧,就希望老师孔子能给子华的母亲一些粮食,孔子说给是应该给的, 但不能太多,而冉有却觉得老师小气,私自增加了一些粮食给子华的母 亲。孔子听说后,告诉冉有,子华以很好的待遇标准出使齐国,这说明 他的家境不错,不用我们操心他的吃穿。一个君子应该是帮助那些需要 帮助的人,去做雪中送碳的好事,而不是锦上添花。接着又讲了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原思,他在给孔子当总务(孔子当官时的 大内总管),孔子给他"粟九百作为工资,原思嫌太多,不要。孔子 说:不要推辞,这是你应得的,如果嫌多,就分给你的乡亲好了!"孔子在鲁国当政时,"粟九百的工资是作为总务的应得工资,如果原 思拒绝这份工资,那么其他员工的工资应该怎么给?难道因为二老板自 降工资,员工也要降工资吗?所以,为了维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兼 顾公平公正的思想,孔子坚持给原思这么多工资,也是为了让鲁国所有 官员都能得到应得的报酬,使得鲁国可以正常运转。05.子谓仲弓日:”黎牛之子,骅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06.子日: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那么日月至焉而已矣。犁牛,在古代指一种杂毛牛,皮毛颜色不纯粹。”骅且角的“奔通 "赤",表示红色角表示头角周正。周朝人崇尚赤色(太阳红色), 因此在祭祀时会选用皮毛金黄发红、头角峥蛛的小牛作为祭祀品。冉雍(字仲弓)的父亲在当时的名声很不好,有传闻当过小偷,导致冉 雍有些自卑。于是孔子对冉雍说,如果杂毛牛生的小牛犊,皮色纯粹, 头角峥峥,即使在祭祀中不被使用,山川神灵也不会嫌弃它。孔子用委 婉的故事教育冉雍,这个社会讲究出身,但更看重个人能力,即使出身 不好的人,如果个人能力很强,且品行端正,依然会被社会认可和接受, 希望冉雍能正视自己的品行,不要自卑。冉雍后来还被称为“犁牛氏"。在后面章节会提到颜回这个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就是说颜回这个人,根本不在乎外界的环境,只遵行 内心的想法。因此,孔子说颜回可以做到连续三个月按"仁"的要求生 活,而其他人也不过就几天而已。通过比照冉雍和颜回两人对待别人看法的态度,可以看出孔子在自身修 行上,更看重内心的修行,内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后世的王阳明也 提过"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大概也是从这里开展出来的。从政的素质07.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日:"由也果, 于从政乎何有?"日:"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日:”赐 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S : ”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S:"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康子问孔子,子路这个人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子路决事果敢,有什 么不能从政的?季康子再问,子贡呢?子贡明敏通达,有什么不能从政 的?季康子再问,冉求呢?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有什么不能从政的? 在孔子看来,成为一个当政者,至少具备三种品质的一种,果敢、通达 和多才多艺。张居正先生是这么解释的:刚强果毅的人,使为大夫, 必能决大疑,定大计,当断即断,有振作而无废驰;明敏通达的人,使 为大夫,必能审事机,通物理,斟酌处置,有变通而无窒碍;多才多艺 的人,使为大夫,必能理繁治剧,区画周详,随事泛应,绰乎其有余裕。"注:后来冉求做了季康子的家臣。0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日: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那么吾必在汶上矣。"季氏邀请闵子骞去费这个地方做长官。闵子骞说,请好好地为我辞退, 如果还来再邀请,我就不得不逃到汶水之北(齐国)去了。关于闵子骞为什么不愿意去费地当长官,历史上有2种说法:一说闵子骞自视甚高,不愿去给权臣季氏当家臣,替权臣管理地方;另一说费地太乱,其他人都管理不好这个地方,闵子骞觉得自己也管不 了 ,因此不想去。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2000多年过去了,我也无法判断那种哪种解释 是对的。但是在春秋时代,权臣当道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孔子和冉求 都为权臣工作过,如果说闵子骞不为权臣工作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话,那 孔子的学生们编这2段话,是不是就在打孔子的脸呢?所以,我觉得将闵子骞拒绝去费地工作的事理解为费地难以管理更为合 理一些,毕竟孔子的弟子们不会专门编书来打自己老师的脸。09.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日:“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冉耕得了重病(可能是传染病),孔子去看望他。不能当面嘘寒问暖, 只能从南边的窗户外握着冉耕得手说,这就要去世了,真是命啊!这么有学问的人,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啊!这么有学问的人,怎么就得了这种病啊!从这点可以看出我们现代课程为什么要设置体育课,健康的身体是发挥 能力的基础,学问再好的人,没有健康的身体,也无法发挥其才能,所 以孔子才觉得可惜。这与上一篇里的“朽木不可雕也''讲的是一个意思。10.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儒家是非常重视内在的修养,追求内在的精进。以前孔子郁闷的时候, 想抛开一起烦恼,到蛮夷之地去生活,别人就对他说,那些地方太偏僻, 太简陋。孔子说君子居住的地方,何来简陋之说?由此可以看出,孔子 对君子的定义不是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在的修养。所以,即使颜回的生 活很简陋,孔子也认为颜回是其最优秀的弟子。明朝的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时,王阳明将其所居住的地方称为“何陋 轩",也是对其自身的一种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