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联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doc
东联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17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纳雍县阳长镇东联煤矿二一七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东联煤矿(加盖公章)二一七年九月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人员名单序号姓 名单位(部门)职务专业签字1蔡永权煤矿矿长采矿2肖玉明煤矿技术矿长采矿3胡阳高煤矿生产矿长采矿4梅德祥煤矿安全矿长采矿5陶玉广煤矿机电矿长机电6陶志刚调度室主任采矿7熊国林煤矿通风副总采矿8鲁道禄煤矿地测防治水地质9赵刚科安全科安全(副总)科长采矿10苏德平煤矿生产副总采矿11苏德平生产技术组工程师采矿12131415前 言为贯彻执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行管 5号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通知,以及省市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通知,为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化建设工作。为高质量地搞好安全风险分级和辨识评估工作,我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评估专家组,对矿井上下所有主要作业场所和相关作业范围,进行全面排查和分级,针对水、火、煤尘、瓦斯、顶板等主要灾害和运输系统、构造、大型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至灾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和分级评估,经过全方位、全过程对事故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以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分级和评估,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空间分布图,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有效防控重特大事故。目 录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5第一节 煤矿概况5第二节 煤矿自然安全条件9第三节 煤矿生产系统38第四节 煤矿安全管理75第二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概述79第一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范围及原则79第二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依据80第三节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程序83第三章 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12第一节 矿井瓦斯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12第二节 矿井水害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14第三节 矿井火灾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18第四节 矿井煤尘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20第五节 矿井顶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21第六节 矿井机电及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23第七节 其它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126第四章 评估结论130附件:煤矿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第一章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情况第一节 煤矿概况一、企业性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交通矿山名称:贵州鑫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纳雍县东联煤矿地 址:纳雍县阳长镇滥木桥村企业性质:个体私营法人代表姓名:陈明春矿长姓名:蔡永权企业经营证照:5 采矿许可证:证号C6 0 0211 7085,年限至2021年2月。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黔)MK安许证字1279,有效期至 11月11日。矿长安全资格证:证号:521A 10065,有效期至 3月22日。组织机构代码证:代码:67543958-0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05º0844105º1526,北纬26º345626º3535。地形地貌:矿山地势东高西低,海拔标高一般16301940m,最高点位于水牛坡以东山顶海拔1942.3m,最低点位于北西角垭口田海拔1635.5m(矿山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306.8m。矿山总体上属中低山地貌,区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地层在逆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交通状况:联煤矿位于纳雍县城南西210°方位,隶属纳雍县阳长镇管辖。矿区距纳雍县城约38km,距毕节市约150km,距阳长火电一厂、二厂约12km。213省道从矿山西部约5km处经过,西距贵昆铁路滥坝火车站45km,距六盘水市火车站63km,矿山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附图1-1 东联煤矿交通位置图二、井田、拐点坐标、面积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闭,见表1-2。其拐点坐标详见表1-2。表1-2 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序号坐标(北京54)西安80坐标横坐标(X)纵坐标(Y)横坐标(X)纵坐标(Y)12942320355156802942261.8435515600.9122941655355152782914596.8435515198.9132941750355150502941691.8435514970.9142941400355145002941341.8435514420.9152942150355145002942091.8435514420.9162942610355150402942551.8435514960.9172942570355156302942511.8435515550.91矿区面积:0.8822 km2,开采深度:+1800-+850m标高注:采用西安坐标系三、开拓开采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加快全省煤矿整合、技改和调度布局工作进度第二十一次调度会情况汇报)、(黔国土资矿管函【 】960号)和新的国家产业政策,矿井在有资源条件的情况下应做大做强。因此,矿井扩大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该矿煤层倾角平均18-23º。主平硐开口处布置在岩层中,按方位角319º,以3的坡度穿层掘进至14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运输上山、运输石门、煤仓等主要巷道。副平硐开口处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按方位角317º,以3的坡度穿层掘进至14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运输上山、绞车房、运输石门等巷道。回风平硐开口处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按方位角317º,以3的坡度穿层掘进至13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回风石门、回风斜巷与回风上山贯通形成矿井通风。由于矿区范围内9已经基本开采完毕,本设计不考虑开采方案,因此,将首采工作面布置在10煤层中。再沿10号煤层布置采区巷道,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矿井主要巷道特征见表1-3)。表1-3 井筒特征表井筒名称井口坐标井口标高(m)方位角(°)井筒倾角(°)井筒长(m)井筒断面(m2)支护形式XY掘净主平硐2942484.2235515113.631608.6319357510.487.73砌碹或锚喷副平硐2942470.8635515075.491608.6431736018.46.5砌碹或锚喷回风平硐2942264.1135515230.681691.68317311411.28.63砌碹或锚喷注:表中坐标为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东联煤矿为多煤层开采,根据上述考虑因素,结合煤层倾角及构造赋存特点,该矿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进回风巷伪斜布置是合理的,符合AQ标准的要求。本矿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进回风巷伪斜布置,回采率高,巷道布置简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采面运输、回风尾巷应清扫浮煤,尽量使工作面回采率提高,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综合防治,有很高的防火安全性。矿井使用FBCDZ18型主要通风机2台,掘进工作面布置二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均配备ZQS50气动手持式钻机,并配备ZDY1250型探水钻, FBD-6.0/2×11型局扇和KWQB32-45/3-7.5污水泵。矿井正在开采的采区为一采区(上山水平采区),采煤工作面为11303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2个,11202运输巷(煤巷),11202回风巷(煤巷)。第二节 煤矿自然安全条件一、地质构造及特征1、地层1)区域地层矿山位于威水煤田内,区域地层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O)、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第四系(Q),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区域地层出露最老为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1m),区域地层划分参考威水煤田织金、纳雍区域地层简表,见表2-1-1。表2-1-1 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群)地层代号及接触关系厚度(m)矿产第四系Q020侏罗系上 统遂 宁 组J3sn160中 统上沙溪庙组J2s133190铜下沙溪庙组J2x110180油页岩、铁下中统自流井群J1-2zl320680三叠系上 统二 桥 组T3e160270中 统法郎组狮子山组T2fT2sh196258关岭组T2g松子坎组T2s138236下 统永宁镇组茅草铺组T1ynT1m346480飞仙关组夜 郎 组T1fT1y310560二叠系上 统长兴、大隆组P3c+d2075龙 潭 组P3l310550煤峨眉山玄武岩组P30250中 统茅 口 组P2m120320栖 霞 组P2q136350梁 山 组P2l2066煤石炭系下 统大 塘 组C1d1836奥陶系中 统宝 塔 组O2b39十字铺组O2sh3070下 统湄 潭 组O1m80130红花园组O1h160320桐 梓 组O1t100250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2-3ls200450中 统高 台 组2g120240下统清虚洞组1q130220金顶山组1j110180明心寺组1m1002)区域构造东联煤矿位于扬子准地台区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地处比德向斜西南翼北段,地层呈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南东,倾角18-23°。3)矿区地层矿区及邻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第四系(Q),由老到新叙述于下:峨嵋山玄武岩组(P3):矿区范围无出露,仅在矿区范围的北西边界以外出露。为浅灰色绿灰色似层状玄武岩,具豆状、气孔状构造,顶部为凝灰岩,含大量杂色斑纹及黄铁矿结核,厚度100m。龙潭组(P3l):出露于区内大部分范围,主要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组成。含煤2444层,一般33层左右,其中组内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约16层。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产大量植物化石,见栉羊齿Pecopteris Brongninart SP.化石等,组平均厚398.8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飞仙关组(T1f),分三段:第一段(T1f1):以砂岩为主,平均厚238.10m。上部为厚约50m的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及厚层状鲕状灰岩,中下部为灰至灰绿色含钙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底部为厚约40m的绿色泥岩。含克螥(Claraia.sp.)动物化石。第二段(T1f2):以泥岩为主,平均厚197.10m。为紫色、黄绿色泥岩,顶部夹三层厚度为10m左右灰色、浅灰色石灰岩。第三段(T1f3): 以泥岩为主,平均厚131.10m。以紫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间夹数层细砂岩,顶部为紫色钙质泥岩,向下渐变为泥岩。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为灰、褐灰、黄灰色粉质土、砂质土、砾石等,厚02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为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组成。含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产大量植物化石,见栉羊齿Pecopteris Brongninart SP.化石等,厚约398.80m,含煤2444层,含煤平均总厚39m,含煤系数9.78%;矿区范围内煤系地层可采、大部分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17.72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4.44%。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比德向斜西南翼北段,地层走向呈NE-SW,倾向SE,倾角18-23°,平均20°,沿走向,煤层倾角产状变化不大,倾向变化较大,煤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区内未发现断层及褶曲。矿区地层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矿区内及其就近有一条F1断层,其特征如下:F1逆断层:位于矿区3、4号拐点之间南西边部,倾向171°,平均倾角70°,走向长度约520m,断层落差约35m,由于F1断层位于矿区范围边角,对开采影响不大。综合评述,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3、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和煤层顶、底板的影响矿区内未发现火成岩的存在,因此,火成岩对矿井煤层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二、煤层及煤质1、煤层1)含煤性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厚约398.80m,含煤2444层,含煤平均总厚39m,含煤系数9.78%;组内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17.72m,可采系数4.44%。矿区内可采、大部分可采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9、10、11、12、13、14、20、22、23、30、32、33号煤层共12层。矿区范围内当前没有揭露和发现9号以上煤层,根据本次调查工作分析判断,9号以上煤层在井田范围被剥蚀,有待今后生产建设进一步证实。2)煤层特征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距上覆地层飞仙关组一段底界平均距离155.60m,飞仙关组一段含克螥动物化石,其底部厚约40m的灰绿色泥岩是与龙潭组分界标志。9号煤层厚0.802.9,平均1.42m,结构较简单,属稳定煤层,一般含夹矸一层。1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上距9号煤层6.00m左右,厚0.712.45m,平均1.4m。大部为复煤层,中夹14层夹矸,结构较复杂,属稳定型煤层。11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上距10号煤层9.00m左右,厚0.992.96m,平均厚度2.2m,一般含0.030.20m泥岩夹矸1层。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属稳定型煤层。1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上距11号煤层7.00m左右,厚1.162.99m,平均厚度1.58m,一般含0.050.40m泥岩夹矸1层。该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 ,属较稳定型煤层。1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上距12号煤层6.00m左右,厚1.041.80m,平均厚度1.54m。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小,一般含夹矸一层,属较稳定型煤层。14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上部,上距13号煤层18.00m左右,厚1.402.30m,平均厚度1.8m。一般含0.050.20m泥岩夹矸1层,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小,属稳定型煤层。2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上距14号煤层38.00m左右,厚1.102.99m,平均厚度1.80m。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属较稳定型煤层。2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上距20号煤层14.00m左右,厚0.672.98m,平均厚度1.86m。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属较稳定型煤层。2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上距22号煤层21.00m左右,厚1.222.97m,平均厚度2.09m。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属较稳定型煤层。3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上距23号煤层48.00m左右,厚1.052.99m,平均厚度2.12m。从矿井邻近资料及实地调查分析,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小,属稳定型煤层。3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上距30号煤层26.90m左右,厚1.802.71m,平均厚度2.15m。从矿井邻近资料及实地调查分析,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属较稳定型煤层。3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P3l)下部,上距32号煤层10.00m左右,下距龙潭组底界、峨眉山玄武岩组顶界约25.00m。煤层厚1.212.90m,平均厚度2.25m。从矿井邻近资料及实地调查分析,该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小,属稳定型煤层。综上所述,9、10、11、12、13、14、20、22、23、30、32、33煤层结构较简单复杂,厚度及层位较稳定,煤层稳定类型为稳定、较稳定型煤层。区内煤层均为薄中厚、稳定、较稳定煤层,根据矿井地质规程煤层稳定性评定规范:井田可采煤层9、10、11、14、23、33为稳定煤层,12、13、20、22、30、32为较稳定煤层。综合评定井田煤层稳定性为较稳定煤层。煤层特征表见表2-1-2。表2-1-2 煤层特征表编号煤厚(m)煤层平均间距(m)稳定性煤层可采性夹矸层数煤层倾角顶底板岩性顶底90.8-2.91.42稳定大部分可采118-23粉砂岩泥岩6100.71-2.451.40稳定全区可采1-418-23泥质粉砂岩泥岩9110.99-2.962.20稳定全区可采118-23泥质粉砂岩泥岩7121.16-2.991.58较稳定大部分可采118-23粉砂岩泥质泥岩6131.14-1.81.54较稳定大部分可采118-23粉砂岩泥岩18141.4-2.31.80稳定大部分可采118-23泥质粉砂岩泥岩70201.1-2.991.80较稳定全区可采118-23泥质粉砂岩泥岩14220.67-2.981.86较稳定大部分可采118-23粉砂岩泥质泥岩21231.22-2.972.09稳定全区可采118-23粉砂岩泥岩48301.05-2.992.12较稳定全区可采118-23粉砂岩泥质泥岩27321.8-2.712.15较稳定全区可采118-23粉砂岩泥岩10331.21-2.92.25稳定全区可采118-23泥质粉砂岩泥岩3)煤层本身特征10、11、20、23、30、32、33号煤层矿区范围全区可采,厚度局部变化较大,层位稳定。9、12、13、14、22号煤层矿区范围内大部分可采,厚度变化较大,层位稳定。9号煤俗称“麻子煤”、 10号煤俗称“二郎煤”、 11号煤俗称“打铁煤” 、12号煤俗称“五花煤”、 13号煤俗称“拉丝煤”、 14号煤俗称“矸焦煤”、 20号煤俗称“矮煤”、 22号煤俗称“糠煤”、23号煤俗称“麻煤”。4)煤层风氧化带矿山未对煤层风、氧化带进行采样,根据矿山范围及其附近原生产小窑及老窑开采情况,煤层风、氧化带为煤层露头往下斜深30m左右,本次工作风、氧化带下界定为煤层露头往下斜深30m。2、煤质据威水煤田比德向斜西南翼北段煤田地质勘探报告(煤勘(74)革字第011号),本区煤以无烟煤为主,其次为瘦煤。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矿山煤层为黑色灰黑色,以玻璃光泽为主,次为沥青光泽;块状、粒状为主,次之细粒状,少量粉粒状;线理中条带状结构,少量宽条带结构;硬度为半坚硬,次为坚硬,少量为松软;裂隙发育,充填有薄膜状及网格状方解石;断口以参差状为主,少数为平坦状;煤岩类型多为半亮型,少数为半暗及暗淡型;黄铁矿赋存状态:在高富硫煤中一般以透镜状、瘤状、层状为主,在低中硫煤中一般以浸染状、薄膜状、星点状为主。2)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矿区内各层煤的元素组成均基本相同,以碳为主,其次为氢、氧、硫等元素。(1)工业分析本次工作煤层煤质分析数据引用原储量核实报告和,主要数据如下表2-1-3。表2-1-3 可采煤层原煤煤质分析成果表煤层编号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硫分(%)(St,d)发热量(Qget)MJ/kg92.4717.3712.511.2334.48100.8716.6715.572.1036.12112.0620.5210.880.8735.65121.7514.119.720.6834.86131.6919.868.631.0435.77142.3310.788.552.7636.02200.9418.3215.962.2835.15221.4645.0119.381.8934.60230.7927.4516.161.3835.19301.5222.3914.752.0736.73321.9118.4711.901.5235.84331.6317.5513.623.1034.97(2)煤岩的工业类型参考邻区资料,矿山内各主要可采煤层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5.96-11.56%,平均7.58%,小于10%,由此该矿各煤层为无烟煤(WY);根据浮煤干燥无灰基氢含量将无烟煤划分为三小类,浮煤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介于3.60%-3.80%之间,平均值为3.68%,本矿煤层均为三号无烟煤(WY3)。根据原煤挥发份、灰份、硫份、发热量分析化验结果,依据(GB/T15224.1.2.3 )分级和(GB575186)分类,煤岩的工业类型如下:9号为中灰、中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MS,SHQ)WY3; 10号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MHS,SHQ)WY3;11号为中灰、低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LS,SHQ)WY3;12号为低灰、低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LA,LS,SHQ)WY3;13号为中灰、中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MS,SHQ)WY3;14号为低灰、中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LA,MHS,SHQ)WY3;20号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MHS,SHQ)WY3;22号为高灰、中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HA,MHS,SHQ)WY3;23号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MHS,SHQ)WY3;30号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MHS,SHQ)WY3;32号为中灰、中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MHS,SHQ)WY3;33号为中灰、高硫、特高热值三号无烟煤(MA,HS,SHQ)WY3。(3)工艺性能灰熔点(ST):煤层软化温度为11201450,平均1377,属较高软化温度煤。泥化试验:根据煤层的顶底板及矸石泥化试验,+500m产率74.2796.45%,平均93.49%;泥化比0.2116.21%,平均2.92%;沉降温度2026ºC,沉降时间17452025。结果表明,顶底板及矸石泥化比小,在常温下沉降速度快,不易泥化。固定碳含量(Fcd):固定碳含量59.8268.57%,平均63.97%,属中等固定碳。各基准固定碳含量见表2-1-4。表2-1-4 不同基准固定碳含量表煤层号FCad(%)FCd(%)FCdaf(%)964.0264.7582.011159.9760.6082.361358.9659.8283.811463.7064.4682.102068.0568.5783.322263.2963.9083.262364.9265.7184.983065.1266.8388.103267.5368.3285.373364.6865.6284.91平 均63.2763.9783.12(4)有害元素本矿无相关资料。参考邻近比德煤矿资料:原煤磷含量(P):两极值0.0070.014%, 平均值0.009%, 属特低磷煤。原煤砷含量(As): 两极值0.00056×10-4%, 平均值5×10-4%,属二级含砷煤。原煤氟含量(F): 两极值84322ppm, 平均值172ppm,属低氟煤。3)洗选工艺特性该矿未作过煤的洗选工艺特性,也未收集到以往的相关资料,建议补作。4)煤的工业用途本矿各煤层其用途作民用煤外,还可作动力用煤,用于发电。 附图2-1-5 矿区煤系综合柱状图 厚度(m)岩石名称 柱 状 岩 性 描 述530中、细砂岩 白色、灰白色砂岩0.71.6一号煤1分层 黑色,煤层中发育12层页岩48砂岩白色0.62.2一号煤2分层 。.。.。.。.。.。.。.。.。.。黑色,煤层中发育12层砂岩7095砂岩、含砾砂岩白色1015页岩灰色页岩2.05.0二号煤层 黑色,致密,比重轻媒质较好611砂岩白色0.40.8五号煤1分层 黑色,致密,比重轻媒质较好13砂岩白色0.61.2五号煤2分层 黑色,致密,比重轻媒质较好1012细砂岩白色0.701.23六号煤1分层 黑色,较薄,煤层中发育23层白色砂岩13细砂岩白色0.701.30六号煤2分层 黑色,致密180230细砂岩白色0.701.30八号煤层· · · · · · · · ··。 ·。 ·。.。黑色,致密2xxxx粗砂岩及角砾岩白色二、水文地质情况 (一)、水文地质情况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东联煤矿所在区域位于黔中高原南西部,比德向斜的西南翼北段。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上游三岔河支流阳长河。区内地形以低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碎屑岩类岩石广泛分布,地形地貌总体上属低中山侵蚀、剥蚀地貌。区域内地层主要为非可溶岩类,另有第四系松散岩类零星出露。区内地层出露完整,补给条件差,排泄条件好,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经过岩石的细小裂隙或孔隙渗入地下补给。水质类型为SO4Ca·Mg及HCO3Ca·Mg型。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受岩性、构造及地形地貌的控制,地下水局部的迳流方向各异,但总体则由北东向南西方向迳流,地下水多沿裂隙、孔隙呈脉状流及分散流的形式短距离迳流,以下降泉及散流的方式排泄于地表,最终汇入阳长河。2、气象矿井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据纳雍县气象局最近 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13.6,日极端最高气温33,日极端最低气温-9.6,年平均降雨量1267mm,日极端最高降雨量154.8mm,雨季多在59月,枯季多在12月至次年3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霜冻天数516d,平均7.9d,年平均风速1.6m/s,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旱、夏暴雨、秋绵雨等。3、地表水系东联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上游三岔河支流阳长河。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北部有一条溪沟,流量约6l/s,沟水向北西流向汇入阳长河,然后再流向三岔河。其余地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小,一般小于3l/s,旱季时干涸。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北部边界外的沟中,标高1580m(视为矿区及其附近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4、含水层与隔水层矿区及其附近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龙潭组(P3l)、飞仙关组一段(T1f1),第四系(Q)。各地层含、隔水性如下:第四系(Q)孔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为灰、褐灰、黄灰色粉质土、砂富水性严格受控于大气降雨质土、砾石等组成,厚020m。分布矿区内缓坡和沟谷地带,形成孔隙含水层,透水性较好,。其孔隙含水仅在覆盖区域对煤层浅部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对其它区域和深部开采时的矿井充水影响较小。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T1f1),以粉砂岩、细砂岩、泥岩为主,平均厚238.10m。上部为厚约50m的灰色、浅灰色中厚层及厚层状鲕状灰岩,中下部为灰至灰绿色含钙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底部为厚约40m的绿色泥岩。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易渗入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弱含水层,属相对隔水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煤组(P3l)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地层呈带状出露于矿山及外围,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数层煤层。该组平均厚度约370.00m。由于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该组为弱含水层,属相对隔水层。水文地质测绘未见泉点,调查老窑4个,其中有一老窑顶板滴水,但流量0.001l/s。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弱含水层矿区内无出露,仅在矿区范围的北西边界以外出露。岩性以浅灰色绿灰色似层状玄武岩,顶部为凝灰岩,地层平均厚度约110m。该组地层由于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强,岩石裂隙不发育,不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因此该组为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5、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矿区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位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区,矿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降落在矿区的大气降水,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大部分大气降水转化为地表水,排入矿区内各溪沟。少部份降水渗入浅部风化裂隙带,补给地下水而形成潜水,由北西向南东迳流并向区外排泄,其地下分水岭与地表水分水岭基本一致,由于受地形切割,其迳流途径甚短,常在地形适宜处即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表现出潜水“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6、断层含、导水特征矿区西南边角发育F1逆断层:倾向171°,平均倾角70°,走向长度约520m,断层落差约35m,由于F1断层位于矿区范围边角,且煤系地层的下伏围岩为弱含水性的玄武岩组,因此对开采影响不大。矿区范围内发育的少量小断层,可能存在一定量的裂隙水或成为导水通道,节理裂隙水进入矿坑,对矿山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个别地点有微弱渗水现象,在开采过程中应加以注意。断层、小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7、相邻矿井和报废矿井开采情况本矿相邻矿井有长兴煤矿、春联煤矿、联兴煤矿、新发煤矿等4个小矿井,规模在3-6万吨/年,但位置和开采范围不祥,矿井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边界范围的探放水工作。矿区内的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本矿井内原小梁岗煤矿、安泰煤矿、三合煤矿和东南煤矿均已封闭,井下采空区中可能有积水存在,但位置和规模不祥,矿井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探放水工作。8、矿井涌水量1)根据本区地貌,第四系的特点,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泉水涌水量的变化与大气降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雨季时涌水量增大,枯季时涌水量变小。能够预料,坑道内不同季节的涌水量的变化或多或少都与大气降水有关。若开采过程中,采空塌陷范围延伸至地表,大气降雨会经过断层导水带直接进入矿坑使矿井的涌水量增大。2)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矿区内冲沟水、溪沟水、可能沿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因此要加强雨季防水工作。3)地下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开采过程中,可采煤层的下伏地层为隔水层,对矿山开采影响很小。上覆地层为飞仙关组一段,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但沙堡湾段的上部为厚约50m的鲕状灰岩,含岩溶水,局部富水性强,若开采过程中,采空塌陷范围或采动裂隙切入沙堡湾段地层的岩溶水,使矿井的涌水量增大、甚至发生涌水、突水的可能性。但由于沙堡湾段的岩溶水距最上部可采9号煤层距离为357.10m,对矿山开采影响较小。4)根据原小梁岗煤矿、安泰煤矿、三合煤矿和东南煤矿井下巷道掘进情况,煤层顶板有少量滴水现象。井下涌水量与降雨量相关,雨季降雨时井下涌水量会相应增加,枯水季节井下涌水量较小,一般在降雨后510天,井下涌水量才增加。根据矿山提供的资料,矿井当前正常涌水量为11m3/h,最大涌水量为21m3/h(四个矿合计)。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因巷道塌陷和未通风等原因无法进入,未收集到资料,积水区域和积水量不详。5)矿井涌水量预计的方法、依据及结果